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91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91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后,李鸿基也召见过张定数次,张定曾在商洛军事学校读过书,算是皇帝第三期的门生,是个很优秀的年轻人,李鸿基对他还是很满意。
不过,李慧梅出嫁后,李鸿基更希望有自己地女儿,对于皇帝好不容易待在宫中,后宫中的嫔妃无不希望借此机会赶快怀上皇帝的子嗣,宫中的一些姿色艳丽的女子也想借着机会飞上枝头,变着法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注意。
大事已成,李鸿基放下心事,倒是颇享受了一段时间的艳福,刘秀秀总算也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被封为修仪,挤入了九嫔中,李鸿基又连着册封了两位妃子,都是由宫中的女官提升上来。
这些本都是皇帝的家事,大臣们却总认为皇帝女人太少,就会导致子嗣太少,一个王朝若是没有优秀的继承人,就会不稳,对于皇帝肯新纳妃子,礼部官员是欣喜若狂,赵良极连忙上书,表示天下已定,希望皇帝恢复前明的选秀制度,让更多的民间女子能够进入皇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李鸿基没想到自己偶尔荒唐会惹来这样的麻烦,对他来说,现在的后妃达到了十一人已是太多,对于和自己肌肤之亲的女子,李鸿基实在做不到完全泠漠无情,可是要过问就要投入感情,他又如何有这么多的精力,虽然避免不了贪新鲜,但想到新鲜过后就要毁了一个女子一生,李鸿基还是只得克制自己。拒绝了赵良极的建议,并对宫中的女子也保持一定的距离。
眨眼间已经到了新唐二年的九月份了,汉蒙城已经建好了四年,这个唐军最北端的城市由原先的二千人不到,慢慢的热闹起来,如今城中的常住人口已超到了一万人,他们有一部分是从山西、甘肃等穷地自愿迁移过来的贫民,有一部分是朝庭发配过来的罪犯,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附近的牧民。
但无论是迁移过来的汉民,发配过来的罪民,还是本地的牧民,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汉蒙城的居民。
现在正是秋高马肥,稻谷飘香的季节,所有的居民都兴高采烈,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张老六站在自己的稻田里,笑眯眯的望着眼前金黄黄的稻谷,忍不住低下了头,用力的闻着谷香。
再过个数日就可以收割了,眼前有四十多亩地全是张老六的,至少可以打下一百五十多石稻谷,朝庭答应开垦的田地,十年内全部免税,算下来除了全家十口人的口粮,今年至少可以卖出一百二十石稻谷。
据说在陕西,一石粮食可以卖上十个大钱,而这里只能卖上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不过,如果将剩余的粮食全部卖掉,一石是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那十石就是四十五个大钱,五十个大钱能换一个银币,一百二十石粮食能换不少银币吧。
张老六板着指头算了半天,也没有算清到底能换上多少银币,算了,回去再问问黄秀才,他算帐可是好手。
去年的粮食产量没有这么多,除去剩下的卖了五个银币三十一个大钱,银币可是好东西啊,在这里,两个银币就能买到一头牛。
当初来这里时,每人向朝庭借贷了五石粮食,加上农具,耕牛都是朝庭给的,许多人都忐忑不安,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朝庭的债务,哪知第二年一丰收,不但债务全部还清,每家还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张老六赶紧请黄秀才写信发给老家,叫乡亲们都过来,不要还留在山西这个穷地,许多人还不相信,啥时候农民也能每顿吃个白米饭,还有肉有鱼的日子,在山西,财主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张老六对不相信自己的人深为痛恨,他们懂什么,山西旱的要死,地少人多,当然是吃不饱。而这里地多人少,每年四季河流从来没有断过。
