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417章

血火河山-第417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毁并占领了仆茨矛茨后,再克南安普顿,在雷丁歼灭了英国两个师后,兵临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境内最长也是最重要的水路,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河水流向东边的伦敦,全长338公里,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

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但是当中国军队到达之后,这些商船早就已经再也不见了踪影。登陆英国的中国军队并不是很多,以第六集团军为主,辅以党卫军几个野战师在内的所有兵力不过三十余万人,与英国军队的比例为1:5。虽然在兵力上远远处于下风,但中国军队拥有强大的海面和空中力量,并且士兵们都是从多次战火中九死一生的士兵,是精锐中的精锐,王牌里的王牌。尤其是远征军团,横扫整个欧洲未逢一败,加上战争指挥技巧高招的指挥官和士兵们高昂的志气,他们完全不畏惧对面英国人庞大的兵力。此时的战争,人数上的优势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在伦敦决战前的数周,一直在无锡马山军校视察的中国元首李国勇似乎有些坐不住了,此时国内政局良好,经济高速发展,民众和军队对于政府以及李国勇本人的拥护,因为战场上的不断胜利,达到了一个新的狂热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元首李国勇反而成为了中国也许是最为无所事事的人。他每天的工作,除了视察各地,以及批阅一些只有他本人才能够看到的情报外,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处理。

静极思动的李国勇,将总参谋长蒋百里、帝国总理曾争、外交部长陈金虎、财政部长王消源和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这些帝国的重臣全部召集到了无锡马山军校。

而在这些帝国首脑人物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蒋百里还特意把同样在无锡马山军校童子军军校学习的李国勇的大公子李空叫了过来。

这个时候的李空,因为嫌老子给取的名字不好听,已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李效挺,11岁进入童子军军校的他,在军校已经整整生活学习了一年多。

李效挺也比较给他地老子争气,军校学习中的各科成绩非常优秀,虽然他绝对谈不上是一个战争奇才,但在那些权力重臣看来这样已经足够了。

国防军、党卫军那些由李国勇一手提拔起来。手握重兵地大将们,早就将李效挺默认为是元首的接班人。要不是无锡马山军校副校长、政教主任孟凡贵资格老。只怕军校的大门早就被那些元帅将军们给踏破了。

李国勇的几个孩子中,继子陈念英年纪最大,但他却更愿意从事和父亲陈其美一样的工作,从事情报行业,并且在情报部干得非常出色。

小儿子李海完全沉醉在自己的科学试验中,对政治军事一点兴趣也没有,未来继续元首位置的也只有这个李空,李效挺了。

在这些军方大员们看来。江山是元首带着他们一手打下的。中国如果没有元首,不知道将会走向何方,强盛更是遥不可及。现在中国在世界上以一个强大地巨人身份出现,只是因为有了元首地存在,他的位置不给儿子,这些军方要员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面对军队中这样的情绪,李国勇唯有抱以苦笑。对于这个来现代的人。虽然他本身就是一个大独裁者。但他绝不愿意中国永远都出现独裁。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儿手,岂不又变成了古代帝皇式的家天下?

不过军方地意见很难反对,他们似乎铁了心地要让李效挺接班。换一个角度去考虑。现在军队中中将以上级别的将领,都是亲自跟随着李国勇浴血打下这片江山的。他们愿意也甘心让元首地儿子接班,甚至包括留洋回来的蒋百里等人在内。换了一个人当上帝国地最高领袖,除了李效挺,又有谁能够镇得住这些将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国勇没有发表自己任何个人的观点,而是放任事情的自由发展。

“我们的军队在战场上进展得非常顺利。”李国勇看了眼室内的帝国首脑人物,说道:“柳波成的军队已经在伦敦摆开架势,准备与英国人决战,胜利在我看来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到了处理英国问题的时候了。”

“战争我建议在1918年前结束。”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清了清嗓子说道:“现在帝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良好,在战争中我们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如果战争再拖上几年,将会对帝国经济造成负的影响。”

“华元本位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形势良好。”王清源毕竟有些上了年纪了,现在的天还不算太冷,但他却穿着一件厚实的大衣:“通过战争我们以各种方式积累起来的黄金储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而在战争爆发前期我们的投资也见到了极大的效应,许多国家包括基础设施、关税、国库、国内税收体系、矿产资源等等在内的经济基本都被我们所控制,而华元正在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范围内流通的主要货币。以战胜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例,目前他们总共欠中国1820亿华元的贷款,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华元将在德国和奥匈帝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李国勇点了点头:“要想成为世界次序的领导者光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还不行,经济上也将起着最主要的作用,等战争彻底结束以后,我们将大量的向那些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发放巨额贷款,包括英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在内!对了,现在我们拥有多少美国国债?”

“总共92亿美元。”曾道富脱口而出:“美国总共发行了259亿美元的国债,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购了大量的美国国债。”

“好。”李目勇喝了口茶,说道:“帝国正在准备动美国用兵,现在到了放出美国国债的时候了,先急抛25亿美元出去,让美国政府着急一下,在军事战争的前期,先在经济上打击一下美国,让美国国民产生恐惧感!”

“还有一件事情。”王清源谨慎地说道:“还希望元首能够批准。”

“一岩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吧。”对于这位老丈人,李国勇向来是非常尊重的,当初如果没有无锡王家的鼎力协助,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王清源犹豫了下说道:“目前帝国军事、政治、经济运转良好,老朽窃据财政部长的高位已经很多年了,进来倍感身体衰弱,每每做事力不从心。为了带国大业考虑,老朽请辞财政部长之职务,让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顶上。”

室内一下沉闷了起来,王清源提出的要求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位在帝国财政部的位置上鼓鼓业业工作了多年的老人,可以说和曾道富一样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现在他突然提出要求离开,一下又去哪里找他的代替者?

