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204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204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虽然失败了,他的势力和影响力并非全被湮灭,此时如果能把王克柔身边的人聚集过来,攻取泰州不怕不成。

这下又是用到李伯升的时候了,他的能言善辩,一副踏实历练的样貌,张士诚如此这般地交代了李伯升一番,即刻派他前往泰州,寻访已经被招安的王克柔部下李华甫。被招安的李华甫果然并未真心投降朝廷,只是不得已。张士诚又多次亲见李华甫,很谦卑地向他请教起事的谋划。其实张士诚的用心很明显,借议事拉他下水,就是他不参与,如此亲密地和张士诚接近,只要张一起事,李华甫的处境也会很尴尬。毕竟他曾有前科,如今虽然他已经招安了,官府的很多官员依然对他有所防备,并不信任他。

李华甫的处境和心理张士诚早就料到。而李华甫见张士诚如此真诚,待人有礼有义,且自己在官府中混得也不舒心,经过李伯升和张士诚的多次拉拢,他终于决定和张士诚共谋泰州。有了泰州城中的官员做帮手,攻泰州,张士诚又多了几分胜利的信心。

很快,张士诚和李华甫的力量联合起来,这样势力一下强大了不少。张士诚决定自己率人从盐场那边打过来,让李华甫在城内接应。张士诚并不是从外面围攻泰州,而是想从盐场那一路扫荡过来,同时把那些土豪劣绅都打垮了,以扩大影响。而张士诚所率的起义军到丁溪这个地方的时候,遇到了当地土豪刘子仁的抗拒,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是张士诚事先没有料到的。但是要想顺利到达泰州,必须除去这些障碍。张士诚和他的几个弟弟特别奋勇,他们的卖力也影响了其他的盐丁民夫,一时士气高涨,眼看就要打败刘子仁,张士诚的二弟张士义不幸中了一箭,当即丧命。张士诚失去一个弟弟,心中很伤痛,但是他也无暇顾及,只能勇往直前。

到了泰州,刚刚打了一个小胜仗的盐夫们,算是实地演习了一番,对攻取泰州满怀信心。再加上有城内的李华甫响应,他们占了官府,泰州城一晚即被攻下。攻下泰州后,张士诚不肯接受元朝的招降,还扣押了说客李齐,半夜发兵杀了驻在泰州的淮南江北行省参政赵琏,大掠官库,进克兴化县。不久就有一万多兵马,又攻下高邮等江北重镇。

当张士诚取下高邮的时候,他的势力发展非常迅猛,这种迅猛引起元朝廷的高度重视。元朝多次派人招安、派兵围攻,皆被张士诚杀死,或者打败。到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连连胜利的张士诚真的不把元朝放在眼里了,他自称“诚王”,国号“大周”,不仅拥有了财富,还拥有了权力,他的梦想实现了。张士诚称王,不仅对元朝来说是一个威胁,对附近的起义军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当别人都重视你的时候,你就只有发展得更大,否则囿于一地,只会限制自己。称王后的张士诚太过于求安,高邮是他拼命守下来的宝地,也成为制约他的地方。

6。 无缘濠州,郭子兴之死

在张士诚称王的时候,濠州城内的五个元帅却正在你争我斗。本来郭子兴和孙德崖这几个人之间就有些矛盾,因为攻下濠州,他们并无更大的发展目标,所以就把精力放在了享受和争斗上。看看孙德崖这几个人吧,自占濠州以后,强纳民女,强收民物,胸无大志。郭子兴自认是最有才干的领头元帅,看不惯他们的作为,而那几个元帅,也看不惯郭子兴的自以为清高,有意合起来为难郭子兴,议事的时候,他们常常一致和郭子兴唱反调。

这样一来,郭子兴更加讨厌那四个元帅,可是又不能奈何他们,这是最为郭子兴苦恼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权力重心渐渐脱离了郭子兴,有什么事情,那些元帅都是聚集到孙德崖的元帅府,再差人来通知郭子兴过去,对此,郭子兴心中气愤,自然每次议事都是不合。且自从收纳了赵均用、彭大两人,濠州城的势力更为分散,虽然当初是郭子兴答应接纳他们,但这两个人渐渐也对郭子兴不满起来,倒是跟孙德崖走得很近,这让郭子兴更气愤。

局势总不能这样拖下去,郭子兴和那几个农民相比,毕竟多了些谋略和野心。他想着得除去这几个人,巩固自己的势力。濠州城中总不能没个当家的,整日任凭五个人争来吵去的,郭子兴眼下要争的就是这个当家人的位子。