这条河据说叫图拉河,里面的鱼肥得很,要吃鱼下去捞就是。至于肉,蒙古人的羊多的是,一石稻谷就能换上一头肥羊,咋就不能吃肉,相信自己的来到这里都过上了好日子,不相信自己,还不相信朝庭的就让他们继续在老家受穷吧。
张老六感到自己有几分幸灾惹祸的感觉,自己分了数几百亩地,如果都能开垦出来,那日子更是没得说,明年加把劲,再多开一点地出来,正当张老六沉静在一片喜悦中时,远处传来了一股巨大的响声将他惊醒,他抬头看去,不由呆了。
前面数十里处象是飘来一片巨大的黑云,马蹄声更是象要将整个大地振动,他想都没有想,暗骂一声:“该死,是北面过来的蒙古人。”
他转身就向城中奔去,得赶快告诉城主大人才对,若不将这些强盗一样的蒙古人赶跑,今年的收成说不定就要让他们毁了。
    第九卷 帝国 第十九章 万里归途
     更新时间:2009…8…19 23:50:34 本章字数:4345
   张老六心中有点恐惧,从他到汉蒙城开始,从没有如此多的蒙古人进攻过汉蒙城,以前多是一些不长眼的小队蒙古人借着秋高马肥的日子,想来这里沾点便宜,不过,来到这里想抢劫的蒙古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每次都被城主带兵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只是这次至少有数千人,也不知城主能不能将他们击退,如果放任蒙古人在外面将快要收割的庄稼遭践了,张老六有泪都哭不出。
张老六越想越急,不由脚下生风,飞一般的朝城中跑去,他属于较早来的一批移民,所他家的地离城较近,不过二三里,一般走上十多分钟就会回到城中,跑起来更是不到七八分钟,张老六平时从来没有感到这条路长,此时跑不到一半路程却感觉比平时走完全程还要慢,张老六暗暗后悔自己没有象一些过来的年轻人一样学会骑马。
想到马,张老六发现前面正有一个人正牵马而行,张老六大喜,不由狂呼:“等一等,等一等。”
前面的人听到声音,朝后一看,疑惑的望了一下张老六,张老六满以为对方会停下来时,只见那人愣了一下就没有理会,继续牵马而行。
张老六在汉蒙城也小有名气,他和黄宗羲一同来到汉蒙城,黄宗羲从小没有下过地,哪会开荒,张老六等人念在和黄宗羲同来,他又是读书人,时常帮助黄宗羲开垦耕地。黄宗羲也就把他当成了朋友,黄宗羲后来得到了李山地重视,不需要再种地。连带着张老六也沾光不少,城中几乎都知道黄公子是城主的朋友,而他张老六是黄公子的朋友。
张老六在那人转头向后地瞬间。已看清了他的面貌。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脸上挂满了风霜,下巴上还长了长长胡子,一头乱发披在肩上,完全是蒙古人打扮,身上地衣服却是汉人模样。而且看上去有点面熟,张老六马上肯定他是汉蒙城地蒙古人。
张老六等人刚到汉蒙城时。对城中地蒙古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不过,看到过数次城主以少击多,将来袭的蒙古人打得大败后。张老六等人对蒙古人就再也不害怕,反而有一股天生的优越感。
汉蒙城中的居民本来是汉人与蒙古人,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各占一半,只是先前的汉人移民取得成功后,越来越多地居民写信让山西、甘肃等地的亲戚迁移过来,汉人人口大增,到现在汉蒙城的人口比例已经打破了平衡,有七成是汉人了。
城内的蒙古人、哈萨克人,平时也是遵规守纪,他们一直在官府地划分区域内放牧,然后拿着自己的牛羊和马匹到城中交换所需的物品,他们现在的生活比起在以前要改善许多,多数人也接受了朝庭对他们的宣传,蒙古人的祖先也是汉人,如今他们又回到了汉人的怀抱。
城中的汉人百姓对他们虽然有隔膜,但朝庭的宣传也让他们自觉把城中居住的蒙古人和还在北方一直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划分开来,毕竟在草原上汉人也离不开蒙古人提供的肉类和毛皮,加上城中各自有自己的划分区域,数年相处下来,虽然免不了有冲突的时候,也没能什么大问题,每次北方的蒙古人来侵,城中的蒙古人也自觉加入到守城的行列中,数次之后,汉蒙百姓的关系改善了不少。
只是若是在平时,除了谈买卖的时候,张老六是不屑于和城中蒙古人打招呼的,此时却顾不得了,发现前面的那名蒙古人不理他后,张老六继续叫道:“等一下,等一下。”
前头的那个蒙古人四下打量了一下,见没有其他人影,才确定张老六叫的是自己,停了下来,张老六气喘息息的跑了过来,顾不得客套:“快,带我上马,回城!回城!”
