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57章

唯一战胜国-第157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钧的确在活动,他在9月13日在实业家俱乐部中向那些实业家透露了手上有一大批机械制造设备的情况,这马上引起了这些实业家们的极大兴趣。
  这些实业家们目前都没什么资本,他们的资本早就投到各行业去了,所以多以合股方式开办机械制造厂。
  只有一家华东机械制造厂是不行的,目前这些实业家主要涉及的行业多为轻工业,重工业基本上是华东集团所垄断,这不利于多样性、灵活性的发展。
  十个不同的老板能经营出十个不同的结果,只是看各自能力而已。
  夏钧手上的积分花得只剩下14亿,此时他也不去换什么技术了,直接换成品的机床,先把产能提高上来再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技术等以后慢慢搞吧现在以占领市场为主,这才是让中国快速富裕起来的王道。
  由于开设机械制造厂的条件很优惠,那些实业家只要把工厂建起来就行,股份方面可以占到20,让很多实业家都抽出资本建设机械制造厂。
  申请报告一天一天的增加,夏钧陆陆续续花了近5亿点积分购买机床,感觉这样购买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于给机床制造厂购买了5亿点积分的机床制造设备。
  这些工厂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投产的,很多工厂甚至连工人的问题都没解决。不过预计明年年底之内各工厂可以投入运转。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章 时代的战车
  第一百二十章 时代的战车
  华东自治政府一边忙着商品出口,一边则是忙着建设内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力方面。
  华东自治七省农村大部分都已经修建了沼气池,沼气池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用电问题。
  基本上这些农村的电力都能够自给自足,一些还能外输。各省农村都开始拉起电线,点起电灯。
  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安徽这几个省的水电也都进入了规划建设阶段,其中福建的水电站修得最多,小型水电站已经修了六千多座,中型水电站修了十六座,水力发电量为华东各省首位。
  华东电力公司修的水电站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极少在主河道上修电站,而是在上游水流湍急的地方修中小型电站,那些中小型水电站投资小、工期短,效益比大型水电站要高出许多。
  江西、浙江两省的水电站修得也很多,就中小型水电站方面的潜能已经被用得差不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水电修建主要往广东、安徽两省转移。
  若说小水电资源最丰富的,那自然是两湖、两广、河南、浙江、福建、江西、云南、四川、新疆和西藏等。这13个省区的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约占全国90%左右。
  中国最为大型是发电基地,还属金沙江流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600亿千瓦时以上,不过当前华东的水电主要以中型水电站来支撑,大型的投入周期比较大,暂时不考虑,而且在主河道上建大型水电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
  例如后世黄河的三门峡水电站,长江的三峡水电站,都属于比较白痴的东西,前者是为了治沙,结果沙没治成,年年还要出一大笔钱清淤,当然为面子问题,这个水电站还是保持运转,反正就是一点清淤的钱嘛
  至于三峡,光从经济效益上说,还不如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修建中型水电站,经济效益还比三峡好得多。三峡建成后,长江水道的运输成本增加了,每年还得清淤,更是妨碍了江苏每年十万亩的填海造陆。若是战争一开打,三峡这么大的一个目标,被炸了怎么办?
  反正这是一系列十分2B的现象。
  华东电力公司除了在华东自治七省境内修建水电站,另外已经开始前往湖北、湖南省,并开始对两省水电资源进行考察。
  水电的大力发展,使得工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发面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不过工业增长速度很快,加上居民用电增长也比较快,因此水电还是不够的。
  华东电力公司也发展火电,江苏建起了两座大型火电厂,安徽、山西也都各建了一个大型火电厂,这些火电厂的规模不受限,只要有足够的煤炭供应。
  就发电量来说,水电依旧占了70,火电只占20,沼气发电则占了10。
  以当前的发电量来说是很充足的,华东电力公司给各工厂供应的也是廉价的电力,为各工厂减少了生产成本。
  一些工厂同时还自己建设水电站,例如一些工厂附近就有小水电资源,只要写个申请,上面派人核查一下可行性,没有发现建设水电站回引起什么负面的后果,企业自己就能建电站。
  铁路方面的建设也加快了,由于工业发展突然进入一个暴利时期,民族资本飞速增加,资金多了,铁路方面自然也就有钱了。
  当前中国的铁路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框架。
  华东自治七省内部的铁路网正在修建,每个县城都在修铁路支线,一旦铁路网修成,华东自治七省内部的交通将十分方便。
  而在华东自治七省之外,从江西、广东都可以连接到湖北、湖南、四川,而京浦铁路可以连接江苏、山东、河北,京奉铁路又可以连接东北。
  陇海铁路可以让华东自治七省连通河南。
  华东自治七省内部的铁路网是肯定要修建的,而通往外省的铁路,则是增修陇海铁路,将陇海铁路延伸到陕西。
  同时铁路将往广西、贵州、云南三省方向修,以打通这三省的交通线,让这三省的原材料能够运出来。
  但外省铁路的主要修建方向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这三省是汉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三个省的铁路支线完善之后,可以极大的带动这三省的经济。
  这三个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矿产同样不少。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只是修一条干线,而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则是大修支线,预计在五年之内将此三省每个县城的铁路支线都修起来。
  山西方面则将修一条铁路到到陕西、甘肃两省。
