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32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32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哈沁部族长布里自从被李双喜挑选随行参加蒙古忽勒台大会后,就一直跟在李双喜身边,他亲眼看到数万蒙古人就是因为李双喜的几个小计谋自相残杀而死,对汉人的计谋大有惧意,从此死心踏地的为唐军效力,他将族中精锐的男子全部挑选出来,参加唐军,此时在李双喜身边有二千人。
看到大昌军疲惫,布里自告奋勇请战:“总督大人,请允许末将出城冲杀一阵。”
李双喜点头:“也罢,不过只准用弓箭射击,不可和敌人短兵相接。”
布里喜滋滋的应道:“末将遵令。”转身下了城墙。
不一会儿,丰城的北方大开,布里和他的二千族人冲出了城门,恶狠狠的冲大昌军的中军行辕扑去。
大昌军大为错愕,己方数十万大军将小小的丰城县围困,城内守军应当躲起来发抖才对,哪料想得到对方会主动出击,整个营帐顿时慌乱起来,好在大昌军怕被唐军的大炮攻击,营地离城距离颇远,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大昌军急忙整队迎战。
等大昌军刚刚整好了队,布里已带着二千蒙古精骑到了近前,刹时一阵箭雨向大昌军飞去,将大昌军前头部队射得一片混乱,大昌军地火枪部队都在中军。此时并没有上来,他们也只能靠弓箭反击,如何会是蒙古精骑的对手。布里带着二千骑兵沿着大昌军的行辕前沿一路射过去,将大片大片地大昌军射倒。
等到大昌军的骑兵整队出营时,这队蒙古精骑已经在大昌军的前沿阵地差不多转了半圈。李双喜及时命人鸣金收兵。布里才带队返回。追出来地大昌军想趁势冲城,到了城下数百米处,城头地火器一起射击,将大昌军打得人仰马翻,大昌军只得悻悻退兵。
张献忠出来后,看到一片狼籍地前沿阵地。气得暴跳如雷,这次死得人虽然只有数百人,搁在数十万大军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只是对士气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许多士兵都已垂头丧气。
若不是天快要黑下来,张献忠马上就会命令对丰城发动进攻,掰回这一局,只是此时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听令丰城县中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布里昂首挺胸的返回城头,向李双喜缴令,这些蒙古人从小与弓箭为伴,虽然明知火枪比弓箭省力,射程更远,他们却拒绝使用火枪,认为那是懦弱者使用地武器,李鸿基也不强迫军中的建制蒙古人换装,弓箭有弓箭的优势,让他们使用不熟练的火枪作战,反而令人担心。
李双喜拍了拍布里地肩膀几下:“不错,你手下的儿郎都是好样的!”
布里裂着嘴大笑:“当然,我蒙古儿郎可不是什么孬种。”
蒙古侵掠汉人数百年,大明的边关一直烽火不断,不知有多少汉人死在蒙古人每年的打草谷手上,如今草原大部分被唐军的城池围了起来,蒙古人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汉人指定的地方放牧,别说是打草谷,就是不经允许胆敢越界,也会得到唐军的惩罚。这让汉人大长了志气。
唐军的宣传部门虽然一直说汉蒙是一家,蒙古人也是汉人分裂出去的,如今只是重回家中而已,汉人的军士对蒙古人却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颇为看不起那些死死抱着弓箭不放手的蒙古人,对他们种种生活习性都难以容忍。
蒙古人虽然不忿汉军看不起他们,无奈论起战力来,用弓箭的蒙古人确实不是用火枪的汉人对手,每次打仗汉军都是主力使用,连收拢俘虏,打扫战场这样的杂活都不让他们干,只能干瞪眼,这次难得遇上了一次围城,总算仗着蒙古人的骑射功夫显摆了一回。
旁边的游骑将军谷英见布里立功,心中不乐意,对李双喜道:“总督大人,贼军远来疲惫,又仗着人多势众,今夜防守必然松懈,末将请求今夜出城劫营。”
大昌军到来时已快接近傍晚,又被唐军扰乱了一阵,营帐只是粗粗建造,所谓漏洞百出是也,若是不劫营,实在是浪费机会。
李双喜点头:“准,但记住以拢敌为主,不在杀伤,千万不可陷于敌阵。”
