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将曹彬 >

第36章

大将曹彬-第36章

小说: 大将曹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可以。我遵命就是了!”

于是,略略料理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北上。吴家“会亲”之约,当然作罢;不过曹彬还是很体恤张惠龙,将他拨到刘光乂身边办事,这样就可以留待最后一批离开江陵。

因为君命紧急,在路上丝毫不敢耽搁。崔彦进和王仁赡的行装虽重,但身份高了,凡事方便,可以多拨骡马分载;牲口的负担一轻,自然也无竭蹶迟滞之虞,因而较正常驿程早了两日到京。一进京师南城陈州门,早有枢密院特派的干当官在守候的不只陈州门一处;每处守候的人也不只一两个,而是一拨五人,为的是枢密使李崇矩已奉到皇帝的面谕,不能不预作准备。

“启上崔副帅,行馆早已备下,请过去吧!”

崔彦进诧异。“我自有家宅,”他说:“何劳代为预备行馆。”

“是!”那领头的干当官姓韩,极其能干沉着:“请到行馆,另有话奉陈。”

“好吧!”王仁赡已知不妙,劝崔彦进说:“既然如此,我们就先住行馆,把行李发回家去。”

“启上各位官长。”韩干当官将视线扫过了崔彦进、王仁赡和曹彬:“枢密院奉官家面谕,蜀中班师将帅的行装辎重,须先查验奏报,再行发还。”

抬出“官家”,谁敢作声?崔彦进和王仁赡神色大变;曹彬见这种情形,怕崔、王二人的脸色,已引起他人的怀疑,因而轻视,随即泰然说道:“自然遵诏办理,你点收吧!”

“是!”韩干当官说:“一起都运到行馆,再作道理。我们也不敢擅动,须等上头派人来看。”

一到行馆,行李都加了枢密院的封条;接待贵客,却甚殷勤,但崔彦进和王仁赡都有被软禁了的感觉,自是悒郁不乐;曹彬自是泰然,但不能自己,此时须为崔、王二人帮忙。一面劝慰,一面写了信给李崇矩,说远征班师的将帅,功罪未明,先受看管,各人心中是否感到委屈,姑且不论;所予民间的观感,不可不加顾虑。最后建议,即速奏明皇帝,速加处置。

这封信很有效验——实际上李崇矩也正在为此事跟宰相赵普商议,想请皇帝召见,要当面奏请,从宽处置,先放崔、王、曹三人回家;不过接到曹彬的信,就更容易说话了。

“曹国华本来是‘陪绑’,没有他的事;昨日官家还面谕:曹彬可以不必看管。只是视同一体,功罪如何,在此刻来说,都还不分明,当然未便例外。现在就拿他作个题目吧!”

果然,皇帝先指示,单独释放曹彬;经赵普说明这一番道理,李崇矩又格外解释曹彬的用意,在保全禁军的威严体面,而崔彦进和王仁赡也决不致畏罪自杀。于是,皇帝为了不忍让曹彬蒙辱,准了赵、李二人的奏请。

“王全斌呢?如何不回?”皇帝又问。

“他跟沈义伦作一路,随后就到。”

“崔彦进跟王仁赡的行李,想来你们已经照我的话,封存了?”

“是!”赵普答道:“连曹彬的行李,一起封存,候旨发落。”

“原就说了的,须先查验。”

查验以后呢?赵普心里存着这样一个疑问,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说出来?

“唉!”皇帝忽发感慨:“五代以来,将校以至小卒,都拿打仗当作发财的机会,所以百姓把官军当作盗匪一例看待;这件事我想起来脸就会红。为了想革除这个坏习气,我不管财用如何困难,饷俸补给,一再增加,自觉待大家不可谓不厚;而还有人不能体谅我的苦心,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听皇帝的口风,是打算用重典来整饬纪律。百战功高的大将,如果受辱于狱吏,是件有伤朝廷体制的事;所以赵普乘此时机,重申前请。不过这话须有个迂回的说法。

“王全斌等人,不能仰体圣意,其情着实可恶!臣备位辅粥,总领百僚,督率无力,请陛下加以处分。”

“跟你不相干。”皇帝又说:“不过修明纪纲,倒是你的责任。”

“是!臣不敢推卸职责,”赵普到这时才提出请求:“平蜀将领功过,请陛下责付中书询问明白,另行秦请处分。”

“可以!”皇帝点点头:“由你们‘二府’会审明白,再作道理。”

“是!”

