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38章

大唐军魂-第138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业诩心里愤愤,太子不听你这个当皇帝老子的话,为何就想到自己。不是还有太子的什么三师吗?你当老子的头痛,若让自己去指导太子,那就不是头痛的问题,估计头上挨一刀的时候也不会太长了。
  “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之疾苦与需求,无不知之。如今居于大位,处理各种朝事,犹有差失。何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若以后即大位,如何治理天下,!”李世民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朕使太子詹事张玄素,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孙颖达教导并督之,无奈太子在他们面前一副谦恭敬,人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不尊礼法,整天玩乐。朕常听太子身边人说起,说太子异常敬佩李靖之孙李翼之文采与武艺,所以朕有此一想,让你与太子多相处,或许能影响其行!”
  李业诩听李世民一番话,才知道其中的事由,因李承乾自幼接受正规的宫廷教育,颇有一些学识,在人前都不会失礼仪。且口才一流,每当有辅臣要来进谏,李承乾都会主动去迎接,更是大行跪拜之礼,并自责反省,使得那些想训斥李承乾的辅臣们都开不了口,拜答不暇!但是待这些李世民安排的辅教之人走后,却依然自己我行我素,把个东宫闹得乌烟瘴气,李世民多次训导,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但李世民走了,却又恢复原来样子。
  只是李世民多次听安插在李承乾身边的人言,说太子很是仰慕和敬佩李业诩,因此想着让李业诩对太子指导一二,或许年龄相差无几,李业诩对其的影响和指导会有成效。
  李业诩看到过李承乾一两次,当时对这个彬彬有礼的小青年挺有好感的,想想如今也差不多十六七岁的人,且已经大婚。时下如此年岁的年青人,应该颇懂得如何处事了,也该为自己的未来做些打算了,面对大唐万里河山。为何就没有一点自觉性,也不怕这样闹腾太子位不保?
  李业诩记得史书上记载的李承乾也是如此乱折腾,还在东宫中让那些侍卫扮着突厥武士样,让自己自称可汗,李世民知道后气个半死,甚至后来好像还养了个娈童,搞起了同性恋,生生的自己把自己毁了。
  “陛下,臣才疏学浅,且这些年一直呆在于军中,恐怕无法指导太子什么。朝中有如此多的重臣辅之,相信太子定能悔过自新,改掉性子,!”李业诩低着头说道。
  李业诩想着,无论现在的李承乾在日后是否被废,有没有造反,若让自己和他牵扯到一块,肯定是有不少的麻烦事儿,说不定还真的卷入皇位的争夺当中,此等关系重大的事,哪敢轻易表示什么。直接拒绝,肯定会惹恼李世民,若表示的含糊不清,李世民真的给自己一个东宫卫率什么的职务的话,那麻烦事儿更多了。
  但心中隐隐又有另一种想法。
  “朕并不是要你辅教太子什么,只是希望你有空闲时间,和太子多些交集,多聊些话,少年人总是仰慕心中的英雄的。你品行俱佳,耿直之性异于常人,朕是异常欣赏你,皇后也是,都希望你能指教太子一二,此事希望你不要推托!”
  “是,陛下,!”李世民如此说,那还有什么办法。头疼,赶紧回去向李靖求救了。
  “你去吧,先把前面那些事办清楚了,!”李世民吩咐完,示意李业诩退下, 并没说出征平定叛羌的事儿。
  “陛下,臣告退!”李业诩再施一礼,走出了两仪殿。
  ……………………………………………
  哪知刚出了两仪殿,却又被宫中一宦官所拦,那名宦官恭敬地对李业诩行了一礼道:“李将军,皇后娘娘有请!”
  李业诩一听。略一呆,即对这名宦官说:“那就请公公带路!”
