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45章

明末行-第45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刚坐在那里沉默不语,魏同年父女看着面前的庞刚心里也是有些忐忑,毕竟这么多流民要是都压在他的身上换了他们也挠头。

突然,庞刚说话了:“魏大人,魏小姐,这么多流民若想要一下子就安置妥当卑职也是无能为力的。”

听到这里,魏同年的心中不由得一沉……

第八十二章 献策

看到魏同年脸上的神情微微变色,庞刚知道对方有些误会了,接着解释道:“魏大人不要误会,下官的意思是下官可以先收拢一部分流民,开始可能不会太多,估摸着应该能收拢数千到一万人左右。而且下官也要向宋指挥使大人禀报一下,看能否得到指挥使衙门的一些支持,若能得到指挥使大人的支持下官可以视情况多收拢一些人,若能收拢两万流民的话青州府的情况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魏同年皱着眉头道:“可是即便如此青州城里还是有近三万流民无法妥善安排,这样一来还是有很大隐患啊。”

庞刚微微一笑道:“大人不要着急,且听下官说完。”顿了顿后庞刚又接着说道:“接下来您就应该联系济南府和莱州府的知府了,这些流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他们那里流窜到咱们青州来的,他们也别想着置身事外。您可以明着跟他们说,如果他们不调拨五千千石粮食过来,咱们就重新给流民们每人发上一两斤粮食,然后明着告诉那些流民,官府已经没粮了让他们各自回归原籍。”

庞刚虽然是微笑着说出这番话,但是旁边的魏同年父女却听出了一身细汗,庞刚的这个计策也忒缺德了点。一旦那些流民回归原籍后就该轮到济南府和莱州府的人头疼了。

魏蔓葶不由有些担心的问:“可是那些流民会回去吗?”

“他们不回也得回!”庞刚神色很是凝重,“现在的青州城挤进了这么多的流民,那些流民在没有吃穿的情况下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而且下官估计现在青州城里肯定还混进了闯贼的探子和奸细,一旦闯贼要在青州造反,到时候整个青州城数十万百姓全得遭殃!”

魏同年父女一听,脸上齐齐变色,庞刚的这个担忧可不是空穴来风,现在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流寇在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闹得非常凶,许多地方已经是十室九空。如果他们借着流民之事趁机发动动乱,青州城必将不保。

女人家到底心软,魏蔓葶听了庞刚的话后迟疑了一下后问道:“难道非要如此吗?”

庞刚肯定的点头道:“对!现在河南已经乱套了,那些流寇必然会把主意打到山东来,前些日子不是传来有小股流寇在济南府活动的消息吗,下官估计济南府这么心急火燎的把流民赶到青州这边来未尝不是打着祸水东移的主意。”

魏同年闭上了眼睛回想起前些日子传来的济南各地有些异动的消息,再结合这番说辞心里愈发相信了庞刚的话,他猛的站了起来肃然说道:“庞千户的话很有道理,本官立刻就向巡抚大人求援。”

庞刚摇摇头:“大人,巡抚大人就在济南府呆着,他难道不知道这件事的原委么?您以为向巡抚大人求援有用么?卑职认为现今我们要分三步走,一是向济南府和莱州府伸手要粮,这二嘛就是要青州城的各家富户拿出粮食来赈灾施粥,这样才能迅速安定人心。至于最后一条嘛就是大人您也要和宋指挥使大人商议,请他调集各卫所屯军前来青州城,只要青州城内屯有五千人马那些流寇就闹不起来!这样三管齐下青州城方能保住。”

魏同年听后神色复杂的看了看庞刚一眼,长长叹了口气。

五角小亭子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魏同年突然问道:“庞千户,听说你此番能晋升千户是因为你在扬州歼灭数百名倭寇,保住了扬州城是这样吗?”

庞刚微微一怔,但还是点了点头,“正是!”

魏同年微微捋了捋胡须道:“如若老夫向宋指挥使大人调你们灵山卫屯军入青州守卫一段时日你可愿意?”

庞刚肃然道:“下官身为大明军人,自然会遵从山峰调遣。”

“嗯!”魏同年点点头,眼里露出一丝满意之色说道:“庞千户,原本匆匆唤你前来是应该为你接风的,但本官知道你现今诸事缠身,这顿酒本官权且记下,待日后把流民安置妥当后本官一定为你补上!”

