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94章

大唐军魂-第194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成州!”
  李靖说着,眼光从侯君集脸上移过,飘向侯君集身侧的李业诩,还有稍远处的李业嗣,脸上露出一些慈祥的笑意,随即就收起了笑,转身,重新上马。
  “是,!”侯君集抱拳应道,大手一挥,对身后的众将道,“上马,进城!”
  身后的诸将也都跟着跨上战马,跟随在李靖身后进了城。
  成州刺史府内,早已经摆好了几十桌的酒席,自有李靖从长安带来的皇帝御赐的酒招待。
  在城外扎营的将士们,也都有犒赏之物。
  派大臣劳军只是皇帝表示对某场战役取得战果认可的一种仪式,给予出征的将士一份荣誉,象征意义更大。
  ――――――――――
  成州的一些主要官吏,小心地陪着将士们喝酒,听这些兴奋异常的将士们吹嘘着战场上的事儿。
  李靖也自是大大地称赞了一番侯君集在战事布置上的成功之处,还有诸将作战的勇猛,并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了诸将,待回京之日,自有重赏。
  战功得到朝廷的认可,还有皇帝许诺的奖赏,众将们尽情大好,开怀畅饮,许多人都不自觉的喝多了。
  酒足饭饱后,诸将都已经微醉。连一直提着心的韩威也喝多了,很有成就感的侯君集更是有些失态,被亲卫搀着下去休息了。
  一些主要的将领宿在成州城内,其他部将如苏定芳、郑仁泰等则依然回到军营处,以防有突发的事。
  李业诩和李业嗣自知道李靖有话要与他们说,也就一直陪着李靖到最后。
  喝了不少酒的李靖却丝毫没有醉意,在与诸将及成州官吏告别后,带着李业诩和李业嗣来到自己下榻的别馆内。
  “翼儿,翟儿,坐,!”兴致很高的李靖,笑呵呵地对这两个宝贝孙儿说道。
  “祖父,孙儿想到不您会跑这么远来看望我们,!”眼时的李业诩已经失去了在前线领兵打仗时的果敢,有些像见了父亲的孩子一样,那种亲情感油然而生,“从长安到成州,来回有近两千里的路程,您身子可否吃得消?”
  “祖父,孙儿也是如此担心!”李业嗣眼巴巴地看着李靖,一副担忧的神色。
  “无妨,一路慢慢行来,有时坐马车,还能坚持得住,!”李靖摆摆手,“不说这个了,这是老夫向皇上讨的差使,就是想早些来看看你们。翼儿,翟儿,你们在此仗中的表现老夫也大概有个了解,表现都是非常不错,此行回长安还有几个月的行程,你们要与老夫细细说说整个战事的经过,老夫有的是时间听你们说!”
  “祖父您和我们一道回程?”惊喜异常的李业诩和李业嗣差不多同时问道,还以为李靖要先行一步。
  “正是,反正老夫如今是闲人一个,难得出来一次,还有你们两个臭小子在,这么快就赶回去做什么?赶的快了,这把老骨头还真怕吃不消,哈哈哈…”李靖大笑道。
  很是兴奋的李业诩和李业嗣也跟着傻笑,他们长这么大,还真没一起跟着李靖在外面跑过。
  一道行着,有许多的时间可以和李靖交流讨教,这几个月的行程,不会那么枯燥了。
  ―――――――――――
  又过了两个月,数万人的队伍终于抵达长安城外,等待皇帝迎接的仪仗。
  天气已经有些冷了,望着远处隐隐可见的终南山,寒风中在李靖和侯君集身后站立的李业诩,想着一路和李靖说的话,心里在感慨:长安,我回来了,不知这回李世民能不能让我休息一段时间,陪陪家人…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封赏
  全军在风中站立等待。
  一会。看到远处尘土满天起来,飘到半空中形成连片的灰霾。
  李业诩知道,有大群的人马往这边过来,那定是来迎接凯旋大军的李世民所领的一大帮人了。
  半年多未见,不知这位流氓皇帝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次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封赏。
  只是有封赏也不太好,职位上有升迁的话,要做的事儿更多了,那闲的时候就越发的少了,这不是件好事,若李世民能给自己安个不要具体管理的闲职,如特卫大将军类的,放个假,休息上几个月或者几年,好好地陪伴一下家里的妻儿,那该多好。
  来长安这么多年了,都没好好玩上几次,长安的花花世界,诸多地方门朝哪开还不清楚,做为一个纨绔子弟,真的很失败。
  李业诩正思虑间。飞跑过来几骑,来到李靖和侯君集面前停下,“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副总管李业诩听旨,令你们率诸将往前一里,陛下在那里迎接凯旋的将士们,并,劳军使特进李靖一同前往!”
