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吃蜘蛛的人 >

第24章

吃蜘蛛的人-第24章

小说: 吃蜘蛛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最为感动的还是他们的慷慨。每次他们做了好吃的,像蘑菇或百合之类从平原上摘采到的东西,还有他们自己在家擀的面条、包的饺子,都忘不了和我们一起享用。那些年,当地人自己和孩子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家养的鸡和鹅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中给没收了,自留地也惨遭同样的命运,很快都荒废了。
  冬季到来时,有些村民外出狩猎,夏天则设法捕上几尾鱼。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两手空空地回来。这个地区到60年代末,就已经没什么野生动物了,我真是难以置信,10年前村民们曾编过这样的歌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但只要老乡们运气好,速到只把野鸡或野鸭,他们总会支孩子来宿舍叫我们。他们完全可以不叫我们,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他们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无从报答他们。我问村民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你们北京学生家住在大城市,娇生惯养。现在你们大老远的来到这儿,天天在地里于这么重的活儿,没什么好东西吃,还挨蚊子咬,哎呀!瞧你腿上起的大包!还有这手上的冻疮!要叫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到还不得心疼死?”
  这样的话听得真是太多了,我不由得想:这算不算我们批判过的虚伪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呢?一种所谓普遍的儿女情长?若在“文革”伊始,我会毫不犹豫地谴责这类情感,在我看来,它抹煞了阶级斗争。可是现在真正的贫下中农也这么看问题,毛主席说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如果他们这般言行,这般言行便是对的。我有什么资格评判他们?我是来向他们学习的!
  想罢,我深深吐日气,说心里话,我真庆幸这里的农民有情有谊,而不是一味大讲阶级斗争。到了他们家中,我可以随随便便在他们又大又暖和的炕上歇息,大嚼他们给我们吃的东西,听他们讲述的故事。当地人讲的故事和我在报上看到的全然不同,他们爱讲村里发生的事。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只手表。
  那是1958年的事,约有10万复员军人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话说这些人中有两位契若金兰的山东籍战士:山东人一向以义勇著称,这两人过去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现在他们一同来到凉水泉开拖拉机。其中一人年长几岁,已结了婚。他到此地不久,妻子也从家乡跟来了。稍年轻的一位还是单身。
  一天晚上,结了婚的那位上夜班时,他的妻子一人在家煤气中毒,死了。中国的北方,每年都有不少人死于煤气中毒。做丈夫的悲痛万分,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令他特别伤心的是,过去他妻子曾想要一只手表,说了不止一次,但直到她死他们也还没能攒够钱——那时好的国产手表也要上百元,这对一个月工资也就30来元的农场工人来说不啻是件奢侈品。村里买得起手表的人家也不多。现在他妻子已不在人世,做丈夫的决定送她一只好手表作为陪葬。
  他于是借了钱,买来了手表。他将手表戴在断了气的妻子手腕上,就把她连枕头被子一起被放进棺材里。由于北大荒冬天天气奇冷,地冻三尺,当地人无法掘土安葬,只有待到来年开春。丈夫的同事帮忙钉上棺盖,把棺材抬到村南一处一个叫小南山的地方,当下算是把后事处理完了。
  晚上,年轻人来安慰大哥,两人喝起了白酒。一两瓶下肚,大哥对兄弟打开了话匣子,他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诉说心中的悲伤,说来说去便说到了那只手表。说完他倒头睡了,年轻人却合不上眼:他也正需要一只手表,也是不够钱买。他想到了棺材里的手表,但马上就自责:大哥把心里话都掏给他,他却想偷嫂子的陪葬,人怎么能这么下作?……