庞刚肃然抱拳道:“大人尽管放心,下官一定尽力而为,若大人没有别的吩咐下官就先告辞了!”

魏同年温和的点点头,“你去吧!”

庞刚分别向魏同年和魏蔓葶拱手施了一礼转身就走了出去。

坐在一旁的魏蔓葶一直没有说话,等到庞刚出了内院的门口后才问道:“爹,您真的要按庞千户的话去做么?”

魏同年叹了口气,无奈的说:“蔓葶你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魏蔓葶不禁哑然,他们父女或许对于民政比较擅长,但是对于涉及到军事和镇压叛乱方面的事那就是蛤蟆跳井--噗通(不懂)了,毕竟你让一名文官和一名从小生长在深宅大院里的千金小姐讨论怎么压制并平息流民的暴乱那着实是难为他们了。

不过魏蔓葶对于庞刚要调兵进入青州的事还是有些犹豫,“爹,调兵进城的事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毕竟这屯军一进城城里的流民势必会紧张起来的。”

相比于魏蔓葶的心软魏同年这回倒是果决了许多,他回过头来有些严肃的看了自家女儿一眼:“蔓葶你这是妇人之仁,庞刚说得很对,若无军队进城威慑那些流民,一旦他们暴动起来光靠衙门里的差役如何应付。乱世就应该用重典,如果流民敢趁机作乱,绝不能手软,一定要狠狠打压下去。”

魏同年说完后缓缓站了起来,唤来了仆役吩咐道:“备轿,老爷我要去一趟指挥使衙门……”

出了知府衙门后,庞刚迅速上了马,快马加鞭朝着客栈飞奔而去。

到了客栈后庞刚吩咐众人立即向望海堡出发,计划有变,现在庞刚最迫切的工作已经变成了要整合整个望海堡的屯军。庞刚清楚的知道,以现在青州府那薄弱的兵力,指挥使衙门一定不会放过灵山卫那些兵力的……

第八十三章 青州府绝不能乱

一条枯黄的小道上,路旁的野草皆已枯萎,被一层薄薄的雪花给覆盖住。突然从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有经验的人可以从马蹄的声音上分辨出至少有一百多骑从远处而来。

庞刚骑在马上眉头还是紧锁不已,从知府衙门出来后他的脸上就一直挂着一丝淡淡的忧虑,周围的人也看出来了,但庞刚不说众人也不敢去问。

策马走在小道上,庞刚还在思索着今天早晨魏同年说的事,青州若一旦发生流民暴动,势必会引起大面积的骚乱,离青州近在咫尺的灵山卫必然会受到波及,那么自己别说在灵山卫安心发展了,恐怕就连自保都成问题。

“现在的自己还是太弱小啊!”

庞刚长长叹了口气,如果自己手上有一万精兵……不……哪怕是五千精兵在手,青州的乱局那根本就不算什么,谁敢乱起来大军一至必将他碾为粉末。

庞刚在心里仔细的盘算了一下,现在自己的望海堡满打满算也只有四百多士卒,用来守望海堡虽然绰绰有余,可要是往偌大的青州城这么一撒那连个泡都冒不起。

而灵山卫的那些屯军数目不过数百,而且久未训练,即便是用来镇压流民暴乱庞刚都有些担心他们能否胜任。在这种情况下青州都指挥使宋兴和的态度就成了关键,如果宋兴和愿意从其他卫所调集军队入驻青州那自然可以威慑那些不法的流民,如若宋兴和不愿意那可就麻烦了。

庞刚长吐了口气,自语的说道:“算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这时,原本走在后头的宾世乾策马赶了上来问道:“庞大人,卑职见大人一路过来闷闷不乐,是否有什么烦心之事?您若不嫌弃可说与卑职听,说不定卑职也可为您分忧一二。”

庞刚看了宾世乾一眼,这才把青州流民之事说与了宾世乾。

宾世乾听后也是眉头紧锁,过了会才开口说道:“大人,青州流民之事卑职也有所耳闻,但却未想到竟然会严峻到如此地步,若果真如魏知府所言青州城里已聚集了五万流民的话那么一旦被歹人挑动,有九成九的可能就会演变成暴乱,若演变成暴乱的话青州城可就毁了。俗话说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灵山卫也必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波及,这样一来整个山东恐怕就会成为另一个陕西、河南啊!”

