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复唐 >

第257章

复唐-第257章

小说: 复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齿常之哈哈的大笑:“那老夫的颜面可就大了去了——堂堂地晋国公、右卫大将军去给老夫当跑腿?使不得使不得!”
  刘冕也笑道:“事关重大,不容在下不亲自出面了。十二卫大将军当中,我顶多只认识一半。趁此机会,也算是交流一下同僚之间地感情。他们当中有几个,可一直都是武党的亲信。他们不肯来主动来找我,那我就去找他们。”
  薛讷笑道:“以天官现在地名望地位,一定让他们受宠若惊了。”
  “惊不惊不重要,这也不是目的。”刘冕说道,“这种时候,我们军方的人要表现得态度一致才行。”
  “言之有理!”黑齿常之说道,“那就按天官说的办吧!老夫来到神都后,还从来没有跟谁主动结交过。这一回也算是头次抛头露面了!”
  “那世伯就请准备好宴席,好好过个寿辰吧!”刘冕笑道,“就当是——三十岁大寿。”
  三人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黑齿常之这里搞定,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要见——薛怀义。
  刘冕和薛讷离开了黑齿常之的家,独自一人来到薛怀义府上拜会。薛怀义现在的谱可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三四品的大员也得预约才能顺利见到他。但刘冕只是亮明了身份,就被顺利的请了进去。此前他曾经来过一次,薛府的门子们可都牢牢的记住了他这个大腕。
  薛怀义正在悠然自得的喝着小酒听曲儿,见到刘冕一副喜出望外的惊喜模样,左一句天官右一句兄弟的扯着他喝酒。
  刘冕开门见山表明来意,薛怀义颇感惊喜:“你这回来神都,专为此事?”
  “不错!”刘冕微笑道,“太后登基,乃众望所归。在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好、好、好极!”薛怀义拍着巴掌,“后天,黑齿常之的寿诞之宴,在下必当亲至!”
  “谢了!”刘冕微然一笑,心中明白武则天恐怕早就给薛交过底了。薛怀义等这一刻,也等得有够苦了。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7章 做秀
  上。
  十二卫大将军加上文昌左丞平军国章事黑齿常之、儒帅魏元忠汇聚一堂。
  黑齿常之朴素的庭院里今天也收拾装点了一番,大堂中摆起一个大大的寿字。对外宣称这是他六十大寿。
  大唐最重军功。今天来的人总率天下兵马,撑起大唐半天朝廷。虽然黑齿常之是今天的寿星,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对准了两个人:刘冕与薛怀义。
  他们,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这么两个人将天下大将军都召集到了一起……定然不是寻常之事!
  黑齿常之是主人寿星,自然排坐在正席上座。下首过来,左边魏元忠居首、张仁愿次之;右卫则是右卫大将军刘冕,薛怀义排第二,论弓仁第三。刘冕也曾作了推让,但薛怀义坚持让刘冕坐首席。原因是刘冕、薛怀义与论弓仁三位同是国公,而刘冕身为十二卫大将军之首,理当如此。刘冕也便不再推脱,居于右边首席坐下。
  酒宴开始了,菜肴酒水都安排得很丰富,歌舞也很出色。但大家都没把心思放在这些上面。显然今天不是寻常的同僚聚会那么简单。
  酒过三巡,黑齿常之拿杯酒步入堂中敬众人,笑呵呵的道:“老夫贱辰,得蒙诸位前来捧场,甚感三生有幸蓬荜生辉。老夫敬诸位一杯!”
  “黑齿公请!”众人一起回礼,同时饮下一杯。
  黑齿常之爽朗的大笑。放下酒杯摸着胡须。环视了堂中一眼说道:“老夫征战沙场数十年,性格粗莽不善言辞。今日酒后但有一言献与诸公,不知当讲不当讲?”
  “黑齿公请!”
  黑齿常之笑了一笑道:“其实在座也没有外人,而且都是明白人。想必现在大家都在心中猜测,老夫回朝已经有些时日了从不与人结交,为何今日将诸位请来祝寿?其实。老夫是有些肺腑之言想对诸公说明。”
  众人都提起精神来,全神贯注看着黑齿常之听他说话。席间变得静悄悄的。
  黑齿常之踱了几步,声音宏亮的大声道:“想我大唐高祖太宗拔剑于关陇而定天下,至今已逾数十年。大唐民丰物阜恩威天下,受万国之敬仰。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唐在太后地呕心沥血操持料理之下,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百姓安居乐业。社稷四海升平。真乃天缘赐福,降下圣母神皇来造福大唐!”
