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42章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42章

小说: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说此案神秘而又诡异,是因为整起案件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有说这是曹丕为了顺利即位所发动的大清洗,也有说魏讽是在和关羽遥相呼应。

针对后一种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除了魏讽自己以外,所有留下名字的涉案人员,都曾在荆州待过:刘廙和王粲都是年少就到荆州避难,张绣曾是刘表的爪牙,宋忠则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他们的儿子、兄弟都在荆州生活,随后才迁居北方。

这群年轻的“荆归派”对于荆州,自然比对曹魏有更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关羽率兵北上时,他们趁机响应作乱也不算意外。当然,在史无明载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只能是臆测,作不得准。

不过唯一能确定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关羽大破曹军,威震华夏,刘备集团的声势也如汉水的水位一样,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当时成都小朝廷内肯定到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氛,襄樊一地已经是囊中之物,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将是三辅、南阳,甚至是许都。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无情的现实告诉了他们一个真理:盲目出击,往往没有好果子吃。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将星陨落

建安二十四年,岁次己亥,闰十月。

对于关羽而言,时令进入秋季,战事依旧相当顺利。虽然洪水逐渐消退,但樊城的城墙已经被泡软,城破指日可待。而另外一边,江东方面原本一脸“不服气”的吕蒙,听说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返回建业养病了,换上来一个叫陆逊的年轻人代理汉昌太守的位置,一上任就写来一封马屁十足的信,想来不是什么大人物。

好吧,既然江东不足为惧,那么江陵就没必要让那么多军队驻守,调几个营来北边帮着打樊城不是很好吗?还有留守后方的糜芳与士仁两个小王八蛋,事情怎么都办不好,等前线搞定了,回去一定要打他们的屁股……

这一切简直太顺利了!

或许关羽某天一觉醒来时会灵光一现:俺老关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还没打得这么顺利过,顺利得不像是真的……

没错,这一切本来就不是真的,地球人都知道。

于禁投降两个月后,曹操终于拖着老病的身躯来到洛阳,面对来自关羽的威胁。一票智囊们鼓噪的杂音,几乎将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淹没。

曹操想将献帝迁离许都,马上有人反对,说这样会打击士气。有人劝他亲征,但也有人告诉他不必亲征,要对部下有信心。曹操最后只能做两件事情:一是继续调动援军,二是亲自来到洛阳南边不远的摩陂,为襄樊困局遥做声势。仅此而已。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一封公文跨过淮水送到了曹操的面前,公文主旨栏写着“求和、称藩”,文末盖着“汉讨虏将军孙权”的大印,公文的保密等级是“绝密”。

事态出现这样的转机,对于曹操来说并不意外。

蒋济和司马懿很早就作出了判断,“孙刘连盟”外表所包裹的只是一层脆弱的糖衣,随着刘备集团的不断壮大、关羽的逐渐北上,孙权图谋荆州的动机就会越来越明显,他不希望看到皇帝真的落入刘备之手,更不可能抵挡后防空虚的荆州所带来的巨大诱惑。

眼下孙权的这封信,表面上看,是在向帝国中央称臣请降,并以讨伐关羽作为称臣的见面礼,实质上却是告诉曹操:你被关羽打得满地找牙,我现在替你报仇,顺便收回荆州,你可别在我背后使坏。

曹操“大体上”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他让孙权当车骑将军,假节,另外送上那个致命的头衔:荆州牧。

当然,像曹操这种政治老手不会看不出来,孙权所谓的“请降”,不过是想借“孙曹联手”之机,将荆州占为己有。于是曹操在“联吴”的同时,另外还动了一点手脚——他将这件事泄露给了关羽。

曹操的算盘其实很简单,根据董昭的意见,如果放任孙权得了荆州,对曹操一点好处都没有,而把这个讯息泄露出去,让关羽撤军和孙权拼个你死我活,不但解了襄樊之围,曹军更可坐收渔翁之利。即便以短期来看,让樊城围城中的军士知道情况有变,至少也能鼓舞一下士气。

