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47章

唯一战胜国-第247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在选举方面,应该在具备选举条件的地区进行。
  而在省级选举方面,夏钧则比较谨慎,这算是一个战略缓冲吧被玩过火把中央给烧到了。
  县市进行民主选举是完全可行的,这与他的**制度是不冲突的,而且**的最后,也必然要全面走向民主,如果说现在不进行民主普及,那么等日后进行全面民主化时就很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
  同样的,这可以释放与那些在野党的矛盾,毕竟县市进行选举,他们也是可以参与其中与复兴党进行竞争,当然在复兴党的行政范围内,那些在野党要想与复兴党竞争,胜率是小到十分渺茫的,但总会有一些胜利的例子出现的,只要那些在野党心态摆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一些显著的成绩。
  县市方面乱来的话,华东中央方面可以随时叫停。
  同时,夏钧也在想着把行政人员安插到北洋政府治下各省去,以实现变相的政令统一化。
  现在北洋政府行政方面掌控的省份也就剩下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妥远、察哈尔、热河、辽宁、吉林、黑龙江、康西(四川西部山区,民国时为一个省)十一个省,远低于华东政府的十八个省。
  同时西南还有两个省,即广西和贵州二省。
  此时的中国,还有十三个省没有纳入华东政府的管辖,这十三个省当中,还可以去掉三个,热河、妥远、察哈尔即是后世的内蒙,康西地区后世也是四川范围,也就是相当于是十个省。
  首先要做的就是同化北洋政府,夏钧随即在《复兴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民主改革进程及国体问题》的文章。
  文章中透露了华东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让已经完成了乡镇议会制度完善化的省份进行县市级选举制度,让没有完成普及乡镇议会制度的省份尽快普及。
  国体问题方面,夏钧则是提出,华东自治联合政府经过五年的发展实验,已经证实所采用的制度是符合中国发展路线的,希望征集民意,是否让中央接受《华东宪法》、《华东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及制度。
  如果是以前,夏钧这种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但现在没有谁去质疑夏钧的行为,谁都看得出来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不是黎元洪和段祺瑞,而是华东政府这个年轻力壮的夏委员长。
  这篇文章一发表,马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大小报纸、周刊纷纷转载,就民主化进程方面,舆论是普遍支持的。
  当前中国的国民素质还不是太高,华东政府这样徐徐图之的民主路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和欢迎。
  他们支持是因为当前华东政府的行政管理到位,社会矛盾极低,民族空前团结,农工商空前繁荣,因此不管是否民主,都是很支持的。
  而华东政府主动进行民主化改革,也是符合当前舆论的,人民自然是欢迎民主的,而这种折中的徐徐图之的办法又稳妥,因此受到热烈欢迎。
  在国体方面,华东各省皆是一片支持让中央政府接受华东自治联合政府制度的声音,这被许多报纸的时事评论员们看作是:“中国南北和平统一之步伐。”
  北洋政府如果接受华东政府的各种制度,那么北洋政府管辖下的十一省百姓也就能享有诸多实惠。
  但在政治上来说,北洋政府将变得十分被动。
  因为华东政府的很多制度非常苛刻,并非是为了统治阶级谋取利益的制度,接受了这种制度就等于是没有了牟利的可能,而且贪污等等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惩处,夏委员长的外号可是叫‘朱元璋第二’的。
  夏钧此时提出北洋政府接受华东制度,主要是为了北洋管辖下的省份的百姓考虑,这样发展下去太畸形了,夏钧保留北洋政府的目的主要是政治性的,但那些省份的发展与管理却是一个问题。
  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历史遗留问题,到时候华东治下的各省已经十分繁荣了,而北洋治下的省份却发展不大。
