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权柄 >

第513章

权柄-第513章

小说: 权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融亲王和慧能禅师早已是饥肠辘辘,可看看帐外大亮地天光,不由心中呻吟道:这还得几个时辰啊?便起身告辞道:“陛下还在等着这里的消息,我俩实在不敢耽搁啊。”坚决拒绝了成亲王殿下的好意。
    秦雷又热情的挽留一番,见两人执意要走,这才将他们送出营寨。直到两人上了车,仍不罢休的一手拉着融亲王、一手拉着老和尚道:“孤王这就让下面人准备晚宴。等二位贵使回来就开席。”
    这下就连慧能禅师也沉不住气了,合什笑道:“也不急在一时。不如我等明日再来过?”对于齐国人来说,时间拖得越久越有利,这是傻子都知道的常识……
    秦雷当然不会让他们得逞,只听他爽朗笑道:“从这里到皇宫,往返不过四十里的路程,二位只要腿脚麻利点,天黑前赶回来绰绰有余,”说着便双手微微用力,痛得两人面色发白。只好连连点头。但心中多半存了敷衍过去地心思。
    却听秦雷温和笑道:“如果掌灯时分二位还没回来……”说着抬头望天。声音冷淡道:“孤会很不高兴的。”这才终于松开双手,放两人离去。
    齐国队伍渐渐远去了。秦雷袖手立于营门前,却没有丝毫进去的意思。
    众将陪在边上,好半天也不见他开口说话,终于忍不住道:“王爷,可有什么不妥?”秦雷这才回过神来,摇摇头,转身进了营地。
    众将面面相觑,只好跟着进去。
    秦雷确实想到了些东西,却实在无法与众将分享……他发现齐国的态度十分地软弱,似乎对赵无咎前来解围的信心不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那百胜公八成就没有北上……这又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有东西竟然比秦国主力更吸引他……
    秦雷暂时还拿不准,那到底是虎牢关还是昭武帝的下落?因为对赵无咎来说,无论哪个目标,都比回援上京城价值高得多。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那一定是个坏消息……
    返回上京城的马车上,融亲王在喋喋不休的抱怨道:“国师,你见过秦雨田那样的王爷吗?粗鲁不文、咄咄逼人、贪婪狡诈、肆无忌惮!真是翻遍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个。”
    “确实像位山大王。”慧能禅师苦笑道:“也许带兵打仗太久,被大兵们影响了吧。”
    又发泄似的骂一阵,融亲王才想起一事道:“禅师地那些箱子里装的什么?怎么全都不见了?”
    慧能禅师似乎早有所料,不慌不忙道:“那是成亲王当年在上京时,送老衲地礼品。但现在双方敌对,老衲又忝为天使、代表陛下谈判,自然应该原物奉还,以免有人说三道四。”聪明人从来不说实话,但也不会满嘴瞎话。他那些大箱子里,确实装了一万金。但还有没有别的夹带,就未可知了。
    但融亲王也只是一问。见老和尚言之凿凿,便转向了谈话的重点,压低声音道:“国师,你说陛下能答应这份契约吗?”
    “陛下那里应当无碍。”慧能禅师轻捻寿眉,缓缓沉吟道:“只是丞相那里,怕是不一定会同意……六百万两实在太多了。”
    “大齐是我齐家的,是我皇兄的!”听老和尚如是说。融亲王突然想起秦雷只知有丞相不知有皇帝的挪揄模样,不由无名火起道:“孤已经忍他很久了!这次他痛快同意便罢,若是仍然推三阻四地,便要给他个好看!”却不知是什么好看。两人便不再说话。沉默的坐在晃动地车厢中,安静打着各自地算盘。
    一进了京里,融亲王便问恭候在城门口地卫戍将军道:“早些时候那孔明灯,可真的造成城内火灾了?”
    那将军点头道:“那些玩意儿不少在城中落下,确实引燃了十余处地面,其中最紧要地地方是丞相大人的府邸。”说着望一眼犹自黑烟滚滚的城中,不无忧虑道:“连着半个月没下雨了,这天干物燥地。啥都能着火,扑起来可不容易。”
    融亲王不由啧啧有声道:“这么多达官贵人的府邸。怎么偏偏就把丞相府给烧了呢?”幸灾乐祸的模样着实可恶。
    一路骂骂咧咧到了万寿殿外,融亲王才住了嘴,与老国师一道下车,准备向皇帝陛下交差。
    出乎两人意料的是,上官丞相居然也在殿中……只见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皇帝下首的蒲团上,就像谁都欠他二百贯钱似的。
    不出两人意料的是,当融亲王把契书拿给兴化帝看,皇帝陛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将其递给了丞相大人。上官云鹤接过那契书。戴上玳瑁眼镜。费劲的端详起来。老丞相是不看不要紧,一看便怒不可遏。强忍着怒火看完全部,便用单手抓着,朝融亲王使劲抖动,低声怒吼道:“谁要是在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字,谁就是我大齐的千古罪人!”
