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408章

大唐军魂-第408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金胜曼不像曼苏,如今也还在金城,除新罗国的命令刚刚宣布,若是将金胜曼就地正法了,那被人知道是要出大事情的,何况如今刚刚宣布了皇帝的诏命,新罗军中很有可能出现骚乱,他必须得去坐镇指挥。
  “那好吧!”见李业诩露出一副有些焦急的神色,金胜曼似乎也明白过来,并没阻拦,“不过你要答应事处理好了,即来陪我聊事儿哟…”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四十章 倭王拒绝臣服于大唐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底,严寒的天气中,潜伏在倭国的情报人员传回来一份密报,倭王孝德在与摄政的中大兄“皇子”及其他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拒绝接受大唐皇帝在向其所下的诏命中提出的条件:不除“天皇”尊号,不向大唐称臣内附,不赔偿大唐的损失…
  接到这样的情报,李业诩并不意外,相反心里还是大喜,这样出征倭国是更加的名正言顺了,他也立即令属下们抓紧做好征战的准备,并将此事以快报送与按行程来算应该已经抵达长安的李世民手中。
  随后几天,陆续有情报传回来,情报人员在所传回来的情报中称,因为唐皇的这份诏命,暂居“天皇”的倭王孝德已经与中大兄“皇子”言和,同时孝德任命了一帮大臣以助国政,以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共摄朝政,阿倍内麻吕为左大臣,苏我石川麻吕为右大臣,藤原镰足为内臣,长年留学大唐的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
  以间人“皇女”为“皇后”,同时迎娶两位妃子,一是阿倍仓梯麻吕之女阿倍小足媛,另一名妃子是苏我石川麻吕之女苏我乳娘。
  倭王娶两位重臣的女儿为妃,这是一个加强其自身地位,稳固统治的非常好的手段。
  孝德“天皇”行年号“大化”,这是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并颁诏进行“改新”,抢先一系列的朝政变革:“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家所有,土地和百姓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
  在前些时候,古人“皇子”企图谋反,兴兵作乱,中大兄“皇子”率兵讨伐古人“皇子”,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也使得倭国内出现了不小连续的动乱,这些小规模的动乱或多或少对倭国的国政产生一些影响。
  在古人“皇子”的叛乱被平息后,孝德同时发布命令,大规模地招募军队,并在临近新罗与百济方向修筑几道工事,派驻大量军士把守,防止唐军渡海登陆,同时开始征用百姓修筑难波城,仿我大唐般修建城墙,积极备战,准备与我大唐决战…
  ……………………
  在收到一系列的情报后,李业诩在做出甄别与整理后,召集各属下商议军情。
  在已经被当作鸡林州大都督府府邸的原新罗王宫偏殿内,李业诩面对殿下站立着的不少将领们,将所掌握的情况都向他们进行了通报,然后说:“诸位,有关倭国的消息本帅都已经通报给你们了,虽然现在是严冬时节,我军无法渡海作战,但我们必须及早做出布署,以备来年春天时候,大军即可渡海,发动对倭国的攻势,你们有何建议,都可以与本帅说!”
