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76章

明末行-第76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众将热切的眼光,阿巴泰心中暗自长叹,他知道这些镶蓝旗的将领已经被城头上那个叫庞刚的明国将领给打寒了胆,现在再强行命令他们攻城已经没有了意义,既然传令兵带来了阿济格的命令他也只好就驴下坡了,长叹了口气后阿巴泰看了一会身旁喜形于色的诸将,有些不甘心的提高声音道:“传令,退兵!”

第一百三十二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随着阿巴泰的一声令下,锣声四起,原本密密麻麻围在德州城前的清兵犹如潮水般退了下来,看到清兵真的退了兵城墙上的明军都齐声欢呼起来“鞋子要退兵了1”

纪如兴不知什么时候也下了城楼来到城墙上和众军欢呼起来,文人们讲究的那些威仪官体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兴奋的来到庞刚身边语无伦次的喊道:“庞千户,鞋子退兵了,感谢上苍,鞋子真的退兵了。”庞刚看着这位高兴得语无伦次的德州知府,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城外清兵有条不紊的撤下去,不由得有些感慨现在正是清军国力上升阶段,虽然吃大了亏但撤兵时依然有条不紊,比起这个时期的明军实在是强得太多了。

正在庞刚向外眺望的时候,发现数名清兵在几面大盾的掩护下来到了城墙前,一名清兵小心翼翼的把头伸出了盾牌大声喊道:“我大清的饶余贝勒敬重你们都是好汉,决定从德州府撤军,但希望你们能让我们收敛那些战死勇士的遗体!”

城墙上的庞刚却冷笑道:“你们终于要撤兵了吗?不过大明可不是你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想走可以,但是总得留下点什么东西吧!”这名清兵忍着气问道:“你们想要什么?”

“不想要什么,你们只要把现关押在你们大营里掳来明国百姓和财物留下来就可以滚蛋了!”庞刚此话一出,众人皆惊。纪如兴急忙说道:“庞千户,鞋子愿意退兵已是谢天谢地了,你怎么还要跟他们提条件呢?”易江却不说话,只是轻轻的摇摇头,随后把目光转向了城外,神情淡淡的却不说话。

城外的清兵听了庞刚的话后不敢久留,很快就退了下去,把庞刚的话向阿巴泰禀报。

阿巴泰没有说话,倒是旁边一名甲喇章京跳了起来“什么,要我们把抢来的明国百姓和财物还给他们?休想!这些东西是我们的勇士拼死抢来的,我绝不会把东西还给他们!”只是这名甲喇章京的话却没有得到很多人的响应,大家都盯着阿巴泰的,等待着他作出最后的决定。

阿巴泰轻轻叹了口气,无力的挥了挥手道:“还给他们,统统还给他们,就当我们这次没有来过德州。”

“饶余贝勒,这些百姓可是有几千人,要是押回盛京那我们镶蓝旗可就是多了几千人的奴隶啊,难道就这么放了吗?”

“混蛋,我的话你没听到吗?放掉,统统放掉!”阿巴泰发怒了“如果不放掉你自己上去把那几千名勇士的遗骸给抢下来?还是我们把他们都留下这里吗?”

“这!”这名甲喇章京听后也哑口无言,低下了头如同霜打的茄子焉了。如果是这样,回到盛京后镶蓝旗的族人们要是知道是自己出的主意放任数千名勇士的遗骸留在德州城下,那些族人非得找自己拼命不可。

很快,那名清兵就转了回来,告诉城墙上的庞刚,说是大清饶余贝勒答应了庞刚的条件,把清军大营里的百姓和缴获的财物都还给德州府。

过了不久,一批批的百姓就在清兵的驱赶下来到了德州的城前,那名清兵在那些百姓的身后叫道:“明国百姓己是送到,你们该让我们收给阵亡将士的遗体了。”庞刚点点头,让数十名军士从城墙的吊兰上下城墙,把百姓们都引导到另外一面的城门入城,那些百姓才知道自己获救,个个喜极而泣的随着那些士卒往北门跑去了。

“现在可以让我们收敛尸体了吧?、,清兵翻译问道。

“还有你们掠夺来的财物呢?要知道我这个记性可是很好的,如果你们忘了的话我不介意用大炮来帮你们回忆一下。”此时的庞刚却像个斤斤计较的土财主,一点亏也不愿意吃,看得城墙上的纪如兴和易江暗自苦笑不已,估计现在整个大明敢和鞋子这么讨价还价甚至出言恐吓的主恐怕已经是不多了。

