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海魂 >

第1210章

海魂-第1210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旬的时候,工程兵就在拿骚机场上布设了数十架假飞机。引诱了上百架美军轰炸机前来轰炸机,在那次战斗中,有三十多架美军战机被埋伏在附近的防空战斗机,以及部署在机场附近的高射炮击落,那也是十月份,美军航空兵在新普罗维登斯岛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轰炸行动。
  应用假目标的战术数不胜数,而在遭到敌人大规模轰炸,而己方地防空能力又不足以保护所有地面设施的情况下,假目标的最大作用就是消耗敌人的弹药。保护地面设施的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工程兵在新普罗维登斯岛上部署了上千个假目标,从假的高射炮到假的飞机,只要是美军会轰炸的都有。另外,工程兵还设法用木材在港口的码头旁边搭上了一艘假地战舰,结果让美军在这艘战舰上浪费了好几伯枚炸弹,还有十多架美军的轰炸机在对付这艘假战舰的时候被击落。
  不管怎么说,部署假目标,是被动防御的战术,不可能从根本上获得制空权。因此,在这七天的战斗中,陆战队与航空兵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韩绍锋不得不数次延迟了施工进度,禁止工程人员在轰炸期间离开隐蔽所,而且外处活动时,距离防空洞不得超过500米,这是从拉响警报,到敌人的轰炸机到达,人员能够跑过的最远距离。
  直到十月三十日下午,罗云冲地航空兵全面出动,轰炸了佛罗里达州地区的美军军事基地,特别是机场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虽然整个战略轰炸只持续了三天,但是战术航空兵的活动却一直没有停止,而且规模还逐渐扩大,最终取代了战略航空兵,承担起了压制美军航空兵的任务。
  也就是说,从十一月份开始,韩绍锋这边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当时联合舰队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撤回了金斯敦,好让飞行员得到休息,同时好几艘航母都需要进行维护了。不过美军并没有能够借此扭转局面,特别是在十一月十日,工程兵完成了古巴几座大型野战机场的修建工作之后,美军航空兵就再也别向控制巴哈马群岛的天空了。韩绍锋在十一月三日的时候让工程兵全面恢复施工,抓紧一切时间,完成新普罗维登斯岛上的机场,并且扩大港口,修好从港口到野战机场的道路。
  因为之前受到了美军航空兵的侵袭与骚扰,就算韩绍锋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将之前在古巴修机场的工程兵调到了新普罗维登斯岛,而且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够将战术航空兵部署到新普罗维登斯岛。而陆战队的工程兵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中旬到大巴哈马岛,阿巴科岛上修建港口与机场,最快也要到29年初的时候才能向这两座岛屿上部署战术航空兵。
  很明显,陆战队的施工进度要比预期的慢了许多,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军战术航空兵在十月份的疯狂出击。
  这一个月的战斗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制空权本身比制海权更重要,同时,合理的应用航空兵是扭转战局的重要方法。指挥美军战术航空兵作战的正是阿诺德上将,当时他没有急着投入战略航空兵,正是考虑到战略航空兵的使用局限性,以及巴哈马群岛距离美国本土并不是很远,因此没有必要投入战术航空兵。
  这一个月的战斗也让所有在前线作战的帝国将领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还远没有被击败,特别是美国的航空兵还没有被击败,而要击败美国,就必须得首先击败美国的航空兵,不然就无法通过轰炸来击败美国。可以说,认识最深刻的就是罗云冲,而他的对手也就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这只是两人,以及两人指挥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航空兵的高强度对抗的开始而已。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击败美国航空兵属于一个战术问题,而且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航空作战本身也是战术问题,就连大规模战略轰炸中,每一次轰炸行动都属于战术问题。因此,很多人都在战术层面上寻找击败敌人的办法,从而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航空作战绝不仅仅只是战术问题,要想彻底击败敌人,就肯定得从战略的高度上着手。
