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烟云 >

第346章

盛唐烟云-第346章

小说: 盛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秦氏兄弟告辞离开,转道去找郭子仪,交代朝廷关于收复长安的方略,马方也急着赶回自家军营,以便兑现昨日跟王洵的约定,把几个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都送走之后,王洵并没有直接回营,而是策动坐骑,缓缓地走向了长安城墙。
  半年多来,他已经带领亲卫在城下走了无数次,以至于城中守军见了他的帅旗,都懒得再摆开床弩做威胁状,反正像王洵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肯定不会主动往床弩的有效瞄准距离内凑,守军也没必要再浪费已经库存无几的弩箭。
  “大帅要派人向城头邀战么?”知道王洵心里不痛快,万俟玉薤主动请缨,“让末将去,保管出来一个斩他一个。”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王十三、宋武等人争先恐后,斗将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在大唐境内已经接近绝迹,近半年来,出于打击防守方士气的目的,安西军才让这种古老的手段又重发挥了余热。而以万俟玉薤等人的本领,只要守军耐不住性子派人出城迎战,十有八九会有去无回。
  “不必!”王洵提起马鞭,遥遥地指向长安,“我只是想让他们看清楚,我在这里而已,以免时间一长,有些人刻意忘记了。”
  第六章 大唐 (六 上)
  不止王洵一个人对朝廷的决策失望,其他几个曾经在高仙芝与封常清麾下战斗过的原安西军元老,也是义愤填膺。在闻听朝廷准备放叛军平安撤离长安的第二日,现任北庭节度使李嗣业便擅自带领麾下出阵,对长安城发起了强攻。
  叛军将领这几日正煞费苦心地琢磨着如何才能在撤离长安之前反咬王洵一大口,注意力自然都放在了城西。却不料城北忽然起了警讯,被李嗣业打了个措手不及。转眼间,城防便被突破了十多处,还有更多的北庭精锐沿着云梯迅速上爬。
  叛军主帅李归仁魂飞天外,慌不及待的把所有预备队都赶上了北侧城墙,又传下将令,不断从其他各侧城墙抽调兵马。焦头烂额忙碌了大半日,才勉强把北墙又从唐军手中夺了回来。战后清点人数,竟又折损了三千有余,其中还不算四千多名新添的轻伤彩号。
  作为进攻方,李嗣业麾下的损失也颇为惨重。但心中一口恶气总算散去了大半,看看破城无望,李嗣业便命令副将荔非元礼代为鸣金收兵,自己则骑了匹老马,径直去找郭子仪请罪。
  作为于军中滚打了近四十年的宿将,郭子仪当然明白李嗣业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做出如此激烈之事。闻听对方独自前来,赶紧起身迎出了帅帐,抢先一步拉住试图向自己跪倒的李嗣业,大笑着道:“郭某正想着先派人杀一杀叛匪的气焰,免得他们不知道好歹。没料到李将军跟郭某想到一处去了。这一仗,打得好,打得及时,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风。若是李归仁还是执迷不悟的话,咱们就轮番上去,光是耗,也能活活把他给耗死!”
  “末将罔顾军令,擅自出战,请郭大帅按律责罚,以儆效尤!”郭子仪把话都说完了,李嗣业才来得及自请惩处,声音当然不可能很高。落在其他将领耳朵里,只是当做个笑谈罢了,谁也不肯较真儿。
  “嗳!”郭子仪连连摇头,花白的胡须上下飞舞,“两军交战,取胜的机会稍纵即逝。你主动出营寻找战机,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又何罪之有?!况且你又不是没派人通知我?不是刚刚发现敌军的城防疏漏之处,就已经派人给老夫送信了么?只是老夫这边要考虑全局,未能及时向你提供有效支援而已。”
  “这……”李嗣业虎目含泪,无法再说出任何多余的话。在出战之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宁可豁出去被军法从事,也要谢高仙芝当年相待之恩。万万没想到,郭子仪竟然冒着被监军弹劾的风险,将所有责任独力给挡了下来。
  白孝德、仆固怀恩、王思礼等胡汉将领看到郭子仪如此回护属下,也被后者的胸怀气度所折服。纷纷开口,替李嗣业遮掩。灵武朝廷派出的监军宦官程元振见众将心齐,知道自己此刻即便兴风作浪,也奈何不了李嗣业。只好顺水推舟,上前半步,笑着说道:“先前咱家在营中听外边的战鼓响得急,差点以为李节度就要做了大唐近三十年来第一个异姓王呢。正准备向李节度贺喜,没想到李节度却在最后功亏一篑。不过这样也好,城里的叛军至少也知道了,咱们不是非要他们主动撤离不可。是陛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才答应放他们一条生路!秦状元,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陛下高瞻远瞩,非小臣所能揣度!”秦国桢被突然点了将,赶紧笑着拱手。
  “陛下圣明!”众将齐齐向北拱手。
  程元振卖了一个人情出去,立刻要收回成本,“不过派人进城跟叛军商谈的事情,得抓点儿紧了。陛下是去年七月十二在灵武登的位。亲政之后,天下局势立刻转危为安。如今圣上都亲政一整年了,下一个的中元节,总不能还在那穷得鸟都不拉屎的地方过吧!”
