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34章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34章

小说: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的“潞涿君”其实是“露啄君”,就是指嘴巴没有胡须覆盖的意思,这当然是在讽刺刘备下巴不长毛了。在那个男子以(长)须为美的年代,说你不长胡子,跟骂你是个死太监没什么区别。

这一下刘备可气炸了,但偏偏话题又是自己挑起来的,只得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暗暗在心里把这个讨厌的大胡子关进了小黑屋。

插曲到这里便结束了,但尚有余波,后面会提到。

吃吃喝喝、说说笑话之余,正事也还是要办的。首先是最重要的政治仪式——互表。刘备表刘璋为代理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刘璋则表刘备为代理大司马,领司隶校尉。

“镇西大将军”这个头衔属于刘备的发明创造,也不知道是“镇西将军”的“加大版”,还是“大将军”的“镇西版”,抑或是“镇西将军”和“大将军”的“综合版”,但无论如何,都要比刘璋现在所挂的“振威将军”大上不少,听上去也威风了许多。之后蜀汉维持了“镇西大将军”这一名号,姜维便挂过这个头衔。

然后便进入实质性部分——刘璋安排刘备进驻北方的葭萌,同时督领白水关军兵。

葭萌关与白水关都是蜀地北方的重要关隘,再往北便是张鲁的老巢阳平关了,属于一级战区。原本统帅白水军的将领杨怀与高沛都是刘璋麾下的重要将领,责任重大,刘璋大手一挥,将这支部队送给了刘备,足见其对刘备的重视。

除了军队以外,刘璋又另外奉送刘备米二十万斛、马千匹、车千乘,其他布匹锦缎等奢侈品更是不计其数。

就这样,度完蜜月之后(三个月),“财大气粗”的刘备带着三万人马启程前往葭萌关,执行他生涯中最后一次看门狗任务。

刘备抵达葭萌后并没有对张鲁开战,而是做起他最擅长的群众工作。反正经费都由都政府出,刘备也乐得做顺水人情,摇身一变成了散财童子,大撒公关费,以此聚拢民心,这样一耗就是一年。

然而“皇帝不急太监急”,看着刘备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年轻的庞统实在是坐不住了,他告诉刘备:“现在我们的情形,一定要快点采取行动,挑选精兵组成敢死队偷袭成都。刘璋平常不重军事,又没有防备,我们一战可定,这是上计。”

见刘备没有什么反应,庞统又说:“杨怀、高沛都是蜀中名将,手握强兵,据守关隘。我听说他们曾数次建议刘璋将我们遣回荆州,我们现在只要主动告诉杨、高二人,说荆州发生战事,我们将撤军回援,他们一则仰慕您的威名,二则又希望您离开,一定会轻装前来送行,到时将这二人拿下,吞掉他们的部队,向成都开战,这是中计。”

刘备听后不置可否。

庞统吸了口气,说:“实在不行,我们就应该退到与荆州交界的白帝城,建立和荆州相连的补给线,慢慢地跟益州耗,这是下计。要是我们什么都不做,一直就这么耗下去,一定会被困死在这个地方。”

刘备仍旧默不作声。

庞统急了:“主公!您倒是表个态啊!”

刘备反应慢也不是第一次了,在庞统的一再催促下,他终于决定采取行动。或许是慑于刘璋在涪城之会中展现的实力,刘备否定了庞统大胆的上计“成都奇袭计划”,决定采纳相对保守一些的中计“并吞白水军计划”,而此刻曹操刚好又为他制造了一个好的借口。

当刘备在益州“不作为”的时候,北方的曹操倒是忙得不可开交。他在建安十六年花了一整年搞定了马超、韩遂等割据长安的凉州势力后,并没有如先前所对外宣称的那样进军汉中,反倒是经过休养之后,发动了号称四十万的庞大军力,来讨伐东吴。

曹操这种忽东忽西的打法令人摸不着头脑,如果说是要攻东吴之不备,可曹营/‘文~/内部的/‘人~/保密工/‘书~/作显然/‘屋~/没有做到位,东吴方面早在一年前便已得到此一消息,将首府迁到了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沿长江做好布防。

交战的结果是:曹、孙两军僵持了几个月,经过几次小打小闹之后,建安十八年春天,曹操便知难而退了。

其实曹、孙两家的交战结果对刘备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曹操做出了进攻的举动。

建安十七年底,刘备向成都政府打报告,称:

