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37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37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果。

4。 射帛书,刘邦巧计破沛县

陈胜、吴广起义对一些啸聚山林的人影响很大,对秦朝大大小小的官吏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几日来,沛县县令惶恐不安,几乎每夜都被噩梦惊醒。陈胜自立为楚王,燕、赵、齐、魏等地也皆自立为王,反秦的力量如星火燎原,越烧越旺。沛县周围各郡县纷纷效尤,自发加入到反秦的队伍当中。这个火把如果在沛县点燃,肯定首先拿县令开刀,后果可想而知。县令想来想去,根本找不到良策,抓耳挠腮。最后,他狠了狠心,对自己说:性命攸关,自保才是上策,还是响应陈胜吧。

由此看来,秦朝的官吏想法何其相似。秦朝失了民心,这些小官吏也只求自保。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还得找人帮忙。会稽郡守不就走了这一条路吗?

县令主意已定,立即邀来萧何、曹参。县令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问二人:“你们的看法如何?”萧何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马上说:“我们同意大人的意见。不过……”说着看了看曹参,曹参领会了他的意思,接过话头说:“你是秦朝官吏,如果由你领头举事,恐怕不能服众。要举事,最好是召集逃亡在外的人,他们有几百号人,人多势众,大家不敢不听。”县令以为有理,这样既可以争取主动,又不使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万一失败了,至少性命可保。县令问:“谁合适呢?”“刘邦。”县令看了看这二人,心想:原来是有预谋的,但是嘴上说:“行,听你们的!”

那时,樊哙已经悄悄潜入县城打探消息,在曹参处等候,从县令那里出来,萧何对曹参道:“你直接去找樊哙,让他赶快通知刘邦,立刻起事;我负责通知夏侯婴等人。”说完,二人分头行动。

樊哙得到消息以后,赶紧回去向刘邦报告了情况,刘邦终于等来了机会,大喜,说:“兄弟们,终于熬出头了,咱们就要离开这山旮旯了。”立即带领队伍出发,日夜兼程,赶至县城城门,与夏侯婴等人会合。

可是,不知为什么,城门紧闭,禁止通行。刘邦等了半天不见人影,在城门下大骂:“萧何这小子搞什么鬼?”

原来,县令接到机密消息,说局势即将得到有效控制,希望沛县加强戒备,严防暴徒逃窜。县令本来就是没有胆量之人,一说局势被控制,马上就决定取消前定计划,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误入歧途。他命令封锁城门,叫人把守城头,又派人加紧搜索萧何、曹参,欲将他们诛灭。刘邦在城外苦苦等候,还不知道自己被县令忽悠了呢。萧何、曹参见事态严重,偷偷翻过城墙,与刘邦等人会面,把事情始末告诉了刘邦。

关键时刻,刘邦倒是显出将帅风范,他想了想说:“沛县百姓都是我父老乡亲,一个县令是阻挡不住我进入沛县的。”接着叫人找来笔帛,提笔写道:“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兄弟为县令守城,但各地诸侯并起,即将杀至沛县。今倘若与父老兄弟共诛县令,于青年中选择可立之首领,响应诸侯,则父老兄弟家室无恙。不然,父子徒遭杀戮。”刘邦肚子那几滴墨水倒是派上了用场。他写完,抽出一箭,裹住玉帛,射到城头。城头上的人看了,顿时倒戈。城中奔走相告刘邦那几句话,众人听了,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刘邦率领众人冲入衙门,几乎没有遇到阻拦就斩下县令首级。

县令既死,大家商议推举新的县令领导义军。萧何和曹参原来是县中官吏,算是刘邦的上司,又有谋略,所以呼声最高。但是此时,萧何和曹参完全没有了潇洒劲,他们虽有谋略,但是缺少胆量,起义这种事,成功了最好,失败了做首领的就惹大麻烦了,殃及性命事小,遭到满门抄斩事大。于是,二人一致推举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邦。

刘邦连忙谢绝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选出来的将领不当,打起仗来就会一败涂地。我是不怕死,而是担心能力有限,不能保护各位父老。还是希望大家慎重。”萧何和曹参最了解刘邦,他俩觉得刘邦确实有做领袖的潜质,便死死拽住刘邦,怂恿众人道:“还是刘邦最合适。”樊哙可是刘邦的忠实“粉丝”,他觉得这个首领非刘邦做不可,别人啰里啰唆都是废话,大嗓门一喊:“就是刘哥了,刘哥最合适了……”众人听了,你望我,我望你,挑来选去,觉得刘邦是最佳人选,于是纷纷说:“刘邦,你就当了吧。我们平时听说过你有那么多奇异的事情,想必该轮到你显贵了。”刘邦再三推让,只好接受大家的意见,做了县令,大家尊称他为沛公。