  “末将尊令!”侯君集和李业诩立即上马,和李靖一道,率手下主要的将领往前奔去。
  往前跑出一段,远远的就看到如林的禁甲卫兵,无数的旌旗幡麾在风中飘舞着,都望不到边儿,不知道有多少人。
  奔近了才看清,不只皇帝亲自出迎,还有太子,一些亲王,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黑压压的一大片,全都站在哪儿,等候着凯旋的将士们。
  朝廷迎接的仪仗过于庞大,出乎所有出征将士的意外,连李靖也是没想到。
  看到诸将奔近了,李世民早一步走上前,太子李承乾跟在后面,父子两人都是一脸激动的神色,再远一点的有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等重臣尾随其行,脸上也满是兴奋之色。
  侯君集远远地下了马。大步跑上前,身后的诸将也跟在侯君集后面小跑着。
  “陛下,臣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麾下诸将参见陛下,!”侯君集带着诸将单屈膝,抱拳施礼道,“臣等实在不敢担当陛下、太子及众同僚如此迎接!”
  “众将士免礼,!”李世民面对着众将士大声喊道,“当弥道行军大总管麾下众将士,不辱使命,奋勇杀敌,将入侵之吐蕃军三十余万尽歼,如此之功,无论什么迎接方向都为为过,所以,朕今日率太子及诸臣到长安城外迎接你们,如此一仗,将我大唐的军威发挥的淋漓尽致,天下间,还有何人敢犯我大唐!?”李世民说着走到施礼的侯君集面前,托起侯君集抱拳的双手,拍拍侯君集的两只胳膊。看着身后的众将军们,再加大声音吼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陛下,为国出征,驱敌杀虏,此乃作为军人之臣本分,臣等不敢言功,!”侯君集抬起头,振臂一呼,大声地喊道,“向皇上致意,大唐万胜…”
  身后的诸将也跟着大吼起来,“大唐万胜…”
  李世民看似非常喜欢这种气氛,待众将士喊了一阵,才压压手示意停下,“所有出征将士之功,朕都记在心里,自有重赏…”
  李世民说着,又赶到旁边的李业诩面前,同样的动作,拍拍李业诩的手臂说道,“此战李翼功不可没,英雄少年,有此谋略,更是令朕欣慰!”李世民大笑着说道,接着又压低声音,对李业诩说了句,“小子。好样的,你没让朕失望!”
  李世民身后的李承乾看着李业诩也满是崇拜的神情。
  “陛下,臣领陛下之命,与出征的将士一道回京复命!”李靖也上前对李世民行了礼。
  “李特进辛苦了,!”李世民示意李靖免礼,再转身对诸将,“都随我一道进城,让长安的百姓看看我们凯旋将士们的风姿…”
  诸将跟在皇帝的仪仗后面缓缓前行,个多时辰后,才抵长安。
  长安城内外,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看似长安城内及附近的百姓,有全部出来看热闹的可能。
  从明德门入城,宽阔的朱雀大街两旁,依然是挤满欢迎的人群,李业诩和诸将不停地往两边欢呼的人群拱手致意,在百姓的欢呼声中,享受着那份英雄的感觉。
  在一个街口,李业诩竟是在人群中看到了郑燕、小月,还有小妹李栎,李业嗣的妻子岑若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府内之人,这些人都是汗流满面。在那里跳着脚欢呼着,边上一群小子们也都在哭着跳着,嘴里不知叫着什么。
  李业诩心内一热,终于见到家人了,也觉得眼眶有些湿润,却只能是挥挥手,算是打招呼了。
  越往前行去,百姓的欢呼声更加响亮了。
  自贞观以来,大唐在对外的征战都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战绩,百姓遭受外夷的掳掠也是很少,安全感倍增。国家实力的进一步增加。作为大唐子民的那份优越感,那份荣誉感更是强烈了,对凯旋归来的英雄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仰,这也是如此多的百姓自发欢迎凯旋大军的一个原因。
  初唐时候武将在朝堂的也很是有发言权,军人的地位颇高,战场上的英雄更是名传千里。每每凯旋的将士回来,皇帝都会以非常隆重的仪式迎接,封赏也是颇为丰厚,这样更能激励将士们心里的那份雄心。
  能见到皇帝的面,受到百姓的膜拜和欢迎,有军功者得到升迁,还有众多奖赏的物品,这样的荣誉和奖赏,将士们在战场上如何会不拼命杀敌呢!