  大伙先前私下就猜测出,朝廷急着放叛军生路,是为了早日搬回长安。如今听陛下的心腹太监程元振亲口说了出来,心中不禁百味陈杂。见众将脸色变幻不定,程元振笑了笑,继续补充,“你们别嫌咱家说话直接。咱家读书少,不懂那么多弯弯绕。只是记得一句俗话,‘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天下,这长安,还不都是陛下的?陛下就是我等的东家。东家让干什么,怎么干,我等当然只有遵从的份儿。否则,即便干得再好,也是白搭,至少一个藐视圣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一番话,像是规劝,又像是威胁,让众将无言以对。秦国桢怕程元振逼大伙太紧,适得其反,赶紧笑了笑,在旁边帮腔道:“郭帅做事素来老成持重。想必接到圣旨之后,已经悄悄做好了安排。程监军只管在营中休息几日,想必很快能听到叛军那边的答复。”
  “那就好,那就好。当日陛下向郭帅这边派遣监军,咱家费了好大力气,才讨了这份差遣。就是因为相信以郭帅的本事,无论陛下提出任何要求,都能办得妥妥的!”
  郭子仪的本事不仅仅在行军打仗方面,对付程元振这种没卵蛋的阉人,也自有一套。笑呵呵拱了拱手,大声表态:“多谢程大人信任。郭某定然不负所望!来人,把郭某早晨写好的那封劝降信,拿来给程监军过目。待程将军检视之后,立刻派死士送到李归仁手中去!”
  有侍卫小跑着上前,双手向程元振递上郭子仪写给叛军将领的亲笔信。程元振虽然书读得不多,基本阅读能力却是有的。捧着郭子仪的信仔仔细细看了两三遍,实在没挑出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来,便笑着表示了赞同。
  郭子仪索性好人做到底,请程元振以监军的名义,与自己一同向叛军提供担保。只要他们肯主动撤离长安,不毁坏城中宫室民居,唐军便不追杀。任他们向南或者向北,绕路返回洛阳去。
  程元振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遇,高兴得心花怒放。歪歪斜斜地在信上签了名字之后,放下笔,有些迟疑着问道:“这个,这个,咱家第一次做这种事情,真的没有任何经验。郭大帅,如果叛军肯主动撤离的话,咱们真的能保证不尾随追杀吗?我是说,我是说,您和这里的诸位将军的人品,程某当然信得过。可西边,西边那位,昨天不是刚刚撂下狠话么?!”
  对于城中的某个人,要上天入地,追杀到底。这是前天秦氏兄弟试探王洵的态度时,后者亲口所言。甭看程元振敢在郭子仪、李嗣业面前耀武扬威,他还真没胆子到安西军中去唧唧歪歪。谁都知道,当年高力士的义子冯斌,就是因为惹恼了王洵,被硬撕成两半的。而过后无论是当时的皇帝陛下,还是建国太子,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甚至连冯斌这个人的名字,都懒得再提。
  监军只能派到对大唐绝对忠心耿耿的队伍当中,越是没把握确定其忠诚度的,朝廷越是不会派遣心腹监督。即便皇帝陛下有勇气指派,也没有哪个太监敢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这是灵武朝廷的现状,不是笑话。程元振知道自己的安全范围有多大,所以绝对不会主动去触王洵的逆鳞。只晓得在郭子仪耳边煽风点火,让后者替自己出头。而郭子仪是何等人物,岂会甘心被一个太监当枪使?!况且他心中另有一番算计在,也不会为了讨好程元振,而坏了自家的安排。
  当下,老将军摆摆手,笑着道:“那只是句气话而已,做不得真。况且城中兵马总数不下六万,足足是安西军的两倍。只要里边的人不主动去撩拨王洵,他又怎会因为私人恩怨,平白牺牲麾下弟兄们的性命。你放心好了,郭某看人,向来准得很。王节度虽然年青气盛,但绝不是那种无视大局的人!”