  前半夜,年轻人在炕上辗转反侧,后半夜他下了决心,从床上爬起来,拿了几件工具,直奔小南山。他边撬棺木,边向里面的女人陪不是。
  “嫂子!你原谅我吧!你已经死了,戴着手表也没有用,你就当把这块表送给我吧。我真的太需要一块手表了。我会给你烧纸钱,烧很多很多的纸钱,你在阴间用得着哩……”
  他边喃喃自语,边打开棺盖,看到了躺在里面脸白得像一张纸似的女人,她的眼睛居然睁着!突然,她从棺材里坐了起来!伸出手,手心里正是那只手表,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手表在这儿,你拿去吧!”她说。
  年轻人惊吓得当场晕厥过去,女人跑回了村。其实,前天晚上她只是一种假死,村里没医生,别人看着她觉得她是死了,而实际上她的生命还在,小南山的冷空气一激,她又苏醒了过来。无巧不成书,这时年轻人来了。要不然,零下40度,她当晚就得冻死。
  她回到家,把丈夫摇醒,告诉他事情经过。丈夫立即赶到小南山,年轻人还在棺材边不省人事。他把他背了回来。
  年轻人醒来后,无地自容。他向兄嫂道歉,请求他们的宽恕。他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而那对夫妻却一个劲儿谢他的救命之恩。他们一定要年轻人收下手表,作个谢礼。年轻人坚决不肯,脸羞惭得像猪肝的颜色。但最后他拗不过大哥,还是收下了手表。从此以后,他们还是最好的朋友,彼此情同骨肉。
  虽然村里的人爱说这个故事,我想证实一下谁见过这几个人物,却是谁也说不出个究竟。“这批老兵在850农场建起来以后就都撤走了,他们去了新的地方开荒建新农场去了。”这批人走了以后,又来了新的人马。他们是老复员军人的兄弟姐妹,亲戚乡里。他们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人口稠密的省份,像山东和四川。
  新人马扎下根来成为农场工人,他们不再是普通农民,而是职工,不论旱涝每个月挣32块钱,那可是铁饭碗!尽管严寒刺骨,蚊蚋猖獗,风湿病成灾,虎林热(一种致命的地方病)蔓延……他们还是乐意呆在这里。这些艰难困苦比起铁饭碗来真算不得什么。
  铁饭碗真那么结实么?未必。在某些情况下,铁饭碗也会砸烂,或应该说也会给端走。
  比如说1959年饥荒席卷中国,北大荒农场所有的女职工都奉命辞退工作,“减轻国家负担”。当时上面对她们说只要形势一有好转,就立刻招回她们,于是女工都同意了。其实同意不同意,只要你是女的,也无计可施。第二年饥荒仍然持续,但过了第三年,形势好转了,女工复职的事却再也无人提起。原来领导早就觉得女职工是个负担,自然灾害成了个让她们离职的借口。就这样,妇女的地位从原来的农场职工变成了家属。作为家属,她们只能做临时工。于同样的活儿,工资却只能拿28元一个月。她们还没有劳保,不能报医疗费,不能享受带薪产假,也不可能指望加工资。这个地区约有10多万这样的妇女,我们来的时候她们对当地干部怨气冲天。
  除了妇女,另一批被称为盲流的人地位也比较低下。盲流指的是在三年饥饿时期从家乡出来逃荒的。他们来到北大荒,开始做临时工,干一天算一天,挣的钱比妇女还要少。即便如此,他们有口饭吃,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几年后饥荒过去,盲流从原籍拿到户口。男性盲流造册成了农场职工,女性盲流便依旧例作了家属。他们于是定居下来,凉水泉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家庭原来是盲流。
  花儿的家庭就是这样,她比我小1岁,我们初次见面时她年方十六,干农活已是的一把好手。她长得结实,干活却十分灵巧,弯下腰来用一把锋利的小镰刀左一下右一下地割麦子,动作娴熟而有韵律,看上去跟玩儿似的。她一阵风般就割到前面去了,刚开始我们觉得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她。
  3个月后,我的身体逐渐适应了体力活儿,到了割豆于时,我咬紧牙关,决定跟花儿比个高低。4个小时下来,我们几乎同时割完了长长的一条垄。花儿直起腰来,用手擦去额头的汗,冲我笑了。我也咧着嘴还她一个微笑,尽管我的腰像已经断成了十八截。打这以后,我们肩并肩在地里干活,成了一对好朋友。
  既是伙伴,我便也常常上她家去玩儿。我喜欢她家的每一个人。她父亲老季是个能工巧匠,会于木工活儿,也会于瓦工活儿。她母亲,我们管她叫季大娘,虽不识字,心地却极为善良。旧社会他俩都是苦出身。花儿的弟弟那时还很小。
  后来我听村里人传说老季在他家乡山东曾当过党支部书记。我几乎不相信这一传闻,党员身分在1968年是一种殊荣。我做梦都想入党,但我知道自己不够格儿。若是党支书,那更是村里的一把手!老季怎么肯放弃这一切的一切,跑到北大荒来当个盲流呢?这实在令我百思不解!