  虽说每次都举动这么大的欢迎仪式,有些过于讲究排场,但这也向将士及百姓传达一个信息,朝廷是非常看重军功的。
  李业诩有些明白过来,历史上的初唐为何武事如此之盛,这都是朝廷重视武备,看重军功的原因,也使得民间尚武之风很是强烈,入伍的士兵体质都是不错。
  对武备的重视,大唐军队的战力定是越来越强,这是李世民值得称道之举!
  一番仪式后,李世民宣布,凯旋的大军休整三日后,在太极殿举行封赏。
  只是作为领兵主将的李业诩,在这三日里忙着交接诸军事务,还有战事经过的报告,一刻都没闲着,更别说回家看望一下妻儿,只有待朝廷的封赏结束后,才可以回家了。
  ―――――――
  三日后,皇城太极殿,大朝会日。
  进行出征大军的封赏仪式。
  整个太极殿站的满满当当的,一定品轶以上的官员都到场了,连李靖和魏征等委以特进职的散官也都来了。
  侯君集和李业诩及松州都督韩威讲了大半天战事的经过。战事的艰险历程,战绩的辉煌,让朝臣们惊叹不已。
  接着李世民在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赞赏的话后,即宣布对诸将封赏。
  内侍宣读了李世民嘉奖的诏令。
  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节度众军,在此战中立下不朽的战功,改封为陈国公,转吏部尚书,加食邑两百户,赏绢两千匹,黄金十斤;行军副大总管李业诩迁为特卫大将军,兼领兵部侍郎职,并守兵部尚书,正三品上,宁阳县公,赏绢两千匹,黄金十斤…
  听到这,李业诩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响,这太没想到了,李世民竟然给自己这样的封赏,张张嘴想说什么,但听到诏命还没宣布完,还是忍住了!
  听另外诸将的封赏…
  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转左卫大将军职,赏绢一千匹,黄金五百两;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松州都督,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新设的洮州都督府都督,原松州都督韩威为新设的叠州都督府都督,各赏绢两千匹,黄金五百两,并将松州、叠州、洮州皆升为上州;以苏定芳和郑仁泰为特卫将军,各赏绢一千匹,黄金两百两…另一路已经完成战事的诸将,李大亮仍为青海都护府副大都护,晋爵为武阳郡公,段志玄为右卫大将军,褒国公,进京任职,刘德敏接替原段志玄职居曼头城守卫。
  韩威虽然违反军令受到李世民的责备,但因在松州守卫战中表现不错,功过相抵,功大于过,转任叠州都督。
  这样的结果让韩威彻底地松了口气。
  主要将领的封赏完毕,内侍准备宣读另一份以兵部名义下发的封赏诏令。
  趁这间隙,李业诩跳了出来,“陛下,臣年少愚钝,实在无法胜任兵部尚书之职…”
  李世民的诏命太出乎李业诩的意外了,甚至有些被吓坏了,特卫大将军的职任命下来或者还说得过去,但兵部尚书的大帽子按到自己头上来,就太过分了,虽然是因侯君集转任吏部尚书而冠以一个“守”字。
  这后世比国防部长还重要的职,是自己这么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毛孩可以担任的吗?
  若自己被委以兵部尚书的职,朝中不服的人定是会有一大串,无论自己这次立下如何巨大的战功,但阅厉和资格都不足以任此职,大唐军中猛将如云,随便找个都比自己能服众,李世民这不是要自己的小命,把自己推入风口浪尖中吗?
  玩笑开的太大了,只是这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大哥,大叔,你这当皇帝的就饶了我吧,我可不想万一出点茬,被你找理由喀嚓了,再玩一次穿越,这里的生活可是非常的喜欢,哪也不想去了,即使回到后世,也不愿意了…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的理由
  李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