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84章

唯一战胜国-第84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准则下一般亏不了,因为那些能拿到贷款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多是有发展空间的,而且华东自治政府还会给与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且能拿到贷款的企业在经营上都比较规范。
  华东银行将资金的50都投入到了铁路之中,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铁路网络已经开始修建了。
  这些铁路所需的一切东西,大部分都自己生产,从而带动钢铁等行业的发展,而华东银行基本没有什么风险。
  当前铁路严重不足,这些铁路一开通,肯定连货物都运不过来,铁路上的投入肯定是能够回本的。
  不过最近要贷款的人可不少,这边要修铁路,那边要贷款,李盛国感觉资金不够,这天打电话给夏钧,对他说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你要调到多少?”夏钧对李盛国问道。
  “继续下调百分之五,也就是百分之十。”李盛国说道,夏钧听了吓一跳,问道:“这么低的储蓄,万一挤兑了怎么办?”
  “姐夫,不是有你撑腰嘛到时候有人挤兑,你那边调点票子过来不就应付过去了。”李盛国毫不在意的说道。
  “……”夏钧无语,不过想想倒也行得通,到了发生挤兑的时候,直接印钞票子接济一下不就好了。
  而且没有谁傻到和华东银行叫板,舆论更是受华东自治政府控制的,想要散布什么谣言基本上没可能,华东自治政府的诚信度显然比较高,到时候出来辟谣一下,也就没人跟风了。
  “好吧那就下调吧”夏钧批准道。
  “那我拿去放款了。”李盛国笑道。
  ……
  林德宝的农垦公司最近此时已是蓄势待发,因为刚从华东银行那里贷到了两千万元,随即准备赶往江苏考察。
  江苏旱地较多,棉花就是长在旱地的。
  熟知政策的林德宝知道,此时华东自治政府需要的是棉花,而且之前担任农业部长的时候,林德宝知道夏钧手上是有高产棉花存在的。
  再则,此时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棉花产地,江西虽然有近一百万亩地能够种植棉花,不过这点产量显然不够用。
  因此这时候需要农垦公司出面,到外省去租地种棉。
  拿到贷款之后,林德宝自然明白这笔钱要用在什么地方才最符合政策,若是在江西租地种棉,这会牵制农垦公司的资金,而这些土地可以让地主、自耕农自己去种棉花,把资金集中到外省租地才是最符合政策的。
  果然,拿到贷款不久,夏钧就打电话给林德宝,让他去江苏租地种棉。
  林德宝的农垦公司里,他的股份占40,夏钧的股份占30,刘锦山还有30的股份在其中。
  夏钧这边和林德宝在电话里商议了一番后,便向江苏总督程全德发去了电报,要求其配合林德宝开办的‘华盛农垦公司’的租地。
  在江苏的活动,自然需要程全德这个地方都督配合,程全德那边接到电报却是暗暗叫苦,农垦公司租地还特地打招呼,说明这家农垦公司是有华东自治政府背景的,这配合力度又要多大?
