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窃明 >

第70章

窃明-第70章

小说: 窃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石觉得没问题了:“军备需要的就是银子,至于银子末将有些想法,请吴公公指点。”

吴穆一听这话就知道不对,肯定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不然也不用遮遮掩掩的:“黄将军请讲。”

黄石挥手叫来陪座的一个军官:“这是末将的一个手下,柳清扬副把总。”

柳清扬行了个大礼:“见过吴公公。”

“免礼,黄将军,有话请讲,这里没有外人。”

柳清扬从后面拿出了一个蒙布盘子,黄石随手揭开,盘子上是满满的铜钱。

“黄将军,这是何意?”吴穆看着盘子钱也没有多少,黄石不可能拿铜钱来行贿他,这盘子钱也买不了多少东西。

黄石捏起了一个铜钱递给吴穆,跟着有递给了两个锦衣卫一人一个,这事情太大了,黄石不打算瞒,他知道也根本瞒不住监军的眼睛,更不可能搞什么军事禁区,禁谁也禁不到监军太监头上。

崭新的制钱,沉甸甸的很有手感,吴穆觉得这钱就跟没有用过的一样,正在沉思的时候,一个锦衣卫突然惊叫了一声,手中的铜钱也掉了下去。

这动静吓了沉思中的吴穆一跳,他老大不高兴地责备了道:“陈兄弟,怎么了?”

那个姓陈的锦衣卫叫陈瑞珂,当初黄石看到他简介的时候就暗自骂了一句——你小子怎么不叫陈珂呢?

满脸大胡子的陈某珂俯首捡起了铜钱,和身边的同伴对视了一眼,那个人也是满色凝重,两个人一起掉头向黄石看过来,神情已是非常严肃。

陈瑞珂把手中的铜钱重重往桌子上一拍:“黄将军,这是假钱!”

(第02节完)

看吾长枪能便刺 第03节 默契

确实是假钱,明朝的制钱是铜六铅四,而黄石拿出来的钱是铜四铅六,如果仔细分辨的话,可以看出来这钱更黑、也更厚。

柳清扬是直隶的商人,沈阳陷落的时候连同父兄一起被抓去开矿,去年十月逃出矿山去旅顺,中途听说黄石的名声后就投奔了更近的长生岛。他家族的传统业务之一就是造假钱,黄石觉得这个来钱比较快,就决心把铸钱发展为长生岛的支柱型产业。

长生岛卖掉货物后换了一批铜钱,黄石告诉毛文龙他想造火铳的弹丸,也要到了些铅块。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良,最近出来的这批钱质量已经很不错了,柳清扬秉承了他家族一贯的厚道,把钱造得比真钱还重一分,让人掂在手里就觉得是很不错的好钱。

“黄将军,”吴穆已经明白黄石想干什么了,但是这个干系实在不是他一个小太监能揽得下的:“造假钱可是灭门夷族的重罪啊。”

“吴公公听我慢慢解释。”黄石一点也不紧张,笑嘻嘻地看着如临大敌的两个锦衣卫。

“这些钱币都是送去海外的,准确地说就是倭国……”

黄石也打算做点海贸,日本自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目标,历史说起来很奇怪,日本长久以来一直缺钱,所以始终从明朝进口大批的制钱,在日本市面流通的统统都是大明的铜钱。

“……倭国有大量的铜和银……”

到了十七世纪初,随着日本矿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越来越多矿山被发现,日本的铜条价格不断下跌,这种本来是限制出口的战略物资一度竟然比同重量的制钱还要便宜。而随着石见银山的发现,日本的产银两也一度高达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倭国使用的都是我大明的铜钱……”

虽然黄石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不早点自己铸钱,但他并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世上什么买卖还能比得过印钞票?虽然开始的盈利估计会很有限(黄石没有足够的资本),不过如果能不遭遇到任何海难、扣留或生产事故的话,这是一桩每两个月就翻一番的滚雪球生意。

“……我大明已经禁止铜钱出海了……”

其实最快捷的办法就是直接用大明的钱去日本换铜条,但制钱一向是国家的控制物资(金银也一样),黄石并打不算去向内阁解释他为什么要一船一船地把贵重金属拉去海外荒岛,更不想闹得天下皆知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

“……铸炮需要铜,银子可以换粮食……”