  李世民既然有此一说,那长孙皇后再让他过去拜托一些事儿,也是可以想象的。
  李业诩跟着这名宦官来到了长孙皇后所居住的立政殿。
  长孙皇后正坐在殿内等他,看着李业诩进来,脸上满是喜色,不待李业诩上前行礼即起身迎接。
  “贤侄请坐,贤侄忙于军务,本不应打扰,今唤你来,实是有事儿想拜托于你…”长孙皇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却又停下喘口气,咳嗽了几声,边上的侍婢忙上前帮着捶背,并为长孙皇后端来杯热茶。
  “皇后娘娘身体是否染恙?”看眼前的长孙皇后一副病蔫蔫的样子,李业诩不禁心里一揪。
  虽然没有仔细研究过长孙皇后的生平,但他知道,长孙皇后病逝的时候很年轻,才三十来岁的样子,好像是死于气疾什么的。看现在的长孙皇后也三十几岁了,而说话间又不住地气喘,那肯定历史记载的不假,长孙皇后是患有呼吸道的病症,才使得英年早逝的。
  许多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后期没有前面那些年英明,归罪于长孙皇后早逝,还有人曾说,若长孙皇后多活个几十年,那后来导致李唐换周的武则天,可能就不会来到李世民身边,更没机会当上李治的皇后,也有人说,若长孙皇后在世,甚至李承乾也不会造反,反对他老子。虽然这只是几家之言,但也说明后来的历史上对这位贤后的评价也是颇高。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那并不是简单的帝后之情可以描述的,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影响,那是非常的大。
  好人不长命,这句话不假。但李业诩突然有这么一个想法,若真的有办法让长孙皇后多活几年,那大唐的历史会不会又有所改变呢?
  因为自己这个穿越人的到来,一些历史已经与原来记载的不一样了,即使再改变一些,那又何妨?
  李业诩的奶奶就是患了哮喘,但病情却控制的挺好,一直活到七十多岁才去逝,如何治疗此病,还是有些知道,只是如今药物太少了。
  “此是多年旧疾,每到秋冬,更是加重,待天气转暖了,又会好些!”长孙皇后咳嗽了一会,气喘也渐渐消退。
  “娘娘要多保重身体,尽快治愈身体所染之恙…”李业诩满是关切地说道。
  “多谢贤侄关心,!”长孙皇后脸上有淡淡的红晕,应该是刚刚咳嗽厉害,气喘不过来所致,“一会就不碍事了,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太子承乾,如今年岁也不小了,却一点也不懂事,我又没有精力去管教。”
  眼前的长孙皇后,话语中让李业诩一点也没觉得是个高高在上的皇后,只是个有些无奈的弱女子。
  长孙皇后稍停了一下,继续说道,“皇上和我都想让你指教一下太子,望你不要推托,以使太子能早日醒悟,太子甚是仰慕你,不止一次提出要上代国公府向你请教,只是皇上没有允许!如今皇上也颇为无奈,多位严师也不能让其醒悟,所以妾身希望贤侄能帮我这个忙!”
  长孙皇后站起来,想给李业诩作礼,吓得李业诩忙跳到一边,“娘娘莫如此,臣一定听从娘娘的吩咐!”
  李业诩从立政殿出来,心里很是懊恼,为啥就没法拒绝眼前这位美妇人的请托呢?答应了,就要多太多的烦事。、
  但想着,若能治好或者控制长孙皇后的病情,那一切都不会太坏……还有,若真能把李承乾调教过来,又会是如何?
  复了职的李业诩心中却没多少欣喜,只是感叹,麻烦事成倍地增加了…
  第三卷 兵锋 第七十七章 访客众多
  李业诩出了宫,即去找李靖问询此事。
  代国公府还是大门紧闭。连边上的侧门都不开,李成过去对着门房处叫唤了声,才有人来开门。
  两名家仆把侧门打开,让李业诩一行进去,又关上了门。
  李靖还是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写着兵法,看到李业诩进来,很是意外。
  “翼儿,今日又有何事来找老夫?” 李靖搁下笔问道。
  李业诩刚搬出去两天,即回府来,知道定是有事。
  李业诩把今天李世民传唤他进宫,与他说的话及交付的事儿,都与李靖说了。
  李靖听了,沉默着半天不语。
  李业诩在一旁也不敢出言相询。
  好一会,李靖才开口说道:“这事儿待老夫细细想想,明日再告知与你!”