前不久,郭子兴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那个来投奔的和尚。还好这个朱重八事事都做得体贴,郭子兴替他取了个颇文雅的名字——朱元璋。他正郁闷着如何处理眼下的事,朱元璋刚好来请安。

“元璋啊,你跟随我也多日了,看看咱堂堂郭元帅如今受的什么气啊!居然被那几个农民元帅捉弄,实在是可气。”郭子兴不满地说。

朱元璋镇定地说:“岳父不必如此伤怀,以您的实力,他们几个是敌不过的。”

郭子兴最喜欢听这种话,只要说他比那几个人强他就高兴。

当下,朱元璋建议郭子兴和他们疏通关系,关系搞得越僵对郭子兴越不利。

郭子兴开始尝试着去那几个元帅府中闲访,对郭子兴来说这可是拉下脸面做的事情。而对于那几位元帅来说,郭子兴突然如此热络,反而不习惯了,心中纳闷,也起了些疑心,并不给郭子兴好脸色看,所以郭子兴没拉拢到任何人,想称头领还得靠自己。

郭子兴正在思索着用什么计策除去这些对手,想不到自己先被孙德崖给整了一番。

这日几位元帅又在议事,郭子兴照样是爱理不理地迟到了,且在议事的时候和孙德崖争吵了几句,这次争吵难得郭子兴占了些上风,开心地回到府中。到了傍晚,就见孙德崖派人来请,说是为白天的事要向郭元帅道歉,特地请去赴宴。郭子兴一听更加兴奋,随从也没带几个就去了,到了孙府才明白,是孙德崖请他入瓮呢。

消息传回郭府,能救郭子兴的也只有他的女婿朱元璋了。朱元璋知晓此事的重要,如果调集人马和孙德崖火拼,那余下的元帅定会助孙德崖一臂之力,那样不仅岳父安危难定,连家人的安危都成了问题。如何才能让孙德崖乖乖放人呢,朱元璋深思很久,认为赵均用现在和孙德崖走得很近,两人在濠州城中军力和实力都是非常厉害的,设计扣押岳父肯定是这两个人合谋,否则他们谁也不敢私自行动啊。看来只有去找彭大了,此人不似赵均用放旷,平日多少念些旧情,还算尊敬郭子兴。朱元璋随同郭夫人去找彭大,原来彭大还不知此事,当下大怒,一则是怒赵均用他们两人瞒着自己做事,一则是担心自己有朝一日落此下场,遂与朱元璋和众人前去孙府要人,这才救下了郭子兴。

郭子兴经此折腾,真是元气大伤,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在他看来这次是朱元璋救了自己,但是又疑心朱元璋会反叛自己,独立做事。他早就看出朱元璋身边聚集了一帮能干的兄弟,为了利用他一直没有什么防备,经此一事,他愈加感到身边的人是更大的威胁,因此找了些理由派朱元璋去攻打没人愿意攻打的滁州,这无疑是为难朱元璋。

朱元璋被赶去攻滁州,郭子兴自以为是做了件聪明事。郭子兴自上次被孙德崖和赵均用设计扣押,与各位元帅更是不多往来,而那几个元帅之间少了一个主对手,彼此间打斗起来。看着城内的纷乱,郭子兴甚是无奈,为安全起见,只得无奈中告别濠州,否则真是性命难保,再说赵均用和孙德崖已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待在濠州不被害死也会被气死的。

走投无路的郭子兴只好去滁州投靠女婿朱元璋,他没有想到朱元璋能攻下滁州。朱元璋看在他是岳父的分儿上,恭敬热情地迎他进了滁州,并把自己辛苦攻下的城让给郭子兴,听从郭子兴的安排。为让他不起疑心,朱元璋另去攻打和州,以谋发展,郭子兴此时好不得意。

而就在朱元璋攻下和州之后,出现了令郭子兴非常不满意的事情。他听说孙德崖以借粮的名义在和州住下了,郭子兴非常愤怒,又非常忧虑。孙德崖是他的仇人,而朱元璋却留他在城中住,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自己吗?再说,万一这两个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呢?郭子兴越想越生气,即刻带领不少军马,以讨伐孙德崖之名义,迅速赶往和州,弄得朱元璋措手不及。

