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69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69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大铖的几名家兵看得大怒,他们跟在主人身边,什么时候不是耀武扬威,如何受得到了唐军一个小卒的羞辱,其中一人向阮大铖劝道:“大人,唐使太过无礼,不如杀了祭旗。”
他满以为能得到自家主人的赞赏,哪知却被阮大铖一个大耳光刮了过来:“胡闹,如此一来就和唐军不死不休,我们哪还有退路。”
阮大铖的亲兵只能无语,搞了半天,自家的大人还是想投降,却是不肯爽快。
他们哪知道阮大铖的心思,大唐和弘光朝之间孰强孰弱,他一清二楚,眼看唐军撕破了脸,他料想弘光朝很快就会支撑不下去,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唐军投降。
只是刚到这里就投降,他却怕身后的名声难听,好歹也要支撑半天,成全一下自己的名声,到时再降,就是为了保全将士们的性命,迫不得已,反正投降的人多了,大家也不会把目光集中到他一个人头上|本書轉載拾陸κ文學網|,有此打算,那名唐军的话再难听,他也不敢如何。
阮大铖既然不肯投降,唐军就再也没有二话,使者一回到营中,马上重新发起了炮击,雨点般的炮弹重新落入城中,将刚来的二万明军炸得哭爹喊娘,四处寻找躲避之地。
见到唐军炮火的威势,阮大铖暗暗心惊,他赶紧命令亲兵帮他找到一个稳妥的藏身之所,只是唐军的炮弹毫无规律,到处可以打到,挨不挨炸,全凭运气,城中的民居也没有一处能够挡住唐军炮弹的攻击,让阮大铖叫苦不迭。
好不容易阮大铖的亲兵在一家大户人家找到了个地下室,相对安全,他毫不客气的将原来的主人赶出来,自己和亲兵住了进去。
等挨到了天黑,阮大铖再也没有勇气抵抗下去,趁着唐军的炮击停止下来,赶紧派出人员向唐军请降。
刚才唐军的炮击中,已有两枚炮弹落到了这户人家中,虽然离他的地下室较远,阮大铖却着实下了一大跳,唐军的炮弹落到哪里就是一个大坑,谁又能保证这个地下室绝对安全,万一被活理,更是连棺材都省下了,哭都没处哭去。
见到阮大铖请降的使者,拓养坤并没有为难,马上答应了下来,并派人通知了左光先,一起进到和州城中。
际大城总算松了一口气,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唐军的大军进城,见到了拓养坤的大旗,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口里道:“罪官阮大城参见大将军。”
拓养坤见到阮大铖一身锦袍玉带,腰悬美玉,虽然人过中年,全身细皮嫩肉,保养极好,倒也是仪表堂堂,只是奸滑异常,名声早已臭不可闻,弘光朝任用这样的人做兵部尚书,不亡也难。
他对阮大铖心中说不出的厌恶,只是对方竟然是诚心归降,也不好太过无理,阮大铖跪在地上,他却不愿伸手去扶,只是淡淡的道:“你能归降我军,也算有功,本将自会向皇上禀报,起来吧。”
际大城听得心中大为欢喜:“多谢将军抬爱,小人一定对皇上和将军忠心耿耿。”正要再拍几句马屁,拓养坤不等他起身,已是一夹马肚,走到了前面。阮大铖抬头不见拓养坤的人影,只得讪讪的起身,跟在唐军的身后入城。
和州一投降,应天府的外围直接面对唐军的攻击,整个弘光朝大为振动,许多人都认为应天府已无兵力固守,商议着要再次迁都。
只是此时迁都已经晚了,郝摇旗的水师在江阴就分出了五千人马改走陆路,这五千人都带了马匹,骑兵何等快捷,早已绕到应天府的身后,将弘光朝逃路的路线彻底封死。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九十五章 南巡之议
     更新时间:2009…8…19 23:32:41 本章字数:3242
此时郝摇旗的舰队已逆流而上,到达了号称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并在燕子矶成功登陆,燕子矶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应天府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
可是此时整个弘光朝都在惶恐不安,如此重要的渡口竟然除了衙役没有一个兵丁守卫,那些衙役见了唐军庞大的舰队逆流而上,吓得脱下身上的号衣就溜走了,连给应天府报信的人都没有,直到数个时辰后,唐军的舰队直抵应天府城下,弘光朝才知道燕子矶被唐军所占。
