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裂土美利坚 >

第362章

裂土美利坚-第362章

小说: 裂土美利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也是敬服不己。而且他和其他人都听尤列讲过郭金章对清廷内部派系的分析,也能听得懂郭金章话里的意思。

“哦?说说看?”郭金章朝自己嘴里送了粒花生,笑嘻嘻地问道。尤列等人每次来找他都不会忘记带些吃的,有时候还带些小酒,大家吃吃喝喝的聊着,一般倒也挺有气氛。

“近年来,大清虽颇有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和江南一带,都办了许多工矿企业,但这些都并非朝廷所有。江南不说,东北也大多归唐州和美利坚所建,虽每年按律向朝廷缴税,颇为缓解了朝廷的一些用度,但这只是小头儿,其中的大头儿几乎全都归了唐州和美国人。朝廷虽然也知这是应当,但眼睁睁地看着大把大把的银子都归了他人,以那些大臣官员的为人又岂能干休?这还不算,自大清建立以来,东北便一直都是朝廷的后花园,说什么保持当地百姓尚武之风,不予发展,结果唐州一到,立即就成富饶之地。袁世凯袁大人亦凭此一跃而成能臣典范,更有人将之誉为李鸿章、张之洞之后大有可为者。朝廷屡屡落于地方之后,若是再不振作,以后谁还会再将之放在眼里?”杨鹤龄道。

“还有西方各国。”郑士良也接口道:“虽近年来大清渐强,但西夷却依旧对我日渐压迫。各地频频发生教案,正是西方列强欲更夺我国家之先兆!可各地官员对外软弱,只知压迫民众,如此下去,早晚激发民变。再加上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鼓吹变法,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大多支持,所以,今上此时奋发,也是情理之中。”

“呵呵,这也有道理。”郭金章笑了笑,暗里却在摇头。他虽然没有仔细调查,但也很清楚变法的内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原本的历史上,康、梁等人鼓吹变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被一弹丸小国打得溃不成军,还要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岛,如果不是三国干涉还辽,连辽东都要失去……整个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也让列强愈发看清了清朝外强中干的本质,从而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样的避面,光绪没有办法才痛下决心发动改革。可现在呢,因为唐州的存在和威慑,日本一直都缩手缩脚,不敢随便乱动,使得原本早就应该开始的甲午战争一直拖到了现在都没有发生。而同样的,没有甲午战争,清廷在李鸿章和张之洞等洋务派的主持下,也稍稍露出了一丝兴盛的苗头,列强也没敢过份欺压。这就使得变法失去了大量的外部原因。由此,此次光绪突然宣布变法,更大的原因应该是在内部,甚至于是完全出自政治斗争的目的,至于其他的,以顽固派的冷血和维新派的短视,他们能看得到?

郭金章没有再跟尤列等人在变法的原因上继续探讨,转而提起了其他话题。可是,维新变法身为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他一直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事情的发展。另外他也得到了消息,因为光绪突然宣布变法,日本方面已经暂停了战争的步伐,显然,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也对这次变法不怎么看好,打算继续等一等,等到清廷内部产生混乱的时侯再突然发动……这可是这两个老狐狸的经验。想想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发生了多少事情?各地叛乱不断,连近卫军都敢拖着大炮去找天皇讲理,最后因为军队保证不再干政,竟然让政府不惜放弃了军权。而除去军队,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吵吵嚷嚷了十几二十多年才有了议会制……清国的情况虽然跟日本不一样,可那儿的情况只会更加复杂。伊藤和山县老而成精,自然不会先行发动,在清廷还没有乱起来的时候就先发动进攻。

而日本人一停,郭金章这边自然也只有等着。不过这样反倒进一步保证了他的安全,川上操六亲自派到上海的刺客居然有两批,后一批就是在这等待的时间里被发现的,现在这些人已经被唐州情报局监控。不过除了好处也有坏处。原本已经脱离大白舰队的程德贵等人只得停止向日本靠近的步子,转而前往关岛一带躲藏,以免被他人发现。已经进入印度洋的大白舰队主力却因为没安装无线电报而无法得到这一消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希望日本人没有在舰队沿途的港口都安排人手监视,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很快就会发现至少有三艘战列舰和五艘巡洋舰在他们身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一口咬下来……

