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75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75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凤梧管理尚书省,六部皆归于高书省管辖范围,职权最重,又是跟随皇帝最久,由他定夺最为合适不过,宋献策、顾君恩两人都松了一口气,齐看着周凤梧。
周凤梧顿觉头皮发麻,他忙推辞道:“万岁,此事重大,臣以为需陛下亲定方可,雷霆雨露莫为君恩,对百官的封赏自然由陛下亲定。”
李鸿基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若要周凤梧他们说出对百官的封赏恐怕是不可能:“即如此,朕这里拟了一份各人地封赏名单,你们看是否有缺失?”
三人连忙接过,从上面看起,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周凤梧,周凤梧为尚书右仆射提为尚书令,加封左柱国,并授特进光禄大夫,渭南侯,封地五万顷,年俸一万银元。
周凤梧一看,马上跪下:“请皇上收回成命,臣不敢接受,臣处在后方,功劳当不敢和前方将士相比,更不敢接受陛下的封地之赏。”
自汉以来,大臣的封地从来就是虚封,而明一代,除了番王,也没有谁有封地,就是番王,封地最高地福王也不过二万顷,李鸿基一下子封给周凤梧五万顷地,周凤梧不是欢喜而是惶恐。
李鸿基忙将周凤梧扶起:“你我君臣不必如此,朕如此封赏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卿坐镇后方,朕才能放心征战,大唐基业,卿功不可没,给卿记首功当之无愧。”
周凤梧大急,忙道:“万岁如此封赏,非是爱护臣,实是将臣至于火烤之境。”
这话实在是急不择言,若是换了一个般人,非大怒不可,皇帝好心封赏,不但不领情,反而口出冤言,这不是不识好歹么,李鸿基却知道周凤梧的想法,前唐亡于番镇之祸,所谓前车之鉴,若是周凤梧接受了封地,大唐境内无异于多了许多番镇,大大不利于中央王朝集权统治,李鸿基在世时尚不会出事,三代四代之后呢,不会出现番镇之祸么,到时不是皇权被推翻,就是各个番镇被朝庭扫除。
李鸿基拍了拍周凤梧的肩膀:“凤梧,你不用急,朕还没有说出你的封地在哪里?”
听到皇帝叫他地名字。周凤梧愣了一下,眼眶不由有点发润,皇帝登极以来。威严越来越重,两人以前亲密无间的关系不再存在,换成了冷冰冰的君臣关系。此次皇帝重新直呼他地名字。让周凤梧好象重回到以前。
见周凤梧发愣。李鸿基叫了一声:“来人,将地图呈上来。
皇帝和三省头头密谈,无论是侍卫还是宫女,太监都离得远远的,听到皇帝叫唤,几个侍卫才拿出一副地图。匆匆走了上来,放在李鸿基前面的案几上,又匆忙下去。
李鸿基将地图展开,周凤梧已反应过来。他打定主意,无论皇帝给他哪里地封地,他都坚持不受,地图渐渐展开,露出了整个世界地全图。
唐军虽然早已证明了大地是圆地,但整个大地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李鸿基凭着记忆将世界地图划了出来,因后世和现在的许多地名对应不上,为了少产生谬误,许多地方都是简略无比,这幅地图却仍然是唐军中的机密,唐军中的重臣也少有得见。
见皇帝拿出来的是世界地图,三人都围了上来,这幅图上已标明了唐军直接统治的所有区域,无疑现在唐军统治地地方占全图还是太过渺小,周凤梧第一次看到这幅图时,震憾不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原来中原王朝一直以为的天下即然是如此的小。
就是现在,周凤梧看过此图已不下数十遍了,对大唐所占之地如此小依然是不敢相信,不过唐军之外,图上虽然有不少空白地方,但更多的地方却是证实无差,让第一次见过这幅图地人都马上相信。
三人都对皇帝拿出此图出来有点惊讶,分封大臣,拿出中原的地图就可以,何必要拿出世界地图,李鸿基不理会周凤梧等人的惊讶,将手指着图上的地方:“诺,这里,这里,这些地方的封地爱卿等人都可以自选,如何?”
