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金手指 >

第188章

明末金手指-第188章

小说: 明末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怕的速度消耗,若是不尽快储备粮食,那也是很要命的。
    语言大师初步建立了沟通手段,比如打招呼,比如示意他们进食什么的,已经可以初步进行沟通。
    第三天,发现一片玉米地,完全是野生的,还发现了一片马铃薯,玉米还没有长成,但马铃薯却是可以吃了。香喷喷的马铃薯炖土豆,吃得印第安人们已经直接给跪了。他们觉得,这些人是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必须要膜拜!
    是的,语言大师已经完成了沟通,已经让他们彻底臣服了共和国。剩下的,只是如何让他们学习汉语,学会与共和国的探险者们进行沟通。
    这一天,本来食物是要消耗殆尽的。但是这两天的收获的确很不错,故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多了两三天的余粮。难得的是,根据语言大师的沟通情况,确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带物产非常丰富,足够他们一年的用度。当然,严格按照印第安的饮食习惯来分配的话。
    确认了这里可以作为据点,张弘武正式开始宣布建立据点。一行人开始了忙碌,甚至印第安人们,也在语言大师的示意下,开始了初步的自由活动,当然是在民兵的监控下进行,稍有什么不轨行动,都会就地射杀。
    事实上,享受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这些印第安人已经不想反抗了。他们其实也很后悔,若是知道这是一群神灵级别的存在,还偷袭个球?结果白白牺牲了那么多的部落勇士,真是不划算。
    还好,印第安人也有战争,平时捕猎也会牺牲,故而对于死亡了那么多的勇士,他们哀悼,他们悲伤,但不会记仇。可以说,他们这种文明程度无时无刻都伴随着死亡,他们要为生存而奋斗,要为每一天的食物而努力,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报仇。以前不会,如今自然更加不会,也不敢。
    得到了印第安人的帮助,一个小型木头据点,好歹是在十天内搭建完毕。玉米也迎来了收获,当晚开了一个玉米宴,大家吃得肚皮鼓鼓的,华夏探险者和印第安人,似乎在这一刻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甚至,还有两三个年轻的印第安女子,主动向几个军人示爱……
    看着这和和睦睦的样子,张弘武也是感到非常欣慰。
    自己好歹,是初步在这片土地站稳了脚跟。

