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东汉末年立志传 >

第159章

东汉末年立志传-第159章

小说: 东汉末年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裴元绍耸了耸肩,有些不服气地说道,“别看那小子长得白白嫩嫩,倒还真有点本事……”说着,他上下打量了陈蓦几眼,语气古怪地说道,“或许嘛,张白骑那小子并不打算如此快速的行军,多半是军中有人催促……”
    话音刚落,他身旁的刘辟嘿嘿笑了起来,甚至于连张燕以及龚都的表情都变得有些古怪,很显然这些家伙都清楚裴元绍口中的某人指的究竟是谁。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日的与刘备军的战斗结束之后,裴元绍、刘辟等人的军职都上升了一、两阶,由原来的什长晋升为伯长,尤其是裴元绍,因为作战勇猛,众望所归接受了都伯的职位,不得不说,这家伙竟然在临战前被编入黑狼骑不足一月的情况下与军中的将士混熟了,有些出乎陈蓦的意料。
    回想起这家伙得意洋洋地换上都伯的甲胄,说实话,陈蓦不免有些后悔。
    倒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只是因为在战场上,都伯这类的武将向来都是敌军将领首先想要除掉的,毕竟自古以来,都伯都是联系军中上、下层将士的纽带,肩负着传达命令、身先士卒的重任,说到危险性,那是远远高过底层的士卒。
    是故,陈蓦在此之前以各种借口、只是授予了裴元绍什长的职位,说实话,这是出于陈蓦的好意,毕竟这个性格恶劣的家伙和周仓一样,是陈蓦为数不多的、可视为生死弟兄的、甚至是如同亲人般的存在。
    毕竟,如果当初没有这家伙与周仓拼死断后,恐怕他陈蓦与张素素二人早就死在了那些三河骑兵的追捕中,又何来眼下?
    对此,张素素在下蔡时亦是作相似安排,将裴元绍安置在权重任轻、风险较小的职位上,只不过裴元绍本人并不是很满意,也难怪,对于裴元绍这等武夫而言,恐怕再大的权力也不如在沙场上浴血雨中更为痛快,是故,这家伙才坚持辞掉了本来的守备军偏将职位,心甘情愿担任了黑狼军中区区什长的职位。
    哦,眼下是都伯了。
    或许是看腻了裴元绍那夸张的坏笑,陈蓦微微摇了摇头,没好气说道,“张帅行军,向来是讲究'兵贵神速',莫要大惊小怪!——仅为此事?”
    似乎是陈蓦的话提醒了裴元绍,在稍稍愣了一下后,裴元绍好似想起了什么,正正经经地说道,“哦,对了,方才路过北营门时,遇到了于伯长等人回来复命……”
    “唔?于毒?”陈蓦仿佛是察觉到了什么,低声问道,“刘备军有什么动静么?”
    “啊,”裴元绍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说道,“据于伯长所言,他们几个前日奉命到外野巡查,于外野游荡时,发现刘备营内撤军的迹象……”
    “撤军?”
    “唔,他们几个在刘备军营外监视了一夜,直至当日半夜子时前后,他们发现刘备军弃营后撤,为防有诈,他们吊在刘备军后跟随了一段,确定刘备军是撤军了,并且,据路上随处丢弃的辎重、旗帜看来,刘备军似乎撤地很是匆忙……”
    “很是匆忙?”陈蓦微微皱了皱眉,思忖一下,嘀咕道,“是诱敌之计么?亦或是……徐州出了变故?”说着,他面色微变,皱眉说道,“这么说,察觉到刘备军有撤兵迹象乃是前日之事,为何不上报于我?”
    裴元绍愣了愣,似乎有些不适应陈蓦那隐约间作为渠帅的威严,犹豫了一下,解释说道,“前日陈帅身负重伤,尚且无法下地行走,再者我等对于此事亦有些倾向于乃是刘备军使诈,故作撤军诱使我军追击,好在途中伏兵,是故……”
    陈蓦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裴元绍对自己称呼的改变,从而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只见他歉意地望了一眼裴元绍,随即沉思说道,“在我看来,多半徐州出了变故,是故刘备急着赶回去……”说着,他有些懊恼地伸手捏了捏额头,暗暗有些后悔当初为何没有熟悉这段历史。
    “陈帅,要追么?”张燕第一时间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低声说道,“我黑狼骑上下皆是骑兵,更何况马乃良马、兵乃精兵,即便刘备前日夜间撤军回徐州,据眼下亦不过一昼夜又七个时辰,不及两日,倘若我等急行追赶,不难追上!”