  谈仁皓就最先认识到,击败美国航空兵应该从战略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寻找办法,而不是提出几种新的空战战术,或者是轰炸战术那么简单的。在没有其他事情,而罗云冲又专注于指挥轰炸行动的时候,谈仁皓就在集中精力思考击败美国航空兵的办法。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二节 扩大战线
  战争打到28年年底的时候,唐帝国已经在战争实力上全面超越了美国,而在航空兵的战斗力方面,唐帝国也拥有绝对的优势。
  在28年年底,唐帝国陆军与海军一共拥有飞机127835架,其中战斗机,轰炸机一共74219架,部署在美洲战区的战斗机与轰炸机为21735架。同时期,美国陆军,海军,以及陆战队拥有飞机78432架,其中战斗机与轰炸机41387架,部署在东南部地区的战斗机与轰炸机为13247架。毫无疑问,唐帝国航空兵在规模上已经远超过了美国,而且部署在战区的作战飞机数量也远超过了美国。如果再将飞行员的素质考虑进去的话,在前线战场上,唐帝国航空兵理应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应该很快就夺取战场的制空权,可是为什么在努力了一年多之后,唐帝国航空兵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掌握制空权呢?
  当时大部分人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罗云冲也不例外,当他全神贯注的指挥轰炸行动的时候,哪有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并且去思考为什么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能够获得更大的胜利,而是仍然在与敌人争夺战场制空权。
  这次,谈仁皓是战略轰炸的局外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那些指挥轰炸的将领与参谋都忽略了这个问题的时候,谈仁皓却发现,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才是能够找到取胜的捷径。到十一月初的时候,谈仁皓已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而当他对这些信息进入了仔细的分析后,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表面上,当时唐帝国部署在前线地作战飞机数量超过了2万架。可是这2万架作战飞机并表示全部投入到一个方向上去的,比如还得分配不少的战机去支援古迅雷在墨西哥的作战行动。同时,也不是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在前线作战,相反,更多的作战飞机是在后方休整,也就是说,当时航空兵没有能够全力参战。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中,航空兵本身有问题。同时,战区的环境也产生了不少地影响。
  在帝国航空兵中,飞行员有一套轮换制度,即完成一定的作战任务之后,飞行员都将获得一次休假的时间,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飞行员不会返回国内休假,而是在前线休整,但是也不会参加作战行动。按照当时的规定,战斗机飞行员出勤25次。或者是总战斗飞行时间达到了120个小时。就可以获得一次为期五天的休假。战术轰炸机飞行员的标准还要低一点,出勤20次,或者是总飞行时间100个小时。就可以获得五天的假期。战略轰炸机飞行员的要求更低,出勤15次,或者是总飞行时间120个小时,也将获得五天的假期。
  这套制度本身有其合理性,毕竟飞行员也是人,而且高强度的作战飞行将消耗飞行员巨大地精力与体力,如果持续不断地作战,还将严重影响到飞行员的士气。也正是在实战中暴露出了这些问题,所以才形成了这套体制。可问题是,相关的一些体制却并不完善。或者说没有做相关地改革。
  比如,当时的战术航空兵仍然是一名飞行员对应一架作战飞机。也就是说,在飞机损毁之前,每名飞行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架作战飞机。这在以往是有好处的,比如飞行员的身高有差异,操作飞机的习惯也不一样,因此会对飞机的操作系统进行细微调节,以适应飞行员的需要,这就导致飞行员不一定能够适应其他人的战机。可是这套体制的弊端是很大地。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严重的浪费了有限的武器装备。比如,“游隼”式战斗机在连续飞行500个小时之后才需要送回去大修,而实际应用中,往往会超过800个小时才大修一次。而飞行员120个小时就可以休息一次,结果导致很多作战飞机都被闲置在了后方,在仍然可以继续作战的情况下,没有投入战斗。
