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94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94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战军士兵每个月七个银币的待遇也使得普通百姓乐意参军,这些士兵多来自于农家,现在的生活虽然比以前要好许多。
但普通人家一年出挣不了多少钱,一个银币能买到五石粮食,一个士兵每月地军饷就够购买三十五石粮食,如果哪家有一个人参加了野战军,足以让他家的生活水平马上提升到以前普通财方家的水平。
就是能参加守备军,一个月四个银币的待遇也抵得上普通劳力数倍地收入,老百姓是现实的,朝庭军队的待遇如此之高,足予让以前千方百计逃避参加兵役的人打破头要挤进去,这保证了唐军兵员的素质是优中选优。
《开拓法》则是解决退役士兵出路的问题,士兵的待遇远高于做工,种田,退役的士兵又有一幅好身手,当然不会甘心于重新回到家中拿起锄头过日头,《开拓法》规定,退役士兵可以自行组成开拓团,向朝庭申请,选择在朝庭目前的直辖领土之外,任选地方进行开拓。
每个开拓团的人手最低不少于五十名,最高为五百名,这基本上是唐军一个队到一个营级的规模,规模太小,不足以生存下去,规模太大则有可能反而对朝庭有威胁。
他们开拓的土地可以自行召募人手开矿,伐木,耕种,朝庭在十年之内不收取任何税收,十年之后,他们可以取得开拓土地的十分之一作为永远性的封地,其余土地纳入帝国的领土。如果他们拥有的土地达到了帝国封爵的标准,朝庭则授予他们相应的爵位,最高爵位以国公为限,国公的封地为五十万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退役士兵组成的开拓团能够能够为帝国开拓五百万顷以上的土地,他将会被封为国公,并取得五十万顷土地作为自己的私产,传给子孙后代,帝国不灭,他们的土地永存。
而朝庭男爵的封地是一万顷,他们最多取得十万顷的土地,经营十年后,就可以得到男爵的封号,当然他们的封号是虚衔,得不到朝庭的俸禄,但自己的私营领地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朝庭还没有一个国公的情况下,就是一个国公的虚衔也足予让所有士兵都热血沸腾。
而《武器法》则规定,凡是退役士兵如果申请加入开拓团,为帝国开疆拓土,他们平时使用的武器将不用上交,朝庭发给持枪令,直接带走,而且朝庭将在开拓团集中的地方开展武器交易,开拓团的成员将可以用自己开拓土地的出产与朝庭进行军火买卖。
为了防止开拓团互相火拼,朝庭将在每一个开拓团中派出至少一名观察员进行监督,一旦自相残杀,朝庭将取消开拓团的许可证,解散这个开拓团,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目前朝庭能够开拓的地方无疑就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大唐周边虽然有许多小国,但这些国家不是区区民间组建的开拓团能够对付了,朝庭命令使团的人员将这次出使的见闻编成册子,供开拓团使用,并将沿途绘制的地图也公开出来,朝庭之意,已是一目了然。
西伯利亚可以说大部分是哥萨克的火枪手替俄罗斯打下来的,他们的火枪手也不过是数十人,数百人一队,可以想象,当哥萨克在西伯利亚遇到了开拓团时,双方必定有一番龙争虎斗。
整个西伯利亚的面积有近一千万平方公里,如果平均分配下去,可以让大唐产生二百个国公,其他贵族更是不计其数,得到朝庭开拓法和武器法的内容,唐军已裁减下来的七万野战军和数十万守备军果然有许多人坐不住,他们纷纷试探着向朝庭提出申请。
朝庭对于先期的申请一一允许,在开拓法公布的头一年,共有一万退役士兵组建了五十多个开拓团,奔向了西伯利亚茫茫的土地。
开拓团到底能取得什么成绩,除了皇帝后,谁心中也没有把握,不过,不用花朝庭的钱,只付出一点军火的代价,就能给冒犯天朝的俄夷教训,虽然如此赤裸裸对蛮夷掠夺的政策有损朝庭的脸面,但朝庭的文官们不是大明时死要脸面的书生,朝庭的许多政策都指向了赤裸裸的利益,多这几部法律,也没有什么,有些反对的声音也很快消失。
    第九卷 帝国 第二十二章 奢侈之风