  见李靖如此说,李业诩也不再问。事关重大,定是出乎李靖意外,他也要好好地思虑一番了。
  李业诩又去府里转了圈,和父母还有弟妹聊了几句,再回到自己的府邸。
  李业嗣和李栎已经到李业诩的府中去过几次了,却还在计划着隔一两天就去一次。说是要看望一下那几个小侄儿,其实兄妹俩就是想去凑个热闹。
  王氏也同意了,李业诩自是没意见。
  李业诩回到府中,从迎接出来的郑燕手中接过小李征,抱在怀里,逗着玩乐了一会,告诉郑燕,明天即将回到军中,让家仆收拾一下。
  虽说李业诩复职回到军中,这是好事,但一家人刚搬过来,都还不太适应,李业诩去军中,府里只剩下这些女眷和幼儿,郑燕高兴之余又很是不舍,待李业诩应允过几日就回府一次,以后待事情处理完了,隔一两天即可回来,郑燕这才转嗔为喜。
  知道李业诩回来,云儿也抱着小李衡出来,一听李业诩又要去军中,脆弱的丫头眼中又满是泪滚落下来,郑燕只得在一旁细声地安慰着。
  因天气冷,府里都升着火炉,小月还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李微呆在床上,李业诩正想去和小月说声,外面家仆来报。说有人来拜访,还是几名胡将,正由管家陪着说话。
  李业诩一听,忙把手中的李征交给郑燕,走了出去。
  府里的管家也是李靖挑选的,是原来协助李安管理国公府事务的一名挺精明家仆,名唤李年。李业诩府中诸多事务都由他安排,颇得郑燕认可。
  李年此时正陪着两名胡将喝茶说话。
  不出李业诩意外,在前厅喝茶的正是契苾何力和执失思力,两人见李业诩出来,忙站了起来向李业诩拱手作礼。
  李年见李业诩出来,也行了礼告退,去忙自己的事了。刚搬过来,府里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处理。
  “两位兄弟,今日怎么有空光临寒舍?”李业诩挥退其他家仆。
  自从班师回朝封赏后,李业诩还未曾见过这两位在战场结下友情的胡将。
  “听闻李大哥复了军职,明日即回军中,因此我和思力兄弟一起来看望一下,!”契苾何力拱拱手道,哈哈笑道,“大哥新置了宅弟。也不请我们来庆祝一下!”
  “匆忙间搬进来,都未收拾停当,还是很乱,哪敢请人到府中来,怕人说我不懂礼数呢,!”李业诩也呵呵笑着。
  “李将军客气了,我等早就想着来拜会将军了,只是适逢过年,且将军府上有诸多的不便,也怕人说闲话,因此不敢冒昧打扰。今日李将军新置府弟,也就没什么顾忌了,所以过府来拜会一下,!”执失思力说道,“大帅和将军蒙不白之冤,我和何力兄弟都为大帅和将军鸣不平,在房相找我们了解情况时,我们是拍着胸脯,敢以脑袋作担保,大帅和将军决无谋反之心…”
  胡人说话就是直接,什么话都敢说出来,让李业诩有些咋舌。
  “多谢两位兄弟,!”李业诩知道,北胡的汉子都喜欢用直爽的方式交往,当下说道:“思力兄弟,你不必如此客气,别称我什么将军,我们以兄弟相称即可,不然就见外了。”
  李业诩和契苾何力在这次征战中。结下了挺不错的友情,但与执失思力却没那么熟稔,只是李业诩看执失思力的行事,还有留存历史上的英名,定也是一名可以结交的忠贞之将,因此也表现出自己的热情来。
  “是啊,思力兄弟什么时候如此客气起来了,我们都以兄弟相称,那最好不过了,!”契苾何力快人快语地说道。
  这两位如果不看外表,只听言语,那是不折不扣的汉家子弟,许是大唐对诸胡的影响实在不小,让这些胡将们都对汉语汉习感兴趣。就像后世那些向往美国,学习英语的国人相似,只是这两种滋味却完全不一样的。
  “那好吧,我也不客气了,你们都是我的兄弟,!”执失思力面有喜色。
  “两位兄弟此次出征归来,皆受皇上的封赏,且所封异常丰厚,让兄弟我异常羡慕,他日可要请我喝酒。以示庆贺,!”李业诩哈哈大笑着说道。
  执失思力以此战功封为安国公,转左卫将军,契苾何力被封为右骁卫大将军,受到的封赏都比李业诩重,但作为李世民笼络胡将的手段,朝中大臣并没有任何异议。比他们战功更卓著的李业诩,受到的封赏却比他们少,但还是遭朝臣们的反对。
  “好说好说,待过些时日,我们一道开长安城中。找个不错的酒楼一道喝酒,!”契苾何力眉飞色舞地说道,“李大哥,你一下子添了三个娃,手上还领着一支异常出色的特卫,你也要请我们喝酒的。”
  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