次日,刘邦带领众人,在祭祀台设坛祭祀黄帝和蚩尤,又祭旗鼓,庄严肃穆,当场就有许多围观的年轻人要求参加刘邦的队伍。沛县的人报名相当踊跃,没有几天的工夫,刘邦就募集了两三千人马。这是刘邦第一支像模像样的队伍。刘邦对起义有功的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等人一一做了任命,还给平时追随自己的小兄弟们分派了官职。刘邦也许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从做“游侠”到做将领,还是有质的飞跃的。

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一支队伍最后把他折腾到大汉天子的宝座。

刘邦军成立后第一个试刀的目标就是泗川郡的胡陵、方与两县。泗川郡监率兵迎战。刘邦的部队初生牛犊不怕虎,骁勇善战,杀得秦兵只有招架之势,没有还手之力。

曹参家族世代为吏,竟也同屠夫樊哙一般,挥舞着大刀,见到秦军就砍,一点也不犯怵。屠夫樊哙更不用说,砍砍杀杀是他的看家本领。吹鼓手周勃浑身憋着憨劲,回马一枪,秦兵应声而倒。主帅刘邦双腿紧紧夹住马腹,手中挥舞利剑,任意驰骋,犹如乌云中的闪电。激战半日,秦军损失大半,夏侯婴和萧何没有上阵杀敌,却不停地发出檄文,令秦军斗志全无。泗水郡监知道大势已去,交出胡陵,带着散兵游勇狼狈而走。

初战即告大捷,刘邦的部队欢欣鼓舞,大嚷好不过瘾。刘邦想,气可鼓不可泄,与萧何等人商量了一番,率领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又杀向方与。士卒们斗志激昂,没有几个回合,旗帜便插在方与城头,高高飘扬。

两战皆胜,刘邦留下部分士卒驻守胡陵和方与,自己率领大部队退回沛县,论功封爵,在丰邑安营扎寨下来。

十几天后,泗川郡监果然率兵包围丰邑。士卒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任凭泗川郡监在城墙外叫骂,刘邦按兵不动,只是与萧何等人谈笑风生。过了两天,叫骂声变得苍白无力。刘邦率众冲出城外,杀得秦兵人仰马翻,抱头鼠窜,丰邑秋毫不损,保卫战取得空前胜利。

刘邦起兵,连续经历了几次胜利,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反秦力量中强大的一支。

沛县县令最初打算易立旗帜,与萧何曹参共商反秦大业,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引起公愤。刘邦在危急时刻,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直接诉求有声望的父老,依靠他们的力量,除掉县令,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流血斗争,其胆识和智慧确有过人之处。沛县起义,荣升沛公,这是刘邦为缔造大汉王朝进行的艰苦卓绝奋斗的光辉起点。

5。 借兵项梁,张良献计败雍齿

刘邦取得丰邑保卫战的胜利,士气高昂,与萧何等人一商议,决定再接再厉,巩固刚刚取得的胜利,站稳脚跟,与诸侯分割天下。

十一月,刘邦命令雍齿守卫丰邑,自己则亲自率领部队攻打薛县。刘邦的部队在薛县战斗中表现得更加勇猛,气势如虹。泗川郡监丢甲弃城,逃到戚县。起义军不依不饶,乘胜追击,追到戚县,再战,结果泗川郡监被曹无伤抓获并斩杀。

刘邦在前线打得正欢的时候,没想到自己被人悄悄挖了“墙角”。

楚王陈胜派魏国人周市率兵向东攻城略地,收复以前魏国失地。周市先是瞄准了方与,但刘邦很快回到方与。周市计划落空,又瞄准丰邑。周市派了一个使者到丰邑,对守将雍齿说:“丰邑原本就是魏国的土地。现在魏国收复了几十座城池,你如果归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驻守丰邑。”刘邦做亭长时就与雍齿相熟,雍齿非常看不惯刘邦,刘邦起兵,他也是勉勉强强投靠刘邦的,听了使者的劝说,立刻反叛刘邦,归降魏国,为魏国守卫丰邑。