“孙家和我唇齿相依,现在有难,我不救不行,再加上乐进和关羽在青泥(襄阳南方)一带对峙,如果我不回去,乐进一定会胜(刘备还真瞧不起自家兄弟),到时侵犯益州,危害必大于张鲁。张鲁不过是个自守之贼,没有什么好忧虑的,因此,我决定返回荆州救援,请州牧再借我一万兵和若干物资,让我们联手痛宰万恶的曹军。”

刘备这套“假撤退”的把戏显然做得很到位,也很逼真,近在白水关的杨怀、高沛与远在成都的刘璋都信以为真,尤其是刘璋,还当真缺心眼儿地免费奉送了四千兵和一些物资给刘备,而杨怀与高沛也礼貌性地来到葭萌,为名义上的长官践行。

但假动作做得太逼真,同样有可能骗到队友。

身在成都的张松便误以为刘备真的要撤出汉中,急得跟什么似的,忙不迭发了个密函给刘备和法正,内容大致上是:“眼看大事可成,怎么会在这时候要撤退呢?”

结果出事了。

翻脸无情

过去这两年来,同样身为州从事的张肃,很清楚自己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弟一直憋着坏,干的是卖主求荣的无耻勾当,他之所以保持沉默,无非是想搞点投机:张松帮刘备抢班夺权,自己身为功臣的兄弟,总会沾到点好处不是?

然而,当那一天渐渐来临,张肃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冷静了。

话说那一天,城外忽然传来消息,说是刘备准备率军撤回荆州,张肃不由得心底一凉。他忙换了身便服,悄悄走过张松的书房,出家门后随手牵了匹马,直往刘璋的官邸驰去。

在那一刹那,张肃权衡利弊,决定大义灭亲。

至于张肃告发兄弟卖主求荣,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简单交代了一句“怕连累自己”,因此也无法揣度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毕竟是关乎到家族未来的重大之举,想来不会这么简单,总得经过利益的反复权衡之后,才作出如此决定。

总之,建安十七年底,张肃向刘璋告发了张松通敌卖国的阴谋。有如此关键的人证,张松完全没有辩护的机会,便以叛国的罪名被处死。可怜这位阴谋家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被自家兄弟出卖的下场,想必是死不瞑目。

张松的死毕竟只是小事一桩,可刘备该何去何从?

其实不光是刘备,这件事令刘璋更加寝食难安。直到这一刻,他才大梦初醒,痛心地发觉,原来刘备是个外表很单纯、内心很邪恶的家伙,满口所谓的仁义道德,结果全都是骗人的鬼话,这使得他原本就脆弱的心灵备受打击。

打击归打击,但这个烂摊子总得收拾。于是,他紧急采取行动,传令各处关隘,不得让刘备部队通过……仅此而已。

都已经彻底翻脸了,还采取如此温和的手段,刘璋要不就是太过于自信,要不便是如笔者前面所评价的那样,是个缺心眼儿的人。很明显,刘璋对刘备还抱有某种幻想。

然而刘备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当听到“内主”张松被杀的消息之后,刘备马上意识到,已经到了跟刘璋彻底决裂的时候了,必须快速行动。

于是刘备开始大肆宣传刘璋的“恶行”,比如:提供的物资不足、克扣军饷、鱼肉百姓等等,借此来激怒荆州军团。同时,他又斩杀了倒霉的杨怀与高沛,将白水军将士的亲属虏为人质,裹挟白水军造反。

比较二刘对待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刘璋的政治军事水平与刘备相比,简直像个学龄前儿童。

建安十七年底,刘备正式和刘璋决裂,他命令黄忠、卓膺率领荆州兵团为前锋南下,他自己则亲自带着新收编的白水军殿后,只留下中郎将霍峻带少量士兵留守葭萌。

刘备的反戈相击在成都小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什么“引狼入室”、“我早知会这样”、“听我的就没这回事”之类的言论铺天盖地,马后炮四处开花,唯一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是由一位叫郑度的智囊所提出的。