  “咱家希望如此!”程元振耸耸肩,不太相信郭子仪的判断。
  为了让他放心的去休息,郭子仪想了想,又传下了一系列命令。让所部嫡系朔方军、李嗣业所部北庭军、白孝德所部龟兹军,李光弼所部河东军,还有大唐皇帝向回纥人借来的十万兵马,统统向主营靠拢。让出城南、城东两个方向,供叛军平安离开。
  同时,端起主帅的架子,严厉申明。从即刻起,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主动向城中叛军发起进攻。直到双方的达成最后协议,或者谈判彻底宣告失败为止。
  见郭子仪做得如此干脆彻底,程元振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拉着秦国桢的手,请对方跟自己一起去后帐,帮自己写信向朝廷汇报战场详细情况。秦国桢推脱不过,只好拱了拱手,向众将告辞。郭子仪带领李光弼等将领将监军和钦差大人送出了帅帐,待二人背影去得远了,点手叫过一名心腹,将程元振刚刚签过名的信件交给他,低声吩咐道:“你现在就出发,进城去替老夫向李归仁、张通儒两贼下书,告诉他们,只要他们主动撤离长安,老夫在十日之内,决不出兵追杀。另外,王明允有言在先,凡是跟他有私仇的人,都不会放过。老夫虽然身为一军主帅,却也不能干涉王明允的私事。到底走还是不走,让李归仁和张通儒在三日之内,必须给老夫一个明确答复!”
  第六章 大唐 (六 下)
  “诺!。”心腹死士接过信,也不多问,立刻转身前去城内送信。李光弼等将领在旁边看到了,却于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这天下兵马副大元帅,也就是郭公做得。换了别人,恐怕即便没被太监们活活逼死,也被手下人给活活气死了!’叹气归叹气,既然郭子仪已经决定接受朝廷命令,放叛军撤离长安,便成了定局。众将领回到各自的军营之后,对麾下弟兄们的要求,也随即松懈了下来。城外的这些变化,通过有心人的眼睛,迅速传进了城内,就像死水中丢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让本来宁静的水面,立刻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看样子信使说的话是真的,郭子仪真的没想把大伙赶尽杀绝!”有人手扶额头,暗自庆幸,感谢老天有好生之德,让自己还有机会活着返回故乡。
  有人却对同伴的表现不屑一顾,撇撇嘴,发出一连串冷笑:“没想赶尽杀绝?没想赶尽杀绝他为什么占着潼关不放?!过不了潼关天险,这崇山峻岭的,十天之内,咱们还能逃到哪里去?!到时候粮食也吃没了,人也走得没力气了,郭子仪从背后追上来,刚好一刀一个……”
  “那他何必又假仁假义放我们走?直接困在城里杀不是更省事么?!”先前的人脸上的庆幸立刻又变成了绝望,瞪圆布满血丝的眼睛,大声抗议。
  “不是为了放我们,是为了保全长安城。这里有大唐的皇宫,有曲江池,有西苑,有东西两市。如果把咱们逼得狠了,放一把大火,李亨小儿回来,还能往哪住?!”冷笑者继续冷笑,丝毫不肯给同伴们留做梦的余地。
  “你,你胡说!郭,郭公不是那种卑鄙小人。况且他,他如果存心骗咱们的话,应该许下更好的条件,不会如现在般,还有那么多限制!”绝望者脸色越发苍白,却如同溺水之人,死活不肯放下手中最后一根稻草。
  “他卑鄙不卑鄙不用你我来说,反正,这封信送进来之后,咱们的军心就彻底乱了!”冷笑者摇头,叹气,满脸悲悯。叹自己同伴的鼠目寸光,也叹命运不公,居然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将大燕国从泰山的顶峰推入了万丈深渊。
  军心未乱之前,长安城虽然岌岌可危,却未必没有一搏之力。而如今,弟兄们想撤离的嚷嚷着撤离,想投降的谋划着投降,想隐姓埋名的忙着转移这一年多来抢掠到的金银细软。谁也不愿再与大唐的兵马开战,更甭提前几天刚刚决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