“大人放心,末将今晚准让那帮贼寇睡不着觉。”谷英大声应命。
是夜,大昌军在结束了白天疲累的行军后,正呼呼大睡,营外突然到处响起了枪声,唐军并没有进营,只是用火枪对着大营胡乱射击,大昌军的士兵正睡得迷迷糊糊,听到枪声都打了一个急凌,急忙起身。
只是在黑暗中,到处是呼啸着的子弹,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子弹就会飞到自己身上,哪里安全,有机伶一点的就躺在地上不动,大部分人都是疯狂逃离,受到攻击的营角顿时乱成了一团,许多人自相践踏而死。
其他各营想起傍晚唐军的那场突袭,都不敢怠慢,纷纷起身迎战,等大昌军人马准备齐整,赶到出事地点时,唐军早已离去。
而混乱却在继续,直到四周点燃了熊熊的火把,将整个营地都照亮时,被唐军偷袭营地的混乱才停止了下来。
被唐军偷袭的地方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地上到处是士兵的尸体,许多人还在大声的呻吟,真正死在唐军枪下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许多人受不了黑暗中随时有子弹飞来,向身边的同伴胡乱攻击,才引起了如此惨剧,更倒霉的是那些躺在地上的人,虽然躲过子弹,却多数被胡乱跑动地同伴踩成重伤。,以大昌军的医疗水平,这些人也都没治了。
这一次死的人比白天要多好几倍。张献忠听到回报,并没有象白天那样发怒,只是阴着脸。说了一句:“各营加强警戒。其人抓紧时间休息。明日全力攻城。”
没等他手下地大将表态,张献忠就挥手让他们全部下去,自己也重新和衣而卧。
今夜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张献忠只觉得迷迷糊糊,刚要睡着时,远处又响起了枪声和士兵的惊叫声。张献忠只得一跃而起,重新出帐,见己方大营地东南角已乱成了一团,他心中虽然怒火万分。却知此时发火也没用,只能静静地等手下派兵出营驱逐对方。
这一夜,唐军反复派兵骚扰,大昌军数十万大军人人自危,谁也没有睡一个完整觉,自到天亮了,大伙儿才放心下来,一时军营中鼾声如雷。
张献忠无法,今天攻城肯定是不成了,他只得下令全军出动,修整营寨,那些睡眼惺惺地士兵都被赶了起来,开始在营寨前面挖壕沟,设陷井,整整忙碌了一天,才将营寨修好。
到了晚上,士兵们倒头便睡,大昌军的将领也放心休息,前面数百米都挖好了陷井,唐军的火枪射程虽远,在陷井外面也打不到营帐。
哪知到了半夜,突然间炮声震天,唐军把大炮拉到了城外,开始对着大昌军的军营轰击,将大昌军前营的士兵炸得哭爹喊娘,陷井将唐军挡住时,其实也将大昌军挡住,除了正门,他们也不敢去趟自己挖的陷井。
只是等他们从正门出来后,唐军已进城,这夜,唐军又是反来覆去地骚扰了一夜,大昌军人虽然没有伤亡多少,但士气大跌,一个个无精打采。
天亮后,张献忠却不愿再等了,谁知道唐军在夜晚还有什么把戏,若要等士兵养足了精神再战,那要等到那么时候,丰县就是一个弹丸之地,拿下后不就什么事也没有。
大昌军中的鼓声响了起来,无数的士兵拿着云梯开始往前冲,丰城县连个护城河也没有,城墙也只有一丈来高,这让大昌军省了不少事。攻城器具也不需要打造多少,有些身体灵活的士兵,三四个人搭着肩头就能到达城墙。
这次张献忠出了真火,一出手就是全力进攻,他地四个义子分领四门,黑压压的人群向丰城涌来,仿佛要将丰城一举淹没。
城内的唐军却毫无动静,他们静静的伏在城墙下,手指已放在火枪的板机上,只等进入射程就要发射,这些人都是唐军中的精锐,许多人还有和满人,蒙古人交手的经历,靠着营寨,面对满蒙联军骑兵凶狠的冲击都不怕,甭论现在有城墙保护,对着那些数年前还是农民的大昌军了,虽然这城墙矮了一些,大昌军也多了一些,不过也是多浪费一些弹药罢了。
大昌军冲到一半的路程,城上的火炮首先响了,无数的炮弹呼啸着砸进冲锋的人群中,升起了一片片硝烟,后面的大昌军恍若无视,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往冲去。
等大昌军到了近前,城上枪声大作,无数的子弹向城下飞去,大昌军举起手中简陋的木盾,勉强挡住到处横飞的子弹,不时有人被从空隙中钻来的子弹射倒。
唐军见火枪的威力被木盾挡了大半,开始用牙咬开手雷的引线,甩手向下丢去,无数地瓜一样的东西落入城下,发出一声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昌军手中的木盾挡挡火枪的子弹还可以,如何能挡住四下飞溅的弹片,手雷落下之处,就犹如塌方一样,密密麻麻的少了一大片。
