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70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70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军提出要卖炮弹时,闯军狮子大开口,一枚炮弹一百俩银子,侥是义军这段时间收获颇丰,也被这个价格吓了一大跳,但用惯了大炮,没有了肯定不行,只好掏了十万两银子又买了一千枚。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六章河南大战下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2 本章字数:2207
  高迎祥心痛炮弹的价格,后来要求炮手训练时都不能用实弹演习,高迎祥派出学习操炮的大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如果有实弹演习还好,打得多了,凭着经验,慢慢的自然会成为合格的炮手,但不进行实弹演习,哪些人哪懂得什么三角函数,什么坐标,自然学了几个月,什么也学不会,每次开炮还得靠李鸿基送给他们的炮手。
  这些人攻起城来自然不会为义军节省炮弹,搞得义军要频频向闯军购买炮弹,后来义军每次开炮前的炮弹都要计算了又计算。
  现在三枚炮弹就结束了这个让义军一直头痛的曹变蛟,虽然高迎祥觉得一枚炮弹或许就够了,但还是没敢省下这两百两银子,毕竟曹变蛟实在对义军威胁太大了,果然这次一举成功。
  曹文诏呆呆的望着两军前的大坑,曹变蛟的武艺深得他真传,不知为他立下了多少汉马功劳,虽然是侄儿,但一直把他当儿子看待,没想到折在这里,而且是被贼军如此卑鄙的方法谋杀,自己虽知贼军有大炮,扎营离城也足够远,没料道贼军竟处心极虑,把大炮藏在营中,顿时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令旗一挥,全军冲阵,要为侄儿报仇。
  高迎祥也不客气,竟然大炮已经显露了出来,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吩咐闯军士兵,大炮向曹文诏的大军不停轰击,同时大军徐徐后退,宜阳城中还有九门大炮,高迎祥想把官军再引入城内大炮的射程。
  曹文诏也带有大炮,以前迟迟末用,是怕一开炮把贼军吓走,不能全歼,所发才派侄儿先挑战,等贼军士气低落时再用大炮轰击,那时贼军必定争相逃命,只要乱了阵脚,官军再动手就容易的多了,没想到,一念之差侄儿倒先死在对方的大炮下。
  曹文诏的大炮虽然威力不如义军,但胜在炮多,两下一炮战,闯军的炮手就吃不消了,因没有拉开距离,大炮射程远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虽然也打掉了官军数门大炮,但义军的三门大炮都中了数弹,散落在地上,虽然没坏,但炮架没了也无用,闯军的炮手也死了数名,剩下的人只好撤退,也来不及炸炮,这样三门大炮落入了官军手里。
  等到官军进入了城外十里内,宜阳城上的九门大炮发威了,一朵朵血花在官兵的阵营溅起,一炮就是十几人血肉横飞,而官军的大炮只有五六里的射程,不要说城墙,就是对城下的义军也毫无威胁,曹文诏只好撤军,这时大炮射程的优势才完全显示出来,城头的大炮一直追着官军轰击,直到官军退后二十多里才停止。
  义军损失了三门大炮,但杀了曹文诏,官军在大炮下死伤不下千人,义军算是扬眉吐气,大胜了曹氏叔侄俩,当晚摆酒庆贺。
  官军见到义军大炮的威力,拼死把三门大炮拖了回来,为此又损失了上百人,修复好了炮架,曹文诏总算有了一安慰,这三门大炮害死了变蛟,我要用它们来杀更多的贼军,才能对得起侄儿的在天之灵。
  曹文诏苦于兵马比贼军远少,宜阳城头的九门大炮太过利害,自己虽然也有三门,但在城下若想对城上对射,那是自找苦吃,再也顾不得陕西的事了,虽然自己接到陕西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坏,但那是洪承畴的事,还是先顾得了自己再说,马上下令山西的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三人进入河南,一同剿匪。
  三人又带了二万多精兵强将进入河南,整个山西顿时一空,除了大同,朔州等地因还防蒙古和清军入侵部有重兵外,省会太原的兵力已是不足,更不用说靠近内地的晋城,长治,临汾等府了,几乎已经空虚。