李国勇沉默了很久,从在苏州开始,老丈人就在自己身边忠心耿耿地辅助着自己,在感情上来讲自己是绝对不愿意他离开的,况且自己又杀了他唯一的儿子,而王消源却一点怨言也没有,自己欠他的实在太多了,恐怕这一生也都无法偿还干净。

“岳父。”这是李国勇第一次在正式场合这么称呼老丈人:“说真的,我不想放你走,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人比你干得更加出色了。但是,从理智上来说,为了保障帝国永远强大,帝国政府的官员也该年轻化了。岳父,我有很多地方对不起你,现在李国勇只能再次对不起了。”

“我跟着你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这一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王清源微笑着说道:“能在走的时候得到你们这样的评价,我已经觉得心满意足,一定会有比我更加出色的人。”

第五百四十二章

王清源的事情解决掉后,李国勇看了下室内的所有人,说道:这次叫你们来,是想要告诉你们一下,我准备去英国,解决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后会出现的问题。”

没有人对元首的提议觉得惊讶,他们相互看了眼,然后点了点头。

“曾争,我走后由你负责国内的政务工作。”李国勇看到没有反对意见,说道:“蒋方震和陈金虎给我一起去英国。打败英国后,帝国军队将直接对美国用兵,在整体战略上的指挥方震可以和波成共同商量,英国战败投降后的事情就要劳烦金虎了。”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一个肩膀上抗着上将军衔的军人雄赳赳地走了进来,一进门这个军人就大声说道:“大帅,我跟你了你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知道我的能力不配做一个指挥员,但我做一个普通士兵总可以吧?我想请问您,为什么不派我上前线?大帅,当年在苏州,在江苏,我跟着您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身上总共有十三道伤疤,这都是我拿命换回来的!现在连丁伟那小子,一条手臂都在战场上拼杀,可我在这做什么?您是不是不管我们这些老弟兄了?”

一声“大帅”一叫,所有的人都知道进来的是谁了。现在在全中国依然称呼元首为“大帅”的,只有一个人,原民族独立军陆军第四师师长,后党卫军荣誉师师长,现为中国陆军部副部长的吕远上将,昔日“太湖三杰”中的一员。

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人,这些人中官衔最小的都是少将,这些将军每个人都是大名鼎鼎。都是帝国创始之初的功臣,原民族独立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罗蕴军,原民族独立军陆第四师二团团长周毅

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中国国防军现代化,正规化了以后,逐渐无法适应新地编制而慢慢淡出了军队。但他们从来都没有甘心过,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吕远也不过才四十五岁,虽然肩膀上抗着上将的军衔,但他的心从来都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

看到这些将军,李国勇的心中有些感慨,的确。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心狠了些,纵然他给了这些将军很好地安排,但毕竟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蒋百里元,帅对这些中国地功臣充满了尊敬,他急忙让这些人坐下:“吕将军,并不是不让你们上战场,而是因为你们全是对中国有大功的人,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元首实在怕你们出现什么闪失啊!”

吕远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李国勇和蒋百里敬了个礼,神态肃穆地说道:“元首,总参谋长。我知道你们的苦心。但我也想请你们明白,我们都是军人,军人的归宿应该在战场,在血火横飞的地方。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去,也不愿意这样平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坐下,坐下来说话。”李国勇微微叹了口气:“吕远。你是中国军队中资格最老的军官了,但是我希望你也能够知道。为了中国军队的胜利,我不得不这么做。我坦白地告诉你,你是一个很好的军人。但不是一个优秀地军官。为了国防军,为了常胜不败的中国军队。我必须要这么做!希望你能够明白。”

吕远认真地说道:“我完全能够明白,大帅,但我也希望您能了解我们这些老兵的心思。为此,我组织了一个老兵连辽,里面有已经退役的士兵,有还在为中国服务地军官,我希望你能够批准我们去战场,去尽到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说完,吕远直挺挺的站在了那,身子纹丝不动。

李国勇陷入了沉思,过了很久很久,他才抬起了头:“好吧,我满足你们地要求,我即将启程去英国战场,你们跟着我一起去吧。”

在英国朴茨矛茨海军基地,在几艘中国战舰的护送下,庞大而威武地秦始皇帝级战列舰“秦始皇帝”号缓缓的停了下来。

“秦始皇帝”号是中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它地标准排水量为44560吨,满载排水量55710吨;尺寸为2704x38x11米;动力由8座锅炉,4组涡轮机,4轴双舵,212000马力组成;最大航速33节,椟航力15600海里/18节:主炮为三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38倍口径高平两用副炮;15座四联装40毫米/56倍口径速射高射炮,60门单装20毫米/71倍口径高射机关炮。装甲为水线装甲带内倾19度280一400赏米,主炮塔正面及炮座432赏米,湎后300毫米,顶部270毫米,司令塔正面装甲厚445毫米,顶部270毫米,甲板装甲222毫米。搭载3架水上侦察/校正飞机。全舰乘员2542人,其中军官为108人。

该级战舰是海军舰船设计院专门设计的一型指挥战列舰!舰上拥有极为强大地战场通讯和指挥能力,同时海军火炮设计院为其设计的45倍口径的406毫米主炮表现出了另人恐怖的战斗力,因其作为指挥战列舰,所以没有装备中口径的副炮,但装备了大量轻型防空火力并秘拥有极其骇人的装甲防护力和高达33节的航速成为大战中的明星战舰和大战后超级战列舰大发展的极端典型。

由于该舰耗资巨大,所以一直到了1917年,才只有下水了一艘,做为帝国元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