  刘冕静静地听,不动声色。黑齿常之这番话,前面一半慷慨激昂,后面一半却多少有点违心和别扭。恐怕在座的人都知道他在打官腔,但不会有人出来唱反调。
  “老夫是在想。我们这些当将军的,轻生死而报国邦,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安乐、社稷太平。不要闹乱子,不要有麻烦。”黑齿常之说道。“大家也都看到了。圣母神皇已经尽得人心,百姓当中呼声极高——拥戴她登基为帝。老夫今日请诸公前来,就是想听听诸公的意见——我们,是否也该出面呼吁并拥戴圣母神皇登基临鼎呢?”
  黑齿常之这话说得巧妙。不轻不重的将烫手地热山竽扔给了在座众人。而且他率先捅破了窗户纸。说明今天的目的就是商议拥戴太后登基。
  黑齿常之语音落定,席间变得静悄悄的。
  这样的大事,没什么人敢出风头。就算是一些个武则天的铁竿心腹也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跳出来,指指戳戳胡说八道。
  因为他们,还不够格。
  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到了刘冕这边。来回地在刘冕与薛怀义身上扫视。
  刘冕淡定如初,不急不徐的拿着杯子舔酒喝。他知道,薛怀义肯定会比自己心急先坐不住的。
  果然没过片刻,薛怀义哈哈的干笑一声:“黑齿公高论。正合我意。圣母神皇文治武功宽仁天下。抚恤百姓治缮社稷均有过人之处。如今大唐天下舆论汹涌民意高涨,全都在迎奉圣母神皇登基。我们这些当将军的首先就得忠于朝廷忠于太后。在这样的大局势之下。理当顺天应人,挺身而出迎奉太后登基为帝!诸位,以为如何?”
  薛怀义说完,有几个人零碎的应了几声:“梁国公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薛怀义转头瞟了一眼刘冕递来眼神,示意他说话。刘冕装作没有看到,继续慢条斯礼的喝着酒。
  薛怀义感觉有点尴尬,继续海天胡地的道:“众所周知,《大云经》中有言,圣母神皇便是佛祖赐下地女主前来掌领国家的。这是佛旨,是天意。洛河宝图上也有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由此可见,圣母神皇要登基为帝已是天意使然。我等当顺天应人竭力相佐。”
  魏元忠与张仁愿一直没有吭声,只是静静的坐着当听众。同时,他们有意无意的瞟着刘冕在看。其实他们在来之前就早已明白这场宴席地主旨了。只是在这样的大事面前,他们都有意的保持着低调,不想当出头鸟。
  薛怀义的面子还是挺大的。已经有六七个人跟着附合,嘴里说着顺天应人。而刘冕这边一半的李党之人,还没有一个人发话。大家都在等着刘冕率先表态。
  刘冕知道躲不掉的。于是故意尴尬的干咳了一声,迟疑的说道:“我……没有意见。这个时候,地确是应该迎奉太后登基。”
  说得很巧。仿佛是在无奈之下不得不附合黑齿常之与薛怀义地观点。这种时候,刘冕是绝对不会表现得如同一个拥武登基的积极份子地。说穿了,就是假装矜持。因为在大多数人地印象之中,刘冕是李党阵营地一竿旗。如果表现得太过激进。反而显得虚假做作。这样表现出一点无奈来。却显得真实了。
  薛怀义顿时哈哈的大笑:“刘兄都没有意见,那其他的兄弟们也肯定都是赞同的啦?”
  论弓仁就在等着刘冕发话再表态了,这时抱拳而道:“在下与晋国公的想法一致,别无他议。”
  薛讷也道:“在下也无意见。”
  这下好。李党三个最重要的统兵大将军都表示赞同了。魏元忠、张仁愿时机如此,也只得出声表示赞同。其他几个将军自然也跟着附合。
  如此看来,意见总算是达成了统一。
  黑齿常之洪亮地大笑:“看来诸公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我等今日就在这席间一同起草上表,联名上书拥戴圣母神皇登基如何?”