大昌军凭着人多,丝毫不后退,一排排士兵如波浪般,前仆后继的向城墙冲来,城下很快就铺满了一层尸体。
踏着自己袍泽的鲜血,大昌军的士兵艰难的将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往往刚要攀登,胸口,头部就冒出汩汩的鲜血来,倒在自己架的云梯下。
后面的士兵浑然不理,踏在前面士兵的尸体上,继续向云梯攀去,手中的木盾马上不能护住自己,唐军居高临下,一一点射,大昌军多是头部中弹而死。
每一座侥幸架起来的云梯下都慢慢堆上了一层尸体,唐军也没有人去把云梯推下,要推也推不动,云梯下全被尸体压住,这时的人命如蚁。
张献忠举起望远镜,看着自己的部下在城下死伤惨重,一点也不心动,不时派出传令兵,对各门督战。唐军的火炮上午一个劲的发射,没有丝毫停顿,一炮下去,往往就是数条人命,多的时候甚至是十几条,直到火炮的炮管全都发红,才稍停一下,用水一浇,马上就发生滋滋响的白烟,将炮兵的眼睛遮住,焰的发痛。
到了下午,许多火炮一气发射了数百发炮弹,不敷使用了,只得停了下来,唐军火炮的减少,让大昌军得到了鼓舞,更是密集的朝城上涌来。
不过,到了近前,唐军的手雷发挥出了火炮的作用,许多战士甩手雷甩的胳膊生疼,大昌军在城下尸山血海,就是没有一人能够登上城墙。
大昌军整整进攻了一天,中间没有停顿,直到天黑才停下来,有的云梯下已堆成了尸山,快要和城墙齐平。
天黑了下来,大昌军出动了十万人,打着白色的灯笼,在城下收聚尸体,今天大昌军一天的进攻,城下留下了五万余具尸体,大昌军花了大半个时辰才将尸体全部收拾干净,城下象下了一场大雨,泥土全部被鲜血泡软,湿滑湿滑的,踩在脚下,让大昌军收尸的士兵心里特别难受,不知道明天是不是就会轮到自己。
城墙上的唐军严密的监视大昌军收尸体的队伍,没有再进行攻击,这么多的尸体,若不让大昌军拖下去淹埋,恐怕明天整个丰城就会笼罩在一片尸臭当中。
铳是大昌军兵多将广,张献忠得知自己的损失也是张大嘴说不出话来,照这样下来,再来几次,没有攻下丰城,自己的人马就要死光。
第二天,大昌军的攻击放缓了许多,再也没有使用密聚性的队伍进攻,让唐军应付轻松起来,唐军昨天伤亡虽然不大,确实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各类物质消耗的极快,子弹至少发射出一百万发,炮弹也用掉了上万发,手雷更是用掉了五万多枚。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五十四章 缓攻
     更新时间:2009…8…19 23:16:49 本章字数:5009
  其实若大昌军再能维持二三天这样的进攻,李双喜原先估计至少可以维持一两月的物质,除了子弹还会有剩余外,丰城的各类炮弹,手雷恐怕就要消耗殆尽,大昌军减弱了攻击强度,让李双喜紧绷的心放了下来。双方开始了拉锯战。
唐军仍每夜派人偷袭,让大昌军一直不能好好休息,张献忠防不胜防,只好将营地再离城二里,唐军的偷袭才告停止,只是每天的攻击,大昌军士兵又要多走上二里路。
安庆的下方是桐城县,桐城汉时曾作枞阳,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改枞阳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注1)
桐城县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西面被白兔湖、菜子湖包围,南和黄池隔江相望。东面是白荡湖、陈瑶湖、水上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代辅公裙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金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
唐改成桐城县后,县府搬离了原先三面环水之地,到了白兔湖的北面,而原先的县府所在变成了枞阳镇。这所镇上地农民多是靠打渔为生,精通水性,如今郑家的水师就驻扎在这里。发挥着舰队三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