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134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34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只是执行而已,哪能稀罕什么封赏。”
  贺景正色的道:“功就是功,难道唐王不会赏罚分明,马兄就不用谦虚。”
  马维兴忙道:“岂敢,岂敢。”
  贺景压低了声音道:“唐王有令,整顿好甘肃之后,尽快出兵,找到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苏泰太后及其子额哲,把他们都带回西安。”
  宋献策和马维兴都正了正色,道:“是。”
  马维兴又问了一声:“不知唐王为何要急着找林丹汗的遗孀?”
  贺景回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唐王的意思我岂能瞎猜。”
  马维兴还想再问,宋献策忙拉住了他,等送走了贺景,马维兴埋怨道:“军师,你拉我住我干吗,问清楚才不会出错。”
  宋献策道:“唐王既然不说,那就是不希望大多人知道,你乱问小心惹祸上身。”
  马维兴道:“怕什么,唐王在这里我也敢问。”
  宋献策无奈道:“什么原因,或许我能猜到一二,你不用再问?”
  马维兴大感兴趣,忙道:“军师,你快说说,莫非那囊囊福晋是个绝色美人?”
  宋献策白了他一眼,道:“你胡思乱想什么,唐王要女人,还会没有吗。”
  马维兴辨道:“唐王要女人,自然要多少有多少,但想要找到绝色女子恐怕也不容易。”
  宋献策恼怒的道:“你到底要不要听我说。”
  马维兴连忙道:“要,还请军师解惑。”
  宋献策从嘴里缓缓的吐了四个字出来:“传国玉玺。”
  马维兴吸了一口冷气,大为惊讶:“军师是说传国玉玺在囊囊福晋手里。”
  宋献策道:“然也,既使不在,她也一定知道。”
  和氏壁从自始皇帝制成玉玺以来,一直当成是天命所归,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王弥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并得传国玺,晋元帝东渡以后,历数帝都没有传国玺,以至北人嘲笑说:“司马家是白板天子。”
  后来晋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从冉魏大将军蒋干手中赚得玉玺,遣都护何融怀玺至枋头,交给晋安西将军谢尚,谢尚又送至建康(南京),时为东晋穆帝永和八年,人们这才把东晋视为正统。玺至建康,百僚毕贺。玉玺其重若此。
  后来传国玉玺一直忽现忽隐,明初朱元璋以布衣而得天下,他听传国玉玺被元顺帝携逃大漠以北时,便不惜遣徐达带兵数十万入漠北,以期夺回此宝。大臣解缙还为此上表请罢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却未见传国玺的踪影。
  十数年前,在漠北地带,有一位牧羊人见一只绵羊老用蹄子在地上刨。挖开一看,发现下面埋着一块晶莹碧透的玉玺。他将它献给元顺帝的后人博硕克图汗,也鉴定为“传国玺”。消息传到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耳中,他因是成吉思汗嫡系后裔,早怀恢复祖业之志,一闻此讯,即率二十万大军来攻,经过一场血战,果然夺得玉玺。
  宋献策游走江湖时靠给人算命为生,专为留心各种传闻,对传国玉玺之事自然十分清楚,现在林丹已死,传国玉玺肯定在他的遗孀囊囊福晋处,所以宋献策一听李鸿基要马维兴擒获囊囊福晋,第一个念头就是唐王有意得到玉玺,但恐怕事泄,所以不明说。
  宋献策当然希望唐王能得到玉玺,这可比他献的图谶有用许多,有了玉玺,加上这些年来唐军的不断胜利,恐怕许多顽固的书生也会认为唐王是天命所归,唐正可取代明,以后唐王横扫天下时不知会减少多少阻力。
  马维兴听到传国玉玺之字,再也不敢和宋献策谈论,想起贺景毕竟是唐王的耳目,若是自己问详细了,万一贺景怀疑自己有意想得传国玉玺,那就要扯不清了。
  宋献策猜测唐王是为了传国玉玺,想让唐军马上出关后,两人也不敢再等嘉峪关守军投降,林丹已死半年多,万一等久了,传国玉玺有个闪失,他们怎么象唐王交待,此时,经过半月的努力,甘肃境内的投降官军都已经打散整编,唐军也调了一批官员过来代替原来的降官,那些降官则调到了陕西任用,马维兴再也不必担心后方有乱。
  接受唐王犒赏三天后,马维兴让高一功在兰州留守,他和宋献策两人亲率两万大军,向嘉峪关出发,等他们到达嘉峪关时,蒙古人已在关外整整狂攻了十天,一万蒙军只剩三千余人,嘉峪关的箭支,滚石等守城物质全部用尽,三千人马也死伤了一半,活着的也一个个筋疲力尽。
  但蒙古人就是死活不退,现在双方都打打停停,等着看谁先倒下。
  唐军来到嘉峪关之前,并不知道外面蒙古人正在攻城,此时到了关下隐约听到有喊杀声,马维兴等人都摸不着头脑,只有宋献策隐约猜到,但他们是在东门,蒙古人进攻的是西门,中间被嘉峪关挡着,根本看不见,宋献策也不敢肯定。
  马维兴见东城上根本没人,只是大门紧闭,也不知官军是否有阴谋,对部下刘体纯道:“刘将军,你部为前锋,先攻击嘉峪关。”
  刘体纯应了一声:“是。”正要率部攻击,宋献策忙拦住,道:“暂慢,先射封劝降信再说。”
  马维兴道:“军师,都已派人劝过了,再劝降有用吗。?
