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09章

唯一战胜国-第109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道。
  “好,郑老你全权拿主意。”夏钧听了郑观应的计划顿感放心,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赚不赚钱不要紧,如果能用航运把洋货排挤出去,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可比华东近海公司的盈利重要得多。
  保住本土市场,是夏钧在经济上的战略之一。
  ……
  华东中央银行自从上去发行了那一亿远纸币后,让人惊奇的是并未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很充足。
  再则因为和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关系,华东银行已经通过出手外汇,从美国银行那里换到了三千万美元的白银,另外从国际市场的盈利中,更是赚取到了近一亿元的白银。
  这个年代的白银是可以兑换的,虽然说这些银子早就发行了复兴币,不过银行储量比较充足,加上进口商品未超过出口商品,白银没有外流。
  在农场品上,今年的产量都很大,因此农场品无人抢购,农场品价格不上涨,那也就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不会上涨。
  如此一来,夏钧就放心多了。
  第二季的农作物也早已播种下去了,夏钧现在就等着秋收的大收获了。
  今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达到1850万亩,其中一千万亩是在江苏的,另外850万亩则在华东自治三省内部。
  另外今年的大豆产量较高,1000万亩大概产了180万吨大豆,这些大豆很多都已经被送去榨油了,第二季大豆也播种了下去(之前写错了,大豆在江南地区是秋作,可以两熟,云南、广东等地区可以多熟)。
  大豆饼、玉米饼这两种饲料到位后,养殖业开始快速扩充,养鸡和养猪发展速度最快,养鸡只要把鸡蛋拿去培育一下就行,养猪方面,一头母猪能生十几头猪仔,繁殖能力也很强悍,猪肉罐头和鸡肉罐头的生产数量大增。
  此时华东自治三省的农业产值变得很高,就农民的生活水平来说,已经赶超日本了。
  日本的农民此时生活很艰苦,农忙时除了在田间忙碌劳作外,农闲时还得进城务工,但一年到头的收入依旧很拮据。
  华东三省则不同,夏收一到,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初步改善,手上也了些余钱,起码吃饱饭不是问题。
  如果现在华东自治三省学日本那样的剥削制度,那么财政将非常富裕,特别是把教育和医疗上的投入削减以后。
  在工业上,华东自治三省的工业产值可谓是急速攀升,轻重工业上都有发展。
  这也是夏钧发行钞票没有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不过刚发了一亿元钞票的夏钧不敢再增发钞票了,而是外面收了多少金银进来,则发多少钞票出去。
  华东银行此时遍布中国各省各大中城市,而像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湖南这五个邻省则在小县城里都能看到华东银行的分行。
  华东银行开设到这五省各地,发行纸币那是自然的。
  不过华东银行到处发行纸币,也让金银国有制的计划一再拖延了下去,现在显然没有这个时机。
  一旦金银国有制之后,复兴币在其他省份就没办法流通了,因此现在只能使用银本位制度。
  银本位也还不错,因为夏钧现在保住了出口上的优势,白银不会外流,反而有白银流入中国。
  如果是赚到了英镑,那么会直接选择兑换黄金。英国采用的金融体系是金本位的,英镑可以换到黄金。
  因为使用了银本位,所以夏钧很怕出现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了,那么钱不值钱,但在汇率上因为固定又被高估了,那么就会造成大量进口的情况发生,尔后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日本政府之前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之前大量发行纸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现在日本财政大臣正在一面回收纸币,一面每年拿出七百多万日元购买黄金。因此导致了目前日本出现货币紧缩,大量的工农群体因此而破产。日本政府他们为了达到把币值稳定的目标,所以十分的坚持,对这些破产现象一概不理。