  虽然曹文诏担心陕西,但对潼关却放心的很,没见到闯军大炮前,曹文诏相信就是贼军有数十万之众也攻不破潼关。所以放心将晋城,临汾等靠近陕西方向的官军抽调一空,后来与义军交战后见识了贼军大炮的威力,但对洪承畴还抱有幻想,何况他自顾不暇,自然没有心思放在陕西身上,他想集中兵力先攻破河南的贼军,到时再返回山西也不迟,哪知陕西会败的如此之快。
  在李万成攻潼关时,白广恩不敢逃跑,自然也不让别人逃路,后来投降了闯军更是封锁了消息,因此此时曹文诏还以为潼关在官军手中,对山西放心的很。
  得到了贺人龙等人的增援,曹文诏实力大增,马上向义军进攻,曹文诏得到了三门义军的大炮,虽然换上官军的炮弹,射程不及义军,但对城外驻扎的义军却有很大的威胁,曹文诏架起大炮每天轰击义军的军营,义军只能一退再退,直到离城不足两里才能用城头的大炮压住曹文诏的炮击,但五万多人岂能长久挤在这么辖小的范围内,只得把城头的大炮抬到了军营,这下子轮到官军受不了,义军的大炮还把官军刚缴获的三门大炮报废了两门,曹文诏一狠心,率官兵冒着炮火向义军全军突击,两军终于短兵相接。
  义军的大炮还在向官军不停的射击,每一轮都带来近数十人的伤亡,官兵咬牙硬挺,开始义军还仗着兵器精良,人员众多占了优势,双方鏖战了近两个时辰,官军的素质渐渐显现出来,义军的老兵在山西时伤亡大半,后来在河南和邓天河一战虽然胜了,但老兵又伤亡了数千,这近六万大军九成是在河南新招之人,训练不足半年,哪挡得住转战多省的百战官军,何况义军的内部还矛盾重重。
  首先是王自用见势不妙退出了战场,张献忠也有样学样,罗汝才一直紧跟张献忠也退了出来,刹时间义军各股纷纷而逃,高迎祥见大势已去,只得也退,但战场之上哪容你说退就退,最终义军的撤退变成了大溃败,近六万余人只逃回了一万人,其余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大炮也全落在官军手里。
  官军夺得了大炮,宜阳再也不能守,众人马上放弃了县城,一路逃命,这六万人是义军的精华所在,丢了这路人马,虽然义军还有号称百万民众,也只得一路败退。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七章进入山西上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4 本章字数:2140
  李鸿基望着下面的一众大将,其中有原先的绿林好汉,也有贫苦农民,现在又多了明朝降将,这些人互相瞧不起,自己要尽力把他们的力量捏合在一起,否则一旦发生内耗,马上面对官军的反扑,那么能否立足还是个问题。
  李鸿基将情况大至说完,众人都热切起来,目前朝庭虽然号称有二百万大军,但真正能战的只有关宁铁骑,陕甘山三边精兵,目前陕西已在闯军手里,甘肃被远远隔开,若能拿下山西,朝庭失去了这处精兵的来源,唯一的精兵只有关宁铁骑,但被满人死死拖住,不可能大规模调来,到时闯军再不济也可和朝庭分庭抗礼。
  不但李万成,赵胜等人摩拳擦掌,就是黄龙,崔尔达等人也暗暗庆幸没有投错人,看来闯王真的有机会争夺天下。
  此时官军和义军的交战结果还没传来,但无论官军是胜是败,都不可能马上回到山西,只是陕西和山西隔着黄河,若想进入山西必须先找到大量船只才行,李鸿基望了下面的众将一眼,道:“各位谁愿意为大军征集船只。”
  白广恩心想:“我是走投无路才降,若当着闯王的面不能立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遂自告奋勇的道:“闯王,末将原是潼关总兵,熟悉周边地形,愿意领兵为大军搜索船只。”
  李鸿基见其他人大多是旱鸭子,白广恩愿往,那是最好不过,点头道:“好,先给你五千人马,白将军若能找到足够船只,让大军能在数日渡河,当记头功,。”
  白广恩大喜:“遵闯王令,末将一定在三日内找到足够的船只。”
  李鸿基吩咐散会,各人回去准备出征事宜。
  白广恩初次接到任务,不管怠慢,自是尽心尽力,黄河岸边顿时鸡飞狗跳,不但官府,一些大商家,甚至渔民的船只都集中起来,三日之内,搜集了大大小小上千艘船只。
  崇祯六年的八月,李鸿基在潼关留守了二万人马,自己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一路上摧枯拉朽般攻占了运城,临汾,晋城,长治等州府,一月之内山西的一半就落入闯军手里,此时陕西全境也被闯军全部占领,朝庭这时才接受确切的情报。