  “一切全听黑齿公号令行事!”众人都下了台阶来,同声附合。
  黑齿常之当即磨墨摆纸,请文采最好的儒帅魏元忠起草了一份上表,拥护武则天登基为帝。所有人在上面表注了姓名。
  一场政治秀,就此落幕。
  众人依次散去,刘冕和论弓仁留了下来。
  黑齿常之拿着那份上表看得发呆,时常叹息两声。刘冕从旁劝道:“世伯不必忧伤。时局如此。莫可奈何。想我大唐三世基业如今一朝被夺,身为李唐之臣心中感慨自不必说。”
  论弓仁略感惊讶:“大哥,你的意思是说……你们这是在违心的拥护太后登基?”
  “也算不得是违心。”刘冕对他笑了一笑道,“二弟,朝堂上的政事复杂得紧,许多的事情一时对你也解释不清楚。你就当是……我们都当了一回识时务的俊杰吧!”
  论弓仁并不傻,会意的点一点头:“小弟明白了。”
  黑齿常之悠然长叹道:“想当年老夫率众归降大唐,从此便死心塌地效忠于大唐。何曾想过有一天又会干出这种背主忘节之时——居然当众召集众人帮她窃取大唐基业!”
  刘冕没有接话。这种话还是不接地好。否则话匣一拉开就不知道要扯到哪里去了。
  黑齿常之也挺识趣,叨唠了两句没有再说下去了。而是岔开话题对刘冕道:“天官。你的右卫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上次我给你举荐的一些人,都还合用吧?”
  “都挺好。郭虔已是我的左膀右臂,王是我的智囊与军师;郭知运与张嵩是难得的勇冠三军的猛将。宋少年老成办事得力,都很不错。”刘冕说道。“我花了一个冬天训练我的军队,现在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只待实战来检验。”
  论弓仁听完甚是羡慕的道:“相比于大哥,小弟就显得有些无能地。小弟对大唐的军制与习俗都不太熟悉,一切都还在适应之中。”
  黑齿常之笑道:“论将军也不必谦虚。老夫早有所闻,你将吐蕃的骑兵战法拿到了左卫来实验,收效极佳。现在的左卫骑兵已经今非昔比。只是你对大唐地步军与战阵多少会有点生疏。但相信假以时日你会干得特别出色的。”
  刘冕听出了黑齿常之话语之中无限的羡慕与嫉妒,思索了一阵对黑齿常之道:“世伯,至从上次代州一役后,大唐的东北边疆暂时宣告宁静。但是那里终究是北狄杂居的是非之地。少不得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元帅前去坐镇。等太后登了基。在下想办法说服太后让她准你再回东北坐镇此地。到时候,你就能重返军旅了。”
  “当真可行?”黑齿常之大喜过望。
  刘冕微笑道:“此事光是我一人努力恐怕的确不行。今日在座的一人当中。可以说得上话多话。世伯若有时间不妨找他帮一帮忙。”
  “好。老夫明白了。”黑齿常之会意的点头。刘冕指地这个人,当然是薛怀义莫属。枕边风一刮起来,可是有用得紧。而且这种事情刘冕是不好直接出面替他去找薛怀义说地,自然只能是他亲自出马。
  刘冕心里也想得很清楚。一来黑齿常之地确是难得地将帅之才。闲置在家终老此生太过可惜了;二来黑齿常之如果能重返军队。自己在军队中的帮手就又多了一人。以黑齿常之的身声望能力,可是比论弓仁、薛讷这些人都要有用。
  越是时局纷乱动荡不定的时候,就越意味着有好的机会可供钻营。改朝换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武则天登基后的做法肯定会跟以前垂帘听政大不相同。这当中定然会有许多地机会出现。黑齿常之要重返军旅,也不定就是空想妄谈。人在黑齿常之那里小叙了片刻,也结伴告辞而走。论弓仁多时不见刘冕表现得甚是亲切。刘冕心忖回到府里孤家寡人一个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将他请去聊聊天。论弓仁自然慷慨应允。
  二人回到刘冕的晋国公府上,取了点小酒来喝着叙话。论弓仁想起件事情来对刘冕道:“大哥,小弟一直有件事情想问一问你。只是长时没能说出口。今日小弟趁着酒兴可就要说了。”
  “说吧!”
  论弓仁道:“小弟听闻,上次太后许婚给吐蕃赞普的那个慈安郡主,对大哥情根深种。她为了不想嫁去吐蕃,居然出家入道遁入空门。小弟是在想,前不久吐蕃蒙生大变元气大伤,暂时不敢来叨扰大唐。可万一什么时候他们缓过劲来。定然会拿慈安郡主说事,挑起争端对大唐用兵。到那时候,大哥该如何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