  如果看这个年代的日本报纸就会发现,他们的内阁与陆军、海军有很大冲突,内阁想要继续稳定经济,但陆军要扩军,海军要造军舰,闹得不可开交。
  日本表面的强悍,内部却是很脆弱的。
  因此夏钧此时一点也不怕与日本爆发冲突,他们要是敢打,那就让他们吃败仗,会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
  当然,夏钧目前财政的窘迫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收的税太少了。
  不过华东集团的盈利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华东集团经过这两个多季度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内部需求,而且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国外,赚到了华东自治政府所需的财政。
  目前华东集团还在急速扩张,特别是拿到了那些贷款之后,以造船、钢铁等重工业扩张得最为迅速。
  王成义不仅从德国买船坞,又在美国订购了一个两万吨级的船坞,另外马尾造船厂还自己造了一个两千吨级的浮船坞。
  马尾造船厂能自己造出船坞,这倒是让夏钧很意外,为此大大的对王成义嘉奖了一番,然后继续拨款两千万元,让马尾造船厂继续自主建造船坞。
  对于华东集团到处买船坞的问题,各国都不是太看好。
  他们很怀疑马尾造船厂会不会因为巨额亏损而倒闭,毕竟他们购买船坞时表现得有些太阔绰了。
  一些船坞甚至是超价值的购买,更何况,中国有造船技工吗?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七十一章 疯狂举债
  第七十一章 疯狂举债
  近四个月,王成义都在到处考察,先是在欧洲,接着又跑到了美国。
  在参考了各国出售船坞的价格后,王成义选择在美国购买了一个两万吨级的船坞,光是这么一个船坞就花掉了三千万美元。
  王成义疯狂购买船坞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甚至有很多国家上门推销他们的船坞。
  基本上人们都认为王成义疯了,或者说他是个外行。
  这样不计成本的扩大造船规模,若是经营不善,那是很容易完蛋的。
  不过王成义的这种行为正是夏钧授意他干的,夏钧要乘一战爆发前尽可能的扩大造船能力。
  只要一战爆发,造船业的利润将达到150以上,那时候绝对能够回本,现在砸再大的资金下去都没问题。
  当然,问题是夏钧没什么钱了。
  所以王成义只能收手,而那些船坞也陆续运到了华东自治三省,很快华东船舶制造公司就增设了宁德、厦门、杭州三处造船厂。
  而海军也增加了这四处港口的守备力量,夏钧为了不让这四处造船厂在中日战争爆发后被小日本打掉,开始催促飞机制造厂研制俯冲轰炸机。
  不过这就宁德、福州、厦门、杭州四处港口的防御强度来说,有潜艇和岸防炮,防御上暂时不是问题。
  但是有俯冲轰炸机的那样更安全。
  小日本很喜欢不宣而战,夏钧为此让人在这五处港口上修建机场,俯冲轰炸机暂时没设计出来,侦察机总是不能少的。
  警戒上,将用鱼雷艇和侦察机,以及海岛上的哨所三重组合,在这三重警戒手段下,小日本想要偷袭成功的几率不大。
  当然,在其他国家看来,华东自治政府这种不计代价增强造船能力的行为显得疯狂,不过那些银行却有些幸灾乐祸。
  如果这些造船厂出现巨额亏损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吞并华东集团抵押的产业,这些产业在这段时间内已经证明了,有巨大的利润存在。
  之前那些银行还有些犹豫,但目前很多商品都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所代替了,这让这些银行没有了什么犹豫。
  当然,这些船坞也是可以拿去抵押的。
  为此李盛国再次联络那些银行,把那些新购买的船坞拿到银行去抵押。
  只是在亚洲有业务的那些银行此时还有些消化不良,华东集团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在他们身上大款了那么多钱,这些银行很多都已经没钱放款了。
  ……
  李盛国这天在夏钧家吃饭时和夏钧提起这事,说道:“那些银行貌似被我们榨干了,现在没钱放款了,他们说要贷款的话,必须降低估价。”
  “你信吗?”夏钧问道。
  “不信。”李盛国摇头道,边往碗里舀了两勺汤,一边说道:“他们是可以发债券的,没钱可以再发债券。”