……

不过,虽然担心日本人发现自己这边儿的计划。可郭金章很快就没心情去管这些事儿了。毕竟都已经上了轨道,情报部门更是全力运转,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无线电报可以有效的将各方面联系起来,然后一起发动。他被突然开始的“乙未变法”给闪得不轻。

变法嘛,总得有个理由,郭金章本以为光绪帝会拿些国家危难之类的原因来给自己的变法做为依据,可他没有想到,首倡变法的“康子”、“康圣人”在宣读变法原由的时候,居然将唐州列为了其中重要的一项原因。而这个原因更是让他哭笑不得,光绪和康有为这君臣俩居然觉得唐州是大清的一大威胁……这不,唐州已经拉着美国把东北给“占”了吗?

“……辽东势强,且距京师极近,朝发夕至可也……与外夷交联甚深……身为大清子民,悖而不归……恐有别谋……可效太祖太宗故事,诚为危也……”

也就是说,光绪皇帝除去其他必须变法的原因,也认为唐州威胁到了他对大清国的统治。东北已经成了唐州和美国人的势力范围,而唐州人呢,多为大清子民,却对大清国没有好感,不仅在事成之后不愿归国,反而还跟外国人勾勾搭搭,指不定就有别的想法。再想想辽东的地理优势,想想当初大清国太祖太宗两位皇帝是怎么抢了大明朝的江山……不能不防啊。可唐州听说挺强的,还屡次打败了洋人,这样一伙强人不好惹,所以,咱们得变法图强!

郭金章服了这对活宝。刘通福找他,打算以唐州的名义对康有为的“指控”进行抗议也被他拦住了。因为从这一点儿就知道,这一次的“乙未变法”恐怕比原本的“戊戌变法”还不着调,从开始到失败未必就能撑得过一百天。

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

光绪皇帝此时虽然亲政,但军政大权却依旧在慈禧手里牢牢攥着,在变法开始后的第五天,为了得到慈禧的支持,这位天真的皇帝哥儿居然答应了慈禧的几个要求,连下三道“上谕”:一、下令免去帝师翁同龢的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务,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慈禧亲信荣禄出任直隶总督,掌握大权……接着,光绪又应慈禧的要求,任命崇礼为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健锐营。这些人全都是慈禧的亲信。

可就是这样的局面,变法第一人的康有为在接受光绪接见的时候居然还毛到不行。据传康有为入殿前,碰到刚接任直隶总督任命的荣禄,荣禄问:“以子之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康有为回答说:“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也。”荣禄又问:“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天可怜见,这哥们儿居然不知道荣禄是哪一伙儿的!还杀气腾腾地说什么要杀几个一品大员,这不摆明了把那些原本就不赞成变法的大臣往绝路上逼吗?这还不算,没多久,康有为一伙又将矛头对准了支持他们的李鸿章……

郭金章于是彻底的服了。

变法变到将几乎把所有掌握了军政大权的人物都给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他还没见过这样“天才横溢”的人物。这样的变法在原本的时空居然还能持续一百多天,这让郭金章禁不住开始同意后世的一些评论,即慈禧太后其实是支持变法的。只是她支持变法的目的是希望能稳固并延续清室统治,而不是给自己找什么不愉快,更不是搞得国家混乱不堪。而康有为这位只做过举人,连地方官都没当过的家伙却不懂装懂,以为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把个政局闹得不像话,还威胁到了清室的统治,这才惹恼这老娘们儿,并发动了政变。

不过郭金章最终还是低估了康有为等人的天真或者说是天才的程度。就在他躲在一边看好戏的时候,不久前还在诏书中谴责唐州图谋不轨的某人突然代表皇帝要求见他,而与其一起来的,居然还是个英国传教士,叫什么李提摩太。