    “唔!”陈蓦皱眉思忖了半响,终究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急行追赶,实在太过冒险,如果刘备真的想着要埋伏我军,那么我等急行追赶……后果不堪设想!再者,刘备军中上下仍有八千余士卒,就算我等能够凭借快马追上,亦不能将其击溃……算了!”说着,他摆了摆手,随即右手一指刘辟,急切说道,“刘辟,你去将此事禀告纪灵将军!”
    “是,大哥……不,大帅!”刘辟点了点头,转身抬脚就要离开,却又被陈蓦喊住了。
    “等等……我亲自去!”
    一刻之后,陈蓦带着张燕、刘辟等人来到了中军帅帐,不得不说,当纪灵见到陈蓦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的表情有些异样,毕竟陈蓦重伤之事他也清楚,他如何会想到陈蓦仅有短短两日便恢复了那般的伤势。
    “陈将军?”脸上带着几分惊讶,刘辟起身迎了几步,抱拳说道,“昨日纪某还听说陈将军伤重难以下榻,怎得今日……不知可有要事?”说着,他抬手请陈蓦入席就坐。
    “多谢!”陈蓦抱拳逊谢一声,也不客气,坐入席中,扭头对纪灵说道,“将军不知,前日我黑狼骑将士于外野刺探刘备军动静,不料发现那刘备竟有撤兵意图……”
    “撤兵?”纪灵愣了愣,微微皱了皱眉。
    似乎是瞧出了纪灵心中的想法,陈蓦顿了顿,沉声说道,“我那几名黑狼军将士亦作将军这般思量,为防刘备故意撤兵、诱使我军追击却于途中埋伏,是故,那几名将士远远跟在其军之后,跟了足足一夜,至天明方才折道返回……”
    “陈将军的意思是……”
    望了一眼纪灵眼中的犹豫之色,陈蓦思忖一下,说道,“刘备恐怕多半是撤军了……”
    “唔,”深深吸了口气,纪灵负背着双手在帐内来回踱了几步,喃喃说道,“倘若并非是计,那么,便是徐州出了什么变故,以至于刘备如此心急撤军……”说着,他转头望了一眼陈蓦,心中一动,轻笑说道,“陈将军既前来纪某处,想必是不打算追击吧?”
    “唔!”陈蓦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刘备军趁夜撤军已近两日,若想赶上,恐怕只有快马追赶,而此处骑兵,唯我黑狼骑三千余,而那刘备却尚有近万兵勇,即便追上,我等恐怕亦难有作为,不如视而不见,我等徐徐而进,不知道将军意下如何?”
    见陈蓦如此在意身为此军主帅的自己,纪灵心中很是满意,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陈将军所言句句在理,深合纪某心意!——眼下刘备既撤军,我等发捷报至主公处,请主公定夺!”
    “发捷报至袁使君么……”陈蓦轻笑一声,他如何会不明白其中隐含的深意。
    也难怪,毕竟前些日子纪灵与刘备交兵大败而回,损兵折将,惹得袁术勃然大怒,而眼下刘备主动撤军,岂不是挽回面子的最好时机?
    当然了,有些事只要心里清楚就好,并不用说地太明白,反正对陈蓦而言,无论纪灵在捷报中说地何等天花乱坠,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毕竟陈蓦并不是袁术的下属武将,也不曾指望从袁术得到什么功勋,就算将此战的功劳都给了纪灵,那又如何?
    陈蓦所在意的,仅仅是自己的部下,以及下蔡的黄巾军将士罢了,他可没想过要以部下的鲜血去换取战功、去换取袁术的赏赐。
    在商议了一番后,陈蓦便带着张燕等人回到了北营,而纪灵,则自然是忙着发捷报至寿春,好为前些日子那几场败仗挽回些许颜面。
    终于,在战报发出的第七日,陈蓦与纪灵收到了袁术命人送来的信,看得出来,袁术似乎十分高兴,以至于在信中承诺了不少赏赐,当然了,在信的最后,自然免不了下达最新的将令。
    '……令黑狼军为先锋,沿途攻略城县,直驱徐州……纪灵率大军于后,安抚徐州境内军民,待诸路兵马赶到,齐攻徐州!'