“只是有一层,须得斟酌。”皇帝问道:“你看王仁赡,是不是该先有处置?”

赵普和李崇矩一时不明皇帝的话意何所指;细想一想,方始领会——二府是指东府和西府,东府是中书省,由宰相和参知政事掌文事;西府是枢密院,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掌武事。奉旨二府会审平蜀将领,则王仁赡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应该是坐在堂上,还是站在堂下?

看他们两人迟疑未答,皇帝以为他们不便作何表示,因而直截了当地作了裁决:“王仁赡不能再当副使了,先拟旨发布!”

“启上陛下——”

“你不必为王仁赡申辩。”皇帝打断李崇矩的话说:“你只说,有什么适当的人可以接充王仁赡的遗缺?”

任用一员枢密副使是件大事,仓猝之间,无从举荐,而且文武二府虽是对称,地位并不一样,枢密副使的人选,需要征得宰相的同意,方能上秦,因而李崇矩这样答道:“容臣与宰相商议停当,再行秦闻。”

从殿上退了下来,赵普跟李崇矩还没有功夫细谈,第一件事是传旨释放崔彦进、王仁赡和曹彬;第二件事是拟旨免除王仁赡的枢密副使的职务;第三件事是查验崔彦进等人的行李——皇帝对此虽无明确的指示,但急于想知道查验的结果,是可以意料到的;如果下一次召见时,问到此事,没有交代,那就不合适了。

第三件事尚未发落,日已将午。料理中书省庶务的一个虞候,名叫钱庆的来请示,是不是可以开饭了?

“可以!”赵普又向李崇矩说:“你也在这里吃吧!把薛子平也找来,我们好好谈一谈。”

子平是薛居正的号,他跟吕余庆一样,是参知政事,本职是兵部侍郎,常在部中办事——此人性情宽厚,淡泊自甘,知道赵普喜欢揽权,所以除却奉召“会食”,平时是不大到中书省来的。

宰相的供应,精美丰腴,平常饭菜,亦如盛宴;薛居正的酒量跟他的气量一样大,此时只顾不断举杯,一面健啖豪饮,一面听赵普谈这天召见的经过。

“子平,有件事想奉烦。”

“是!”薛居正答:“请则公吩咐!”

“崔、王、曹三人的行李,奉旨查验;叫别人去我不放心。再说以他们三人的身份,亦不便叫别人去!”说到这里,赵普拱拱手:“拜托、拜托!”

这明明是让薛居正去“做恶人”。他赋性随和,不喜苛察,所以对此委任,大非所愿;但身为参政,亦有执行朝廷法度的责任,兼以是宰相的话,不便驳回,于是只能慨然应诺。

“也不必急!尽管宽饮。”赵普敬了他一杯酒,作为道谢的表示。

“则公,”李崇矩问到:“王仁赡的遗缺,则公夹袋中有人否?”

“现成有个人。不过——”赵普意味深长地说:“荐此人,于王仁赡的面子上不好看;而且,此时举荐,倒象有成见似地;两位以为我的看法如何?”

李、薛都能意会,他指的是曹彬。以枢密承旨升任枢密副使,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接王仁赡的缺,荣枯相比,益觉显然,未免令人难堪。而况蜀中将领的功罪,犹待宰相平章;混沌未明之时,曹彬先被荐升官,明明是认为他有功无过,所以说是“像有成见”。

“则公深谋远虑,真不可及!”李崇矩衷心敬服地赞叹着。

“等王全赋一到,传问的便是我们三个人。我想,”赵普徐徐说道:“我们须有一个定见。”

这话就让薛居正和李崇矩都难索解了,有功有罪,全看事实而定;何可先有定见。

看他们有困惑的神色,赵普便又说道:“国家培植将材不易;而况北汉、南唐都未臣服,用兵之时还多。所以,能保全的还得要保全。”

“则公此论甚是。”薛居正表示赞成。

李崇矩却有不同的看法:“官家一再面谕,要整饬纪纲。”他是善意劝告:“不知则公看出圣意没有?”

“自然,我也知道!”赵普闲闲地说:“官家仁厚,一心以黎庶为念;说到头来,我倒觉得不如皇弟英察,擅于将将。”

原来如此!李崇矩心中有数,皇弟光义有布恩之意,赵普不过承皇弟的意旨而已。

30

“又是这玩意!”赵普将手中的一张诉状,往桌上一摔,愤愤地说。

事与愿违,他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开脱王全斌等人的罪名;偏偏告状的人特别多,有蜀中的百姓,也有平蜀部队中的官兵,起先不敢告,一等大军班师,更听说皇帝要对失职将领治罪,于是“五毒齐发”了!