第131章 顺国吞吴国
    借助当地土著的帮助,张弘武不仅在美洲大陆初步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袭击了三个小型部落,又收获了一批俘虏。不仅又俘获到了一大堆的物资,还在过程中缴获了二十多匹初步被驯化的野马。
    据点被初步建设了起来,第一次住进木屋,并且享受到初级的华夏美食的土著人,归顺起来变得非常的容易。
    张弘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的把自己的势力建设起来……
    同一时间,华夏本土。
    距离张弘武离开也有三个月的时间,张弘斌刚刚和往年一样,来到烈士墓园,亲自祭奠了为共和国捐躯的烈士们。在返回家中的时候,却是收到了一份最新的情报。
    内容只有一个,但绝对是震撼级别的:吴国灭亡,马守应作为吴国部将,联合大顺发动了政变。
    事情,可以直接追溯到当年马守应被赶出湖广,并且投入大吴之后的第二年说起……
    当时,马守应带着五千残部,却也是最精锐的部众来到了大吴,并且表示投诚。本来对于这种低级的游寇贼首,在大明分裂出来的大吴应该是要全面剿杀的。奈何当时大吴皇帝刚刚作出全线的整改,清理出了一批与文人关系密切的将领,正是缺乏主力大将的时候。同时李自成也在南方虎视眈眈,让他不得不防。
    再则,或许大吴皇帝也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脱离了大明,而且马守应完全没有祸害过南直隶,那么接受也不是不行。故而,委任其为参将,安置在南方第二道防线进行驻守,目的就是对付很有可能会北上的大顺朝。
    马守应作为降将,在南直隶非常不受待见,尤其是老牌将领和文人,对他这个流寇出身的武将,也是多有讽刺。
    在任上当了两个月的参军,但马守应却是受到了比曹操给他的更大的耻辱。他很不甘心,算是彻底把曹操、张献忠和南直隶的上上下下都给恨透了。
    某天,他刚刚完成了日间的操练,早早的回到了家。此刻的他已经没有了当时在陕西意气风发的样子,反而显得有点颓废,颇有一种过一天是一天的意味。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亲兵前来禀报,说是外面有自称是他的故人来拜见。
    马守应也奇怪,自己身处异乡哪里有什么故人?但也直接让亲兵放人进来,却不想进来的人把斗笠拿掉,却是让马守应吓了一跳,因为眼前的来着,不正是李自成的金牌军师宋献策么?
    或许也是饱经沧桑,宋献策显得比当时在陕西碰到的时候要老了许多,但也成熟了许多。以前的他可以说是锋芒毕露,但是此刻的他,却是彷如陈年烈酒,香醇却不呛鼻。
    “你也挺大胆的,居然敢来这里。怎么,就不怕我把你抓了送上去?像你这种重要的存在,抓上去,只怕我都可以官升三级呢。”两人落座,马守应饶有兴致的说到。
    “你不会,因为那个条件对你来说,还是太低了。再说,那种不把人当人看的政权,以您的眼光,只怕也看不上。”宋献策却是仿佛已经看透了马守应的本意,非常平静的回答道。
    “呵,别说得好像你什么都知道一样。”马守应冷笑一声。
    “我知不知道,这没什么意思……我来只是有一件大大的好处,想要和您讨论讨论。若是这笔生意您觉得做得过来,那么我相信,你不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的。”宋献策笑了笑,也不客套,直接进入了主题。
    “生意,就你和我还有什么生意好做?别说,你以为我就猜不到?无非,是让我当内应吧?”马守应好歹也是一个当过老大的人,若是一点观人的手段那还不像话了。
    “和聪明人说话,有时候就是那么省心。”宋献策完全没有被拆穿的恐惧,反而打定主意马守应会妥协的一般。
    “我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岂会甘心当你大顺的炮灰?”马守应眉头一挑。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忠诚,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再则,您对大吴,有忠诚吗?”宋献策笑眯眯的说到。
    马守应没有回答,但是他的样子已经出卖了他。
    “很简单的,只需要配合我们,把边关拿下来,那么您至少可以成为福建总督,主管福建的军务。若是您可以配合我们夺下南直隶,那么在我大顺进行大规模整改之后,您将成为军部部长,主管天下兵事与陛下平起平坐。”宋献策给出了自己的筹码。
    “听起来却是挺诱人的,但你家的皇帝,就愿意别人和他分权?”马守应讽刺道。
    “阁下应该知道,大明也好,共和国也好,都采用新型的政体。通过这种改革,他们不仅没有丧失对兵权的掌控,甚至更有效的控制了兵权。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政体的推动下,两者的实力也在不断的进步。我们陛下不是因循守旧之人,既然是好东西,他没有理由不拿来用。故而,在拿下南直隶之后,我们也会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宋献策笑道。
    “可照你那么说,我岂非成了光杆司令,就算得到了那什么军部部长的职位,对我有什么好处?”马守应不干了。
    “第一,就是封爵,您将被封为开国侯,这在我们的势力里,也是第一无二的存在,倍享尊荣;第二,我们组建的商会,您将免费获得15%的利润。别小看数量少,要知道我们的商会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两的收入;第三,军部部长,您将处于军事的最高位,全国的军队都是您的部下,您也可以直接以这个身份,加入到国会的讨论之中;第四,您根本不必担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想想吧,比如那想要把你处之而后快的大明,比起联合起来把你赶走的大魏和大西,比起你不屑或者也看不起你的共和国,我大顺是你最佳的助力,也是你后半身最佳的依靠。”宋献策给出了条件。
