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 >

第469章

隋末-第469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工作中多有疏忽,这是臣的失职,请殿下责罚…:。4∴8065
    陈克复面sè缓和了一点,挥了挥手,道:“我也明白最近朝廷的事情比较多,担子比较重。朝廷的大军如今三面作战,后勤诸事都jiāo给了诸公,本来就已经是很沉重的担子。再加上如今各地的叛luàn四起,地方一时瘫痪,也难为诸公了。”''
    “不过,如今是关健时刻,创业之初,担子肯定要比较重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了自己,如今将士们在外流血拼杀,那我与诸公等坐镇后方,更应当治理好朝政地方,以维护地方安稳繁荣,如此才不会辜负了将士们的鲜血付出。这次的抢购风cháo,已经不仅仅是百姓恐慌抢粮,而是掺杂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从桌上拿起几本折子,陈克复让内shi传给大臣们。
    右仆shè房玄龄翻看了一遍后,有些惊讶的道,“这抢粮风cháo居然有李渊、王世充、杨暕、宇文化及等势力都有掺与到其中,甚至连蜀中及江南两家也掺与进来了?”
    这几份折子正是调查司所上,里面详细的调查了这次抢粮风cháo的前后…其他书友正在看:。最后他们查出,这次的他粮风cháo,最初是因京城百姓恐慌河北动luàn开始抢购。后来又有jiān商见有机可乘,也加入其中,他们囤积居奇,肆意在背后推
    o助澜,以谋取暴利。
    不过随着深入调查,他们马上又从其中的几个囤积居奇的商人那里发现了一些线索。通过全力调查之后,居然发现,不但京城开始物价飞速上涨,就是朝廷控制下的其它地方也同样如此。
    而且更加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最后居然发现。这在后面搞鬼的商人中,其中有一半以上居然是由如今天下的其它各大势力在背后控制。也就是说,这次的风cháo,居然是各大势力对朝廷的一次yin谋。
    如今河北各地世家叛luàn四起,朝廷大军数个战场做战,如今又要忙着地方与世族叛军做战。在这样的关健时刻,本来就还处于缺粮之中的朝廷。3∴35686688再受到各方势力的yin谋,使得各地物价疯涨。物资奇缺。那么接下来,也必然会使得朝廷的声望大跌,甚至因这种抢购,引发新一轮的动luàn。
    眼下地方世家豪强们已反,如果再引得普通百姓民众也作起luàn来。那朝廷可就危险了。到时由内luàn引发外部危机,甚至在外作战的几支军队都会受很大影响,有可能引起对外的战争失败。
    “这事属实吗?”高士廉也是震惊的道。
    调查司李忘生道,“我们已经查到了足够的证据,这几日警察司与宪兵司都连连出动,已经抓捕了上百人。目前取得的口供与我们的证据一致。”
    áo喜与房玄龄等人相视一眼,都感沉到了浓浓的危机。这次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事先居然什么也不知道,这太被动与失职了。幸好陈王已经开始展开了行动…:。要不然,只怕这次的事情将造成很大的麻烦。
    “殿下,我们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如若不然,听怕会造成百姓动luàn。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如今的河北,如果因为饥荒,肯定会爆发动luàn。我提议。应当立即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进行查处。”
    杜如晦点头道:“进行应当立下法制,规定粮食为进行专营。禁止商人si下大量买卖,如此可绝jiān商及其它敌对势力暗中捣luàn。”
    其它的大臣也是纷纷进言。提出不少可行的计划。
    陈克复一一让人记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
    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时代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随时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让朝廷把他们如盐铁一般的专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种战略物资落在别人手中,朝廷能更好的控制。可坏处也有,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朝廷专营,nong不好就容易出**,就如si盐一样,到时官员与商人勾结,只怕反而出现更坏的情况。
    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陈克复摇了摇头,谨慎的道,“粮食为民生之本,每个政策都须慎之又慎。将粮食改为朝廷专营,我不认可。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朝廷可以出台律令,将粮食的商品经营提升一些档次,加强朝廷监管。例如,由户部增设一个物价科,对天下一些紧要的物资,都纳入朝廷的监管之中。由朝廷每月一次,制定公布物价的大致价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但禁止其超过最高价位,敢有超过者,则对其进行查处。如粮食、盐、铁、铜及麻、绢等民生及国家战略物资,皆纳入监管。”
    “另外,这次的事件,朝廷绝不能手软,对于抢购的百姓,由各里正、保正、甲正对其进行警告,如有再抢购者,则没收其抢购物资。对所有居奇的商人,则勒令其以平价出售粮食。而对于那些各大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囤积商人,只要获得证据,立即将其在朝廷统治境内的所有资产没收,并将其家人充军韦州,如有严重者,则斩首示众,并公之于众。”
    “而且,朝廷也必须在近期内,向京城及各地百姓发放出售一批粮食,每个百姓为限量领取,严禁领取之后再出售…:。并且朝廷也须加以宣传,尽快平息此次风cháo。”
    áo喜等三省六部官员们,将陈克复的话仔细的思考许久。这几个方法,既有从重处罚,警示jiān商,又有安抚百姓,并发放粮食缓解风cháo,却是一个好的计划。
    不过对于这个物价科,却是各有看法。毕竟历来除了盐铁等专营之物,朝廷还从没有去管过这些民间的经商之事。此时突然要加这样一个衙én,并且由朝廷来制定价格,这却是前所未有。而且nong不好,也容易出luàn子。不过暂时来看,设物价科,却是比由朝廷专营来的稳妥一些。最后,众人也都一一通过。