  再则,夏钧是为了搞出一个傀儡政府,自然是要把北洋的行政权给逐渐抓在自己手上。
  要想同化北洋政府,直接提自然是不行的,所以夏钧这不就是在征集民意了嘛
  民意高涨,那就是顺应民意,夏钧就有充分的理由了啊
  要民意还不简单,夏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民意的支持,他自然是 一呼百应。
  ……
  四月十三日,夏钧以顺应民意及各省发展为由,向北洋政府提出全面改革要求,并且提出了大大小小相关的近三百项改革事项。其中包括更更改《华东宪法》为《中华民国宪法》,并深化《华东约法》。
  北洋政府之前也已经放出风声表示,可能会接受改革。
  此时北洋政府已无与华东政府抗衡的实力,只要夏钧一句话,北洋政府就可以立马解散了,想投入华东政府怀抱的人可不少。
  实际上段祺瑞也已经属于向夏钧妥协的范畴了,北洋政府整个都是傀儡,而黎元洪则属于傀儡中的傀儡。
  段祺瑞于当天直接向外界宣布,全面接受华东自治联合政府的要求进行国体改革,此次国体改革不涉及主要总统、国会制度,其他的则照搬华东政府的制度。
  黎元洪在此方面的态度也是支持改革的,毕竟他和夏钧在情谊上还说得过去,而且他作为一个傀儡总统,这样的改革对他也没什么损失,反而有好处。
  北洋政府的反应如此干脆,倒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人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已经向华东政府妥协了,虽然还挂着个中央的名义,但只是一个傀儡。
  北洋政府同意改革,那么接下来的改革大致上也就是北洋政府的行政人员将进行培训后再上岗,华东政府负责对这些行政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鉴于北洋政府在新制度下的行政经验不足,华东政府将派遣行政人员出任北洋行政管辖的各省行政职务。
  北洋政府在接受改革之后,未来将与华东政府做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从而就整个国家来说,就已经完成了统一的大部分,今后只是一个权力划分上的争斗了,而非是军事上的争斗。
  此时华东政府对北洋政府的蚕食政策已经从地方上的蚕食变成了内部的公然蚕食,北洋政府你此时做为傀儡,也在逐步退让。
  这种状况让大部分国人都感觉困惑,不明白眼前的现象是为什么,因为很多事情看起来都不那么符合常理,但好像又说得过去。
  一些党派此时也有些回过神来,一些人甚至大叫中计,原来让他们欢天喜地的国会,实际上连整个北洋都可能是傀儡,那国会自然也不算什么,难怪华东政府一直都不掺和国会的事。
  复兴党自创建以来,就从来没有参加过国会。
  此前袁世凯在位时,复兴党就对国会没有半点意思,事实证明这样的态度是无比正确的,袁世凯时期的国会就是个摆设,一点用也没有。
  此时复兴党还不掺和国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复兴党作为当前中国第一大党,而且也是主要的执政党,已经掌控了中国的话语权,但他们不参与国会,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会依旧是虚有其名,而无实在意义。
  很多人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门道,以华东政府的力量和威望来说,让北洋政府解散只是一句话的事,之所以保留北洋政府,重点就是这个让他们欣喜的国会。
  如果北洋政府解散了,那么他们必然就会与复兴党出现争权的现象,或者说是到处搞游行示威之类的,还不如给个没什么用的议员给他们做做。
  这是华东政府意图把他们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现象,但就当前时局来说,他们的话语权的确不大。
  实际上,中国北洋与华东两个政府已经变相的统一了。
  不过让这些党派稍感安慰的是,华东政府正在进行民主化进程,县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陆续进入选举制度,到时候就看自己本事了,虽然还是把他们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但起码的分了些羹给他们。
  不久,一件大事牵动了整个中国的神经。
  那就是列强将归还各租界,天津租借、上海租界、厦门租界、汉口租界等等这些租界都将归还给中国。
  同时一些铁路的股份也将归还给中国。
  英法两国已经把其他各国的工作给做全了,归还租界之事已无悬念。