弘光帝听到燕子叽被占,唐军的水师已直抵城下,慌忙召集内阁大学士高弘图、马士英和重臣姜曰广、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相商。
朱由崧近段日子过的并不好,田成被处死,再也没有一个太监敢胆大妄为替他在全城搜集美女,也没有人半夜派人出城替他捕捉癞蛤蟆,朱由崧只得把精力全部放在吃喝上,如今更是肥胖的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如牛,弘光朝的重臣甚至怀疑皇帝哪天如果不小心摔在地上,他还能不能再爬起来。
在太临王坤的帮助下,朱由崧坐进了龙椅,众臣参拜完毕,朱由崧喘匀了几口气,迫不及待的道:“唐贼已兵临城下,何去何从,还请各位爱卿速给朕拿出一个主意。”
马士英开口道:“万岁,唐贼势大,如今和州已失,长江天险又不足凭,应天府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守城已是不足,万岁不如起驾前往浙江巡视。”
朱由崧听得连连点头:“好。好,爱卿等皆可以随驾前往。”
朱由崧还不笨,他自然知道前往浙江巡视其实是逃跑,怕在场的大臣担心会被留下来守城而阻止他去。他故意说让大家一起走,那就皆大欢喜口
姜曰广连忙阻止道:“万岁不可听从马大人之言。”
朱由崧睁圆了他的一双小眼,将姜曰广后面的话打断:“姜学士。朕也知应天府是太祖定都之地,不可轻弃,可是现在应天府已不可守,你难道要朕象崇祯爷一样被唐军所擒,蒙受耻辱吗?”说完,朱由崧还挤下了几滴眼泪。
姜曰广连忙跪了下来:“微臣该死。臣非是要阻止万岁出巡。实在是唐军已将出巡之路阻断。若是在城中,将士用命,倘可以等待浙江兵马救驾,若是万岁出巡,臣怕离城不远。就要落入唐贼之手。”
唐军的骑兵出现在应天府的后方,也是近几日之事。朱由籁向来不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全部交给了马士英处理,马士英得知后,不敢将此事呈报上去,转而扣压了下来,朱由农一直不得而知,姜曰广此言一出,朱由崧顿时惊得脸色发白,转向其他重臣:“果真如此否?”
高弘图、钱谦益等人自然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是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干脆谁也没有向皇帝禀报,一个个转头等着看马士英的好戏。
马士英见众人都不回答,知道大家是想让自己来出头顶罪,他以前有阮大诚地支持,两人一个把持内阁,一个把持兵部,将权力牢牢撑握在手中,如今阮大诚去了和州,半天时间不到就投降了唐军,让马士英颇受责难,只是皇帝对他还算信任,高弘图,钱谦益等人还是奈他不何,如今唐军已兵临城下,这些东林党人念念不忘抓自己的把柄,马士英心中不由对几人鄙视了一番。
只是他身为内阁首辅,此事也不可能躲过去,见众人不回答,只是硬着头皮道:“禀万岁,城外不过是一些小股的唐贼虚张声势而已,臣以为,以万岁天威,唐贼必不敢阻挡,万岁不必太过顾虑。”
马士英打定主意,你们想给我扣个隐瞒军情的帽子,我偏不如你们所愿,拼命也要鼓动皇上出城,若能逃到浙江当然最后,逃不出去大家要死就一起死。
朱由崧听到只不过小股唐军,果然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此次出巡就由马爱卿全权负责,朕就定在明天离城。”
马士英还没有回答,高弘图等人已是大急,皇帝若是出城,凶多吉少,十有八九会落到唐军手中,高弘图马上道:“万岁,城外地唐贼绝不是马大人所说的小股队伍,臣有准确消息,唐贼在城外的骑兵就不下万人,万岁万万不可出巡。”
听到高弘图所言唐军骑兵就有万人时,朱由崧顿时骇了一大跳,高弘图也不是故意夸大其词,唐军骑兵从江阴北上,沿图经过不下七八州县,才绕到应天府地身后,面对唐军滚滚而来的骑兵,没有一个州县敢出兵拦阻,自然分不清唐军到底有多少人。甚至说唐军有数万人地都有,只是高弘图故意漏掉了唐军步兵没说,其实唐军并没有一名步兵,高弘图话中之意却不免让人联想到步兵更多于骑兵。
若是唐军有如此多的人绕到了身后,自然是马士英的责任,至少一个失职不报是肯定的,马士英当然不肯承担这个罪名,大声对高弘图地话反驳,一口咬定唐军不过是小股人马,高弘图是故意危言耸听。
朱由崧自然希望马士英所说是实,如此他还有逃到浙江地希望,如果照高弘图如此说,他除了在城中等死就无法可想了,只是高弘图地说法得到了钱谦益和姜曰广两人的支持,让朱由教实在难予相信马士英所言。