  提高作战飞机利用率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取消飞行员对应作战飞机的编制方式,由两组,或者是三组飞行员共用一架作战飞机。实际上,这成为了战后航空兵的基本体制之一,而当时只有战略轰炸机部队采用了这一体制,而且还很不彻底。同时,这一体制也需要培训大量的飞行员,在战争初期,帝国是没有足够多地飞行员的,而且飞行员也没有轮休的制度。现在,帝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飞行员了,在前线无法部署更多的作战飞机的情况下,增加飞行员数量,提高战机的利用率,是提高航空作战能力的主要办法。
  除了航空兵体制之外,战区内的客观条件也是限制航空兵作战的一个大问题。
  当时,前线机场的容纳能力都是相当有限的,就算古巴又增添了几座机场,可也最多只能容纳2000余架作战飞机,前提还是不部署战略轰炸机,全部部署战术航空兵。而巴哈马群岛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陆战队按照计划在大巴哈马岛,以及大阿巴科岛建好了数座野战机场,也最多就能容纳1000架战术飞机,加上其他岛屿上的机场,整个巴哈马群岛最多容纳2000架作战飞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修建更多的机场,当然,这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兵,工程设备,以及工程物资,这对后勤保障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更不可能立即就建好更多的机场。
  除了机场本身的容纳能力之外,维持航空兵作战的另外一个关键条件,即机场所在岛屿的港口的吞吐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圣地亚哥港的吞吐能力达到了每天10万吨,这几乎是其极限了,如果不扩大港区,新建码头,并且增加更多的基础设施的话,就不可能继续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而这些都是大工程。从港口到机场的运输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当时能够并行两辆卡车地公路干线,一天也就最多运送2到3万吨的物资而已,而且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卡车与司机,不然的话,就无法保证将公路的运输能力发挥到极限。最理想的地面运输方式是铁路,可是修建铁路不但费时,而且耗费巨大,当时也不会有人愿意在前线修建铁路。这些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都很难解决。在设法增强后勤保障能力的同时,还得设法分散后勤保障地负担。
  后勤保障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严峻问题,那就是战机的维护工作。任何一种作战飞机都不可能不一直在前线作战,除了那些在战斗中被击落的飞机之外,其他的所有战机在使用达到一定时间之后,都需要进行维护。按照不同的要求,维护又分成了好几个等级,比如战场维护就是在执行任务期间进行的,主要就是由地勤人员检查飞机的状态,以确保飞机能够飞起来。前线维护则是指战机在出勤达到一定次数之后。要对其主承力结构进行检查。以确保战机能够继续作战。而最关键的还是大修。
  “游隼”的大修间隔时间是500个小时,后来延长到了1000个小时。而“鹏”式轰炸机地大修间隔时间只有250个小时,大概执行20次任务之后就需要大修一次。以往。大修工作都是在工厂里进行地,或者是在拥有维修设备的航空兵基地里进行。而整个美洲地区,就只有巴拿马拥有为“游隼”式战斗机提供大修服务的设备,而“鹏”式轰炸机地大修工作是在瓦胡岛进行的。也就是说,到了大修的时候,轰炸机得飞回瓦胡岛,花上数天的时间进行大修,然后再飞回来。别说大修本身就需要很多时间,以及要烧掉几十吨燃料,光是往返飞行就需要两天的时间。而且浪费近三十个飞行小时,真正在前线的作战时间不超过200个小时,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轰炸机的使用效率。
  在前线建立飞机大修厂是肯定有必要的,可这并不只是军队的事情,还牵涉到了飞机制造厂。当时,陆航与海航都在与飞机厂协商在前线建立大修厂,或者是维修基地的事情。各飞机厂也相当配合,因为飞机大修本身就是主要的服务项目,而且在陆军与海军压低了采购价格之后。通过维修赚取的利润成为了飞机厂的主要收入之一,既然陆军与海军有要求,那么飞机厂也就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了。
  实际上,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哈飞,成飞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