    袁术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叫黑狼骑沿途攻克城县,一县攻克,则继续取下一个,不做停留,而纪灵则负责为陈蓦善后,比如说在那些攻克的城显安扎兵马、安抚城内百姓、以及粮草的输运等等,这让陈蓦多少感觉有点不太对劲,要知道按之前袁术所说的,那是以纪灵的大军为主、陈蓦的黑狼骑为辅,然而眼下袁术却叫陈蓦单独率黑狼骑沿途攻略城池,这未免叫人有些心疑。
    “……”
    足足望着那封信半响,陈蓦微微叹了口气。
    不难想象,这是袁术故意想削弱黑狼骑而做出的安排,尤其是当陈蓦隐晦地向纪灵询问了那份捷报的内容后,他更加确信了这个猜测。
    因为纪灵在捷报中在夸大自身功劳之余,亦不忘大肆夸赏了陈蓦麾下黑狼骑的实力,当然了,对此他纪灵本身并没有恶意,他并没有想过要独吞战果,相反的,他将此战大半的功劳都归于了陈蓦以及陈蓦麾下的黑狼骑身上,毕竟说到底,纪灵还算是一位正统严谨的武人。
    然而糟糕的是,他在信中夸赞黑狼骑的话语,却引起了袁术的警觉,毕竟自从黄巾进驻下蔡之后,势力逐步扩张,单单兵力便从当初的数百人扩大到数万,而如今黑狼骑的实力,又远远超乎了袁术原本的估计,也难怪他心中不安。
    毕竟,就算袁术与黄巾暗结盟约,但是说到底,黄巾只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依附'袁术罢了,其中的可信度可想而知,至少袁术不会完全当真。
    因此,袁术多半是打着削弱黑狼骑的打算,在他看来,最好是叫这支黄巾军精锐全军覆没,这样一来,他便能更好地控制下蔡的黄巾军。
    然而明白归明白,陈蓦却没有拒绝的权利,谁叫如今黄巾寄人篱下呢?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减少部下的牺牲!
    如此一来,最好的办法便是突袭了,以让敌军难以反应的速度……
    两道关隘、四座县城……
    *
第九十六章 狼骑之名(二)
    第九十六章 狼骑之名(二)
    --第一阵,盐取县--
    盐取县坐落于灵璧往东北面两百里处,虽说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城内人口也仅在两、三人左右,但不得不说,这是徐州境内比较重要的战略县城,其中缘由,仅仅从这个县城的字面意思上便略见端倪。
    盐取县,顾名思义,乃'取盐之地',当然了,这里所指的盐,指的是海盐。
    然而说到底,这个解释其实并不是很准确,毕竟徐州真正的海盐产地在更东面的盐渎,而不是盐取县,不过,盐渎所产出的海盐其中有九成要经过盐取县,再从这里运往彭城、以及徐州境内各地,甚至是远销外州。
    正因为如此,早年间陶谦执掌徐州时,便在盐取县屯有兵卒三千人,其中包括骑兵三百、弓手两千、长枪兵七、八百余,以保证盐道的通畅与以及周围郡县的安定,毕竟徐州大部分的守备军都屯扎在边境以及海域一带,其实境内有不少县城是不具备常备军的。
    是故,当周围盗贼闹乱世,这支常备军时而也充当着剿匪的角色。
    说起盐取县,城内最有名的自然要数县丞梁武,早年前此人曾数次率军入山剿贼、凯旋而归,甚至一度还被临时征集,讨伐过徐州境内最不安定的泰山地域境内泰山寇,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即便此人眼下年仅四旬,正值壮年。
    “梁县丞!”
    “梁县丞好!”
    在那日清晨,梁武在家中吃过一些早饭,如同往常一样在城内巡视。
    其实对他而言,这已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因为就算是盗贼频起、天下大乱的甲子年,徐州境内依然是一副和平景象。
    于公来说,四邻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说到底,梁武心中依然存在着些许遗憾。
    也难怪,毕竟是武人嘛,正所谓学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纵观天下,又有哪个武人不希望沙场立功?不希望扬名立万?
    “可有异常?”
    “启禀梁县丞,无任何异常!”
    那仿佛例行公事般的对话,已经无法叫梁武感觉到任何的失望,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般和平的景象。
    说句私心的话,梁武不禁有些怀念当初盐取县。
    想当年,他奉命初次率军屯扎在此地时,盐取县周边依然是盗贼横生,不时会发生盐车被抢的事,但是在他以及周围几个屯有兵马的县城联合打击下,此处的盗贼已被尽数剿灭,成功地保证了盐道通行的顺畅,只不过嘛,没有了对手的武人,其实与赋闲在家并没有多大差别,这也是历史中多少战功赫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