  郑仁泰与刘仁轨、刘伯英利用天气尚好的那一段时间,率领水师将士们经过断续的航行,大部战船都已经抵达金浦京港,还有一部在熊津大都督府所辖南面的几个港口,准备在天气允许的时候也往金浦京移动。因为水师大军刚刚抵达金浦京一带不久,郑仁泰及刘仁轨等人都留驻在海港一带,没有赶到鸡林州来。
  李业诩先前计划的是,大军将全部从金浦京出发,渡海经对马国,先一步攻占对马岛后,再经赤间关南面的那个海峡,进入倭国内海,攻击难波。
  只是这计划他只和李世民讨论过,并没有任何部将说起过,按照惯例,在决定如何出战前,还是要召集众将们商议事务。
  李业诩看地图就知道如今倭国的赤间关是后来日本的下关,也叫马关,那个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就是诞生于此。倭国内海即后世的濑户内海,只是现在还没名称,倭内海与东海相连的关门海峡也还没有名,传来的情况上只是标注了情报人员给他们暂起的名:倭内海与倭海道。
  “另外,本帅还补充一条,如今倭国内大多地方都没有如我大唐般有坚固的城池,即使倭国都难波城,如今都只是筑有几大宫殿,并没有高大的城墙,为防我大军的攻击,倭王才下令建造城墙,如今冬季寒冷,城墙不可能很快建好的!”李业诩看着那些已经跃跃欲试,想出来发表意见的部将们说道。
  这点是李业诩最感到高兴的事,倭国没有坚城可守,大多的部落所据的都是以栅为栏的据点,这些简单的城镇或者以大唐城镇的规模来看只能称之为村落的部落,或者一些倭国的小属国居住地,在李业诩眼里,那是极易被我军攻击的。
  对于善战的近卫师将士们来说,攻城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只是因为有了火炮的相助,敌方没有见识过火炮,惧怕于火炮的威力,才得使几场攻城战下来进展颇顺利,若是过一些时候,大唐的敌人已经领教了火炮的威力,失去的恐惧感,并做出相对应的防备措施,那我大军攻城的战役,就没那么顺利了。
  但如今倭国境内还没有这样的坚城,大多倭人居住的地方,就如以前部落形态那般,以栅围栏居住,连难波城这样倭国王室成员所住的地方,都没有以城墙围之,如此非常有利于我近卫师将士作战,让他们的快速机动能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如今的倭国已经在一些方面效仿大唐了,就比如均田制,一些年以后,国力也会大增。但李业诩知道,因为有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小日本已经没有可能将大唐许多先进的东西学到手,正是他建议李世民,不可将大唐许多优秀的东西传授给外蕃国,使得包括倭国派来的一些遣唐使之类的,并没能学上很多东西,即使他们回国,也不允许他们带走任何一本记录代表时下最行进生产力、制造力方面的书籍。
  以小日本现在的生产水平及科技知识,要想对抗我大唐,那真的有如做梦一般。
  李业诩自是在出征熊津时与倭水师在熊津江口那一场遭遇战后,就已经彻底看轻了倭国的军事力量,他也明白,若不是他一力促使李世民出征倭国,以李世民那般自负的性格,还真不会把倭国放在眼里,不一定会派大军出征,就如原来历史上般,包括李世民及后来的李治,都没把倭国当回事,没有对倭国进行征服。
  这可能是有无法顾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倭国没有能力对我大唐构成威胁。
  但如今不同,因为有李业诩这个仇日分子在,倭国注定要在贞观时候被消灭。
  “大帅,末将以为我大军可以在赤间关一带登陆,以我大军快速的机动能力,向难波城进发,倭军的战力低下,肯定不是我军的对手,又无坚城可守,末将觉得,我大军无需用火炮,就可以将倭军尽扫!”程处默第一个站出来发表意见。
  程处默虽然在出征百济、高丽的战役中有出彩的表现,只是敌人力量太弱,没有对我大军构成有效有威胁,多场战役都是轻松取胜,且李业诩在战前也要求,除了对倭人可以赶尽杀绝外,百济、高丽的军士,都是以招降为主,让程处默这个喜欢打硬仗,喜欢杀人的恶汉很是不过瘾,恨不得率自己所属的士兵,在与敌作战时候,能尽情地杀戮一番,如今征战倭国在即,且从通报上得知倭国集重兵在从赤间关到难波城一带布防,我大军从赤间关一带登陆,慢慢杀过去,正是可以对倭兵进行有效的斩杀,让将士们也好好地过一把瘾。
  “大帅,末将觉得,我大军可以以战船运载,直接抵达难波近海,从难波城一带登陆,先将其国都攻取,然后再派出大军,分兵追剿,这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征服倭国!”李业嗣在程处默说完后,马上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业嗣自是知道自己大哥的性格,想着李业诩肯定是准备直捣难波城,采取攻击泗沘城城与平壤城一样的战略,先取敌对国的国都,这样即使敌国主外逃,但国都被我攻占,可以对敌对军那些还在顽抗的军队士气造成重大的打击。
