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卫国大军阀 >

第288章

卫国大军阀-第288章

小说: 卫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岛的日军得到了加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更是在青岛地区盘桓,其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威慑咱们占据山东的军队。”徐铮说道。

    “这点我清楚,百里将军早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战略。咱们后续的部队也该行动了占领山东容易,治理好山东可就不容易了尤其是是在小日本海陆大军环视之下。”冯庸叹了口气说道。

    “少帅,如果日本人趁着山东内乱大规模的扩大占领地盘,咱们真的要和日本人兵戎相见?”徐铮问道。他知道冯庸对于土地有种异常的狂热,为了土地的归属权在冯庸身上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这次恐怕不行,山东的地盘可以占据,但是对日本人的态度方面就要圆滑一些了。毕竟现在咱们身后是北京中央政府,咱们的行动代表了中华民国的正统。青岛虽然是日本人强行从德国手中抢过来的,但却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了。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无法武力攻击。更何况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日本海军的巨炮能够轻易覆盖整个青岛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青岛问题只能先放一放。放到咱们和小日本的冲突出结果的时候。”冯庸脸色不好看。如果是在陆地上,凭借着东北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冯庸丝毫不畏惧,但是到了海上,民国的海军就是渣滓啊现在东北的海军目前还只有几艘民国自己生产的落后小炮艇,就算冯庸想要发展海军都没有那个时间。

    “徐铮,我准备派遣你去山东。”

    “我?”徐铮愣住了!

    “不错,就是你东北的形式你很清楚,我也无法保证咱们什么时候会和小日本开战,一旦开战,山东境内的精锐部队一定会全部投入前线战场,甚至整个山东都可能成为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就必须有人坐镇,让山东能够在咱们和日本开战的时候成为咱们稳定的后方基地。”冯庸沉声说道。

    “我行吗?”。徐铮很没有自信,自从他加入东北那一刻开始,一直是作为一名作战参谋而存在的。真正率兵打仗的经验是没有的。

    “你要相信你自己,咱们东北军将领的出身没人比你更了解,他们很多都是农民出身,甚至有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带领部队打胜仗,你是留学国外的军事高材生,理应比他们更有能力,这短时间你担任我的作战参谋,工作处理的很好,也让我看到了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放下大胆去做。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冯庸沉声说道。

    不用情报去查冯庸就知道,山东的形式肯定非常复杂。山东作为中华之门户,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日本从德国手中抢夺了青岛之后,山东境内的日本人数量激增,而且嚣张跋扈,成为影响治安的毒瘤。

    徐铮深吸了一口气,压抑住心底的紧张,说实话,虽然他协助冯庸掌控东北十几个省份,但是真要让他独自一个人去治理一个省,他还真的没有信心。再加上这件事情来的非常突然,仿佛是冯庸突然做的决定,这让徐铮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你这次行动和其他时候不同我准备任命你为山东军区司令员,组建山东治安军,目的是为了维护山东省的治安,同时作为大军预备役部队。”东北兵役制度建设在东三省建设的很好。但是为了不影响东北的发展速度,冯庸一直没有在东北过分招兵。可以说东北现役的军人足有三分之一是从其他省份招募的。这就保证东北的民间依然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预示着东三省民间拥有充足的兵员。毕竟东北的条件是目前民国最好的,中原等地移民的浪潮虽有减弱,但是依然很可观。

    山东人口更多,治理好了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拉起百万的大军。而且山东大汉热情豪放,服从性好,是非常优质的兵员。山东治安军组建第一是为了保证山东省的安定,第二就是深入挖掘山东省的兵源潜力,为东北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山东的情况和东北不同,山东刚被打下来,民心未定,自主招募士兵可能性很低,在这种情况,组建一支有本地人主导的部队,能够最大可能的收拢山东民心,集中山东存在的战争潜力。

    “少帅,我需要你的完全授权”徐铮深吸一口气说道。他准备去尝试一下,毕竟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将军梦。

    “没问题,我将这个任务交给你就是对你的信任,现在形势你也清楚,山东治安军建设并不容易,山东境内关系错综复杂。你手中能够动用的资源并不多。这次你带着我的警卫团去山东,以警卫团为山东治安军的根基。至于具体的兵员你可以从蒋副司令俘虏的北洋军中招募一部分,其他的只能靠你自己去征集了。至于你用什么手段我不管,我要求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我拉起一支有质量的部队来”冯庸沉声说道。

    东北吞下山东,不是让山东这个包袱来拖累东北的。尤其是在东北即将迎接暴风骤雨的时候。现在整个东北体系的资源都在集中,冯庸知道小日本不好对付,虽然他们在朝鲜的部队只有十几万人,但是凭借日本完整的兵役制度和强悍的海运能力,日本本土的十几万精锐部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运送到东北境内。甚至北京政府都会成为敌人打击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无力分兵去经营山东。只能选择外放将领去自主经营。当然,政委制度冯庸是不会放弃,这可是东北能够上下一体的重要保证。

    “是保证完成任务”徐铮坚毅的说道。

    第三百四十三章战争结束求订阅,求推荐收藏

    第三百四十三章战争结束求订阅,求推荐收藏,到网址



………【第三百四十四章 北洋政府的讨论 求订阅 求推荐收藏】………

    第三百四十四章北洋政府的讨论第一更求订阅求推荐收藏

    南京,新北洋政府大会堂。

    北洋政府的高层官员几乎一个不拉的全部到场。这次算是南京新北洋政府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层大聚会。当然,真的有分量在大会上发言的没几个人。毕竟北洋内部等级也是非常森严的。

