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窃明 >

第205章

窃明-第205章

小说: 窃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致远也眯着眼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看着有点像,不过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呢?”

“难道他们是出来私会?”

贺定远和杨致远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震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是怕让我们知道吧?”

“我就说嘛,大人的规矩把人都憋坏了。不过……现在明明来了那么多女先生,他们两个怎么不去教师队转转呢……”

一声女音传来:“都是同僚,你们两个要把嘴管好。”

“是,嫂子。”

“哎呀,可真罗嗦啊。”

……

天启六年二月十一日,

“边军入京?”

老营中响起了一片嗡嗡的骚动声,长生岛众将都纷纷交头接耳起来。黄石笑着把手中的圣旨高高举起,展示给大家看。站在他身侧地吴穆虽然尽力抑制脸上的得色,但嘴角仍不由自主地往上弯了起来。

今天早上圣旨到了长生岛,为了庆祝觉华斩首两千五百具的空前大捷,天启特赐救火、选锋两营入京的殊荣。这也是皇帝在向天下夸耀武功,不仅仅要向臣民展示一支威武边军,也含有震慑国内和四周潜在敌人的含义在内——诸位想给大明添乱的人看看清楚了,辽东地战局日趋稳定。大明官军已然重新夺回优势,这支精锐部队已经可以抽调出来作为战略机动部队了,你们谁嫌命长尽管出来试试。

类似夸耀武功地行为在正德朝后还没有出现过,黄石品味着圣旨的含义,天启皇帝的得意之情溢于纸上。此战觉华、关宁众将也多有斩获,更是其后衔尾追击的主力。所以内阁认为后金不过如此,辽镇精兵足用。

不过皇帝和内阁同样也是谨慎地。他们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进京时间,朝廷地意思就是黄石趁现在战局稍稍稳定,迅雷不及掩耳地进京夸耀一把武力,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对付后金。

虽然黄石觉得这个设想有些孩子气,可是一想到天启那孩子般地年龄,他也对年轻皇帝的这份虚荣心感到释然了。黄石已经把具体的报功名单呈上去了,天启一概准许,因为黄石的请功。他还特批章明河和章观水两人可以改回原姓,以后就是贾明河和蒲观水了。

跟随圣旨一起到达的是天津卫派出的水营,天启皇帝特拨了二十万两内币用作这次炫耀武力的经费,还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找他要。

从军事角度来说,把两营暂时抽调出辽南也不是完全不可行。盖州光复后,辽南东江军的警戒线再次大大前推,和后金政权之前地做法一样,东江镇左协也是虚防盖州,只在城旁修了一个小堡垒,然后留了一百多警戒骑兵。

如果后金军主力趁机大举南下。等他们在盖州储备好粮食以后,估计黄石也从北京赶回来了。而如果后金只有部分军队通过复州,那他们未必能从磐石营及另外几营东江军手中讨得好结果,何况东江军还有主场之利。

自从张盘率领五十人收复旅顺以来,选锋营就是辽南东江军的战斗部队。历史比黄石一手拉出来的救火营还要悠久。所以这次朝廷让两营入京,不但有平衡辽南派系的意思,同时也是向东江本部和右协隐隐暗示:朝廷绝对不会忘记毛文龙的开创之功,也不会忘记在辽东宽甸等地艰苦战斗的东江将士。

只是朝廷虽然知道选锋营和黄石靠得很近——他们连军旗都改了,黄石也根本没打算隐瞒这点,但朝廷根本不知道黄石对选锋营的控制到底有多么强有力。

教导队占据了普通官兵的训练时间。而他们的业余生活则深受忠君爱国天主教的影响,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地棋类、牌类和足球比赛也都在教会的控制之下。

由于这两者夜以继日的洗脑工作,选锋营早已经被长生岛体系彻底吞了下去,他们的家眷也都被黄石搬到了长生岛一起吃食堂。选锋营的几位军事领袖本来就根基很浅,所以也都从独立地位被降低到贺定远、金求德这样地附属武将了。而黄石分给他们的功劳也让他们心满意足。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皇室内库收入大增。仅海税一项就超过四百万两白银,大约是国家正税的两倍。虽然天启皇帝有些大手大脚,但内库此时仍然充盈,所以黄石知道现在入京会是件美差,天子为了体统肯定会大加赏赐。