这样结论就是只有自己造才容易保住商业秘密,铜更是长生岛将来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最后还能锻炼出一批技术骨干并获得金属加工的经验——这个也很重要。至于要造成铜四铅六那是出于风险考虑,还有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当然也要加在商品价格里了……反正日本友人钱荒闹得厉害,只要他们看不出来就好。

“……只要吴公公点头,这件事情末将一定可以办得天衣无缝。”

更何况销路他也有办法解决。这个解决办法居然还是自己送上门的,这就更妙了,黄石最近觉得自己也蛮有点王八之气了。

听到黄石不打算往内地销售钱币以后,两个锦衣卫立刻放松了表情,这件事情到此已经和他们无关。吴穆则仔细想了很久,权衡着这里面的利弊。

黄石充满希望地望着他,如果这是个文臣就没有指望了,一条纵容造假钱的罪名就足够毁了仕途,但太监不在乎名声,只在乎是不是能讨皇帝开心。

“黄将军,咱家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件事情可以密奏圣上,不经过内阁。”吴穆终于同意了,他和黄石一样关心长生岛的军备。

“如果圣上不许可呢?”——吴穆啊,万一天启不同意这事情就黄了,我手里没有兵器打不了胜仗,你是不能向皇帝抱怨他没批准这个计划的。

“兹事体大,一定要交给圣上圣裁。”——黄石老弟,不是我不帮忙,这么大的事情纸包不住火,皇帝迟早要知道的,到时候我的小命就没有了。

“这还只是一个想法,末将和没有和其他人商量过,如果确实可行再上奏吧,不然万一圣上准许,这里却行不通,岂不糟糕?”——先帮我瞒两天吧,大哥。

“黄将军什么时候能有准信?——你要我瞒多久?

“年底以前。”

“腊月以前。”——最多六个月。

“谢吴公公。”——成交。

黄石笑道:“这个消息应该可以和捷报一起上奏。”

吴穆听得又惊又喜:“今年之内一定会有捷报?黄将军可不要戏弄咱家。”

“吴公公放心,黄某绝无虚言。”

看黄石这么有信心,吴穆和两个锦衣卫顿时都大为开怀,这哥三个跑到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来,不就是图这个么?

历史上今年还会有一场胜利——收复金州,从而打开辽南的局面,不过黄石不打算再去跟着张盘混功劳了,他已经有了另外的计划。

“那好,咱家没有异议。”吴穆也笑了起来,开始喝酒了。

黄石觉得总的来说,太监还是比文臣好忽悠的多,他们没有具体处理过政务,也没有推敲细节的习惯,处理事情的时候不是手段粗暴,就是方法简单。

比如明朝大太监刘谨的“寡妇改嫁”案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黄石就此把握到了了明朝太监的典型思维模式:

明律不禁止寡妇再嫁,但此时是一个没有社会保险的时代,穷苦人家的儿子死后老人和小孩生活会很艰难,所以明朝文官鼓励守节的行为,可以得到免税等优惠,如果妇女能得到贞节牌坊,她的父家也会得到利益。

刘谨在台上期间,北京发生了一起命案,事情大概是某个小叔子为了税务方面的利益坚决反对寡嫂再嫁,他扬言寡嫂不守满三年就要把嫁妆扣下(按照明律夫妻离异,或寡妇改嫁时会带走嫁妆),结果那个女子急怒攻心就上吊了。刘公公听说之后大怒:“这些刁民为了几个臭钱,就逼死了一条人命。”

他马上下令,京师的寡妇一律立刻改嫁,不执行者一律捉拿公爹和父亲去打板子。这法令当然演变成了一场闹剧,北京的百姓纷纷把寡妇哄回娘家,就算还在哺乳期的母亲也不能幸免于骨肉分离,她们的娘家也不敢接受这烫山芋啊,可是一时间没有那么多人娶妻,不少良家的女子就此被父母当作小妾卖掉。

这个荒唐的法令一直到刘公公倒台才被取消,北京的婚姻状态才恢复正常。

这次黄石简简单单一段话也就让吴穆松口了,更用一个长远的巨大利益就把他的注意力都吸引走了。吴穆根本不去仔细考虑一下这里面的细节,也完全没有想到黄石会因此得到多么大的权力。一个有心的人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势力,还可以得到建立从属于个人的独立经济支柱。