郭子兴不等安顿下来,进了和州,立即率人要和孙德崖火并。孙德崖也不甘示弱,立刻结集人马迎战,一时和州城内大乱。

毕竟这是朱元璋的地盘,两位以长辈自居的元帅没有真的打起来。朱元璋也只得以“借粮”给孙德崖为条件请求他先离去,孙德崖也深知有郭子兴在此,他是没好日子过的,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决定离开。

问题是,郭子兴还在气头上,他表面上答应朱元璋不再为此大动干戈,其实心里还在想着如何赶在孙德崖离开前,把这个老贼活捉了。

这日一早,朱元璋亲自陪孙德崖押运粮食,送他回濠州。出发前,郭子兴还礼貌地送别孙德崖。刚出城门不久,只见郭子兴率一大批人马赶来,劫了孙德崖就走。而孙德崖的人马大都先行由赵均用带走,留下的只是一些运粮兵而已,这些弱兵面对来势汹汹的郭子兴,并无反抗之力。劫了孙德崖,郭子兴即刻率人回和州,留下呆住的朱元璋。

郭子兴走后,可苦了朱元璋,孙德崖的人马猜测是朱元璋和郭子兴一起用的计谋,立即对付朱元璋,而朱元璋本打算送行一下,并无几个人跟随,而消息一走,先行的赵均用撤了回来,四下围住朱元璋。朱元璋无从辩解,也不是这么多人的对手,被赵均用他们带走了。

这边和州城里,郭子兴正在兴致勃勃地大骂孙德崖,算是出了口气,一个士兵慌忙来报,说是朱元璋被赵均用他们劫走了。听此信息,郭子兴一下愣住。

和州城毕竟是朱元璋的天下,听到朱元璋被劫走,他的弟兄们全都来找郭子兴,李善长、汤和、徐达他们一致要求郭子兴放了孙德崖赎回朱元璋。郭子兴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看这阵势换回朱元璋是必须要做的,他虽然不想顾念朱元璋是自己的女婿,只想复仇杀了孙德崖,再打回濠州。然而在和州,郭子兴的地位根本没法和朱元璋相比。在朱元璋的属下再三要求甚至逼迫下,郭子兴只得放了孙德崖以换回朱元璋。

孙德崖刚被放走,郭子兴就病倒了。这病是心病,所以病得特别厉害。他想到自己拼命打下的濠州自己无缘住下,曾经共患难的兄弟如此排挤打压自己,自己亲手扶持的朱重八却力量大过自己,想方设法要重振威力,结果却是如此下场……他越想越气,躺在床上茶水不思,无论家人怎么劝都没用。朱元璋来探望,他拒不接见,看到朱元璋只会让他更生气。就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元帅,在闷闷中死去。

郭子兴的死,对元朝和其他起义军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一个人来说却影响极大,这个人就是朱元璋。郭子兴死后,濠州城的内乱,加上元朝的袭击,可以说那几个元帅和领导者都势力渐弱,人心惶惶。在这其间,朱元璋的个人魅力和办事能力迅速征服了这一带的红巾军。再加上他是郭子兴的女婿,郭子兴的势力甚至濠州城的大部分红巾军都有倾向朱元璋的趋势,因为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实在不能和朱元璋的能力相比。所以说,郭子兴的死,为朱元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7。 托宋之名,韩林儿被立为王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死的时候,各路起义军的发展,因外部受到元朝政府的镇压和攻击,内部领导也都有些问题,大都不甚乐观。尤其是起义较早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几年下来,虽然攻城扩势,但是各路起义军纷纷拥有固定的都城,各个首领也都称王称帝,他们却一直把重心放在对抗元朝上。此前一直尊奉韩山童为领导,而韩山童不幸牺牲,虽然刘福通是实质上的头领,但他并未在名义上给自己一个明确响亮的称号。

当然不是刘福通不想称王称帝,他心里做梦都想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有这样的野心,也就有了这样的规划,他只是在等待,等待机会的到来。他刘福通怎能被指责为不仁不义之人呢?依托韩山童的名义,对他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他要等到最佳的时机,赢得最广的人心,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元至正十五年二月,听闻另一路红巾军在濠州城内内斗,并且郭子兴在斗争中愤恨而死,更增加了刘福通要做皇帝的心理。这几年来,他带领军队打了这么多胜仗,吃了这么多苦头,怎么能把一切都留在历史的空白里呢?他刘福通无论如何都得画上一笔才是。

这日头领们在一起议事完毕,刘福通说:“这些年来征战奔波不定,眼看各路起义军势力渐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