三人张大了嘴,宋献策忙道:“皇上,这些地方可都是他国之土。”
李鸿基指的地方正是吕宋、安南、缅甸等地:“正是他国之土,但所谓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朕早晚要收取,不但是这里,还有这里,这里,我大唐不取,日后必为他人所得。”李鸿基后面指向的地方正是西伯利亚和美州之地。
周凤梧多次听李鸿基讲过这些地方,西伯利亚到也罢了,一年四季大部分冰天雪地,李鸿基又没有说出那里的矿产,而且即使有矿产也不是现在的技术能开采,只是美州听皇帝的形容,那里物产丰饶,只有少数一些土著居民,而且面积比中原还大,实在不能不让周凤梧等人动心。
只是这些地方路途太过遥远,据说来去一次要一年多的时间,拿下了那些地方如何管理确实是一个难题,皇帝看来是干脆采取分封的方法了。这种分封的方法能尽最大的可能将这些地方快速掌握在手里,即使这些地方日后叛乱也不会对朝庭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李鸿基兴致勃勃的道:“爱卿这五万顷封地只是初步,日后拿下的地方多了,十万顷,二十万顷,甚至一百万顷也有可能。”
皇帝现在开的只是空头支票,不但周凤梧如此,那些将军们的封地也是如此,他们低得能有一万顷土地,高的有二万、三万最高到四万五千顷土地,甚至以后更多,当然这些土地现在还不能到手,要等着他们去打下来。
只是以大唐的实力,拿下周围的几个小国肯定是没有问题,随便一个国家,数千万顷的土地肯定有,只要拿下一个,就够他们分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拿不到手。
宋献策、顾君恩二人都是大喜,自唐以后,除了番王,大臣能得到封地绝无仅有,封地所有事务都归被封之人自己管理,还可以建自己的私兵,没有人不会动心,他们连忙继续往下看去。
排在第二位的是高立功,他被封为右都督,加封左柱国,并授特进光禄大夫,紫阳侯,封地四万五千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三位为马维兴,除兵部尚书外,加封少师衔,封为巫山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四位为宋献策,门下省侍中,加封少傅衔,封为宁陵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第五位为顾君恩,中书省中书令,加封少保衔,封为山阳侯,封地四万顷,年俸九千银元。
以上五位封候,下面封为伯爵的有高一功、李双喜、李守信、李过、李万成、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高杰、拓养坤、贺珍、贺景十二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三万顷,年俸八千银元。
封为子爵的有任继荣、刘希元、马继先、黑虎星、洪承畴、王长顺、赵良极、左光先、刘宗敏、任继荣、赵胜、周若军、郑芝龙等二十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二万顷,年俸七千银元。
封为男爵的有郝摇旗、马守印、卢象升、李岩、陈宇、吴三桂、左良玉刘良佐、贺小风、李劬、孙和斗、张诚、张化等二十五人。他们的封地都是一万顷,年俸六千银元。
此次唐皇封爵一共有六十二人,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部门,文臣受封为一十五人,其余四十七人全是武将,文武相差悬殊,这也是无法之事,俗话说马上取天下,对于一个新兴的政权来说,刚开始自然是武将占绝大多数。五个侯爷中,有三个是文官已是不可思议之事。
周凤梧忙道:“万岁,此份名单似乎不妥,还少了许多应分封之人。”
李鸿基“哦”了一声,拿下名单重新再看:“朕并没有发现少了谁呀?”