这个李提摩太在北京也是个名人,传教方式类似于明末的利玛窦,以西方文化吸引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和许多政府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都有较深的交往,张之洞曾拨款一千两资助此人所创建的广学会。而除去这些封疆大吏,李提摩太还结交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康有为不说,还在刘通福手下的孙文也与其有交往,梁启超还给此人担任过中文秘书……说到底,此人对维新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然李提摩太的来历就只是其次了。关键是郭金章没有料到康有为和这位传教士先生居然会带来这么一个让他想不到的提议:请他出任光绪的顾问!不仅如此,为了请他出山,两人还保证说会发动变法派官员一起上书请求光绪皇帝重用他,不仅让他出任顾问,还会付以他事权。

……

“这事儿,不是传说中伊藤博文的‘任务’吗?”郭金章凌乱了。

第360章变法失败

执政大清!

确切地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请求,可惜郭金章却没有接受。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他很明白在维新变法后的中国是一副什么样子。或许这一次能有所改变,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不会混乱下去。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乃至张作霖、蒋介石,这些个顶个的都是人杰,可他们都没能把中国打理好,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越搞越糟。是他们不行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好中国内部那比乱麻还要乱上不知道多少倍的混乱局面。只有到了**时期,干脆一下子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一扫而光,重新开始,这才让国家真正实现了统一,并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可即便这样,中国也依旧经历了许多次的阵痛,而且每一次都几乎是痛彻骨髓。

郭金章知晓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他也能带领唐州那个比新中国更加一穷二白的地方走上强盛之路。可这两者是完全不相同的。唐州,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才刚刚开发了的荒地罢了,在红色兵团入驻之后,几乎都是从头开始。而华工们也都是比较淳朴,包括像他和李阿生、侯南这样的高层也都没什么复杂的心思,就算是争权夺利,也顶多就是跟吵架一样拿到明面儿上,而不会利用什么别的手段。而且,这种争吵大家也都很小心,一般都不会争到脸红的地步。也就是说,唐州,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复杂局面,那里都是一群很容易就能满足的人。可即便这样,郭金章也要把那些杂务都托给李阿生,这才能安心地去为唐州的未来发展谋划。

中国是唐州能比的吗?

就像那句老话,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唐州的时候就是创业,而在这个时期执政大清,其实就是在守业。虽然郭金章相信自己就算答应了,日后也肯定会想办法把清室给赶下台去,可他真的是没有信心能“守”到那个时候。

中国的局势太过复杂。而且他如果来了,还会把唐州也牵扯进来,从而让唐州失去在美国西部那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默默发展的机会。

所以,郭金章想也不想地就拒绝了康有为和李提摩太的邀请,客客气气地把两人送出了自己的住处。不过他也知道,这两人的行为代表着所谓的维新变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不会持续太久了。

……

1896年4月1日清晨,郭金章正在跟刘通福刚刚请来的另一位武林高手孙禄堂学习走步……他自己的理解就是这样,转圈子走来走去嘛,不就是走步吗?当然,这种想法他是不会跟孙禄堂说的。虽然人家只是随便教他两手,让他用来锻炼身体,算不上什么师傅,也肯定不会承认他是徒弟,可表示一下尊重还是应该的。

孙禄堂教的是八卦掌,听说是跟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弟子程廷华学的。本来,孙禄堂已经是青出于蓝,并接受程廷华的建议走访过天下各门各派,从未逢敌手,已经回到老家开了拳馆教徒弟。可大刀王五要去保护谭嗣同,刘通福暂时找不到人给郭金章做保镖,就只好去拜访在京的程廷华,可程廷华此时已经上了年纪,不好出面,又考虑到郭金章的身份非同小可,这才写了一封信,郑重请托孙禄堂出面。

孙禄堂的名头没有霍元甲、王五等人响亮,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