“你放心,我们大清国向来讲信誉。”这名翻译咬着牙又挥了挥手,一百多名清兵压着数十辆大车来到了城下,这名翻译对城墙大声喝道:“这位将军,你们的东西都在这里了,现在可以让我们收敛尸体了吧?”庞刚一歪头,数名早就等候在城墙外的明军士卒上前打开了几辆车上的箱子,仔细翻看了一会后对庞刚点了点头。

庞刚这才轻轻的一挥手“算了,虽然都是一些不值钱的货色,想必你们也私藏了不少,但是本官大人大量也不跟你计较这么多了,你们可以把那些死人领回去了。”

庞刚的话一出口,这名清兵好悬没一口吐出血来,尼玛的,我们这一趟死了几千人,却连根毛都没捞着,你竟然还在上面说风凉话,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根本就没资格对人家说什么,只好悻悻的向后退去。

不一会,在庞刚的命令下,一排排对准向外的鸟统和十几门黑洞洞的虎蹲炮的炮口缩回了城头,紧接着大批的清兵辅兵、跟役也急急来到了城外将城外那些被打死的清兵尸体抬走。

看着城外近两千名清兵的尸体被拉走,城墙上的众军士和纪如兴、易江等人心里也在暗暗可惜,要是把这数千名鞋子的首级都交上去那得是多大的功劳啊,恐怕连升三级也不是不可能吧。

不过庞刚却并不担心,在他的车队里还有数百名鞋子的首级都用石灰给腌制着呢,等到了京城往兵部这么一递,灵山卫的那份功劳肯定是跑不了的。

很快那些清兵们就收敛了己方战死将士的尸体,他们的号角声接连响起。就见他们一队队的列阵,最后汇合成了一大片。从城头上看下去,又是一片红蓝相间的海洋旗帜,其中那面巨大的织金龙纛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步骑交加,缓缓拔营而去,在开始变暖的阳光下,他们密密麻麻、闪亮的兵刃在阳光下仍是发出夺目的光芒。

不过对于现在的灵山卫士卒来说,清兵也不过如此,以前听到清兵的那种淡淡的畏惧感现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看着清兵远去的身影,庞刚暗暗说道:“阿巴泰,称肯定想不到我们很快又会见面吧!”清兵撤兵后,当晚的德州城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德州府的军民们都兴奋的难以自己,知府纪如兴还是在自己的大厅里设宴灵山卫的一种将领,当喝酒喝到一半时,纪如兴大着舌头问庞刚:“庞千户,本府观鞋子虽已撤走,但恐怕他们还会回来,你还是在留在德州一段时间吧,你放心有本府在绝不会让你吃亏的。”庞刚笑笑答道:“纪大人,下官也想留在德州享福,可下官却没这个命啊,兵部的公文上写得明明白白,一定要在三月中旬前抵达京城,否则严惩不贷,下官长了几个脑袋敢和兵部对着干,要知道杨嗣昌大人可是以治军严谨而著称的啊!”一提到杨嗣昌,纪如兴的酒意立时就醒了大半,杨嗣昌被人尊称为杨阁老,他的手段可谓是满朝皆知,要是自己的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要对付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府还不是像碾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

庞刚又看了看心中有些失望的纪如兴,心中一动笑道:“当然了,纪支付知府也不必用担心,今日鞋子留下的财物下官打算分出一半给德州浴血奋战的将士,其余的下官打算充为军饷,您看如何?”

一听到银子,纪如兴的眼睛就亮了,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欣然道:“如此就有劳庞千户了,本官一定把这些银子都分发到那些将士的手里。

庞刚淡淡一笑,自动把这句话过滤掉,随即问道:“纪大人,既然鞋子已经退走,下官打算明日就告辞了,可下官军中粮草已经不多了,您看……”

刚收了人家好处的纪如兴把手一挥,很痛快的答应道:“没问题,本官明日就让人给你们补充五百石粮食,保证让你们吃饱喝足的走到京城。”“谢过纪大人!”看到纪如兴这么爽快,庞刚虽然知道那是银子的功劳,但依然还是拱手道了谢。

这时,一直在旁边喝着闷酒不说话的易江说话了“庞大人,现在鞋子刚刚退走,本官估计他们也是往京城赶,你们明天就上路就不怕和鞋子撞上吗?要知道他们可是刚在你们的手里吃了大亏,看到你们那还不得急红了眼的杀过来啊?”

