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

第27章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第27章

小说: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崇敬他。他入咸阳的时候,和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贼,按轻重处罚;亡秦苛法,一律废除。文人小说下载

这使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百姓十分拥戴他。而项羽,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他每到一处,必定要屠城,他恨透了秦朝。在入关之前,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杀子婴,诛怀王,咸阳屠城,火烧阿房宫……这些行为既残暴又愚不可及,天怨人怨,失尽人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为这样,项羽做不成皇帝,即使他做了皇帝,也是个暴君。但刘邦就能够得到天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刘邦的一个闪光点是他善于用人。别看这种能力似乎很简单,刘邦之所以能够赢项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项羽德高望重,智慧出众的范增虽然被他尊称为“亚父”,但项羽这人刚愎自用,不肯听听范增的忠言,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把范增赶走。勇猛的西楚霸王得不到谋士的相助,也不过是一头瞎了眼睛的老虎,只会乱冲乱撞,不足为惧,可悲,可叹。而汉王刘邦呢?他网罗了大批的能人异士为自己效力,凡是有才能的人他一个也不放过,并且总是采纳他们的建议,因此做他的谋士总会很有成就感。

他手底下有运筹帷幄的张良,百战百胜的韩信,镇国安邦的萧何,还有陈平、周勃、灌婴……他们无一不是有才能的人,个个忠肝义胆,只因为刘邦待他们就如亲兄弟一般,在他们面前,刘邦总是谦逊有礼,恭恭敬敬的。大将军韩信在项羽手下不得志,只是一个看门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底层人物,但到了刘邦那儿却成为了统率三军的大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连不可一世的项羽也死在了他的十面埋伏之下。风度翩翩的谋士陈平本也是项羽手下的小官,后来投靠了刘邦,起初大家都对他有偏见,认为他空有一副好外表,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刘邦却委以他重任,对他非常信任。而陈平更是为汉朝的建立和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来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吕氏专权的时候,用智慧和谋略帮助刘氏夺回了天下,足以体现出他的忠心。

刘邦在用人方面绝对是个天才,只有他才懂得让他手下这么多的天才充分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打败敌人,赢得胜利。

第十章 杯弓蛇影

假客气

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地痞,他有着不容抵赖的流氓恶迹。但是也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代枭雄,一代伟人,东西汉四百余年的基业由他开创。

刘邦身上有着那种市井流氓的无赖钻营习气,就如《水浒传》中所写的高俅,只不过他比高俅多了几分计谋,所以他能开基立业,成就远非高俅一个小小的太尉所能比拟;刘邦身上又有着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枭雄习气,就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只不过他比曹操多了几分运气,所以他的成就也是曹操这个后辈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还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幸运儿,他各个方面都不怎么出众,即便是他自以为是的能用人这一长处,也难与曹操、刘备这些功业并不如他的枭雄并论,更不用与周文、汤武这些先贤相比。然而他却可以开基立业,一扫春秋、战国,以至短命的秦朝以来几百年四分五裂、战火纷飞的颓风,开四百年兴旺繁盛的局面,成就堪与先贤相比肩。

刘邦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也许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原因之外,还得将这些归功于刘邦的运气。毫无疑问,是时代成就了他,是机遇垂青了他,是命运关照了他。与项羽,甚至与历史上其他那些费尽心机、呕尽心血却最终也未能成功的英雄们相比,刘邦不能不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大的幸运儿。他不但幸运地当上义军的首领,幸运地打败了对手项羽,更幸运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称帝即位,开创了一个刘姓天下的时代。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初三,刘邦称帝,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刘邦即位的经过,使人很容易就想到了秦始皇与众大臣议定帝号的情景。当然,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两个皇帝之间的反差。秦始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经常遭到众多人的反感,而刘邦对帝位的退让则被称为是一种谦虚,可称为中国社会里的一大美德。虽然这种谦让也许并非真心,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谦让更恰恰反映着他们的渴望而不是推辞,然而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们将这种假惺惺的谦让看做美德,并千古传诵。

刘邦比秦始皇更懂得这一点,所以在这方面他比秦始皇做得好,也许这正是汉长寿而秦短命的部分原因。刘邦也并非在谦让帝位方面做得是最好的,后世帝王在这方面更会演戏。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却推辞黄袍加身便是一例,他们这种推辞表现出的是帝王野心家的虚伪、阴险和心机算计后的假客气。相比之下,倒不如嬴政直率和爽气。然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不容任何人对其有拂逆,即便是帝王也得表现出虚假的谦让美德,以顺应传统,昭彰美德,赚得万人的敬仰。

然而刘邦对皇位的退却也许并非完全处于虚情假意,而是觉得太过突然,突然到自己都难以接受自己身份在这一瞬间发生天壤之别的变换。就像当年起义军攻克沛县,推选他为县令,他婉言拒绝了一般。

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

刘邦出身寒微,本来就是个懒于生产、时常身无分文混迹小酒馆的醉汉,转眼之间成为统治百万平方公里帝国的显赫的皇帝。他觉得其变化太快、太突然,也太神奇了,神奇得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不过是常人的感觉,其实他并不独特,所以说这也是他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内心,可是一点儿假都没掺进去。

刘邦最终稳稳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将这个宝座子子孙孙、代代相传,一传就是四百多年。一旦坐上皇帝的宝座,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天下的至尊,就没有人会在想着怎么谦让自己的座位了,相反想的倒是怎样能把位子坐得更稳一些,更久一些。