  事实上程全德原先的打算可谓是化为泡影了,**党人根本不够坚挺,大总统让出去了,想要抗衡华东自治政府显然没可能。
  此时的程全德只能尽量表现得顺服,又回电华东自治政府,打听如何个配合法。
  “华盛农垦公司所选土地,在租者改租,不再租者亦租。”夏钧给出了一个很霸道的答复。
  意思就是地主租出去的地,契约全部作废,改而租给华盛农垦公司。而那些自耕农、自主经营的地主所有土地,也一律租给华盛农垦公司。
  程全德接到电文,心里暗骂,这不是霸王条款吗?一个不好是要激起民愤的。
  ————
  第三更到貌似是第四天三更了,明天小菜继续保持,希望兄弟们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给美国佬准备的大闷棍
  第四十二章 给美国佬准备的大闷棍
  冬天快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一个富足的国家是没有饥饿的,物质更非贫乏的,华东自治政府的三省地盘,人民的生活依旧很贫乏,改变的契机则在于新一年的农业。
  福建地区因为去年的农业发展,物质上已经初步丰富,特别是闽西北地区,有的经过两年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而江西、浙江两地的人民,这个冬天得到了救济物资,饿死人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街上的乞丐也没有了,农村那些以乞讨为生的乞丐也拿到了救济金,那些乞丐多为单身汉,年纪比较大,各自治议会就有这方面的议案,凡事这些乞丐全都由自治议会出钱赡养。
  各县市、乡镇的行政人员与自治议会此时都在忙着为春播做准备,福建、江西、浙江三省春播时间没什么太大差别,都是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
  去年的甘蔗大丰收,380万亩甘蔗就榨取了570万吨蔗糖,平均一亩甘蔗的产量能榨1。5吨蔗糖,这绝对是本世纪最为变态的甘蔗品种,不过对肥料的需求也很大。
  就产糖来说,还是广东、广西适合大量种植甘蔗,福建也适合种,不过没那么多的土地种。
  就蔗糖方面来说,夏钧的华东政府并无太大的利润,只是收取一点蔗种钱,和高产水稻一个水平。
  福建的糖厂目前有四家采取大型机械化生产,这四家糖厂基本上垄断了福建制糖业,其中近半的股份是华东集团的。其中规模最大的属于夏钧的岳父李世霖,其次是黄庭元的糖厂以及刘锦山的糖厂。
  夏钧以设备入股,每家糖厂都有49的股份。
  这四家糖厂此时依旧在日夜不停的进行榨糖,显然这四家糖厂成为了今年盈利最为暴利的工厂之一。
  市场上一吨成品糖的批发价格一般在30~40元之间,而糖厂从蔗农手中收购甘蔗的时候,一吨甘蔗的价格仅3元,一亩地的甘蔗大概也就卖到30元,而这一亩甘蔗最少能创造价值45元的蔗糖。
  使用大型机械化生产的糖厂,生产一吨蔗糖的成本仅需六毛钱,相比传统的手工作坊节省了十几倍的成本。
  1。5吨糖利润,工厂最少有14元。
  而蔗农这边,一亩地的甘蔗卖到30元,除去成本所需的8元左右,一亩地还能赚到22元,收入基本上也就和种植水稻差不多。
  水稻方面,一亩地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14元左右,有的高产田可以达到18元,成本一般在3~4元左右,一般一亩地单季可以有10~15元左右的收入。水稻则可以一年种植两季,甘蔗一年只能种一季,不过在之前可以种植大豆、花生等作物,另外种植甘蔗的劳动力强度不是那么高,因此甘蔗比水稻要赚钱一些。
  就一亩地来说,这样的收入对这个年代的农民是非常可观的,毕竟一户人家基本上可以耕作五六亩地,有的甚至可以有十几亩。
  就五亩地来算,一年下来,一户人家基本上也就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如果劳动力多一些,种上十亩地,也有有近上百元的收入。
  而在限制了地租之后,佃农的收入基本上和自耕农没有太大的区别,农民的收入可谓是比工人高出不少。
  由于糖厂利润太高,税务部主张马上向他们增收暴利税,朱澄嘉对夏钧报告说:“校长你看,这四大糖厂的利润都快达到50了。”
  夏钧拿着税务部提供的福建四大糖厂的盈利报表看了半天,说道:“50确实是暴利了一些,让他们把利润降到30吧”
  “学生认为,20即可。”朱澄嘉说道,“据学生所知,四大糖厂建厂所投入资金总额仅800万元左右,而今年福建的甘蔗产量,加上这样的利润,可以让他们赚到近5000万的利润。”
  这小子摆明要从他口袋里摸钱,夏钧摸了摸额头,反正政府的钱和华东集团的钱没什么两样,于是说道:“好吧那就百分之二十吧”
  “是。”朱澄嘉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对华东集团征税,其实也是把华东集团看成了变相的国有企业。