  我带着这个疑团问花儿,开始她支支吾吾,避而不答。但我穷追不舍,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她最后还是说了:三年自然灾害中,她家乡很多人饿死了,包括她的祖母、一个小姨、还有她的堂兄妹。他们吃完了第二春的粮种,吃了家里的老黄狗、小花猫,然后吃树皮,树也死了,最后挖草根吃。还活着的人只能外出逃荒,但上头又有指示,不准逃荒。留下来无疑是死路一条,不管是党支书还是普通老百姓,要活下去,必须走。于是他们来到北大荒,至少这儿能填饱肚子。
  这段故事令我更加难置信!我甚至为她的故事夜不成寐:直到那时,我对政府文件和报纸上的宣传从未产生过怀疑,报上说饥荒时期中国没有饿死过一个人,这是伟大的胜利……我父母和其他身居京城的人也都相信这种说法。现在突然花儿告诉我,饥荒时期她的家乡饿死好多人,其中就有她自己家的亲人!这两种说法互相抵触、矛盾,不能并存,必有一方在说谎,那么骗人的是党还是花儿?我简直不敢再往下想。
  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花儿说的是实话。她父母又不是地主,他们都是苦大仇深的贫农。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正是从贫下中农那里受到的教育:党居然也会说谎,而且是一个弥天大谎。
  另一件事花儿开始时也不愿讲。有一次她警告我:“你一个人晚上别去小南山,那儿有鬼。”
  “有鬼?怎么会?”
  “有个后生死了埋在那儿,都说晚上他常出来缠人。”
  “有这事儿?他是干什么的?”
  “喔,别刨根问底儿了。俺爹俺娘不让提他哩。”
  看得出花儿很害怕,这愈发激起来我的好奇心。我求她跟我讲讲这个后生的事,但花儿不肯。
  “俺不讲,俺怕鬼!”
  “得了!你知道世界上没有鬼这回事儿!告诉我他是谁吧。”
  “讲鬼的人会招来晦气,他听你讲起他了,就会来找你。”
  “不关你事,是我要你讲的,如果他来找,就会来找我。这总行了吧?快说说他的故事。”
  “反正他是个劳改犯,右派还是什么的,俺也闹不清。前几年这疙瘩这样的人多了去了。看守不让俺们走近他们。”
  “这当然,那又怎么了呢?”
  “嗯,有一年大夏天,在玉米地里,这个后生把看守弄人了,不知是顶嘴了呢还是干活没干好,左不过是这路事。看守把他五花大绑,撂在地头上,让他在日头底下晒着,罚他。其他劳改犯吃午饭去了,吃完了饭他们就又锄地去了,往回锄,一垄锄到头儿,天也黑了。劳改犯回村吃晚饭,看守也跟着他们回去,压根儿忘了地头上还有个人。
  “第二天早上点名时看守才想起他来,他们回地头找他,发现他人还在那儿,不过早断了气儿了。一准是头天晚上让蚊子咬死了,听说挺吓人,孩子儿都不让去看,他们当天就地把他埋了。后来,劳改犯和看守都走了。现在谁也说不准他埋哪儿了,反正在小南山儿。他死得惨,死后冤魂不散,晚上出来迷人。好多都人亲耳听见过他在那儿哭,俺们都不敢提他,你可别告俺爹俺说了这事。”
  一个人被蚊子活活咬死?对那些没去过北大荒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谈。我听到这件事时,已经在那儿呆了几个月,我不由浑身打了个冷战,什么也没说。
  北大荒的蚊子,在我看来,和我在北京见到的那种秀气的小生物根本是两个物种。北大荒的蚊子又大又黑,凶猛无比,嗜血成性。它们在这个巨大的沼泽地里数百万计地繁殖。白天它们还不太活跃,即便如此,它们都会透过我的厚厚的工装叮我,使我的皮肤上肿起像杏干似的大包,一个星期都消不下去。当地人说这里的蚊子是毒蚊子。
  夏秋之际,有时我们从田里收工晚一点,太阳一下山,尽管全身都裹着劳动服,头上还包了层尼龙丝巾,而且两手不拿东西,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