    融亲王早已进行了一路的心理建设,当即便针尖对麦芒地顶了上去。只见他面陈似水的盯着老丞相,一字一句道:“这条约是孤王和国师,按照陛下地意思与秦国磋商的,莫非在丞相看来,陛下和孤王也会叛国?”他把千古罪人改成了叛国,乃是标准的偷换概念。
    但这还不是最阴险的地方,最阴险的是,他将兴化帝扯了进去,造成一种孤与陛下共进退的架势,让皇帝没法秉公判断……说融亲王错就是承认自己错,皇帝还没有高尚的情操。
    胜负在此埋下伏笔。
    文丞相也感觉出融亲王的阴招,但他浑不在意道:“多说无益,反正国库里没有这么多钱!”
    融亲王早猜到丞相大人会这样推脱,待他话音一落,便跪下叩首道:“皇兄,臣弟要参劾这个大奸似忠的国之巨贪!”
    殿中一片安静……
    两人地矛盾虽然十分深重,但融亲王如此不顾场合地爆发出来,还是让皇帝始料不及的。
    沉默片刻,兴化帝决定继续和稀泥。“当家三年狗也嫌。”他微微一笑道:“老丞相操持着大齐地一大摊子,难处很多,不解也不少,兄弟你也要多多体谅哦。”
    “不说当家臣弟还不生气呢!”融亲王蹬鼻子上脸道:“丞相大人当国近三十年,弄得外邦人士尽以为我大气只有丞相,没有皇帝!”
    兴化帝的面色变得有些难看,上官云鹤也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的望着喋喋不休的融亲王,只听他继续道:“要是能把国家治好了也罢,结果几十年下来,把个好好的大齐败落成什么样子了?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说到最后,声调便提了起来,震的皇帝耳朵嗡嗡作响,已经到了发作的边缘。
    慧能和尚只好苦笑着劝慰道:“丞相不是变法了吗?应该给他点时间的。”
    “变法变法!”这老和尚简直是不怀好意,三言两语便把个融亲王煽动的怒火冲天……谁不知道他是反对变法的急先锋?在他面前提这俩字,简直是火上浇油,便听亲王殿下低声咆哮道:“劳民伤财的折腾了好几年,民脂民膏不知搜刮了几凡?结果连个几百万两也拿不出来!银子都去哪了?还不是让他和那帮官们给贪尽了!”
    “确实不太应该……”老和尚微微颔首道:“但也不能乱猜疑。”
    “够了!”只听皇帝怒吼道:“上官丞相,两个时辰内筹集六百万两白银,给他们看看你到底是有能还是无能!国库到底是空虚还是殷实!”
    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五六四章  丞相、亲王与老和尚
     更新时间:2009…5…10 21:49:55 本章字数:7311
    别看兴化帝披着个袈裟不近女色,还整天自讨苦吃的打坐修禅,但实际上这位陛下的皇帝瘾比谁都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当皇帝比当和尚好,那兴化帝为什么不穿龙袍穿袈裟呢?只不过是指望着修成万载不坏的金身,好当上一万年的皇帝。
    自从树立了这种信念,兴化帝便不再关心政务民生,把全部心思都铺在了修禅上。皇帝算盘打得好啊……朕暂且把这些俗务搁在一边,让赵无咎和上官云鹤他们先代管着。等把不坏金身修好了,还不有的是时间治理国家、处置贪官、造福百姓、一统江山?
