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冒牌书生 >

第36章

冒牌书生-第36章

小说: 冒牌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作出一个要昏倒的样子,随后与红娘子相视大笑,我心里忽然变得十分单纯,只想陪她就这么走下去。那些情呀爱呀的,重要吗?有一个红颜知己陪在身边,我就该知足了,其实,我一向不是很贪心的。来到这个时空后,特别是和红娘子在一起时,我很少会想起和刘珊的过往。除非在特定的环境中,我才会偶尔想起刘珊,比如今晚的面摊和落叶。人总要强迫自己去忘记很多事情,才能活得简单和快乐,这是所有高等或低等动物的本能吧,否则,人生就会苦得象一杯没放糖的浓咖啡了。
    “哎,岩哥,你以前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再详细说说。”红娘子忽然问道。
    我微笑着回答:“无可奉告,这是我的小秘密。”
    “哼,小气鬼,那我问你,今后,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心上人?”红娘子不甘心地问道。
    我想了一想,认真地说:“我的心上人是个盖世女侠,有一天,她会驾着七色的云彩,赶着成群的牛羊,牛羊背上满载着几百箱稀世珠宝,哭着喊着要来嫁给我……”
    “……”红娘子被我打败了,无语中。
    “玉儿,你梦想中的心上人,是什么样子的?”
    “很简单,他是个不抽烟的人。”
    “哦,收到……我十八岁以前,就曾经是这样的好男人,唉,相逢恨晚,造化弄人啊。”
    我们嘻嘻哈哈地在洛阳的长街上逛着,月色皎好,街道空旷,落叶纷飞,象一幅油画般迷人。走着走着,红娘子忽然踮着脚尖,象跳舞似地旋转了两圈,口里还哼起歌来。那曲儿非常好听,而且有些耳熟,一听就是现代的歌。我不自禁地问道:“玉儿,你真的不是穿越来的吗?”
    “说什么呢?我从没去过那片草原!”红娘子边转圈边白了我一眼。
    “收到。不过你哼什么呢?这很象……草原上的歌啊。你唱出来啊,我想听你唱歌。”我心里深深地失望了一下,如果她也是穿越者,那该多好。我有很多话、很多感受憋在心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我感觉自己就快成一个不知所谓的NPC了,和这些漫山遍野的玩家们,总觉得没有共同语言。如果有一个穿越者在我身边,哪怕是那个疯丫头,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组织啊组织,你到底在哪里?
    “疯丫头常唱的一首歌,我没学全,只学了几句,有什么好唱的?”红娘子忽然有些扭捏起来。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红娘子终于轻轻地唱了起来——
    想把我唱给你听
    趁现在年少如花
    花儿尽情地开吧
    装点你的岁月我的枝桠
    谁能够代替你呐
    …………
    唱到这句,红娘子摇头嗔道:“说了记不住歌词,你偏不信,非要看我出丑。”
    这首歌我确实似曾听过的,但歌词我全无印象了。我微笑道:“你是二八芳龄之后又虚长了四岁,也老大不小了,还年什么少,如什么花?趁早找个人嫁了才是正经。”
    “呸,老大不小的是你自己吧?都二十四了,还在这打光棍。本姑娘年纪是大了点,不过还有红梅和小雅,正是年少如花……”红娘子的眉梢有浓浓的笑意。
    这战火烧大了,于是我不再接口,对红娘子哼着的歌儿继续洗耳恭听。在红娘子快乐的鼻音中,我吹着口哨,为她伴奏着,那曲调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这个繁花和树叶都已落尽的洛阳之夜,忽然变得十分温暖。
    只是回到福王府后,李仲那意味深长的淫笑,红梅那意味深长的坏笑,却让我和红娘子恶寒起来,双双冻出了一身鸡皮疙瘩。唉,孤男寡女门前,是非就是多啊。
    幸好一声清若晨钟的佛号结束了这尴尬:“阿弥陀佛,李施主,老衲有礼了。”
    和尚?不会吧?我刚动春心,难道就有佛家高僧要来度我脱离这无边苦海了?我眼睛定定地望去,果然是一位须发皓白的老僧,慈眉善目,身穿袈裟,沉静如水,颇有几分得道高僧的相貌,我一见到他就想到了黄泉路上的那老头,顿时有一种冲上去拨毛烧须的冲动。
    但他旁边站着的一位中年和尚止住了我虐待老人的幻想,那和尚穿一身黑色直掇,腰挎一把戒刀,眼中精光内敛,太阳穴竟微微下陷,相貌粗豪,却凝重如山,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
    “天王,这位是少林寺的圆通方丈,这位是少林寺金刚堂的了因长老,都是名满天下的高僧。”李自成、宋献策等人都在大殿上作陪,见了我,宋献策赶紧给我介绍了一番。
    我吓了一大跳,传说中的少林寺方丈和高手居然这么容易见着吗?我赶紧深深施了一礼:“少林武功名扬天下,誉满四海,小生路过登封少林寺,因军事劳顿,未能上山拜见方丈,正引以为憾,不料却能在洛阳见着方丈和法师,实为三生有幸。不知方丈和法师是在洛阳做法事,还是讲经?”
