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268章

一品江山-第268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动战争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耶律重元父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挑起战端,也只会是一场局部战争,不会影响到全局。
    这爷俩应该很清楚,本来他们挑起事端,不过就是想借机完成动员,实现个人野心罢了。时至今日,有很多人同情耶律重元的遭遇,认为先帝做得太不地道。加上现在的皇帝,整天就是骑马打猎,正事儿一点不理。
    加之耶律重元还有皇太叔的身份。到时候,只要他们手里有大军,就不难把耶律洪基废掉,自己当皇帝。
    为此,他们一直在不断激怒宋朝,希望宋朝给出强硬的反击,好说服耶律洪基下达动员令。
    把这爷俩的心思摸透了,陈恪他们也就安心了。只要我们稳住了,跟他耗下去就是,压力都在这爷俩身上呢——
    分割——
    写到两点,才写出三章来,我这个龟速唉……不过我向**保证,真得一天啥都没干,光写字去了。是因为起先有点卡可了,写到第三章才顺过来。
    要是再写第四章,肯定得到天亮了,然后明天就废了。权衡期间,我决定睡觉,明早起来写。
    月票战太惨烈了,高声疾呼求月票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一零章 金风玉露(上)(求月票!)
…    宋朝使团定下了‘以静制动’的策略,陈恪的日子更清闲了。
    卯时,他准时从睡梦中醒来,昨晚前来侍寝的契丹女子,便爬起来服侍他穿衣。不过那女子是睡外间的。倒不是陈恪装圣人、也不是女子不够美艳可人,而是……唉,常年吃乳酪腥膻之物,身上会有一股异味,而契丹人又不太爱洗澡。
    陈恪倒也想‘替天行房、为国报仇’,但他已经被汴京的名妓们惯叼了口味,实在是没法将就。但他很有风度,也不说破,只是推说自己只接受有感情基础的欢好,听得他的脑残粉感动不已……看吧,什么叫有品位,这就叫有品位,原来我们做的那事儿,跟牲口差不多……
    但是,什么叫王公待遇,就是你不睡,也依然给你提供,有备无患么。陈恪便让这些女子为他磨墨添香,伺候自己整夜读书……李繁从阿拉伯回来,为他带了几十箱子书,都是从巴格达智慧馆高价购入的,甚至还有原本。
    看到这些书,陈恪十分高兴,不过他不懂阿拉伯文……翻开书一个字都不认识。
    但是不要紧,这个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有外国人的身影,其中最多的就是七海行商的阿拉伯人。李繁为他从泉州,聘请了数名精通两国文字的阿拉伯人。
    陈恪十分高兴,命他们试着翻译几本书。但结果却让人失望。这些人翻译出来的内容,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法连缀成文。不过想想也是。不是你精通了两国文字,就能当翻译家的。还得有相当的学养,理解了书里头的内容才能翻译成文。
    只能指望阿齐兹为他请的阿拉伯学者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也不能干等着。陈恪心说,求人鱼不如自己渔,便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只是时日尚短。目前还处于扫盲阶段。
    但在那些契丹侍女眼里,那些蝌蚪一样的文字,就像天书一样!心说乖乖不得了,地上的学问已经不够陈学士学的了。都开始学天上的了。于是对他愈发崇敬起来。
    学累了,陈恪便让她们帮自己按摩一下,或者说话解闷。若是有会唱曲的,就让她们给自己唱几首。不管是契丹民谣、渤海民歌、还是燕京一代的汉曲,陈恪都很喜欢。他还特意记录下来,准备回去送给杜清霜。
    作为回报,他也会教女孩儿们唱曲,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填几首新词送给她们。陪陈学士睡一宿,竟然有此等的待遇。女孩儿焉能不尽心竭力的侍奉他?
    ~~~~~~~~~~~~~~~~~~~~~~~~~~~~~
    陈恪亥时便准时睡觉,未时准时起床,侍女们侍奉他盥洗更衣,然后奉上早膳。
    陈恪是吃怕了那些乳酪濡肉,所以他要求饮食务必清淡。不光他,整个使团都是这样的要求,契丹人现在很听陈学士的话,便派了汉人厨子,来打理他们的饮食。这才解决了问题。
    一小碗老参汤,一碗鸡蛋汤饼、几个不太精致的点心,便是陈学士好容易争取来的早餐。至少,能入口吃饱,对吧?