    这次大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参加者有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东北冯少帅的横空出世,让世人再也不敢小看年起人。北洋这样的老势力也开始关注年青一代的能力,尤其是在离开北京之后,原北洋政府中所有有资历没能力的“老人”冯国璋一个都没带。来到南京,构筑起新北洋政府的构架之后,冯国璋也开始重用一些年轻人,持续不断的提拔年轻官员。当然,像东北那样将二十出头的毛头少年抬上旅长师长,甚至省长这样的高位是不可能的。但是有资格列席这场大会的年轻人总比以往多了很多。

    这次大会还有一个让人很惊讶的地方,那就是在第三人的位置上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年人气质沉稳。身子坐的笔直,很有军人气度。

    在青年上手正是满脸和气的北洋新政府总理王士珍,最中央的自然是新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冯国璋了。冯国璋的脸色可没有王士珍那么好看,王士珍早已经不掌军了,整个人成为一位彻头彻尾的政客。政客和军人最大不同,那就是政治家要喜怒不形于色,军人则要果敢刚毅。所以,听到段祺瑞服软的消息后,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相信山东境内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具体的细节也不用本大总统再叙述了。咱们北洋在山东算是彻底的失败了,不但是军事失败了,在政治上也同样。北京的政府和咱们形成对峙。现在北京政府已经传递过消息,他们的使臣已经从北京出发了,不日就可到达南京,到时候,他们肯肯定会趁机宣誓北京政府的主权,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有什么意见?”冯国璋说道。

    “大总统,不管怎么样咱们成立的的时间比北京的政府早,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重,怎么说也是咱们占据优势。对于北京的使臣,咱们大可不必理会”外交部的负责人陆征祥大声说道。

    因为袁世凯时期日本抛出的二十一条,陆征祥多受诟病,但是他的外交才能却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新北洋政府成立之后,陆征祥也被冯国璋请来担任新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长。

    “没那么容易,没有武力上的威慑,咱么对北京没有丝毫优势。硬抗吃亏的只能是咱们”冯国璋沉声说道。

    “大总统,咱们北洋还有几十万的大军,有繁华富饶的几个中原省份。在人口放方面还占据优势,就算咱们一时在战场上失利,也不能改变咱们总体势力并不输于东北的现实。没必要向他们服软。”另一位北洋高官说道。

    冯国璋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然后转头对坐在自己右手旁的中年人说道。

    “孝准,你怎么看?”

    “孝准?”北洋高层一个一个有些愣神,纷纷思量这位面生的中年人是什么身份。

    “从实力来说,现在的北洋确实不如东北,甚至可以说咱们两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是北洋却有重新崛起的希望。现在东北的局面比咱们还要不堪。从他们这么匆忙结束南下作战,就可以看出,东北本土的形式不容乐观。”中年人淡然的说道。

    “你是说东北和日本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随时都可能开战的境地?”冯国璋问道。

    “可能性极大大家都知道,东北由于冯少帅的强势,在占领东三省的时候就和日本朝鲜军结了梁子,在稳定东三省的时候,冯少帅更是百无禁忌的驱逐日本人,打击日本在东北扶植的势力,甚至还在铁路的建设上狠狠的耍了日本人一道。这就让他们两方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只是当时日本处在和平首相大隈重信的掌控下,当年的冲突未能演变成全面战争。但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现在大隈重信被刺杀身亡,日本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以火箭般的速度力压各方权贵,成功上位执政日本帝国。这给世人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军人政府上台,预示着日本发生战争的时间已经不远了。而日本出兵的最大可能就是和朝鲜殖民地接壤的东北。甚至我现在可以大胆的猜测,现在双反已经在中朝边界发生过小规模的武力冲突。”中年人侃侃而谈。整个大会堂鸦雀无声。众人都安静的听着他的话。至于有几个人相信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孝准?他是张孝准,中国士官三杰之一的张孝准”有一个官员小声说道。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大厅。

    张孝准或许名声不显,中国士官三杰绝对是非常有名的。毕竟现在三杰中的蒋百里,蔡锷都是民国最著名的风云人物。

    蔡锷执掌西南四省,手下精锐十几万。蒋百里作为东北军副司令,率领几十万大军将整个北洋体系打的落花流水,这让两个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相比于这两人的无限风光,张孝准就差了很多,不说籍籍无名也差不多。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还一下子坐上如此高位。

    在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如果之前还有人对他的话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却是坚信不疑。毕竟能够和蒋百里,蔡锷那样的妖人并称的总不会是信口开河之辈。

    “孝准,听你的话的意思,咱们北洋似乎不用特别在意这次北京政府的特使?”王士珍说道。原本的王士珍是坚定的北洋内部派,还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但自从北京失利之后,他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则相对年轻,还不是北洋人的张孝准压根就没资格进入这座会场,还做上这个显赫的位置。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分析,现在北洋实力不如东北,但是东北却也没能力继续对付咱们了。在东北和日本对峙出结果之前,咱们北洋是安全的。而这段时间正是咱们北洋能否重新崛起的希望”张孝准沉声说道。

    “你有什么建议?”冯国璋目光灼灼的说道。

    “整合原有军队,取消地方督军拥兵的权利,将所有军队整合一体,成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同时按照最新的步兵操典编练新军”张孝准沉声说道。

    “又是编练新军?咱们现在哪有财政支撑大规模的编练新军”一名官员不满的说道。说实话,整个北洋系统对于编练新军这种说辞是非常敏感的,毕竟袁世凯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他负责在李鸿章的老北洋基础上编练新军。在整合原有部队的基础上还要编练新军,自然让人对张孝准的目的抱有疑心。

    “不只是整合原有部队,编练新军,还要尽可能的建立完善的兵役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兵役制度,后续兵源问题就永远无法达到要求”张孝准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是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分析,没有丝毫涉及到政治方面。至于众人接不接受,他丝毫不在意。

    “这个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