  “大帅,末将赞同李将军的提议,!”李子和在李业嗣说完后,也马上站了出来,表示同意李业嗣的意见,指着沙盘标示的地名说道,“倭内海风浪比外海小,非常有利于我水师战船的行进,先一步攻击难波,可以达到战果最大化,避免攻击敌有重兵布防的地方,减少我方的损失,待攻占难波与飞鸟后,再从东面往敌有重兵布防的这些地方展开攻击,从敌腹背袭之,取胜的可能性会大增…”
  接着苏海政、裴行俭、席君卖、薛仁贵等人也都站出来,表示应该在难波近海登陆,直接攻击难波。
  李业诩见诸将都是如此认为,心里也是挺高兴,虽然说一些人从李业嗣说这观点上看,推测可能李业诩也是这样的想法,而对李业嗣的提议表示附和,但至少他们也认识到了这么一点,攻击敌最重要地方,是我军尽可能要采取的战略计划。
  李业诩看了看一直盯着他看,并没有发表意见的金胜曼,对这位这些日子时常以讨论重大事情为由来找他的女人报以一个微笑,再看着在场的诸将道:“本帅也觉得必须先攻取倭国国都,将倭王及其重臣们俘虏或者击杀,再逐步进剿其他地方反抗的倭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倭国平定…”
  “本帅命令,大军在年后即开拔,往金浦京集结,待天气转暖后,即渡海出征倭国,!”李业诩以威严的命令宣布道,接着又以露出满脸的杀气,“若倭军有抵抗者,必将其余部全部斩杀,在战事刚开始时,本帅不需要倭军的俘虏…”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四十一章 幸好你没嫁于倭太子
  李业诩布置完诸事,众将都散去,都去准备各自的事。
  大军分散驻扎,需要重新集结,少不了要一番折腾,且天气又冷,依李业诩的布署,年后各部就要往金浦京方向移动,因此许多事都要及早布署。
  马上就要年关了,年前一些事准备好,年后可以少费一些心思。
  过年几天,李业诩可是特意嘱咐,要好好地慰劳一下军中将士,让这些出征在外的大唐英雄们,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对李业诩这样的吩咐,诸将都不敢马虎,也都去布置去了。
  殿内只李业诩一人,拿着所有有关倭国的情报,在对着刚刚制作出来不久的倭国地形的沙盘出神。
  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五了,已经下了几场雪,天气非常的寒冷,李业诩是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情报人员的情报会在如此寒冷的天气由海路传过来,按理这段时间并不是出海的好时候,不说行船的风向不利于从倭国到鸡林州,估计海风吹来能把站在船头上的人冻死。
  可能的解释是,那就是倭人在陆上修建的几道防线,阻碍了情报人员传递情报的途经,使得他们在探听到情报后,不能及时送出,在严寒的日子里倭人防备松弛时才能行船出海;还有可能那就是情报人员刚刚收集到这些情报,觉得事关重大,即使在不是出海的冬季时,也派人送传;再有一个可能是,先前送情报的人员,有可能在渡海时候遭遇不测,驻守倭国的情报头子只得再次使人送情报。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让李业诩觉得,隔着海传递情报真的是非常的不方便,虽然说派往倭国境内的情报人员及近百名,但却无法及时地送传情报,李业诩只希望,待我大军登陆时候,这些潜伏的倭国境内的情报人员,能将最新的情报送过来。
  外面传来轻盈的脚步声,但没有亲卫来通报,不用说,李业诩也知道,肯定是刚刚出去的金胜曼回转了。
  前些日子,李业诩也曾密令过,没有他特别的吩咐,住在王宫正殿内的金胜曼来求见不需要通报,即可以直接进来。
  听声音金胜曼已经走到身边不远了,脚步声却停了下来,李业诩以眼角的余光瞄了一下,看到金胜曼停下脚步在看着他,似是不想打搅他沉思,李业诩也没做声,依然对着沙盘出神。他有些怀疑有关倭国内的情报准备性问题,在他潜意识里,后世那个军力强大的小日本带给人有印象,应该不是那么好征服的,他在仔细地考虑一些细节方面的,却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李业诩也只能认定,现在的倭国国力只有如此。
  李业诩正想着间,听到脚步声又往自己这边过来,金胜曼的声音跟着传来,“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