    “李施主不必多礼,我二人刚从登封赶来洛阳,是想为天下的百姓,向李施主求个情。”圆通双手合什,神色肃穆地说。
    “哦……”我长长地哦了一声,心下恍然,原来他们是为崇祯来作说客的,登封被围,近在咫尺的少林寺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不过这事总透着些古怪,我皱了皱眉:“我们的确是在少林寺眼皮底下打登封城,不过出家人四大皆空,这兵家之事,方丈和法师来管,似乎不太符合佛家规矩吧?”
    我的话十分无理,但圆通方丈似乎并不介意,倒是了因和尚扬了扬眉,一股莫名的气势突然从他身上涌出来,迫得人很不舒服。圆通方丈微微一笑,轻轻上前半步,那股压人的气势忽然消失不见:“李施主言之有理。李施主为天下百姓起兵,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老衲早有所闻,心下甚是钦佩。不过,刀兵一起,天下生灵涂炭,终非善事,罪过啊罪过。”
    我呵呵一笑:“方丈,如不起兵造反,这天下生灵都做了饿死鬼,又是谁的罪过?这天下尽是苦海,普渡众生脱离苦海,正是有志之士应当所为,我又何惧以一人之罪过,承担这天下的恶名与骂名?”
    圆通又长长吟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李施主此言,颇有佛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禅理。然而事易时移,如今的天下,已非李施主起兵时之天下,如今皇上之行事,也已非李施主起兵时之行事。李施主请三思。”
    “哦,如今的天下怎么了?当今皇上又怎么了?是不是因为他偶尔发了发善心,放了三天粮,让灾民吃了上顿,还在做梦想着下顿?”我略带嘲讽地回答。
    “放了三天粮?”圆通有些疑惑地重复道,他眼中忽然有一道精光闪过,在大家的脸上快速扫了一眼。我也不经意地瞥了大伙一眼,却见宋献策神情紧张,红娘子的脸白了一白。
第五十章 进退维谷
    “怎么了?我说得不对吗?”我皱了皱眉,对宋献策和红娘子的表情有些奇怪。
    “李公子,难道你没有听说?皇上已下圣旨,今明两年要持续向陕西、河南等地放粮赈灾,而且免征灾荒省份三年钱粮。目前陕西已赈灾半月有余,河南的赈灾虽然刚刚开始,但看情形,绝不会是三两天之事。”圆通淡淡地看着我,眼里精光闪烁。
    “此话当真?”我狠狠吃了一惊,随即豁然而悟,白天我定下奔袭开封计策时,总觉得哪里隐隐不对劲,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路从新郑奔往洛阳,沿途灾民大大减少,当时只道洛阳天灾较轻,却没想到是这么一回事。宋献策白天也曾提过这事,我却没放在心上,只当崇祯心血来潮,象征性地救济三两天灾民,没想到崇祯竟忽然来了这么彻底的一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我擅自改变了历史,历史却不肯就范,增加了游戏难度?难怪我进洛阳城时,就没听到过洛阳居民真心拥护李家军的声音,敢情在他们眼里,崇祯还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而我李岩,仍然是一个居心不良并侥幸暂时成功的反贼罢了。想到此节,我不由有些气馁,崇祯这次收买人心的动作实在太大、太漂亮了,远远超出了我对他性格的了解和预测,我真能改变历史的结局吗?那个阴魂不散的问题又从心底冒了出来。
    我正心思百转之间,圆通脸色一正,慨然答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此事是否属实,李公子尽可问问李家军的各位将军们。”
    我心中一凛,难道红娘子他们早已得知此事,却瞒着我?我转头望去,宋献策神情仍然紧张,似乎在猜测我将作出何种决定,而红娘子的脸色却已平静下来,看不出什么名堂;李自成脸色阴沉,郝摇旗脸上却是颇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心中叹息一声,看来圆通说的果然是真的,这中高层领导中,恐怕也只有我一人不知详情了,想不到,我这个师长,竟然被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架空了。
    我咬了咬牙,不想当着圆通的面发作,只得勉强将怒火忍耐下来,向圆通拱了拱手:“方丈提醒得极是,这事情他们已向我略为提及过,但我没放在心上,看来有些细节,我还需要了解清楚。不过,方丈是否认为,崇祯皇帝会就此转性,今后将爱民若子、救民于水火之中?”