    “为什么,不是一方镇守,或者裂土封王?”马守应试着问了句。
    “封王什么的,已经不再是主流,或许可以封为公爵,但封王却是再也不可能会有的。你环视一下四周,哪怕是张献忠那厮,不也没有把自己的几个义子封为王吗?再看看共和国,几个兄弟儿子,没有一个封王的。又或者我们大顺,封王者也是从来没有。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谁也改变不了。再说,舒舒服服的享受无上权力,以及担惊受怕的为了自保而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不知道您更喜欢哪个?就算到时候我们封你为南京王,到时候的你,环顾四周,难道就没有一点危机感,一点寂寞感?”宋献策似乎是吃定了马守应。
    马守应不语,实际上他也知道,当今世界上,封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又如同宋献策所言,就算自己封为什么南京王或者别的什么王,有了绝对的军事政治能力。但到了那个高度,还有谁能够接受他?继续封王,那为什么本土那些为他们打江山的老将就没有封王的?若是不封王,谁能保证他的忠诚?
    几乎不需要考虑,都知道这年头所谓的封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其实进一步说,在马守应的心里,这些年颠沛流离,他也有点累了。若是真的可以舒舒服服过后半辈子,而且不需要担心被人秋后算账的话,那么宋献策的提议,也未必不能够接受。
    剩下的,无非是讨价还价的问题,谁都知道,宋献策给出的条件,未必是最终的条件。
    双方就这样讨论了半天,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后面的和和气气,到最后,就是称兄道弟,显然是达成了协议。
    就这样,马守应潜伏在了大吴国,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终于,在讨伐魏国结束之后,他被调了回去,因为表现出色,而且这两年给上面‘进贡’得也多,终于成为了第一道防线的守将。官职也从参将变成了总兵,好歹也算是一方重将。
    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守应反了,带着新招募并且已经训练成军的五万大军,凭借着这些年小心翼翼探听到了各地守备情况,顺利的带着大顺军一路北上,几乎是没有给大魏和大明一点反应的余地,就把主要地盘都给占了过去,最后更是配合大顺,一起夺下了南京城。
    大顺朝第一时间宣布改革,凭借着这几年的积攒,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公务员,以他们为主,召开第二次公务员开始,并且大刀阔斧的,学习大明和共和国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
    马守应,如同李自成答应他的,成为了军部部长。看似明升实降,实则权力依然还是有的,而且还得到了25%的商会股权,成为了第二大股东不说,甚至还让自己的儿子和李自成的女儿订了亲。
    至于大顺为什么改革,或许他也意识到了,如今再不改革,就要挨打的局面。眼看大西被共和国所灭,大魏也打得艰难无比甚至战后还立刻进行了改革,他也意识到,自己再不改革,只怕就要被大魏或者大明给吞并。更别说,南边的海南岛,以及东边的台湾岛,此刻还是共和国的地盘,他们若是登陆作战呢?
    大顺不得不改革,李自成也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的权力。
    新的大顺朝廷最终是建立了,首都定在了南京城这个昔日的南方都城,多个朝代的国都。
    改革热火朝天的进行,但是,他还是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改革得太晚了!
    大明,似乎已经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了新生的大顺朝上面!!

第132章 隔岸观虎斗
    消灭了满清,又消灭了倭国,大明的气势空前膨胀。若非知道还不是共和国的对手,只怕早就发兵山西了。
    说真的,根据黎落的汇报,崇祯也好国会也罢,每天都能够听到共和国在哪里哪里开疆扩土,又在哪里哪里赚了多少多少钱的消息,搞得每个人都心痒难搔,奈何就算想要分一杯羹,又怕没有这个实力。
    尤其当共和国消灭了西夷联合舰队,把别人三百艘战舰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传来,顿时让叫嚣开战的少数派没了声音。大明的海军或许不错,但他们也不会自大到,可以和一直虐亚洲势力的西夷交战,更别说完虐西夷的共和国海军了。
    不过自从新大陆的消息传来,再加上经过黎落的打听,确认了自日本到新大陆的航道,崇祯已经决定,派出一支不对,到新大陆那边探索一番,最好直接在那里定居下来,如此也算是为大明开疆扩土了。
    至于派谁去,那基本上也可以确定。
    共和国派谁去?那自然是皇族的亲王甚至是皇子!
    那大明的王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