纸里包不住火,赵普不敢隐瞒这些诉状;而且也瞒不住,诉状不一定投入两府,从门下省、从皇城使、甚至从富门上,都可转达御前。皇帝自然生气;偏偏王仁赡不知趣,上了一道极不得体的奏疏。

“王仁赡在家干些什么?”皇帝问赵普。

“在家闭门待罪。”

“哼!”皇帝冷笑:“他何尝自觉有罪?你看见他这道奏疏没有?”

赵普对王仁赡颇为不满,因为自王全斌以次,他一个个数着指陈,哪个收受贿赂,哪个强娶民女,用意要表明他的过失,并非不可原谅。由于是一起共事的人的指责,罪证格外显得有力,愈使赵普难以着力。但话虽如此,为了执行皇弟的意旨,他仍旧不能不替王仁赡说好话。

“王仁赡的原疏,臣己阅看。措词愤激枝蔓,甚为失体,亦不无言过其实之处。臣亲访班师将士,也很有人说他应变有方的。”

“变乱是他激出来的,应变有方,怎么还能说是他的可称之处?你传谕找他来,”皇帝愤慨地说:“我非问他个心服口服不可!”

在王仁赡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惜有一句话,他无词以解,皇帝问他:“你娶李廷珪的家伎,可有其事?又开车德库擅取金宝。这些难道工全斌也有过?”

这是无法强辩的事,王仁赡只有伏地请罪了!

“你总算说了一句良心话,”皇帝念着他奏疏说:“‘清廉畏慎,不负陛下者,曹彬一人耳!’”

“是,只有曹彬一人。”

“这又是你昧着良心说话了!难道刘光乂也跟你们一样?”

“陛下明见,刘光乂若非曹彬处处谏劝,必不能如此安静!”

“那末,你何不学学曹彬呢?”皇帝正好反诘:“倘或你能像曹彬那样,处处谏劝,王全斌、崔彦进等人,不也就成了刘光乂了吗?”

“臣知错了!”王仁赡终于认了罪:“伏乞陛下恩出格外,责臣以戴罪图功!”

“我不能答应你一个人!这是通案,你有话到两府去申诉。”

两府传问,第一个当然是王全斌,他倒很痛快;凡有所问,无不据实回答,一共十七条罪状,条条有着。事情到此,赵普自然无能为力;而主帅认罪,亲自具了供状,其他的人想赖也不行,因此两府会审,只花了三天功夫,便已定案。

缮具了覆奏,赵普特为去谒见皇弟光义。“奏疏在此,一上御前,就不知会有什么后果?”赵普皱眉说道:“欲回天意,全仗鼎力。”

“我们一起去见官家。”皇弟光义说:“只是须有个说法。”。

看这样子,光义胸有成竹,赵普便不肯多说,只静静听着。

“依我看,莫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赵普想了想,抚掌笑道:“好个正话反说!殿下的这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一起进宫谒见皇帝,呈上奏疏,皇帝反倒不像平常那样有怒色。

“你都看过供状了?”皇帝问光义。

“是!臣已细读。王全斌居然直认不讳;真可说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

“不然!”皇帝摇摇头:“能够直认不讳,正见得他还有悔悟之意。”

赵普暗中匿笑,这就是正话反说的效用;皇帝果然上了当,真是“君子可欺其以方”了。

“你们看,”皇帝又问:“应该如何发落?”

“自然是罪在不赦!”光义仍是很愤慨的神情:“违法乱纪,应处以大辟之罪。”

“死刑?”皇帝踌躇了:“这太……太重了吧!赵普,你说。”

赵普自然也是正话反说:“陛下叠次面谕,以振饬纪纲为重,自非大辟不足以警惕军心。”

“臣实为陛下不平!”光义紧接着说:“记得出师那年,王全斌自秦凤路进兵,时值严寒,王全斌披荆斩棘,冲寒冒雪,星夜进兵,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臣记得一日侍陛下于讲武殿,陛下说是:”虽服重裘,还觉得不暖;西征将士,冲犯霜雪,其苦可知。‘当时解狐裘貂帽,遣专使赐予王全斌。虽说王全斌出了大力,究竟是恩深重;他自恃西蜀已平,为陛下去了一大隐患,在成都放纵部下,不知感恩图报,守陛下的法度,实在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