    圆通神情肃穆地回答:“人心难测,天威更是难测。但李公子起兵目的既然是救民于水火之中,目前百姓已安居乐业,李公子又何妨化干戈于玉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皇上既然已经回头,李公子何不回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我心中一震,圆通此话确实很有几分道理。我并不是一个把权利看得很重的人,事实上,当我在黄泉路上走了那么一回后,我对什么东西都不太在乎了。人生如梦如戏,所有的所有,终究会失去,又何必执着一念?成不成大事,当不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天性凉薄的崇祯真的转性了、看开了,把那库存的金银都用来救济灾民,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我的起兵不但难以成功,而且也失去了造反意义……
    我正浮想联翩,李自成忽然一声冷哼:“方丈此言,莫非是要我们归顺朝廷?难道方丈竟是崇祯皇帝请来做说客的么?”
    我心中又是微微一震,我们杀了不少官兵,攻下了十多座城池,但未杀福王,如果归顺,还是有几分可能性。但他李自成曾火烧凤阳皇陵,与崇祯势不两立,即使他想归顺,崇祯和朝中那帮阁老们想必也不肯答应;李自成现归顺于我,我又怎能去归顺朝廷?
    圆通仍然是神情肃穆地回答:“李公子既为天下而起兵,又何妨为天下而归顺。天下太平,这正是万民所盼,民间有言,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老衲是佛门中人,与朝廷向来没有来往,只是为天下苍生着想,特来向李公子讨个情。”
    李自成仰天打了个哈哈:“那崇祯皇帝下过多少回罪已诏,天天忙着做检讨,又有哪回真兑现过,他又何尝把咱们老百姓真正放在过心上?眼下他看咱们兵多势大,心下怕了,暂且放几天粮,笼络一下人心,这不过是他玩的障眼法。等危机一解,崇祯不变着法儿把损失的这些钱粮捞回去,那才叫咄咄怪事。天王,你可得把眼睛擦亮了,别被崇祯玩的那些小花样给糊住了眼,看不清东南西北。”
    李自成说得也很有道理,这人心隔肚皮,谁又知道他崇祯在玩什么鬼花样?有人说崇祯是个好皇帝,认为他勤政、有骨气,只是生不逢时,内忧外患齐来,才弄成个悲情人物。但我虽然同情崇祯,却认为原因在崇祯自己,疑心太重,常无端怀疑和斩杀良将大臣,同时又极度自私,刻薄,表面上慷慨大方,实际上视财如命。崇祯天天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不过是句不敢自负责任的托词罢了。记得郭沫若在他那篇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中提过,当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发现皇库有大量的多年未用的旧镇库金锭,我的印象中大约有三千多万锭,每锭五十或五百两,也就是说,崇祯有上亿两的黄金多年未曾动用。这样巨大的财富,如果他崇祯稍有一点慈悲之心,换点大米来放粮救灾,又怎么会饿死数十万灾民?而眼下义军四起,崇祯的政权危在旦夕,他这时候来这么一手,虽说是亡羊补牢,却明显十分做作,难显真心,更难保我们归顺后他会故态复萌,重新将百姓置于水火之中煎熬。
    想到这里,我自然又玩起了最熟悉的太极:“方丈刚才所言,甚有道理,但闯王所说,也自有他的道理。此事关系重大,还请方丈能容在下四处打听一下详情,认真思付一番,再与属下将军们好好合计合计。方丈且放宽心,在洛阳休息几日,在下在决断之后,自会通告方丈。”
    圆通大约对崇祯的性格和所做所为也无太大把握,因此听李自成说那番话时,古井似的眼神里也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