  “这就对了。”夏钧笑道:“不过他们倒有可能是被我们搞怕了,毕竟这么贷款砸在我们身上。”
  “我想也是这样,要是我们还不上贷款,就算那些银行拿到我们手上的产业,那么他们可能也会出现资金断裂的危险。”李盛国分析道,“现在他们即想做我们的生意,又怕到贷出来太多钱,到时候还不上债券,所以想要压低估价。”
  “反正他们不借的话,我们到其他银行去借吧”夏钧想了想对李盛国说道。
  “姐夫,我们现在这样借款,是不是太疯了?”李盛国最近也有些感觉过火,毕竟现在这样不断的贷款,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就是全盘皆输。
  “欧洲人要打仗了,你还没看出来吗?”夏钧问道,李盛国楞了楞,半响懵懂的摇了摇头。
  “我们今年再不借的话,等明年,或者明年下半年就难借到钱了。”夏钧对他说道,“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借钱,明年谁都知道会打仗了。”
  “噢明白了。”李盛国点头道。
  “我们最近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押出去贷款的?”夏钧很上心贷款的事情,以现在这个贷款规模,远远还满足不了夏钧的胃口。
  “最近我们的钢铁厂新增了五个分厂,造船厂有四个万吨级船坞,一个两万吨级船坞。淮安的化工规模扩大了近一点五倍,另外我们还有众多养殖场,当然,如果我们能把高产作物技术拿去抵押的话,那样能拿到更多的贷款。”李盛国掰着手指说道:“其他还有大大小小的矿场,在三省境内我们开了两百多个。更有近三百家企业的贷款抵押,我们可以转手拿去抵押,还有一些东西,反正记不太清楚了。”
  “高产作物拿去抵押”夏钧听了眼前一亮,笑道:“这个主意不错。”
  “哦,对了,海军的军舰也可以拿去抵押的。”李盛国弱弱的说道,夏钧清咳了两声,抵押军舰?这有点过火了,夏钧倒是很想把军舰拿去抵押,不过海军上下不乐意,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诗婧在一边静静的听着两人的谋划,说道:“海军的不行,我们的远洋运输公司的那些船倒是可以。”
  “船啊我想想吧”夏钧并不想把那些船拿去贷款,现在远洋运输公司已经有了近六十艘万吨级商船。
  万吨级在这个年代算是很大的了,六十艘船,从哪里冒出来的?
  当然,很多国家都能造这样的船,因此暂时还没有让人们注意上,但拿去贷款的话,肯定会被人注意上的。这些船要等自己的造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说。
  ……
  贷款的事情夏钧已经打定主意,一方面让李盛国去谈商业贷款,一方面夏钧则继续寻求政治贷款。
  夏钧把寻求政治贷款的目光放在了美国身上。美国佬这个年代虽然还不是特别有钱,但是借一点钱还是有的。
  同时夏钧还可以把高产作物抵押出去,以换取带政治贷款。
  找美国佬谈政治贷款,可以不必要一开始就提抵押高产作物的事情。看看以正常的政治手段能不能拉到。
  于是夏钧把朱晓诚派去与莫多马谈谈,莫多马此时已经是驻华东自治三省特派大使,升官了。
  最近因为市场上的摩擦,让美国与华东自治政府的关系有些疏远了。
  不过这并妨碍制造共同敌人,双方的共同敌人就是日本。
  美国和日本的摩擦远比华东自治政府来得大,而且现在美国佬刚得到了华东自治政府不收过路费的甜头。
  此时看样子是美国佬占了便宜,华东自治政府吃了亏。
  朱晓诚想莫多马透露,只要美国愿意贷款给华东自治政府,华东自治政府不仅愿意长期维持零关税政策,同时还愿意给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资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半年内可以免税,税率可以比中国企业低出3,而且华东自治三省还将开放各种重要工业的投资限制。
  免税半年和税率低3的优势很微小,但总有优惠不是吗?
  夏钧开出的这种价码,很适合美国人的胃口,美国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对商业非常感兴趣。
  美国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也是夏钧所愿意看到的,一来他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可以带动发展,二来,夏钧也可以到美国投资。
  这样一来,双方的利益错综复杂,美国佬要是敢在美国动夏钧的资产,夏钧也可以在华东自治三省动他们的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