  这些铁路修完后,华东自治七省和各省基本上能够连通。
  同时,公路、大桥、水利也在到处修建,工程队已经暴增到了上百支,对工人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在工业上也对工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时间,华东自治七省突然出现了劳工荒。
  应对劳工荒,夏钧自然有他的办法。
  首先,夏钧下达了新的最低工资指标,工人最低工资从两元增加到了三元。其次,就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将非机耕粮食种植排挤出市场,以此吸纳农业人口进入城市。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不过工作时间也延长到了9个小时,但还让那些工人欢呼了许久。
  而对于那些实业家们来说,目前是暴利时期,最低工资提高一块钱是能够接受的,而且提了最低工资后,利润还是比以前高出许多。
  另外节假日加班,工资一律两倍。
  工厂对此也大多能接受,现在生产多少就赚多少,加班之下的工人薪金支付状态下,依旧有足够利润。
  华东自治七省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大工厂,人们都忙着做事,基本上很少有人有太多的时间去与娱乐,那样和浪费生命没什么区别。
  节假日都很少人上街了,大多都忙着工作,节假日工作的工资是有双倍的,如果周末工作2天,也就等于是工作了4天,原本的工作只有5天,也就等于是多收入了2。4元,平时一天加班9个小时,加班干个3个小时,工资还能增加30。
  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如果一个月内努力工作,可以拿到7。2元的工资。如果家里有两个劳动力,也就能拿到最少14。4元的工资。
  最低工资提高,意味着工人工资的上涨,毕竟是有双倍制度的。不过当前属于特殊阶段,所以加班不再给双倍,而是节假日给双倍。
  在这个特殊的暴利阶段,工人工作越久,赚取的资本就越多。虽然说很多进了资本家口袋,但是民族资本。
  只要政府适当调控,社会财富还是可以比较平均的进行分配的。
  一个月7。2元的收入,这对于工人们来说,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然而现在却活生生的摆在面前,而且工厂还缺少工人。
  只要有一把力气,到工地干活虽然累一点,但伙食毕竟不错,多干多得,工地上有计时的。
  工人收入的增加,这也就引起内需的增加,只是人们暂时忙着工作,很多时候没有去消费。
  不过工人们很少把余钱留在手上,有的申请买了保障房,有的则把钱拿去买了债券,现在都流行这样。
  工人们基本上也没什么需要太花钱的地方,子女上学不要钱,看病也只是小钱,住房方面以这样的收入来说,买一套保障房非常容易。
  相比之下,那些技工的工资并未增加,因为他们的工资已经超出了最低工资底线,不过因为工厂数量急剧增加,技工成了抢手货,工资也是不断增加。
  有了钱,首先考虑的就是房子问题。
  要买保障房的工人很多,要买更好的房子的中高收入阶层也在增加,这又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对钢筋、水泥的需求量自然是一路飙升。
  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带动就业的增加,内部市场也正在一步步的快速增长,外部市场则是急剧增长。
  不过整体的文化水平依旧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技工都缺,技校已经被挤满了,依旧是供不应求。
  而在国外,又不是很容易招到技工了,因为现在世界各中立国的就业环境良好,没有谁愿意丢下工作去中国。
  何况中国还在打仗呢
  为了加快技工培养,夏钧不得不选择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视频教学。夏钧买了一大堆的录影带,将这些录影带放到技校去放映,以减轻师资上的压力。
  中国华东自治七省的工业,此时已经坐上了一辆时代战车,正在疯狂的向前冲刺,那速度绝对是飞快。
  夏钧布局了近三年,各方面的阻碍基本都扫清,唯独这整体文化程度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慢慢来吧反正有足够的时间。
  为了缓解劳工不足的问题,华东自治政府开始从外省鼓励百姓移民到华东自治七省来。
  此时工人越多,生产出的东西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这些百姓留在外省,自然无法创造出更多的物资,可是来到华东自治七省,却可以被组织起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加之,人口增多了,夏钧的积分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军的圣战攻势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军的圣战攻势
  9月14日,双方的对峙已经进行了5天,在这5天之中,华东军对日军狂轰滥炸,每天能对日军造成数千人的伤亡。
  堑壕内,杨学铭的头盔被抹成了土黄色,上面还加了个草圈,他手持着狙击步枪,盯着远处的日军堑壕。
  日军堑壕看不到一个人影,那些日军士兵全部都缩在堑壕内不敢冒头。杨学铭很耐心的等待着,不一会,突然有一个日军猫着腰在堑壕里走动,让杨学铭看到了一点影子。
  天色有些昏暗,杨学铭马上调整枪口,当那名日军爬出堑壕,正要向后方跑去的时候,杨学铭果断的扣动了扳机。
  噌……
  一声枪响,那名日军被子弹打中后背,直接趴倒在地。
  “第39个。”杨学铭缩回了堑壕,靠在墙壁上呼了口气,默默的记下自己的狙杀数目。杨学铭进07生产兵团已经快两年了,不过上战场还是第一次。
  “学铭,干得不错嘛”班长拍了拍杨学铭的肩膀,杨学铭露出了个笑容,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杨学铭丝毫不紧张。
  “班长,排里的迫击炮怎么停了?”杨学铭没听见迫击炮的声音,困惑的对班长问道。
  “他们呼叫侦察机去了,排长说前面的堑壕里没几个小东洋,朝那里打*不划算。”班长回答道。
  “哦”杨学铭了然。
  最近07生产兵团的士兵学会了一个招数,那就是呼叫轰炸机、侦察机,步兵若是碰上棘手的货色,马上可以呼叫轰炸机前来进行火力支援,若是炮兵,一般都是呼叫侦察机。
  空军随叫随到。
  同时步兵还可以呼叫炮火支援,在火力支援上,炮兵绝对不吝啬炮弹,空军也绝不吝啬航弹。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攻,对面的小东洋一天比一天多了。”副班长抽着烟嘀咕道。
  “怕什么,来多少杀多少,我们这么多炮,这么多飞机,还怕打不赢不成?”班长毫不在意的说道。
  “这倒是。”
  “班长,班长,我们来新武器了。”这时候,班里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