  短短数月间,丢失了一省半地,崇祯看着奏报,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大殿上咆哮怒骂,众臣见皇帝如此振怒,一个个都低头伏地,不敢抬头,生怕皇上找自己的麻烦。兵部尚书张凤翼更是伏在地上动也不敢动,生怕自己当成了替罪羊。
  崇祯发泄完怒火,望了底下的臣子一眼,知道还是要让他们尽快拿出一个主意才好,道:“贼军如此猖狂 ,各位爱卿有何退贼之策。
  此时大学士周延儒刚被遂出京城,顶替他的是温体仁,回道:“皇上,如今陕西已被贼军所占,三边总督洪承畴下落不明,唯有在河南的山陕总督曹文诏手握重兵,皇上还需速下诏,令曹总督返回山西剿灭贼军才行。”
  崇祯迟疑了一下,曹文诏刚来军报,已大败河南贼军,正要乘胜追剿,若回到山西岂不功亏一篑。
  张凤翼见皇帝迟疑,知是担心河南的剿贼事宜,忙道:“皇上务需担心河南贼军,副总兵左良玉多次败贼立功,可堪重任。皇上可升其为总兵,负责河南余贼征剿事宜,左良玉心感皇恩浩荡,必不负皇上鸿恩。”
  崇祯见众臣再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只好传旨,令曹文诏火速回山西救援太原,并升左良玉为总兵,负责河南余贼的征缴。
  曹文诏正在对河南的义军穷追猛打,接到山西告急的情报,军心已是不稳,官兵大多是山西人,老家被抄,自然都想回去救援,但曹文诏深知,此时正是全歼河南贼军之时,若是放过,转眼恐怕贼势又灸,那时官兵被左右夹击更是可怕。只得传令加快进攻步伐,先消灭河南贼军,再回师救山西。
  高迎祥部更是立不住脚,一日数败,原先的县城一个个丢弃,张献忠,罗汝才等人趁机和高迎祥分道扬镳,独领人马进入湖北的十堰郧县一带,高迎祥退到河南的南阳一带,身边只剩数千人。
  曹文诏正想再接再厉,彻底消灭高迎祥所部,朝庭的旨意已来到,加上将士纷纷思归,曹文诏无奈,只得将河南的剿贼事宜托付给左良玉,自已率大军回军。
  李鸿基攻占了运城,临汾,晋城,长治等数十个府县,每个地方都要分兵留守,小的县城只有数百,大的有数千,由其是靠近河南的运城,晋城等地区,更是得驻重兵,出潼关的十万人马,加上新招附的五万人马共十五万人不断被摊薄,到了攻下祁县,交城时李鸿基身边只剩不到二万人马了。对太原已经是力不从心,但还是作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太原的样子。
  李鸿基所占的这些地方本来去年闹过兵灾,开始是义军到来,将大户官绅人家全都杀尽抢光,因义军待的时间不长,吃大户就足够了,一般的民众跟在后面还能得到了一点好处,但官兵来了就不一样,有道是“贼过如筛,兵过如洗。”
  曹文诏的大军虽然比一般官军军纪要好一点,但也只有做到不杀人放火而已,至于军需负担自然要压在一般民众头上,因此百姓都叫苦连天,大家竟然巴不得官军快走,见又来了一支大军,即不抗拒也不欢迎,后来见到这只军队军容严整,买卖公平,占领了一个地方后马上开展民政,给老百姓分粮分地,当地百姓马上就拥护起这支军队来,虽然才来一个多月,已站稳了脚跟。
  义军虽然是不事生产,靠流窜抢掠为生,但只要在一个地方待的不久,对地方的危害就不大,因为有富户可抢,谁会去抢穷人,只有在一个地方盘据日久,从富户那里抢回来的东西用尽时,才会对一般农户下手。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十七章进入山西下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45 本章字数:2101
  等到官军到了时,义军再次逃窜,官军反而只能抢一些普通老百姓,更严重的还有经常杀良冒功,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而且壕门大户都和官府有千丝万绦的联系,官军对富户也只能客客气气。
  当然官军所做的事朝庭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想让官兵打仗,不让他抢哪行,朝庭的文官自然会把这些统统推到义军身上,才会出现哪处义军杀人不眨眼,哪处义军到处抢劫之事,其实这些都是官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