周凤梧忙道:“万岁似乎忘了自己和两位贵妃的家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代开国皇帝,首先大势分封的都是自己的家人,然后就是皇后、贵妃的家人,最后才轮到功臣,前朝更是如此,朱元璋将他的兄弟子妹全部封王。
而本朝皇帝的叔侄中,除了李守信、李过、李双喜三人因功获得封赏外,皇帝其实还有不少亲戚,其中亲叔有李守义、李守正两人,堂兄弟有李自明、李自强、李自刚三人,堂侄有李遵、李适、李逞、李友等十余人。
如今这些人全部没有受封,周凤梧自然要为皇帝提醒。
以下免费,前八卷完成,其实可以看成是本书的一个结局老茅的大纲后面只计划再写数万字就结尾,只是大家的投票,有九成以上要求老茅继续写下去,以下为投票结果
a统一全国,十万字差不多了 百分比:9。74%
b至少也要称霸亚洲,五十万字 百分比:19。55%
c称霸亚欧才行厂百万字 百分比:29。29%
d再过一百万字最好,多多益善嘛 百分比:41。42%
老茅只得接受大家的意见,昨天重新花了一整天时间修改了后面的大纲。在此告诉大家,此书的结局至少还会有五十万字以上,请大家继续支持老茅,
    第九卷 帝国 第二章 大将归来
     更新时间:2009…8…19 23:44:33 本章字数:4319
听到周凤梧的提醒,李鸿基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李守信、李过、李双喜三人虽然是自己的亲戚,但他们的爵位都是靠自己的功劳来获得,其他人自然不能相比。
李鸿基并不认为把自己的亲戚大封一遍才能稳固自己的皇位,恰恰相反,若只凭血缘关系,就封给一大批毫无能力之人爵位,才是对国家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大明所以亡国,宗室太多就是一大原因,李鸿基自然不会重蹈覆泽。
何况李鸿基虽然有李自成早期的一些记忆,但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后世之人,以前的那些亲戚李鸿基也未必有多少认同感,只是顾及世人的感受,已赐给了他们不少钱财,至于其他的就不要再妄想了。
“朕并不是漏了他们,而是朕根本没有打算加封他们,朕打天下时,他们毫无功劳,若是只因他们是朕的亲戚就加以封赏,未免对于出生入死的将士太过不公,对于国家也不是好事。”
即然皇帝自己的亲戚都不封,那皇后和贵妃的家人更是不用说,皇后还好,家中人烟稀少,两个哥哥分别因功受封为紫阳侯、商阳伯,自然不必多说,两位贵妃家中却是有不少人,龙其是田贵妃家中人数更多,除了一个田虎因功封为淳化男爵外,余者外戚皆不得封。
听完李鸿基的解说,周凤梧更是不敢接受,力陈自己功劳不及高立功等将领。李鸿基笑道:“爱卿岂不闻汉高祖刘邦之狗论,卿之功不下汉之萧何,自然可以当得第一功。若有人不服,朕当以此告戒。”
狗论正是刘邦分封功臣时所说,刘邦打得天下。封官晋爵时。定萧何为首功。
封他为酆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地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
刘邦闻知此事后,就对所有功臣说:“各位知道猎狗吗?”
众人都道:“知道呀!”
刘邦道:“打猎的时候,追赶捕杀野兽兔子是狗。然而发现踪迹并且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人。你们只能获得走兽罢了,就像打猎地时候猎狗所获得功劳一样,至于萧何这样的人,他能够发现踪迹并且指出野兽所在的地方,他地功劳就像打猎地时候人所建立地功劳一样。”
刘邦说完这番话,这些闹得最欢的功臣也不言语了。刘邦的狗论奠定了萧何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崇高地位。从此萧何可谓春风得意,人称不倒翁。
李鸿基以萧何谕周凤梧,可见周凤梧在他心目中的看重了,宋献策和顾君恩听得大为羡慕,却知自己不可能与周凤梧相比,周凤梧在皇帝还在金县时就跟随,当时李鸿基在大明的官职不过是游击将军,周凤梧已是县令,虽然职位比李鸿基低,但大明是以文统武,武将通常还要受自己低几级地文官胁持。
李鸿基当时毫无疑问也要受同县的文官监视,周凤梧却甘做李鸿基的手下,不但对李鸿基向蒙古的走私和私扩军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亲自协助李鸿基管理后勤,让李鸿基能专心练兵,才能在后面顺利地建立起商洛的基地。周凤梧还担任过一段时间军官的文化老师,早期跟随李鸿基的将领识字的功劳也有一大半要归功于周凤梧。
周凤梧再无言语,若是还要辞下去,倒是显得虚假了,分封之事就此定了下来,三人回去之后,对各省官员告诫了一番,又听到皇帝的封赏很快就会下来,终于众臣停止了给皇帝上尊号的活动。
数天之后,广东的田见秀发来了奏章,道葡萄牙人已屈服,唐军开进了澳门,接管了澳门的税权和治权,不过,澳门仍然允许葡人居住,葡人正常的贸易仍可以继续进行。
李鸿基接见葡使亚马留后,就准备返回西安的事宜,并没有把澳门的葡人放在心上,毕竟双方实力相差大太,唐军收回澳门也不过是举手之劳,李鸿基没有必要花大太的时间在澳门身上,只是澳门在另一个时空中被葡人割据了数百年之久,李鸿基还是关照了一个田见秀,一旦澳门处理完成,将快速回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