    饭后,陈恪呷一口山葡萄酒,问那好像有话说的女子道:“你还有事?”
    “学士,”女子小声道:“昨天奴奴拿来的那条子,你看了么。”
    “我看了。”陈恪点点头,苦笑道:“这到底是什么人,整天给我出难题?”
    “也不是谁,”女子笑道:“是一些主子们,仰慕学士的才学……”
    “为何不敢当面考校我?”陈恪笑道:“你们契丹人,不是挺开放的么?”
    “主子们怕被别人笑话。”女子有些窘道:“敢不自量力考校学士。”
    “可不是不自量力,”陈恪笑起来道:“这个水平啊,我看比那个状元还强。”
    说着让她从书桌上,取来那张字条,只见淡蓝色的浣花笺上,写着一行隽秀的小楷:
    ‘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帷冷香柱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是一首没断句的词,这把戏是苏小妹十岁以后就不晚的。陈恪略一思索,笑道:“原来是一首《菩萨蛮》!”便提起毫管,在上面加了几个句读,改成了:
    ‘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帷冷。香柱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写完之后,又轻声念了一遍,陈恪先是暗暗感慨,看来这作者是个深宫怨妇……旋即又皱起眉头,感觉这首词里,还有些门道。
    于是他仔细反复读过,终于恍然,一拍大腿道:“何等巧妙的心思,竟是一首回文词!”便拖长音调,从最后一字读起,竟然又读出一首《菩萨蛮》来:“**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愁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沉檀烧细柱,香冷帷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纱……”
    他不禁大赞道:“此女才华锦绣,世间少有,这四十四字不知费了她多少闺情……”回想起这些天来,对方所出的那些题目,各个巧夺天工,实在令人佩服:“你回去跟她说,能会一会么?这样钟天地灵秀的女子,不见一见,实在是太遗憾了。”
    那女子听了,先是一脸骄傲,旋即又摇头道:“恐怕不能……”
    “唉,那太遗憾了。”陈恪感叹一句。
    那契丹女子又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
    ~~~~~~~~~~~~~~~~~~~~~~~~~~~~~~~
    早餐后,陈恪来到公共毡帐中,与赵宗绩和赵卞开早例会。尽管谈判中断,使团无事可做,但他们每天的举止都会被记录在案,将来要呈送朝廷审阅的。所以就算装模作样,每天早晚也都要举行例会,以表明他们没有闲着。
    短短一个小会开完,合上‘会议纪要’,赵宗绩道:“二位待会儿什么安排?”
    “上午去训练,明天有场击鞠。”陈恪问道:“你跟我一起?”
    “不能够。”赵宗绩摇头道:“今天几个契丹王爷,约我去打猎。”
    “他们是想看你的弓箭吧?”
    “我一人送了一把。”
    “怎么能够?”赵卞吃惊道:“让他们学去怎么办?”他一直将那种射虎弓,当成大宋的秘密武器。
    “放心,他们仿制不出来。”陈恪笑道:“就是让他们看看,我们大宋现在的武器有多先进。”顿一下,他问赵卞道:“老丈今天作甚去?”