吃完饭以后黄石就找来了杨致远,吩咐他指挥鲍九孙和柳清扬立刻开始准备动工:“这里是吴监军的军备批条,我们以后的货款中,可以拿一千两银子买铜,还可以买些煤炭回来,我们马上就要开窑铸钱了。”

天启三年五月底,张盘率领旅顺东江军北上耀武,后金南关守军为避开明军锋芒,主动焚毁城堡与金州守军回合。后金军放弃南关后,更多的难民得以越过封锁线前往旅顺。

吴穆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来找黄石,他的同僚王公公向东江监军大太监递上密折的时候,还得意洋洋地写了一封信跟他吹嘘了一番,让吴公公看完后满心都仿佛有一群小耗子在挠。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现在是农忙季节,黄石只能训练他的那小队预备军官。

好不容易等黄石有了空闲,吴穆就急不可待地询问长生岛军何时出击。

“怎么也要等七月以后,收割了粮食再说。”

“一言为定?”吴穆马上伸出了一个手指:“七月出兵。”

“我说吴公公,您先别着急,我是说七月以后,不是七月。”黄石哭笑不得地解释起来,他得先寻找战机。

“还有吴公公,我已经铸好了头一批铜钱,您要不要看看?”趁着周围没人,黄石小声地问吴穆。

“不看,咱家什么也不知道!”

吴穆忙不迭地走了,临行前还抛下了话:“腊月前等黄将军拿定了主意告诉咱家,咱家再密折启奏圣上。”

(第03节完)

看吾长枪能便刺 第04节 洗白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吴穆,贺宝刀又凑了过来:“建奴放弃南关了么?”

“是的。”这说明后金地方驻军的士气开始低落了,黄石估计贺宝刀要再次鼓动自己出击了。

“大人,农闲以后,我们最好再花一个月来整顿,八月底或者九月出兵比较有把握。”

“难得啊,贺守备怎么会这么想?”黄石诧异的很,贺宝刀竟然会反对立刻出兵

下面的近百士兵每人一挺长抢,正奋力练习着刺杀动作,贺宝刀陪着黄石看了一会儿:“他们七月就可以用一用了,但是其他的农兵最好也练上一个月,那样大人的抢阵才可能发挥作用。”

“你对我设计的抢阵有信心了?”黄石笑着问贺宝刀,刚开始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反对得最激烈,说几百士兵是不可能训练得如同身使臂一般默契的。

“越看越有意思了,属下以前没见过这种情况,不过看起来是有可能了。”贺宝刀随手甩了甩鞭子,就走过去继续训练士兵了。

“不许挡!反刺……还挡,不许挡……”

贺宝刀用力地挥着鞭子打人,他的独门绝技之一就是只许反击,不许招架。

“一般的枪术有刺、挑、撩、格等八式,我贺家枪只有刺一式。”贺宝刀向黄石介绍过他的理念,就是要把这一刺练得熟极而流,最后成为下意识本能一样的动作。

“最后要枪、心合一,看见敌人的刀光时也能想也不想地反刺……”

这不是疯子的招术么?当时黄石就问他,不挡不是被砍死了么?

“如果被他砍中了么……他也是死人了,不能活着割走我的首级,说不定我还没有死呢。就算我输了,能死在一个动作迅速的勇猛之士手中,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贺宝刀回答到一半就忍不住放声大笑,看得出来非常自得:“两强相遇勇者胜,挡也未必能挡住,只要动作快就是我先刺中他,自然是我割他的首级,至少到今天为止,敌人不是想躲就是没躲开,所以从来都是我赢。”

“你们贺家刀法是不是也只有砍或者劈一招?”黄石对这个有点好奇。

“不错,和枪术的道理是共同的。”贺宝刀声称重劈他练得已经是睡梦中也能轻松使出来了。

确实是疯子的招数……“你砍死的那个贵公子,真的很强,竟然能吃你三刀。”

“我本也不想出人命的。”贺宝刀似乎有些遗憾:“我是用刀鞘劈的,还是背面。”

天启三年六月,宁远堡终于完工了,袁崇焕得到办事得力地评语,升任宁远兵前道,加衔宁远知府。

黄石一千两银子买来的低价铜,被铸了五百万枚钱出来。他没想到这么一点儿钱居然铸了快两个月才好,让他有些担心未来的大规模生产速度了。幸好柳清扬说了不少安慰的话,主要原因是黄石的士兵多半是军户而不是熟手,所以生产事故不断,屡次要镕了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