朱由崧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步崇祯的后尘,最好的结果也是囚禁一生,不由哭了起来,连对马士英欺骗自己的处罚也忘记了。
众人看着也是心酸,姜曰广大声说道:“万岁,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微臣愿前往城墙,领兵守卫应天府,只要臣在,必不让唐贼进城。”
朱由崧哽咽道:“城中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如何能与唐贼千军万马相敌,不如放下兵器投降,朕只要能做一个逍遥地国公足矣。”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没想到经高弘图这么一吓,朱由崧胆气皆丧,既然有投降之意,高弘图连忙大声道:“万岁不可,唐贼狼子野心,万岁若是投降,恐怕……”
“恐怕什么,唐贼既然对崇祯爷没有无礼,对朕自然也不会太柯,只是朕从此失去了自由,再想拥有美酒佳肴亦不可得。”朱由籁说完,眼泪流得更急。
众臣都作声不得,若是投降,唐军对皇帝的处置多半是如此,唐军既然没有杀崇祯,也没有杀各地擒获地番王,自然不会杀弘光帝,只是如此一来,大明三百年来的江山就彻底完了。
高弘图放声大哭:“太祖爷,当年你南征北战,张士诚,陈友谅何等英雄,大元更是残暴无比,一一被太祖剿灭,后世子孙却如此窝囊,还没战就想着要投降,太祖爷,老臣无能,到了九泉之下也愧见于你。”
朱由崧被高弘图指着鼻子大骂,却是作声不得,什么尊严,脸面,哪比得上性命重要,若是不降,万一自己没于乱兵之中才真是冤枉。
姜曰广被高弘图一翻话所激,却是顾不得其他,豁然道:“启禀万岁,臣有一言起奏!”
朱由崧此时也是心乱如麻,听到姜曰广有事起奏,忙道:“爱卿请讲。”
姜曰广慨然道:“臣愿保万岁出城,南行浙江。”
朱由崧疑道:“爱卿刚才不是说城外已有唐贼的大股骑兵,不宜出城么?”
姜曰广心道:“此一时,彼一时,刚才是想说服你坚守城池,可是你既然要投降,那还不如出城一博,冲出去固然好,冲不出去,一个死难的君主总比未战而降名声要好的多。但此话当然不能直说。姜曰广连忙措伺应对。
高弘图、钱谦益等人也想到了此点,见皇帝询问,钱谦益忙道:“禀万岁,城外虽然有大股唐贼,然只要将士用兵,拼死一战,未必不能保皇上出去,若是冲不出去,皇上再另作他想也不迟。”
朱由崧大为意动,如果能到浙江继续享受皇帝的生活,他又何尝愿意做唐军的俘虏,至于浙江再能做多久的皇帝,他却不愿多想。
只是朱由崧想起路途颠簸难行,他平时连从后宫到朝会的大殿都难得走路,从河南到应天府的路程他倘且记忆犹新,一路上吃尽了苦头,虽然大路分时间都有马车代步,却还是被颠得全身酸痛,更别说马车通不过之地他不得不走路时,脚上肿起的硕大血泡,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
朱由崧迟疑道:“爱卿可知,从此地往浙江,道路好走否?”
钱谦益等人顿时哭笑不得,没想到此时皇帝还掂记道路是否好走,其他文臣对兵事都是一知半解,也无人到过浙江,自然不知浙江的道路如何。一时也不好回答。
姜曰广怕朱由农退缩,连忙回道:“请万岁爷放心,从应天府到浙江一路畅通无阻,车马可以直达。”
姜曰广统过兵,朱由崧对他的话总算有几分信心,终于下定了决心:“朕意已决,明天前往浙江南巡。”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九十六章 逃亡之路
     更新时间:2009…8…19 23:33:19 本章字数:4280
“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整个皇宫都好象在晃动,朱由崧此时正在宫中用膳,想起明天就要出城逃亡,望着他原先喜爱的满桌饭食,朱由崧却难予下咽,巨响来后,放菜的桌子都好象跳动了数下,朱由教手一抖,筷子拍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向太监王坤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王坤更是脸色煞白似雪,牙齿都打着颤:“回万……万岁爷的话,好象是大……大炮……炮的声音。”
“炮声?唐贼已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