见到张老六焦急的样子,那名蒙古人也没有多问,跳上马背,一把将张老六也拉了上去,打马朝城中奔去,到了城门口正要停下,张老六催促道:“不要停,不要停,快送我到城主府。”
蒙古人并没有多废话,继续打马在街道上狂奔,行人纷纷侧目,若非见到是张老六在马上,肯定要破口大骂,只是张老六出了名的看不起蒙古人,大家见到张老六和蒙古人共乘一匹马,忍不住心生疑惑,不由打听到底发生了何事让张老六改了性。
到了城主府,张老六也不问那名蒙古人的名字,“噔、噔、噔”的直往里面闯去,汉蒙城的城主仍然是李山,他虽然是一城之主,但在军中的职位也不过是一名骁骑少校,张老六又是熟人,倒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哨兵见了张老六直接闯了进来,也没有人拦阻,只是一个哨兵看到张老六急匆匆的样子,打趣道:“张老六,悠着点,你家婆娘又不在城主府。”
张老六顾不得反唇相讥,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内跑去,几名哨兵面面相觑,今天这个张老六是怎么啦?
李山正在院中抱着自己的儿子玩耍,他在汉蒙城四年了,刚来时还极不适应,可是亲眼看到这座城市越来越繁华,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万人的城市若是在中原,连一个下县也不如,可是在草原上却是了不起的成绩。
李山呆得久了,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二年前娶了一个山西过来的女子为妻,如今儿子已经一岁多,可以叫他爹爹,让他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左右城中也没有大事,李山就整天和夫人,儿子呆在一起。
“城主!城主,不好了,蒙古人打来了!”
张老六的声音打破了城主府地寂静。李山放下正抱在怀里的儿子,他的夫人急忙将儿子接了过来,转到了内院。
看到张老六满跑得满头大汗地样子。李山安慰道:“不用急,蒙古人又不是第一次来,哪次不是被我们打回去了。”
张老六结巴的道:“大人。这……这次不同了。好,……好,……多蒙古人。”
“有多少?”
“不知道。
黑压压一大片,也许有数千人?”
张老六这么一说,李山也重视起来,汉蒙城的正规军只有二百多人,如果真有数千蒙古人过来,哪就免不了一场恶战。
草原上地蒙古人大部分已经向朝庭臣伏。唯有还在捕鱼儿海那边地蒙古人不愿向朝庭投降,但从来没有大股地蒙古人敢来进攻汉人建立的城池,蒙古人早已被朝庭精良的火器打怕了,相反。每到了秋季,蒙古人还要向北再迁移一段距离,防止朝庭向他们发兵,直到冬天才敢重新迁到捕鱼儿海附近过冬。
以前偶有小部分蒙古人忍不住流窜过来,想抢一点过冬的物质,最大也不过四五百人一股,被恨恨教训过几次后,汉蒙城已有二年时间没有蒙古人敢再来打主意了。
“他们离这里还有多远?”
“十几里吧,或者二十里?”草原上一望无际,张老六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哪里分辨得出。
李山一听就放心下来,张老六说二十里,那至少也有三四十里,望山跑死马,在草原上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得缩短距离。
“卫兵,卫兵”李山大叫起来。
几个士兵应声跑了进来:“大人,何事吩咐?”
“敲响警钟,让大家都进城,敌人来了。”
“是。”听到命令的几名士兵不敢怠慢,赶忙下去。
李山转向张老六,道:“多谢张大哥过来报信了,我要赶到城头去,张大哥先下去休息吧。”
张老六嘿嘿一笑:“不敢当,不敢当,我就怕那帮兔崽子会遭践了庄稼,大人可不能让他们呆在外面太久。”
“当然。”李山说完,已向府外走去。等李山离城墙还有一半路程时,城中地警钟已是“铛、铛”的响了起来。
汉蒙城已经两年没有响起过报警的钟声了,听到了响声,整个街道上顿时一阵忙乱,所有士兵都开始往城墙奔去。
张老六报完信,本来想回家看看,听到钟声,又忍不住向城头走去,他要看看,到底是谁如此大胆又要来袭击汉蒙城。
李山来到城墙,见到士兵们纷纷归位,他满意了点了点头,这里毕竟是最北端的城池,经过两年地和平,士兵也没有放下警惕之心。
既使真来了几千蒙古人,李山也有信心守住城池,汉蒙城正规士兵虽然只有二百八十三名,但弹药充足,库存有五百枝火枪,三百张长弓,小炮二十门,加上其他冷兵器,李山随时可以将守军扩充到一千人以上。
何况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