    “今今日,有两个笔会要参加。”赵卞已经收起对契丹人的轻视,道:“想不到,他们的诗词造诣,竟如此之高。”对酸文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精通汉文学,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同的了。
    “可有什么佳句?”赵宗绩笑问道。
    “实在不少。”赵卞摇头晃脑道:“你比如:‘晓来雨霁日苍凉,枕帏摇曳西风香。困眠未足正展转,儿童来报今重阳。吟儿苍苍浑塞色,客怀衮衮皆吾乡。敛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载空悲伤……’这是一个和尚做得,可谓深得盛唐之遗风。”
    “不过我更喜欢他们皇帝所作的那首,‘昨日得卿黄花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可谓神品。”一提起诗词来,老先生就滔滔不绝。
    “我怎么听说这首诗,不是辽主所作,”赵宗绩笑道:“而是他的皇后捉刀呢。”
    “听说,萧皇后也在行营中……”陈恪笑道。
    “见不着的,听说那萧后与风骚奔放的契丹女子不同,常年深居简出,读书作画,不与外人接触,倒像是我大宋的女子。”赵宗绩摇头道。
    “大宋也没这样的女子。”赵卞啐一口道:“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还好吧。”陈恪笑道:“也有很多大家闺秀的……”
    说笑着,众人便散了会。赵卞等着人家来接,陈恪和赵宗绩便到不远处的马厩取马……这一点上,辽人还保留着祖先的习惯,他们的马厩就在帐篷边上,一旦有事,可以第一时间上马。
    这一个马厩里,养着二十多匹骏马,都是陈恪和赵宗绩弄到的。其实,原先契丹人就提供给使团高层十匹马,清一水的纯种良驹,就供他们三人使用……契丹的马实在多如牛毛,只怕也有炫耀的意思。
    但后来,契丹王公又赠给他们几匹品相更高的马,两人登时就看不上官方提供的那些了。知道陈学士喜欢马,契丹人便牵着自己最好的马,排着队来找他。陈恪见猎心喜,只要喜欢的,就用诗词从人家手里购得……不是他小气,实在是财大气粗的契丹王公们,根本就视钱财如粪土。唯一能让他们割爱的,只有陈学士的墨宝和新作了——
    分割——
    还有三更,今天吐血也要写出来!求月票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一零章 金风玉露(中)(哭求月票!)
…    辽国人根本无法理解,宋人对马的狂热,那是上百年缺少养马之地,给活活憋出来的毛病啊。陈恪和赵宗绩,根本无法抗拒名马神驹的诱惑,一个劲儿的搜集,结果一不小心就爆了棚……至于原先的十匹马,早就被牵出去,给侍卫们骑乘了。
    这些马,他们是打算带回汴京的,要知道,在大宋花多少钱,都买不到这里面任何一匹——这可是全辽国最好的马!
    不过养这些玩意儿也真的很费钱,陈恪和赵宗绩第一次见马夫喂马,直看得眼前发晕。
    契丹人拿什么喂马?他们竟然用光润如珠,洁白如玉的上等大米!
    还有没有天理!
    赵老夫子当时就看不惯了,他强烈鄙视这种奢侈行为,并断言辽国要完蛋了。幸好他不知道,大宋皇帝御马监的那些名马,都是用鸡蛋的喂养,否则估计也要愤怒的大喊大宋完蛋了!
    要真那样,他可比邵雍牛多了……
    但话说回来,所谓千金易得,一马难求。花了几百上千万弄到一匹名马,莫非让它吃糠咽菜不成?况且,品种再好的马,不精细喂养的话,怎么能长成高头大马?怎么能有那么强的耐力、那么快的速度,那么好的爆发力?
    要想马儿跑得快,只能不惜血本的培养。
    当然,绝大多数马匹,是捞不着这么好的待遇。不然辽国再大。也得被马吃垮了。在辽国旗下,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只有两类马。一类就是这些贵族们玩得名马,另一类则是军队的冲锋马……
    ~~~~~~~~~~~~~~~~~~~~~~~~~~
    辽国幅员辽阔。疆域相当于后世的中国河北、内蒙、东三省、以及新疆一部,加上外蒙、朝鲜东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尽管大部分地方,都只是名义上臣服,但慑于吴丹铁骑的威名,定期纳贡是免不了的。
    辽国人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各地引进良种名马。仅陈恪和赵宗绩所收集的这批马里。就有青海马、契丹马、吐蕃马、高丽马等数个品种,以及西域诸国进贡的波斯马、大宛马等。这些战马大都品相极佳,身高健壮、四肢修长,耐力速度各方面十分优秀。
    但最适合用来作马球用马的。却还是个头不高的契丹马。因为击鞠运动强度大,对马的体力要求高,必须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才能适应。而且比赛对抗激烈,经常出现急停、急走、急转等现象。所以要求马爆发力好,机动性、灵活性强,且有良好的步伐,还得不易受伤。还有很重要一点,马的个头也不应过高,如果过高灵活性就不够了,还会影响球手击球……毕竟。球是在地上的。
    契丹马,尤其是其中的百岔铁蹄马,几乎全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