刘邦在方与得知消息,不由得怒火中烧。他生平最厌恶违背忠义的小人,对雍齿的变节行为恨彻心骨。更重要的是,丰邑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从自己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属于楚国,刘邦不能容忍丰邑被分割出去。刘邦亲自挂帅,调兵遣将,火速赶赴丰邑,欲与雍齿决一死战,把他千刀万剐,油炸火烹。然而,丰邑城池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激战数日,战果甚微。刘邦气得生了急病,不得不退兵回到沛县县城。这时刘邦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极重要的人物——张良。

张良与刘邦偶遇,一结识就彼此欣赏。这时的刘邦遇到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而且还是败在自己同乡手上,又急又恨。张良就问刘邦:“沛公想什么时候夺回丰邑?”刘邦叹气说:“恨不得马上就杀了雍齿,夺回丰邑。”张良说:“如果要夺下丰邑,必须借一些精兵良将。”刘邦有些迷惑不解:“难道我的八九千人马还少?”张良道:“城池之固,您比我清楚,要是硬拼,损失肯定不小。我有一条妙计,不知道您想用不想用。”刘邦一下子精神百倍,立即说:“只要拿下丰邑就成。”张良说:“其实我这个也不算什么妙计,很多人都用过,那就是借兵。不过,我所说的借兵,不是用来打,而是用来围,直围到雍齿粮草皆绝,他自然拱手让出此城。”刘邦恍然大悟:“对啊,将丰邑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他怎么办?但是向谁借兵好呢?”萧何立即提醒刘邦,项梁大军就驻扎在薛县,项梁是项燕后人,威名远扬。刘邦意识到,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之举,依靠项梁这棵大树,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张良的计谋真的是好!

事不宜迟,次日,刘邦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带领一百多随骑,精精神神地来到薛县。他先把随骑安排在项梁军营外,一个人大大方方地来见项梁,他心里想着,自己来借兵,又不是乞讨,自然不必战战兢兢,所以项梁一见他就觉得他有一种坦然的气质,很是欣赏。刘邦见到项梁,单刀直入地说:“我倾慕将军很久了,愿意归附将军麾下,听凭调遣。现在我家乡被叛徒雍齿占据,我攻城不下,想向您借五千精兵……”项梁队伍正值壮大之际,听刘邦前来归附,心中十分高兴,当下就说:“好,我借给你五千精兵,助你攻下丰邑。”刘邦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轻轻松松地借了五千精兵。

刘邦借兵回来,按张良之计,将丰邑城围得密密麻麻,水泄不通。这一战对于刘邦来说打得十分轻松,甚至称不上打,粮草充足,稳稳守着就行了,正好兵士征战多日,也好歇几天。刘邦有张良等人在身边,胜券在握,找着机会就和大家喝酒谈笑。刘邦感慨地说:“想当年,咱们在沛县每日喝酒交游,生活悠闲得不得了,自从起兵以后,好久没有这么悠闲的时候了。”萧何笑着说:“这可全倚仗张良的良策……”

雍齿守在丰邑城中,第一次轻易击退刘邦的进攻,还有点沾沾自喜,听说刘邦借来精兵,他就做好一战的准备,奇怪的是刘邦只是驻扎在城外,按兵不动。雍齿纳闷了几天,终于搞明白了刘邦的计划。丰邑小城粮草本来就不多,如今被刘邦团团围住,根本没有办法与外界沟通,没几天他就熬不住了。雍齿知道刘邦非常恨自己,这样耗到最后,肯定会死在刘邦的刀下。雍齿前思后想了几天,终于决定投降,便派出使者出城见刘邦,向刘邦表示:只要不杀头,愿意献出城池。刘邦急着重新夺回丰邑,而且觉得雍齿是同乡,雍齿的队伍中也有好多自己的兵卒,就对使者说:“先免雍齿一死,但必须将功赎罪。”就这样,刘邦借来的这五千精兵,没动刀枪,就轻而易举拿下了丰邑。

刘邦借兵,借出一段缘分。刘邦兴冲冲来项军还兵的时候,遇到了项羽。此时的刘邦已经近四十岁,项羽不过二十五岁,刘邦虽然经常被人夸奖长得英俊,但是到底已经步入中年,而项羽正是年少力强之时,站在面前,那一股气势谁也阻挡不了。

也许刘邦到死也不会承认:他面对项羽时是自卑的。刘邦心想,为什么项羽就那么命好呢?生在贵族之家,肯定从小锦衣玉食;祖父是一代名将,生下来都被人另眼相看;天生神力,这么年轻就能在这乱世崭露头角。想想自己二十五岁的时候,不过是东街西巷混酒喝呢。

刘邦对项羽生赞赏之心,项羽平时不苟言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