郑度建议刘璋:“刘备的军队不满万人,军资不足,只能就地取食。对付他们最好¨wén rén shū wū¨的方法就是将巴西、梓潼的百姓撤到涪水西岸,烧毁一切作物粮仓,坚壁清野,不要和他们作战。这样不过百日,敌军撑不下去必将撤退,我们再趁机追击,必能擒获刘备。”

这一“焦土战略”很快便传到了刘备的耳中(可见成都小朝廷内已布满刘备的耳目),刘备对这计狠招相当忧心,赶紧找法正商量,法正则冷笑着安慰刘备:“安啦!刘璋不可能采纳郑度的建议,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刘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严肃地告诉郑度:“我只听说拒敌以安民,没听说扰民以避敌的。”轻易地便否定了这项有机会反败为胜的建议。

然而刘璋虽然不用郑度之计,他所安排下来的“诛备大阵”却也毫不含糊。简单来说,他在成都北方建立起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涪城防线,由中郎将吴懿以及精英将领刘、冷苞、张任、邓贤等防守;

第二道绵竹防线,由干练的护军李严和参军费观督领各军;

第三道雒城防线,由刘璋的儿子刘循亲自戍守。

此外,刘璋又令巴郡太守赵笮与严颜固守江州,切断刘备和荆州老巢的联系。最后是一道釜底抽薪之计:由将领向存、扶禁率万余人沿阆水进军,直指防守薄弱的葭萌。

刘璋随手一挥就能动员这么多支部队,证明蜀中人力资源充沛,也反映了他当权十余年所建立起的行政效率。

然而,这一系列看似无懈可击的部署,也仅限于“看似”而已,刘璋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执行者的能力。

事实证明,蜀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远逊于刘备军团,整个“诛备大阵”在刘备军团的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刘备自葭萌起兵后便采用闪电战术,绕过由王连驻守的梓潼,竟赶在成都援军到达之前,先攻占了涪城,反而形成以逸待劳的局面。

涪城蜀军的统帅应该是吴懿,他是陈留人,当年随刘焉入蜀,妹妹又嫁给刘璋的哥哥刘瑁为妻,官拜中郎将。世交加姻亲再加位高权重(刘璋帐下只有两位中郎将,一个是征东中郎将赵韪,另一个便是吴懿),吴懿可以说是蜀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刘璋将第一线的任务交给他,自然是期待颇深。然而天晓得吴懿那天吃错了什么药,面对抢先一步的刘备,他竟然不战而降,拱手将精锐部队送上,这使得其他在涪城附近负责阻截刘备的部队顿失统帅,包括刘、冷苞、张任、邓贤等军,一一被刘备击溃。

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涪城以北的半个蜀地尽入刘备之手,眼下他的兵锋距成都已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这等于是宣告刘璋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向来败多胜少的刘备,经过这一系列的胜利,打出了自信,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精气神,同时也滋生出了自满的情绪。

他攻陷涪城之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在席间,半醉的刘备不无得意地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真是太爽了!”

向来清醒的庞统则摇了摇头,冷冷道:“以攻打人家的国家为乐,不是仁者之兵。”

刘备正在兴头上,兜头一盆冷水下来,不禁大怒:“以往武王伐纣,还不是前歌后舞?这难道不是仁者之兵吗?你简直太不像话了,给我滚出去!”

庞统知道主子醉了,说什么都没用,便离了席。

过了一会儿,刘备感到后悔,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自顾自吃喝,刘备倒是耐不住,问庞统:“刚才我们那样子,是谁的错?”

庞统道:“两个都有错。”

刘备大笑,一切不快烟消云散。

《三国志》中纳入这段记录,显然是要向后人呈现庞统的能谏,以及刘备知错能改、大肚能容的美德。不过,以之前刘备拖拖拉拉,似乎有点不情不愿的举动来看,他对于谋蜀一事应该始终背负着很大的精神压力,直到取得涪城,坐拥半个蜀中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因此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冒出一些“惊人之语”,也算是人之常情。

不过,令刘备“更爽”的还在后头。

向存、扶禁二将率一万多人攻打葭萌,霍峻手上只有数百人,但两军竟相持了将近一年,不分胜败。最后霍峻趁敌军戒备松弛,主动开城迎战,结果蜀军大败,再也无力威胁到刘备的后方。

刘备在涪城稍事休息后,随即挥兵南下,进军绵竹。当时的绵竹令是益州犍为郡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