    “禀报殿下,渔阳捷报!大捷,李奔雷大将军在范阳一举击败卢氏二十万世族叛军,叛首卢彻兵败自刎,余者皆降。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太监总管李朝恩满脸ji动,脸sè红润的跑入文华阁中,大声报喜道。
    阁中诸大臣一听到此捷报,也纷纷动容。河北的众叛luàn世族之中,就以这卢氏的叛luàn声势最大。他们一来就在距离涿郡没有多远的渔阳等地叛luàn,二来他们的叛军也多达二十万之数,更加上他们叛luàn之初,还曾派了一支骑兵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是以在京畿一带的影响也是最大。
    这次世族叛luàn时间还没多久,连河北其它地方都还还没传来捷报,却传来平定卢氏之luàn,如何不让他ji动高兴。
    众臣纷纷鞠躬行礼,高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陈克复哈哈大笑数声,心情也为之开朗不少。
    “快将此捷报呈上来。”
    接过捷报,陈克复高兴的浏览起来。
    “歼灭叛军三万八千人马,俘叛军十八万三千…其他书友正在看:。”
    “叛军首逆卢彻兵败自刎,从逆赵匡战死,余者诸逆皆降。”
    “卢家堡全堡皆降,卢氏宗族族人奴仆共计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人皆已被俘。”
    “哈哈哈!横刀立马,唯我李大将军!干的好,打的漂亮。此一战,打下我河北渔阳四郡百年安稳。”陈克复满脸喜悦,心情ji动无比。
    看完后,陈克复又将捷报传给诸大臣观看。
    áo喜第一个看完,也是脸sè高兴,“殿下,如今卢彻已死,河北东北部四郡皆平,还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理卢氏等河北叛luàn世族,以及那些附逆叛luàn的百姓?杀或不杀?”
    听到áo喜问出这个问题,其余的大臣也全都抬头往陈克复看去。
    卢彻是第一个被平定的叛luàn世族,如何处置他,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关系到后面其它世族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轻了,那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luàn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ji起那些叛luàn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luàn,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ji起这两地世族的ji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chā手得利。
    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luàn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
第567章 非猛不可
    陈克复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sè凝重起来。
    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罗忠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
    其它如罗士信、郭孝恪、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陈克复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
    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毛喜却是微微有些变sè。虽然陈克复刚才这话问的十分平淡,但他陪着陈克复身边二十多年,却是已经敏感的从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陈克复的坚决。唯有他心中已定,才会如此平淡的问话。
    毛喜的心中充满着忧虑,自陈克复在河北扶立了杨杲称帝之后,他与陈克复就已经有了丝微微的裂痕。虽然二十多年的守望,但毛喜的心中实际上真正忠诚的还是陈深,这些年对于陈克复的守望,也只是在遵守着当年陈深给他的托付。
    虽然中间有些曲折,但是在面对陈克复与陈深两人之间的选择时,毛喜的心中更向着陈深。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少主了,自当年他从庄子里偷偷跑去辽东参战时,他就变了,变的是那么的陌生。他从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少主会将江南的一切割裂,并那么轻易且毫无留恋的舍弃。虽然他也知道江南的情况并不如表面那样,可做为南陈后人,陈深之子,他只看到陈克复没有半点犹豫的就做出了选择,甚至没有去努力的尝试着改变那一切。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陈克复在军都关上诵出的那句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想到陈克复越来越强硬的行事风格,他的心里越发的担忧。他觉得他变了,变得有些过于的自信,已经变成了自负。做为如今朝廷的文官之首,他早已经看出,这次河北的世族大乱,实际上却是这位殿下一手在幕后推动的。这一切都是他故意为之,目的只是铲除这些世族。
    他一点点的挖坑设阱,终于将河北山东等地九成以上的世族豪强们都网了进去。
    毛喜突然明白过来,陈克复的心中必然已经早就想好了处置世族们的计划。他花了这么大的精神,挖出这么大的一个坑,如今把所有的世族们都给网了进去,不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心头莫名的一股寒意升起。
    太残酷了,也太狠历了。
    一向尊崇儒家圣人经典的仁义之道的毛喜,突然对陈克复这种处心机虑的算计一阵阵的失望。为君王者,当以仁孝治天下,以德治国。可如今他却感觉到,陈克复越来越讲究武力强权,打仗之时如此,对待外族之时也是如此,如今对待已经属于朝廷治下之民的河北世族又将如此,那么等到将来,他得了天下,会不会还是如此对待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他与杨广又将有何区别?
    脑中闪过万般思绪,毛喜满心担忧的上前恭身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当以仁义治国,特别是此战乱之时,更需如此。唯如此,方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