董昭最后又作出判断:关羽为人逞强好胜,一定不会选择“马上撤退”这个最好也是唯一的策略。

什么是政治?这就是政治。

于是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猎杀关羽的大阵正式启动。

曹操方面,樊城附近的洪水终于消退,各地援军也陆续到达了指定地点。徐晃汇集了徐商、吕建等十几支部队,包括平难将军殷署所率领的从马超、韩遂那边招降来的西凉骑兵,正式向关羽发起挑战。

此时关羽已经收到孙权可能会袭击后方的消息,但正如董昭所预料的那样,他对情报的正确性有所怀疑,也不愿放弃即将到手的战果,因此并未在第一时间下令撤退。

在这种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徐晃很快就突破了关羽所设下的包围圈,在野战中击退救援部队,并成功与樊城内的曹仁形成联合,双方里应外合。关羽不能抵挡,只好撤回到汉水南岸。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败并不算太严重,曹操的骑兵毕竟是天下第一,要在陆战中取胜有难度,不过关羽的无敌舰队仍控制着汉水,襄阳也还在包围圈内,只要将其攻下,也算是达成了预期的战略目标。

当然,即便是达到了目标,但关羽面子上总归是有点挂不住的。然而对于天下大势而言,个人的面子又值得了几个钱?而且,从当时的情势来看,问题已不在眼前,而是在后方。

在陆逊这块羊皮的掩护之下,孙权、吕蒙、蒋钦、潘璋、朱然、周泰等大小鳄鱼纷纷潜回到长江中游,准备一举吞下荆州。

十一月,吕蒙发动奇袭,他将特种部队藏在民船内,由一般平民百姓驾船,伪装成商旅,分期分批渡过长江,然后快速摸掉江岸所有哨卡。

于是,在没有任何警报的情况下,江东大军进入南郡,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三国演义》上为傅士仁)首先投降。接着,镇守江陵,也算是刘备老班底的糜芳也开城献降,于是江东军兵不血刃地占据了南郡。之后,由吕蒙守江陵,陆逊向西进军宜都,切断了荆州与益州之间的交通,蒋钦则率江东水军进入汉水,彻底包围了关羽。

大网已经收紧,只待关羽。

假如这是一场模拟战争,可以进行事后总结的话,笔者认为,刘备集团最需要检讨的,莫过于资讯传送的不畅。

孙权和曹操结盟,没人知道(虽然曹操故意泄露风声,但关羽却举棋不定)。江东主力从东线移到荆州,没人知道。甚至现如今吕蒙已经拿下了南郡,还是没人知道江东军想干吗,不败才怪!

关羽得到后方沦陷的消息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军反攻。相反地,他慢慢地向南撤退到当阳附近的麦城,并不断向江陵派出使者,希望还可以像四年前那样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然而这回江东群鳄已不想多说什么了,他们张开大口只是为了吞下所有的荆州地盘,以及关羽的命。

十年前赤壁之战刚结束时,荆州人或许对江东政权颇为反感,因此纷纷集结到刘备旗下。然而经过十年孙、刘两家共治荆州,民间的偏见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缓和,吕蒙进入江陵后更是大做群众工作,亲自深入基层,走访困难户、建希望小学、提供免费医疗、替寡妇挑水等等,还杀了自己麾下一名同乡士官,罪名十分可笑——偷百姓的草帽。

关羽不断派遣使者过来,等于给吕蒙制造了免费宣传的机会,吕蒙不谈正事,只招待使者在城中四处参观,让他们见证江陵城易主后的良好秩序,同时还安排他们探访关羽麾下荆州军士的家属,顺便带些口信或家书回去。

这些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后,自然而然便将讯息散播给同胞,荆州军士们知道自己的家人没事后都松了一口气,也由此打消了反攻江陵的战意。

关羽是个好领导,当他发现属下无心应战时,并没有强押着他们去攻打其家人所在的城池,而是选择了诈降,然后带着一小队死士企图从西北边的山区逃往刘封、孟达所驻守的东三郡。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关羽的诡计被孙权识破,朱然、潘璋两人率军急追,最后在临沮县追到了关羽的残队,关羽跟他儿子关平、都督赵累力战而死。

关羽之死,是三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由于他的失误,赔掉的不止是自己的性命,更是刘备集团这艘战舰右舷上的主炮。失去了荆州,蜀汉北伐只剩下汉中一个据点,“隆中对”从此化为泡影。