    修炼是为了更好更久的治国,这就是一位修禅皇帝自我原谅的彪悍理由。在这个强大理由的支撑下,兴化帝把罔顾国民军政的自私自利,理解成了目光长远,苦心孤诣。自然会心安理得的笑看百姓沉沦于水火;淡看家国受辱于一旦。
    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颇有识人之明。他任用的文武两大管家…………上官丞相与赵元帅,皆是国之重器。一个老成谋国一个战无不胜,且两人又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一时间珠联璧合,合作无间,硬是让垂垂病矣的大齐帝国枯木逢春,延寿数十载。史称兴化中兴。
    不客气的说,正是兴化帝专心修炼、不问国事,才使中兴有了可能。
    然后阳光普照之下,必有阴影存在。两位国士的大展宏图,尤其是上官丞相的把持朝局、大大挤占了皇亲贵戚、豪门大族的权力空间,自然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弹。尤其是老丞相推行新政、医治沉疴,更是大大触犯了这些人地利益空间。
    话说世上贵戚。整日里勾心斗角,不就是为了权与利吗?上官丞相在这两样东西上触犯他们,还不跟他急了?恨不得生撕活剥了他。
    一切顺遂的时候当然不敢做声,但国事一遇到艰危,这些人便忙不迭的跳出来,一股脑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恨不得将其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才好。
    所以说,这世上最没数的便是那些生得好、除此了了之人,而兴化帝陛下恰恰是生的最好,也了了的一位。他总把两位国士的功绩当成自己的成果。整日里自命不凡,真以为自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人。虽然看重两位国士,却从未真正将其当成不可或缺地股肱。
    所以当贵戚与丞相的矛盾不可避免时,他没有坚定的站在正确的一方。而是被贵戚们地如簧巧舌,撩拨起了对丞相的不满。君臣相宜数十载的佳话,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纹。
    但上官丞相并没有察觉这一点。仍然如老狗一般,尽忠职守地看护着他齐家的天下……
    所以当皇帝要上官丞相从国帑中拨付巨额银两,用来休兵止戈时,听的是老丞相的铿锵之声:“陛下恕罪,臣万难接旨。”
    面对着这烫手的山芋。上官丞相是不会去接地,他没有为别人擦屁股的道理。
    “你敢抗旨?”融亲王顿时便跳脚指责道:“大逆不道啊。皇兄,此人也太不把我们姓齐地放在眼里了!”他对老丞相乃是积怨已久,现今一朝释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你住嘴!”皇帝拉下脸来,喝骂一声道:“一边待着去。”
    融亲王赶紧站到一边,面上却不见得有多沮丧。他知道皇兄有个毛病,骂谁就是跟谁近,越是客气反倒越是疏远。
    “丞相,你可有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骂完了融亲王。皇帝转向上官丞相道。
    “臣不敢抗旨,”上官云鹤轻叹一声道:“方才陛下说当家三年狗也嫌。实在是深体臣心,微臣差点便要掉下泪来。”说着还用手帕擦擦衣角,仿佛真的动情一般,声音低沉道:“融亲王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陛下洞烛高照、明察秋毫,自然应该知道,一番大战下来,我大齐的国帑已是青黄不接,正常运转都无以为继,又从哪里挤出这么大笔银子呢?”
    “上月大江市舶司方把今年的税银押解进京,”融亲王又插嘴道:“仅与与楚国贸易这项,一年就是五百万两进账,怎么能说没有呢?”
    “有是有,但这仗还不知打到什么时候,几十万大军的军需尚需供应;几百万难民也要安置抚恤,这些都要从市舶司的税银里着落。”上官丞相面色不善道:“库里的银子都有用向了,一文闲钱都没有。”
    “这契约一成,仗就没得打了,还要筹措军费做甚?”融亲王撇嘴道:“还指望着发死人财吗?”
    “这里停战是你们的意思,但赵公那里尚有对策,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怎能就此认输呢?”上官丞相气的浑身发抖,哆嗦着指向融亲王道:“殿下还是死了这份心吧,就算国库充盈,我也不会出这个钱地!”
    “为何?”融亲王不避不让道。
    “我丢不起这个人!”上官云鹤须发皆张,近似咆哮道:“前方将士尚在舍生忘死地拼杀,勤王军队也在日夜兼程而来,我们身为中枢却不战而降,屈膝赔款不说,还寒了百万将士的心!这样做地天理何在?廉耻何在?”中矣。融亲王心中暗道,便低眉顺目的低下头,不再说话。
    话一出口,上官云鹤便知道自己激于义愤,一时失言了,果然见皇帝陛下变得面色铁青。攥着佛珠的右手,已经因为使力而青白一片了。
    上官丞相向来把融亲王这些皇亲国戚。视为国之蠹虫,那是相当的瞧不起。且随着当国日久,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