  宋献策道:“此一时,彼一时,没劝过怎知他不会降。”
  马维兴无奈,只好道:“既如此,劝降亦可。”从唐军中选出一名强弓手,将写好的劝降信射进城中。
  官军在嘉峪关东门虽然无人留守,但站在关上,四周的景物都可以看见,两万多名唐军浩浩荡荡的到来,官兵早已发现,苦于蒙古人进攻的正急,抽不出兵力来防守,只好听天由命,若来的是敌人,莫说是二万人,就是二千人来了也挡不住。
  士兵将劝降信拾起,交给了林日瑞,尽管心中已猜到是唐军,但又隐隐有股希望,朝庭击败了逆贼,来的是官军。看到唐军的劝降信,林日瑞的希望顿时落空,看完了劝降信,林日瑞牙关紧咬,全身都在颤抖,他从小苦读圣贤书,在万历四十一年中了进士,后又以文人从军,一直以忠义自居,若是投降,以前建立的信仰就要轰然倒塌,可是不投降,凭这一千余人能挡住对方数万虎狼之师吗。
  郭天吉紧张的看着自己的上司,信的内容他早已猜到,其实唐军派杨麒来劝降时他就已心动,嘉峪关已成孤城,守肯定守不住,只是主将是林日瑞,他不好开口,才会假托祭旗的名义劝林日瑞留下杨麒的性命,不至于把事做绝。这些天来,蒙古人攻城越急,郭天吉越是打定了主意,他多次到牢房看过杨麒,杨麒在牢里的待遇也慢慢变好了起来,此时嘉峪关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投降,所有人都只有死路一条,若是林日瑞不同意,自己只有偷偷去打开城门。
  林日瑞考虑半响,叹了一口气,对郭天吉道:“你去开城门吧。”
  郭天吉大松了一口气,对林日瑞行了一个礼道:“是。”匆匆走了下去。
  马维兴叫人把箭射进去半响也没有回应,正要指挥人开始攻城,突然嘉峪关的东门缓缓打开,里面走出了三人,来到马维兴前面跪了下来,其中一人道:“下官嘉峪关游击将军郭天吉向将军请降。”
  马维兴大讶,望了宋献策一眼,对军师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怎么知道官军会降,见只有三人,马维兴不悦的问道:“其他人呢,你们的主将怎么不来。”
  郭天吉回道:“大人,蒙古人正在攻城,林大人正在组织守城,实在无法分身。”
  马维兴一听蒙古人攻城,大喜,道:“好,快带我们入城。”
  郭天喜连忙起身,领头进了东门,身后,二万唐军精锐源源不断的进入城中,嘉峪关落入了唐军手中。
    第五卷家事国事 第二十六章蒙古俘虏
     更新时间:2009…8…16 12:51:12 本章字数:4222
  马维兴刚进入嘉峪关,就令林日瑞率军撤了下来,而唐军也没有上去接防,蒙古人突然发现城头上的官军全不见了,正摸不着头脑时,嘉峪关的西门缓缓打开,许多见关上已没有官军的蒙古人大喜往上爬,正爬到了半空中,见西门已开,所有的蒙古人都停了下来,不敢相信的看着从来没有开过的柔远门静静的打开,仿佛正在邀请他们入内。
  这种违反常识的现象,让所有的蒙古人都有点不知所措,就在此时,城中冲出来一队队黑衣黑甲的骑兵,贵由心中格登一下,这是什么人,这些蒙古人因躲避皇太极的追杀,一直没敢返回内蒙一带,所以对唐军所知不多,不过贵英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他们的朋友。
  唐军一冲出来,马上分出数队人马包抄,将所有的蒙古人都围住,齐声大喊:“降!降!降!”