庞刚感觉得出这个面冷心热的易江是真心的为他们着想,心中一暖微笑着说道:“易大人不必担心,我能打败鞋子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第二次,再说了,现在我们是在大明的土地上,有什么好怕的。本官曾记得昔日汉武帝曾在追击匈奴时有言:寇可往我亦可往!本官不才岁不敢自比汉武帝,但亦愿效仿古人一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暖心阁中议事

崇祯九年三月十三日已时 北平皇宫暖心阁一名身穿黄袍面容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一张淡黄色的软椅上,原本有些清秀的面容显露出憔悴的神色,两眼旁还带着一轮明显的黑眼圈,只是这名中年男子此刻的脸上却带着一丝愤怒,在他的后面还站着一名垂着头穿着太监服色的老人。

在这名中年男子的前面站着两名男子,一名是年约五十神态随和却带着一股威严的男子,另一名则略比他小,儒雅中带着一股英气,面容中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神情,只是此刻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无奈和焦急之色。

“没有把握,没有把握,鞑子都包围京师近半月了,你们还是说没有把握,你们告诉朕,你们能不能把事情干好?要是不能朕可以换个人来干!”身穿黄袍的男子拍着椅子旁的扶手怒吼着,声音在不大的房间里嗡嗡作响。

两名中年男子听着对面男子的发怒后齐齐跪了下来叩头道:“陛下,臣有罪!”原来暖心殿里的这三人分别是这个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宣府总督兼兵部右侍郎卢象升。

“有罪,有罪,你们只会说有罪,就不能说点别的东西吗?”盛怒之下的崇祯丝毫没有给自己的两位大臣留面子,他站了起来咆哮着说道:“现在四万鞑子就在京城的城门口,可是你们空有八万大军却不敢与鞑子决战,朕问你们,既然如此朝廷每年花巨资养这些兵来何用?”

激动之下的崇祯说得唾液横飞,差点就喷到了两人身上。杨嗣昌和卢象升深知崇祯的脾气,知道此时若是开口分辨只会激起崇祯更大的怒火,因此只是默默的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崇祯骂了一会后可能是觉得累了,又坐回了位子上闭目养神起来,但却并没有让面前这两位起身,这两位没有办法只得一直默默的跪在地上。

过了好一会,气息稍微平息了点的崇祯才睁开了眼睛,看了看依旧跪在地上的两人淡淡的问道:“累了吧!”

两人连忙回答,“回皇上的话,微臣不累。”

“哼,你们这些人就是口是心非,朕最不喜欢的就是你们这点。”崇祯轻哼一声后,把手往上虚抬了一下。

一直站在崇祯身后的那位太监看了崇祯一眼,连忙向前走了一步才低声说道:“你们还不起来是怎么的,莫非要让皇上请你们吗?”

“谢皇上恩典,谢过王公公!”杨嗣昌和卢象升相互对视了一眼才慢慢站了起来,杨嗣昌由于年纪较大,跪久后血脉有些不通畅,在站起来的时候身子晃了晃眼看着又要跪下去,身边的卢象升赶紧伸出手来服了他一把。

原本脸上还带着怒意的崇祯看到杨嗣昌的样子,心头的怒火也消退了一些,对着身旁那位老太监说道:“大伴,给他们赐座把,省的传出去后让百官说我这个皇帝虐待大臣。”

这位老太监正是如今皇宫内最受到崇祯信赖的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听到了崇祯的吩咐后他把手一挥,立刻就从一旁过来了两名小太监,他们各拿着两张圆凳放在了杨嗣昌和卢象升的旁边。

“谢皇上!”了解崇祯脾气的二人知道崇祯能赐座给自己就代表着他的怒火已经消散了大半,拱手谢过了皇帝后坐了半边屁股在圆凳上,把身子挺得笔直,恭敬的看着崇祯。

崇祯看了二人一眼没好气的说道:“得了,别装出那副可怜相,现在朕最后问你们一句,你们到底能不能把那些鞑子赶走?”

卢象升听后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斜眼看了一眼杨嗣昌,意思很明显:“你的官比我大,还是你来说吧!”

杨嗣昌心中一阵冷笑暗道,“这个卢建斗,别人都说你虽是文人,但却有一副武人的脾气,现在看起来传言有误啊。”

虽然心中对卢象升很是不满,但面上还是恭敬的说道:“皇上,非是臣不战,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目前城外虽然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