“是啊!”庞刚有些愁眉不展的说道:“我灵山卫的情形你是最清楚的,可用之兵不过数百,自保都尚且不能,何谈镇压暴乱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庞刚说起这个宾世乾也是老脸一红,他们这些百户名义上每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一百一十二人,可实际上他们现在每人能凑出五六十名兵员就不错了。而反观眼前这位庞千户,人家在当上百户的时候就已经拥兵数百了,自己这些人跟他比起来还真是差远了。

宾世乾迟疑着问道:“大人,卑职以为这件事还是交予指挥使大人处理为好,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逾越了?”

庞刚叹了口气,“宾百户,你当本官愿意操这份闲心么,现在整个青州的屯军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灵山卫、安东卫、千牛卫三个卫所里,也就我们灵山卫还有些兵力,其余的有哪个卫所能抽调出兵丁来支援青州的?它们早就烂透了。你让宋指挥使到哪里去找兵丁,最后还不是得我们灵山卫出兵。”

宾世乾听罢也是默然不语,曾几何时曾经威震天下,把元朝那些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打得落花流水的大明卫所的官兵怎么会堕落到连些许暴民都对付不了的地步呢。

沉默了一会后庞刚才发狠的说道:“现如今最要紧的就是把那些流民分散开来,决不能让他们聚拢在一起,否则迟早会酿成大祸。否则祸乱一起我们灵山卫就得玩完,而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粮食!”

说完庞刚双腿一夹马肚子,火红色的战马朝前飞奔而去……

经过紧赶慢赶,庞刚一行人终于在下午赶到了望海堡,进到了望海堡后庞刚首先就找到了正在准备前往青州继续看房子的便宜老丈人孔文。

“岳父大人,现在您手里头还有多少粮食?”庞刚没有客气,一进门就直接问上了。

看到庞刚很着急的样子,孔文心里虽然有些不解,但却很是痛快的说道:“上次在扬州买粮的时候我们家也顺道买了一些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约莫着还剩下两千五百多石吧,怎么?现在你很需要粮食么?”

庞刚长吸了口气道:“是的我需要粮食越多越好,现在青州城已经快乱套了……”

庞刚把青州城里流民越来越多,随时会引发暴乱的事详细的的跟孔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现在唯一能化解的法子就是把那些流民分开,把他们收拢至卫所充为军户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办法,但是收拢流民需要的可是大批的粮食,因此小婿想要向您借粮食,越多越好。”

孔文听罢后毫不犹豫的说道:“行,老夫立即让人调拨两千三百石粮食与你,要是不够老夫再派人向扬州购粮。”

听了孔文的话后庞刚心中大定:“够了,有了这两千多石粮食已经够我们撑上一个多月了,而且这是官府的事,也不能光让您一人出力吧,那些青州富户也是时候让他们出点血了,我现在立刻派兵前往青州府,青州决不能乱!”

两日后青州指挥使府衙

一件红砖绿瓦的书房里气氛有些沉闷,魏同年正同宋兴和坐在书案旁相对无语。

魏同年问道:“宋大人,你实话告诉本官,现今指挥使衙门到底能抽出多少兵丁帮助知府衙门的差役维护秩序?”

宋兴和苦笑着说道:“本官早就告诉你了,现今整个指挥使衙门包括本官的家丁在内能抽出来的只有不足一千人。”

“那各地的卫所呢,他们不能抽调出人来吗?安东卫、千牛卫、灵山卫这些卫所按规定可是足有三千六百多的兵力,难道就不能抽出数千人来青州吗?”

宋兴和苦笑了一声:“魏大人,真人面前我老宋不说假话,我大明卫所早已糜烂,各地莫不如此,我青州这三处卫所也就庞千户统领的灵山卫好些,其他的两个卫所能有五百兵丁就不错了,你怎能指望他们派兵到青州府来呢。”

魏同年咬咬牙,有些失态的低声吼道:“宋大人,你身为青州府都指挥使,如若发生叛乱本官是难辞其咎,可你身为都指挥使难道就能跑得了吗?”

宋兴和看到魏同年失态知道他是急红了眼,也不生气而是瞪了他一眼说道:“你当老夫不知道吗?只是时局糜烂,老夫又有什么法子,为今之计只有按照庞千户所说的,把那些流民给分流出来,唯有如此才能把隐患给消除掉。”

魏同年不耐烦的说:“可是本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