后世很多论者因此对关羽多作批评,认为他好大喜功、擅自北伐之举,破坏了刘备集团的整体战略思路;他刚愎自用,辱骂江东使者之举,破坏了孙刘联盟;他骄傲自大、轻蔑同僚之举,逼反了糜芳与士仁。以上三条,便注定了关羽败亡的悲惨结局。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至少前两项指控是不成立的。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举出兵襄樊,这明显是在配合刘备在汉中、东三郡的攻势,现有的史料中丝毫看不出关羽当时是因为好大喜功,抱着一路打上去收复中原的打算。

至于破坏与孙权的联盟关系,就更不应该算在关羽的头上了。君不见吕蒙刚一上任,就摆出一副要将荆州生吞活剥的架势,而且孙权也同意了,这恐怕不是关羽压低姿态就能够改变的。另外,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提亲显然是一个阴谋,关羽的女儿嫁过去明摆着会成为人质,而且孙权一方面把自己妹妹接回来,另一方面又向关羽提亲,明显是在挑拨刘备跟关羽之间的关系,关羽拒绝实属合情合理。

至于辱骂使者一节,这虽然看起来很像关羽的作风,但此节却只记录在“孙权传”上,多少有一些政治宣传的可疑性。

不过,第三点指控关羽却是赖不掉的。

不要忘了,关羽是个“大头仔”类型的人物,他对于所认同的大哥誓死效忠,但对他看不起的人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当初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就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不屑与黄忠并列。既然连黄忠这种素有名声的战将在关羽眼中都一文不值,那么士仁、糜芳这种龙套角色,在关羽麾下所受到的屈辱,也就可想而知了。

顺带一提,糜芳投降东吴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常常遭到虞翻的羞辱。他老哥糜竺留在益州,虽然没有受到刘备的处罚,但心中仍不免羞愧,不久就因病过世了。想当年糜家兄弟在徐州家产万贯,为了刘备不惜抛家弃产,连亲妹妹都贡献出去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令人感慨。

对于一代武圣的陨落,民间总是充满了同情之音。关羽之死,被后世许多艺术家渲染成“英雄末路”的典型,“走麦城”便是三国名戏之一。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那短短的半年之内,曹仁、满宠、于禁、徐晃、庞德、吕蒙、陆逊、朱然、潘璋、蒋钦等众多名臣猛将齐集荆州,只为了他关云长一个人,这样的豪华阵容,足可与当年殷纣王摆下的诛仙大阵相媲美了,关羽也算死得脸上有光。

只是关羽死后,我们不禁要问,本书的男一号,身为关羽结义兄长的刘备身在何处?

这大概是近年来一些历史学者、准学者以及阴谋论者相当热衷的话题,包括“刘备阴谋论”、“诸葛亮阴谋论”等说法纷纷出炉,主要论点无非是:诸葛亮或者刘备为了避免刘禅继位之后,关羽尾大不掉,所以宁可牺牲荆州,借孙权的刀除掉关羽。

虽然笔者也热衷于阴谋论,但却认为这样的说法纯属“推论过度”。

单就以当时刘、关二人的关系来看,还看不出决裂的迹象,而关羽是刘备集团最得力的打手,始终镇守在东北门户,对曹、孙两家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刘备怎会舍得放弃?即便关羽在刘备死后有危及蜀汉政权的可能性,但刘备又没有张裕、周群那样的本事,如何预测到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只要他还在,关羽就不可能翻起三尺浪。而且要收拾关羽,刘备有的是办法,没有理由以送掉大好荆州为代价。

至于说是诸葛亮主谋,这就更不靠谱了,诸葛亮此时还没有掌握蜀汉的话语权,不可能单独操控这样的阴谋。

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没有赴援荆州,主要还是通讯不畅的缘故。

在当年闰十月之前,关羽在襄樊战线仍然是进展顺利,之后虽然败于徐晃,但也还用不着支援。随后由于江东军奇袭的速度太快,保密工作又做得十分到位,以至于荆州百官根本没时间逃出荆州,包括关羽的主簿廖化想跑也跑不掉,只好暂时向孙权投降。

反观益州这边,当时刘备虽然在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