  蒙古人望着这上万的精锐骑兵,每个人的勇气都消失的干干净净,若是在十天前,有完好无损的一万大军在,就是再多敌军蒙古人也不会有怯意,可此时只剩下三千疲兵,有人连武器都拿不稳,这仗还怎么打。
  贵英首先丢下了自己的兵器,接着是他的亲兵,蒙古人一个个传染,不一会儿所有的蒙古人都丢了武器,许多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躲下就睡,太困了,就是死了也要睡一觉再说,最为尴尬的就是爬在城墙上的那些人,是继续往上爬,还是下来,有几名手快的蒙古人甚至已爬到了城头。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用选择了,在唐军的严令下,一个个只好乖乖的爬了下来,只个稍微犹豫的,被唐军举枪就射,惨叫着从半空中掉了下来,这给所有的蒙古人都提了一个醒,连忙都吱溜往下爬。
  刘体纯望着这些轻易就俘虏了的蒙古人,却有点头痛,只过了一会儿,一大半的蒙古人已经躺在地上了,任由唐军用脚踢也不起来,一摸他们的鼻息,一个个都睡的死沉死沉,刘体纯无奈,总不能让人他们都扛回去吧,可没有人愿意扛那些死沉死沉的蒙古人,只好吩咐收缴他们所有的兵器后,留下数千人在城外看守,其余人押着还清醒的蒙古人回到了嘉峪关。
  杨麒被放了出来,终于又可以扯高气扬的坐在大堂了,马维兴对他客气了几句,夸他不畏艰险,深入敌境劝降,忠心可嘉,喜得杨麒马上忘了自己在牢中度日如年的情景,把向林日瑞跪地求侥的丑行也全忘了,在马维兴面前大表忠心。
  马维兴却没有再理他,对马维兴来讲,能率三千人在外无援兵,随时有可能双面受敌的情况,还能守住嘉峪关,并将蒙古人减员七成,其余三成也快要被拖死的林日瑞比他要重要的多。
  许多官军撤下来后,也倒地便睡,对他们来讲,既然上面决定要降那就降吧,许多人其实还松了口气,蒙古人只会烧杀抢掠,打蒙古人大家自然没有问题,可唐军也是汉人,而且现在唐军已将甘肃拿下,自己这个孤城又怎能守得住,听到主帅拒绝向唐军投降,许多官军都隐隐不安,但蒙古人的到来让他们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只好全心投入到守城中去,现在蒙古人完了,唐军进城了,大伙的性命算保住了,不睡觉还干什么。
  林日瑞睁着血红的眼睛打量着身边的唐军,不可否认,这些人一个个虎背熊腰,都是好手,而且有一半的人拿着火器,其余人的刀剑也是寒光闪闪,比官军的兵器还要好,自己就是有三千完整的兵力,恐怕也不能抵挡几天,若是没有蒙古人来捣乱,恐怕自己会以身殉城吧。
  马维兴见所有的官军都疲惫欲死,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睡觉,对林日瑞道:“将军以寡敌众,和敌人连战十日,想必也已经累了,不如先休息一天,明日再与将军详谈。”
  林日瑞此时脑子已成了一团浆糊,刚刚是自己下令投降,虽然是迫不得已,但自己所坚守的数十年操守毁于一旦,心中纷乱不已,加上长期不睡,脑中已麻木,听了马维兴的话,顿时大为感激,向马维兴行了一礼:“多谢将军。”也不再客气,退下去后回到自己房中倒头便睡。
  杨麒本想借着机会想讽刺林日瑞几句:“我来劝降时你怎么说,还说我不忠不义,你现在不也投降了吗。”却没有找到机会,见马维兴对林日瑞如此重视,顿时郁闷无比。
  此时唐军已接管了整个嘉峪关,但无论是官军还是俘虏的蒙古人,都在呼呼大睡,蒙古人还有一千多人在城外睡觉,让唐军不得不派人守候,直到一天一夜后,才有人开始醒来,更多人睡了两天两夜,官军还好,唐军多少会照顾一点,见一些人在梦中干渴难耐,替他们喂些水,有上百蒙古人因为已受伤,在睡梦中大量脱水,竟然活活渴死,宋献策发现后,命唐军给蒙古人也喂水。后来才没有蒙古人因干渴而死,但还是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