两营共有五千官兵,辛苦跑一趟京师为皇上挣面子,每人怎么也得赏十两银子吧,不然怎么体现国家富强,那么最少也能捞个几万两白银了。再加上其它零七八碎的赏赐,黄石相信能捞回几年的军饷来。其他军官也都和黄石看法差不多,一个个红光满面只等着去北京发财。

东江镇左协一年不过几万两军饷,想来其他各部指挥官肯定也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黄石派人通知张攀他们协防复州,并宣布所有协防复州的军队都会得到额外地军饷。长久以来黄石一向是老大吃肉,手下怎么也有口汤喝,这个好传统绝对不能丢。

长生岛紧急动员,选锋营被调到了长生岛,而磐石营则迅速前往复州接替他们的防区。张攀、尚可义兄弟接到黄石的命令后,也都兴高采烈地准备向复州出兵了,黄石保证一定让他们在复州吃好喝好,还会给他们士兵每人一份赏钱和新衣服。

就在辽南紧锣密鼓准备进京为天子炫耀武力的时候,皇帝收到了孙承宗的一份奏章。

“……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酋。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软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与,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惭死无地……”

这封奏章从毛文龙以二百兵起家开始,概述了他苦心开创东江镇、收拢难民、控制朝鲜地功绩,毛文龙这次统帅东江难民武装直捣沈阳,更是和辽西文武、关宁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篇奏章历史上让高第立刻倒台了,但今天天启看完后,却把奏章翻回来又仔细搜索了一遍:“孙先生好像没提到黄石啊,一个字都没提到。”

说完后天启缓缓把奏章合拢,轻轻放到了一边,语气里也透出了些失望和遗憾:“孙先生似乎对黄石成见太深了,至于吾下旨让边军进京一事,孙先生更是反对得厉害。”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19节 爱戴

天启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京师。

两天前东江军在南门外驻扎下来以后,京师的这一带就变得热闹起来。今天从南门通向大明门的御道两旁更是堵得人山人海。御道两旁有不少民居住宅,今天这些主人也反复被敲门声惊动,总有陌生人站在他们的大门外,客气地问能不能花几个铜板,请主人在屋顶或者墙头上让出一小块地方来。

开始还只是零零星星有人爬上屋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墙头上也布满许多人。不少读书人放下斯文,把长袍扎一扎,挽起袖口爬上墙去。最后道路两旁的屋顶上甚至还出现了女眷,她们小心翼翼地把布单或者草纸垫在裙下,然后就开始快乐地四下张望。

靠近城门的地方,天一亮就已经人山人海,围观的群众中不停地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喧哗声,他们在不停地争论今天长生岛的官兵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场。在等待的人群中,有不少人曾经见过杜松、刘挺等将领的出兵仪式,当时那些辽将一个个都是跃马驰出京师城门,其中的杜松还裸着上身,给百姓门舞了一路的大刀。

“先取山西十二州,”

“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

“渐见黄河直北流。”

……

隐约的军歌声从远方飘来,似乎还伴有模模糊糊的鼓声,一起在春风中起伏。这声音虽然尚远,却像是一颗火星飞溅入了火药桶中。使等待的人群轰然喧嚷起来。所有的人在瞬间地激动过后,都屏住呼吸、踮起脚尖,五官并用地在风中扑捉着那若隐若现的声音,望眼欲穿地等待。

“天威卷地过黄河,”

“万里羌人尽汉歌,”

“莫堰横山倒流水,”

“从教西去作恩波。”

……

嘹亮的歌声从城墙外传进来。在贺定远严格的指导下,官兵们把每一个字都唱得十分清晰。和隆隆的腰鼓声配合,更是西北韵味十足。人群中有的人听过秦军军歌,不禁疑惑地悄声念叨:长生岛士兵明明是辽东边军,怎么唱起了甘陕边军的凯歌?不过大多数的人没有注意这么多,他们都被粗犷地歌声所感染,连绵不绝的低沉鼓声也显示出一种震慑人心的威武气概。

千百人齐声唱出的歌声逼人而来,京师的百姓们一个个激动地向着南城门翘首以盼,儿童们也都被父亲举到了头上。孩子们无声地吮着手指,童稚的脸上一双双乌黑的眼睛睁得滚圆。

渐渐的,原本洪亮地歌声低沉下去,最后的一句尾音渺渺,细不可闻。就在声音将消未逝的一刹那,突然,一个挺着大红蛇旗的东江掌旗兵已经穿过了城门洞,昂首挺胸地走入了京城百姓们的视野中。