于是,从此以后皇帝所做的种种事情便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了。刘邦当然也不能免俗,国基初奠,天下始定,他所想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如何能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而对于一个新兴的王朝来说,定都何处,无疑对巩固统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娄敬献策都长安

起初,刘邦本想长期定都洛阳,群臣也多持此见。后来,是因为一个叫娄敬的士卒的提醒,一切为之改变。

一日刘邦罢朝无事,正在宫中闲坐,忽有戍卒娄敬求见,刘邦便命唤入。原来娄敬乃齐国人,此次充当兵卒,前往陇西戍守,行经洛阳,忽然想出一事,便欲面见刘邦。但自顾一个平民,如何能见天子,因往访一同乡人姓虞,现为将军,托其先行介绍。虞将军许诺。因见娄敬身穿旃衣,外披羊裘,心想此种服饰,往见天子,甚不雅观,便自脱身上绸衣,令其更换。

娄敬说:“凡人须各安本分,应穿绸衣,便用绸衣入见;应穿旃衣,便就旃衣入见。吾乃平民,不敢更换服饰。”于是脱去羊裘,单穿旃衣。虞将军听他说得有理,也不相强。于是带同娄敬,到得宫门外,令他暂候。虞将军先入宫中,向刘邦说知,然后出来传唤。

娄敬随着虞将军入宫,见过刘邦,刘邦先命赐他酒食,待得娄敬食完,刘邦方始问他来意。娄敬回答:“陛下定都洛阳,是否欲与周朝比盛?”刘邦点头。于是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与周不同,周由诸侯,积德十余世,至武王始为天子。周公相成王,方营洛邑,因其地适中,诸侯便于纳贡。其意在使后世子孙以德服人,不欲恃险,致养成骄奢暴虐恶习。但周公虽建洛邑,亦未迁都,后至平王,方才东迁。周室遂弱,分裂为二。诸侯不服,周不能制,并非德薄,乃由形势过弱之故。今陛下崛起丰沛,灭秦胜楚,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专由武力取得天下。人民遭乱,疮痍满目不比成康之时。为陛下计,不如定都关中。关中负山带河,地势险要;腹地广阔,物产丰富,号为天府。如果再把六国旧贵族迁到咸阳附近,既可以就近控制他们,又可以充实关中人口,作为国都的咸阳,就固若金汤了。”

刘邦听了,觉得娄敬说得有理,便将他的意见说给众大臣讨论。此时的群臣大多都是山东人,他们就图洛阳离山东近并且方便走动,于是不想西入关中,便都托词说:“东周定都洛阳,立国长达几百年;秦倒是定都关中了,可到了秦二世就灭亡了,我们还是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的好。况且关中地处西方,离咱们位于东方的故乡太远了。并且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渑,而且背河面洛,险亦可恃。”

刘邦闻言,心中疑惑不决,又将娄敬及群臣言语询问张良。张良说:“洛阳虽然有险可守,但中间平原不过数百里,田地也比较少,四面受敌,并非用武之国。关中左有殽、函,右有陇、蜀,三面据险,独以一面东临诸侯;没有战乱的时候,可由河、渭漕运粮食,供给京师,一旦有变,发兵运饷,顺流而下,这样非常便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是为国家考虑,大臣们是为自己考虑,娄敬说得对。”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表示同意,即日起驾迁都前往关中长安,如此干脆利落的行动,除了种种战略的、理性的考虑之外,初入秦时留下的关中情结,使他在情感上对于迁都毫无抵抗。

为表彰娄敬,赐姓“刘”,号“春申君”。

刘邦行到关中,见咸阳地方,宫室残破,于是命萧何就渭水之南,建筑长乐、未央两宫,待宫成方始迁往。此时刘邦暂在栎阳、洛阳二地,往来居住。

长安的长乐宫建成了,丞相萧何以下的官员们都迁到长安治事了。

丞相萧何主持营建未央宫,未央宫建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一天,刘邦看到宫殿非常壮观,很生气,对萧何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不明白呢?如今天下动荡纷乱,我们苦苦革命争战了多少年,成败还不可确知,为什么要把宫殿修造得如此过分豪华壮美呢?”

萧何笑笑说:“正因为天下还没有安定,我们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建成宫殿。再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壮丽就无法树立天子的威严,而且也不能让后世超过。”

刘邦听了,就龙颜大喜了。

按说秦末世道大乱之后,国民皆孱弱,这时立即为君王修建豪华宫殿,本使人扼腕。然而,即使是一个普通平民,生活稍微过得去,还要买栋新屋,布置新房。皇帝大权在握,要扩张住处,也是人之常情。

绝塞烽烟

迁都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为了巩固政权,笼络人心的事情便又提上了日程。这时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封赏那些曾追随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的问题,然而要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却不是容易的事。

这时,一方面确实有很多人觊觎皇位,然而更重要的是皇帝身处高位,高处不胜寒,很容易就对身边的大臣生出猜忌之心。汉高祖六年春,刘邦认为韩王信封地乃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担心韩王信日后或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北方胡人为名,把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以晋阳为都。韩王信上书请求把都城改至马邑,得到刘邦批准。后来匈奴攻马邑,朝廷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刘邦更致书责备韩王信。

公元前201年秋,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进军太原。

第二年冬,刘邦亲自率三十余万大军,击败韩王信。于是,韩王信逃到匈奴那里。

当时,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把手指都冻掉了。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刘邦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刘邦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娄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娄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刘邦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

说着,就把娄敬关押起来。

刘邦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刘邦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