  校长为华东自治政府最高首脑,他的财产与政府基本上不分家,从之前的保安团到现在的三省自治,华东集团的企业基本上每个月都在向财政部输血,多征税和少征税对华东集团并无影响,反而能从四大糖厂的民营资本那里抠出一千多万元的税收。
  “校长,另外今年福建地主大部分要求自主经营,我们应该尽快把税收定确定下来,可以想象,那些地主的利润将十分丰厚,而那些农垦公司的利润更是绝对的暴利。”朱澄嘉对夏钧说道。
  “嗯,你先去和杨明柳先商讨一下,然后把报告提交给我。”夏钧点头说道,农业税必须尽早确定了。
  也正是因为农民收入比工人高,因此那些地主在今年大部分都决定自主经营,特别是福建的地主。
  之前夏钧把佃租下调到每亩地十斤大米的白菜价,福建地主并未有多少站出来反对,主要是因为福建的地主早已发现自主经营的利润。
  就说山区的地主,他们的田产大部分不适合机耕,但问题是,就算不用机耕,一个劳动力每天劳动八个小时,耕作5亩地并不是问题,毕竟除了农忙的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农忙的时候可以请帮工,或者让工人加班。
  因此一个工人一个月2元的工资,加上加班费用,一年仅需支出30元左右,如果说谷价从一公担(100公斤)2元降低到1。5元,一亩地最少有7公担的产量,普遍有8公担,扣去买种所需的1公担,一亩地也就有8。5元的收入,化肥再用掉1元,还有7。5元,加上杂费上的0。5元,还有7元,那么一个劳动力还能提供5元的利润,平均每亩地也就是1元的收入,和之前的50斤大米相比有缩水一些,但如果种植其他作物呢?例如甘蔗、烟草或者水果,选择那些经济作物的话,利润起码高出一倍。
  如果是平原上的地主,他们的利润就更高了,因为土地可以进行机耕,1个劳动力起码能耕作50亩以上,如果政府能给他们提供最先进的机耕设备(夏钧兑换的,自己无法生产),那么一个劳动力负责上千亩的土地的生产都有可能,在平原上种谷物的利润就非常高了。
  利润有多高,取决于夏钧给他们提供什么程度的机械,当前在平原上种植的作物中,也就是水稻、玉米两种,另外今年的农业规划里还要有大豆。
  杨明柳很快将三省农业规划提交了上来。
  根据杨明柳的调查,三省拥有耕地8568万亩,其中可以用做机械耕作的耕地5180万亩,无法使用机械耕作的有3388万亩,而鄱阳湖等湖泊周边不符合生态要求,需要退耕的有86万亩。
  可作为机械耕作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江西,其次是浙江,福建最少。其中有4526万亩为水田,剩下654万亩为旱地。
  “不可机械耕作的3388万亩耕地中,有将700万亩土地处于偏远山区,那些经济作物不好运输,这700万亩只能用于种植水稻,这些地区的民众,有一部分地区就算开通了道路,人均生产总值也极低,需要在日后迁出。”
  “另外的2688万亩耕地中,有近1200万亩处于可种植甘蔗的纬度,这些耕地皆可以用来种植甘蔗,1200万亩甘蔗可以极大满足国内市场,并且可以有大量蔗糖出口国外。”
  杨明柳报告着农业部调查的数据,为了弄清楚这些数据,农业部在春节都未放假,测量员派出一批又一批,数据汇总了一堆又一堆。
  “剩下的1488万亩耕地,其地理位置适合用来种植烟草、蔬菜、花生、马铃薯、红薯等不可机耕的作物,这些地区可以规划出500万亩种植大豆,如果按照高产大豆每亩170公斤的产量,我们今年可以收获85万吨大豆,足以满足三省消费和养殖业所需。”
  “可机耕地区呢?”夏钧问道。
  “可机耕地区,654万亩土地用于种植棉花,按照高产棉花每亩350公斤以上的产量,我们可以自产228。9万吨棉花,另外湖州府地区有150万亩用于种植桑树,以发展生丝业。”
  “剩余3672亩土地中,1000万亩用于种植饲用玉米,2000万亩用于种植水稻,加上山区的7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总面积将达到2700万亩,水稻产量预计有2160万吨,一个季度的产量足以让三省吃上一年,其他500万亩则用于种植蔬菜、油菜等作物。”
  “这么多粮食”夏钧看着这个规划有些犹豫不决,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确实太多了一些。
  “委员长,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细致规划了,这样的粮食种植面积已经压缩到期限内最低了。”杨明柳解释道,他们农业部确实已经是尽力了,这么短的时间只能这样规划,在大局上只能粗略规划。
  杨明柳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先种植一季水稻,然后根据市场再进行调整,如果产量太高,可以改换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