左手扶剑的黄石紧跟在掌旗兵的身后,他一直跟着手下的官兵们大声地歌唱。近了城门以后,他笔直甩开右臂。高踢着腿第二个走上了御道。此时,与歌声的沉寂正相反,激昂的腰鼓正猛烈地响起。

黄石的背后五米外就有整整一排鼓手,他们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就像是身处战场引领同袍冲锋时一样。绷着嘴一下下奋力击打着鼓面。他们用全身心的热情击打出这壮丽的鼓声,只有视死如归的长生岛官兵才能焕发出这样的冲天斗志、只有所向无敌地骄傲才能激发出这样雄浑的气魄。

在这队鼓手和黄石之间,邓肯孤零零地走着,怀里抱着他心爱的苏格兰风笛,去年南关大战得到赏赐后,黄石悄悄为他定了一套风笛。耶稣会也总算在澳门找到了一具。去年年中的时候,黄石把这风笛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邓肯,从此他有事没事就在长生岛上吹它。

百姓们同时也听到了这股悠扬的乐声,这乐声虽然极尽婉转哀伤,但仍顽强从惊天动地的鼓声透出。就像是刺破乌云黑雾地闪电、也好似挺立于悬崖峭壁的松柏,在那如泣似诉的曲调中。自有昂然不屈的铮铮傲骨。

此时邓肯已然沉浸在了自己的演奏中,今年除了作为军乐以外,他还在很多场葬礼上吹奏过这段曲子了,张再弟还为此写了好几份报告给黄石,他认为邓肯地这种乐器很适合在军中推广,尤其是在葬礼的时候,既有婉约缠绵、也有豪情壮志,洋洋洒洒好几万字地报告,总之他已经安排几个牧师去跟邓肯学习了。

除了张再弟之外,贺定远听过邓肯演奏后也喜欢上了这种乐器,后来每次遇到阵亡官兵下葬的时候,贺定远都站在邓肯身后静静地听上一会儿,他还跟黄石说过:如果有一天他没能回家,那一定不要忘了请邓肯给他吹双份的。不过和张再弟相比,贺定远对这个乐器的评价很简短,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这乐声很适合勇士的死,所以也很适合我。”

长生岛官兵统一用右手把持着长枪或是火铳,把武器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一个个把腿高高踢到水平,迈着整齐的正步,从南门鱼贯而入京师。在鼓点的控制下,从黄石这样的全军统帅开始、一直到两营最低阶的普通战兵,近五千官兵步伐齐整如一,就好似是一个巨人在大踏步前行,发出让大地颤动的沉重脚步。

现在黄石的头盔除了原本的红缨外,还高耸着一根尺许的白色翎毛,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他身后的邓肯,邓肯身后的鼓手,以及鼓手背后的——城内和城外的五千官兵,他们每个人的头盔上都挺立着一根白色的尾翎。

这批包括孔雀羽在内地雪白翎毛是前天皇帝发给的赏赐之一,天启皇帝许诺:从今天到世界末日,东江镇的救火和选锋两营军官都有资格在红缨上配白孔雀翎。普通士兵也都可以用白羽做盔饰;此外这两营的营旗顶上也都被加配了三根金貂尾,现在它们正随着蛇旗一起在空中飘扬。

除了孔雀翎和金貂尾,天启皇帝还赐给两营官兵二十张虎皮和二百张熊皮,现在黄石及其以下的军官都摘下了头盔上的棉布下摆,把虎皮的护耳和头巾装饰在了头盔上,而两营的战兵们也都戴上了熊皮围脖。

白翎、红缨、虎皮、战甲,还有激昂地鼓乐、齐整的步伐,这一切让原本预备猛烈欢呼的京师百姓竟失去发声的能力。他们安静地看着犹如机器一般的东江铁军从眼前行过,不少人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吞咽唾液,巨大的陌生感硬生生的在军民之间拉开了距离。

黄石走在寂静的御道上,他眼前地人群永远比身旁、身后的人更热闹,身前的百姓中总不乏推搡、跳跃的观众。但随着他们看清长生岛官兵的军容后,这些人的好奇心似乎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本暗流涌动的人群也迅速平静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