     更新时间:2009…8…19 23:51:55 本章字数:4366
   相对于北方严寒的士地,朝庭上下更关注的是南方物产丰富之地,新唐二年的十一月,安南北方郑氏王朝的借兵请求终于通过,大唐将出动二万南方军团的野战军进入安南北方帮助剿灭正对安南郑氏王朝产生重大威胁的张献忠部。
郑氏派出的使者名赵可,仍是当然郑松爱将赵廷爱的嫡系亲孙,只有二十多岁,赵廷爱仍是当年郑松最亲近的大将,多次领兵击败莫氏王朝的将领,为郑氏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前属国派去天朝的使者都属于美差,一路上被当着贵宾接待,好吃好喝尚且不说,回来时还能得到大批礼物赏赐,赵可甚得当今国王郑壮的喜爱,才能揽到这件差事。
只不过这次赵可揽到的却是一件苦差,天朝对于出兵的条件开得甚为苛刻,第一条郑壮必须去国王封号,降为都统使,第二条,此次出兵的费用全部由郑氏王朝承担,第三条,剿灭张献忠后,郑氏必须割让海防、凉山、亭立、高平、东兴及周围所属的海岛作为酬谢。
对于第一、第二条,赵可倒是没有意见,来时也得到了国王郑壮的授权,早在明嘉靖年间,莫登庸篡夺黎氏政权时,明朝无奈承认其在安南的合法统治但出于对其篡夺的惩罚,已经降低其封号,由安南国王改为都统使,同时也强迫莫氏让黎氏遗族安置于漆。
郑氏王朝打着中兴黎氏地旗号。推翻莫氏政权重新控制安南,并要求明朝恢复其原有封爵。经过对安南局势的考察也出于对莫氏数十年来的恭顺地报答,明王朝一方面同意黎氏的请求,另一方面迫使其按漆马江之例安插莫氏于高平地区。
但事实上郑氏又篡夺了黎氏,其后一直没有得到明朝的承认。事实上大唐能够承认郑氏政权,虽然只是都统使,对于郑氏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于第二条。既然天朝是帮助郑氏王朝平乱。那么此次大军出征地军费,粮草等统统归安南负责也并非说不通,赵可也只能咬牙答应。
第三条要割让土地,赵可实在没有办法作主,无奈不同意此条,天朝无论如何都不肯出兵。赵可只得派人回去请示国王郑壮,郑壮地政权此时随时可能被两边覆灭,除了海防离升龙太近,郑壮咬牙不答应外。他干脆命令将锦江东边地数城也划给天朝作为出兵的酬谢。
郑壮打得如意算盘是反正这些地方都被张献忠的人马占据,不划给天朝,凭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再收回,一旦天朝出兵,不但要替郑氏挡住张献忠的人马,就是南方阮氏,天朝也有可能卷进去,到时得到了天朝支持,郑氏统一全国也并非不可能,又何必在乎锦江以北的一点土地和几个小岛。
赵可与大唐朝庭达成协议之后,马上从长安赶到广西,催促唐军按照协议出兵,李双喜已得到了朝庭地密令,不慌不忙的拿出军费清单,让赵可先支付三个月的粮饷,唐军马上进入安南。
赵可拿到李双喜开出的军费清单,双手不由颤抖,二万大军光军饷一个月就要二十万银圆,合白银十万两,三个月军饷就要三十万两白银,再加上粮草,军械地开支,这二万人的支出每月足足要十五万两白银之多。
赵可差点要晕过去,有十五万两白银一月,在安南足可以拉起二三十万以上的大军,赵可还以为唐军是狮子大开口,只是听李双喜和他一笔一笔算过去,挤得赵可哑口无言,一个普通士兵的军饷都达到了七个银币每月,二万大军,一个月花费十五万两银子确实没有虚假。
赵可在借兵时唯恐天朝出兵太少,此时才知恐怕就是这两万士兵的费用安南也承担不起,见到赵可迟疑,李双喜倒是大方,只让他打下欠条,就吩咐副军团长李万成带兵出征。
到了此时,赵可不得不硬着头条写下欠据,如果要他付出现银,恐怕马上就要把升龙的国库掏空。
有了赵可的借据,唐军没有再担搁,在新唐二年的十二月初旬,正式率军出了镇夷关,向张献忠部发起了进攻,赵可也得到了随军同行的机会。
唐军一入安南,就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将郑氏答应割让的城池大部攻下,张献忠的人马本来就不多,主力正在围攻升龙,又占据了这么多城池,力量更是分散。而且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唐军大半年后会进军安南。