  此时中国已经真正取得了一个强国的地位,但却依旧没有获得大国地位。所谓大国地位,是具备对世界局势的干涉权力的层次。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夏钧不久之后出席了上海租界的归还仪式,仪式过后,英法所需的贷款也给他们发出了第一批货物。
  这些贷款是用来购买中国的货物的,并非是直接打钱给英国与法国。
  俄国人到现在还不太清楚这一情况,他们对于协约国突然要俄国退出中国各租界感觉到不解的同时,又感觉到的确是很有必要退出租界。
  毕竟此时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再把租界放在人家的国土上,这会激化矛盾。德国早在之前就已经把租界归还给了中国,铁路方面也已经赎回。
  德国此时正在和协约国打得火热,这些铁路股份是能够用来买到军火的,自然是德国在第一批的海外资产出售名单之列。
  基本上,此时除了比利时控股的铁路之外,其他外资修筑铁路基本上都已经收回,不过比利时也不成气候了。
  此时比利时已经被德国给灭了,对于比利时银行,夏钧正在让人和他们洽谈,估计不用多久也能赎回,价格自然不高。
  那些报纸自然是对此事大唱颂歌,《申报》董事长史量才评论说:“自民国二年,华东政府收回部分海关以来,华东政府又陆续收回了全部海关,今日又收回了大部分租界及大部分铁路,中国已经脱离了殖民国家行列,逐渐收回中国的各项主权,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华东政府还能够做得更好。”
  《新闻报》则重点对铁路方面进行报道和分析,认为未来时间内,国内由列强修筑的铁路运费将大幅度降低,因为华东政府已经取得了这些股份的控股权和定价权。
  就国内这些报纸来说,新闻报之前是排在复兴报之下,处于销量第二,那是因为在民国初期会看报纸的很多都是商人,他们对于新闻报这种报道商业新闻的报纸自然是每天不可少的东西。
  但随着教育的展开,非商人的文化群体数量暴增,加上逐渐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毕竟这年头也没什么太丰富的娱乐项目,虽然也有夜店之类的,但那地方不是谁都会去,就文化娱乐项目方面,看报纸是很越来越多知识分子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所以《新闻报》的发行量逐渐被《申报》超越,发行量跌倒了第三。
  不过此时华东各省商业气氛浓郁,新闻报保住销量第三的宝座还是没问题的。
  发行量第四的则是新崛起的《民生报》,发行量第五的同样是新崛起的《全球军事报》,此时欧洲正在打仗,之前华东政府也在和日本打仗,现在又收复西藏、外蒙,《全球军事报》很有市场,势头很猛。
  《复兴报》依旧是牢牢的占据着第一位,发行量是《申报》的五倍,每日发行一千六百万份。
  报纸此时在中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三年纪学生就要开始上时事课了,而且是每天一节。
  时事课的老师是专业的老师,每天教育部会把时事课与学生探讨的话题列出来,然后把观点下发下去,时事课老师按照每天下发的教材上课。
  时事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素质,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正确看法,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复兴使命等等。
  成绩差一点都没关系,时事课、历史课、品德素质方面一定要过关。
  …………
  今天的更新到祝各位同学春节快乐~
  小菜努力做到稳定更新
  第一卷 第两百二十一章 吞并西南
  第两百二十一章 吞并西南
  自中日战争结束之后,华东政府又一举收复西藏和外蒙,又与北洋政府达成了行政上与制度上的统一,中国的局势迅速的稳定了下来。
  此时除了西南两省还游离于华东政府这个体系之外,其他各省都已经开始归入华东政府的体系之中,是有两个政府,各负责管辖省份的财政预算与支出。
  西南两省,此时是陆荣廷和刘世显这两个西南军阀掌控,他们在这两个省简直就是土皇帝。
  收复了西藏和蒙古的夏钧,把目光转移到了西南两省,把这两省吞掉,华东政府就算是彻底掌控了中国南部,而北洋政府则是掌控中国北部的省份。
  “委员长,我们刚收复外蒙,此时又马不停蹄的对西南动武,会不会引起什么不利于我们的舆论。”陶成章作为夏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