得知后方被朝庭大军占据,张献忠无奈,只得撤军解了升龙之围,将力量集中在一处,盘据到了升龙西面的城池,并主动撤到锦江以西,远离唐军。
唐军也见好就收,此时新年已来到,无论是安南人还是唐军,新年都是最重大的节日,李万成借口要过新年,开始停兵休整,郑壮虽然对唐军只进入安南十多天就要休整的说法恨得牙齿发痒,但到底唐军解了升龙之围,郑壮也不敢催促,只得准备大量的美酒、猪羊犒劳大军,同过一个新年。
今天是小年夜,整个长安到处挂满了红火的灯笼,充满了过年的气氛,这是新唐统一全国后的第一个新年,无论是朝庭还是百姓,都分外重视。
托新朝的福,今年的旱灾虽然还有,但朝庭的各项杂税都减免了,田赋只交十税一,普通百姓都发现到了年底,除了留够自己的粮食外,还有不少余粮。
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许多人实在忍不住将家中的余粮挑了出来,换成银钱,然后变成了各种商品,许多普通的农家还养了不少鸡鸭,如今到了年关。这些东西挑到城里特别好卖,能比平时多出不少钱。
养了肥猪地人家更是不得了,如今一头肥猪就能卖到三个银币。这可比卖粮食强多了。卖掉一头肥猪,足可以让一家七八口人过个丰足的年头。
当然,如果家中有人当兵。那就不用靠卖些鸡鸭。粮食来过年了。一个普通的守备军,一个月能赚上四个银币,在军队中,吃、穿、住、行样样都不要钱,一般地娃儿都特别孝顺,有兵的人家。到了年底,哪家都能从娃儿手中得到十几二十个银币。
军属们都有点趾高气扬,他们不但光荣,而且也是派头十足。有了十几二十个银币,不但可以顿顿吃肉,新年了,甚至可以扯上一两尺丝绸,做双丝履,穿在脚上,要多体面就有多体面。当然,娃儿们寄回来的钱也不能全花光了,至少一半要替娃儿们存起来,将来给他们娶媳妇用。
一般地酒楼,店铺地伙计也特别快活,百姓们手里有了活钱,这生意也越来越好做,整天忙得脚不沾尘,可是这也高兴,老板赚钱了,为了提高伙计们地积极性,伙食好了许多不说,而且都得到许诺,到了年关,除了工钱外,一般的小伙计都能得到一两个银币的红包,据说生意最忙的布庄,绸缎庄,接近年关的时候,伙计们到了数钱都数到手软的地步。
此时地皇宫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候,皇宫的数百间房子都要重新装扮一番,才能凸现出朝庭的火火红红,皇后高桂英亲自带着几名贵妃负责,宫中地仆役,侍卫,宫女全都用上了,还是觉得人手不够。
皇帝在宫中大半年日子,柳如是、顾媚、田淑英几名妃嫔都已怀孕,不适合让她们劳累,高桂英、田玉珠、邢秀娘、周碧、刘秀秀每天都得指挥数百人负责近百个房间的打扫,粉刷,悬挂灯笼。
两名皇子过完年就是四岁了,此是最是活泼好动,每天都屁颠屁颠的跟在他们母亲的身后,尽干些捣乱的事,虽然他们的母亲关系不算融洽,但对他们两人来说,对方是自己的唯一玩伴,关系却是好得很。
田玉珠和邢秀娘两人的关系虽然有点僵,但在宫中生活已久,表面上还是会相互维持,不会做出太多出格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又有数名妃嫔怀孕后,两人的关系更是缓和,皇帝一直没有立太子的意思,只是说放在太和殿大匾后的密匣里,谁也不知道里面写的是谁的名字。
两人想争也不知如何争起,万一惹得皇帝不悦,明明是自己儿子的名字,让皇帝再改了怎么办,如果两人相争,反而便宜了其她妃嫔以后生出的皇子才冤枉,抱着这种想法,两人的关系还开始了缓和。
对于李鸿基来讲,当然乐得如此,要想让女人不吃醋,可要比改变历史困难的多,既然如此,只要不是太明显,李鸿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有皇后高桂英在,李鸿基暂时不用为宫中之事分心。
皇宫中现在各人都有事做,唯一闲着的恐怕就是他这个皇帝了,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李鸿基在书房也坐不下去,叫道:“来人。”
书房的门打了开来,杜郧的身影现了出来:“皇上,奴才在。”
杜郧投降唐军以来,颇立下了几次功劳,皇帝不但许他带走自己积攒下来的钱财,还赏赐过他数千两银子的财物,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