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46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46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南汉朝堂之上,全是一群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太监,居然找不出一个可以抵抗宋军的将领。刘铱忙问龚澄枢:“现在宋军压境,如何是好?”

龚澄枢居然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是天上神仙来救黎民于苦难之中的,区区宋军不足为惧,我会请道士来作法,将他们击退。”

对于这样荒唐的说法,刘铱也深信不疑。龚澄枢保举了术士郭崇岳,让他日夜祈祷鬼神,请天兵天将来退宋军。但这样的方法显然是无法退敌的,不久之后,宋军就包围了贺州。刘铱见状,只能请龚澄枢再想其他办法。

陈延寿见龚澄枢一味争宠,便急忙举荐了自己手下将领伍彦柔,说:“此人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一定可以击退宋军。”

慌不择路的刘铱只求有人能够领兵打仗,也不去考核,便让伍彦柔带领一万多人出兵贺州,希望可以通过伍彦柔的军队和郭崇岳的作法,将宋军赶出自己的国境,好让他继续这种荒淫残暴的日子。

宋军统帅潘美和部将尹崇珂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直奔南汉,居然没有遭到任何拦阻,很快便到了贺州,这样的结果让他们非常诧异,但是乐得不战。围困贺州没几天,传来伍彦柔领军来援的消息,潘美便对尹崇珂说:“汉军传说骁勇善战,而且最善于水上作战,我们都是北军,这一路走来也多有疲惫,应该避其锋芒。”

尹崇珂说:“现在大宋的队伍当中,以北人居多,水战确实不是我们的优势。伍彦柔率军来援贺州,必定是从水路而来,我们可以将其引到陆地再作战,相信他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看着被围困得丝毫没有反抗能力的贺州,潘美说:“拿下贺州是迟早的事,也不用急在这几天。从这里不远便是南乡,汉军从广州来支援肯定是要在那里登陆,我们就后撤二十里,等他们登陆之后,再进行突袭。”

按照这个计划,潘美和尹崇珂率军后撤,汉军以为他们听闻有援军到了,心生惧怕才撤退,一个个得意非凡。伍彦柔听说后也得意地说:“宋军不过是装模作样,只要听闻我的名字便要退避三舍,这一去一定可以将他们赶回汴梁!”

在这种骄傲情绪的影响下,伍彦柔带着汉军从南乡登陆,谁知道宋军早就埋伏在此,他们一上岸便被伏兵杀得落花流水,损失过半,主将伍彦柔也被杀。

还在广州等着听好消息的刘铱听说伍彦柔大败,急得上蹿下跳。陈延寿等人也领教到了宋军的英勇,开始心生畏惧。

潘美大破贺州之后,直奔广州而来,刘铱气急败坏地对陈延寿说:“我平日将财宝都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在关键的时刻为国立功,现在宋军马上就要攻到广州来了,我若不保,哪儿还有你们这些人的荣华富贵!”

陈延寿、龚澄枢等人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早就失去了往日的飞扬跋扈和迫害别人时的诡计多端。

刘铱见状,长叹一口气说:“我自十六岁即位以来,每年给你们的好处都不计其数,从未向你们要过回报。现在事关存亡,我只求你们报答我一次,难道都不能答应我吗?”

这样无奈的话从一代君主的嘴里说出来,不能不让人慨叹。龚澄枢等无奈之下只能从军中招募勇士,组成了三万人的大军,并推选出了年轻的将领潘崇彻来率领这支部队,迎击宋军。

潘崇彻率领三万大军于贺水进行拦截,潘美东进大破汉军,连克连州、韶州。刘铱看到这个结果简直快要绝望了,只能将驻守广州的禁军主力调遣去阻击宋军。

陈延寿等人都劝道:“京城没有了禁军保护,(W//RS/HU)就会岌岌可危了!”

可刘铱却说:“如果不能阻止宋军的攻势,就算这支队伍留在京城,也不能保我大汉不亡。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禁军首领李承渥率领着南汉这支最后的力量,组建象阵,企图以奇兵拦阻宋军,但被潘美以强弩破之。这一次,南汉的十多万主力军全部覆灭,慌乱的刘铱意识到自己的王朝已经走到了最后,而朝廷中又没有将才可选,只能让装神弄鬼的郭崇岳带兵出战。郭崇岳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用竹木编制栅栏,作为营防,终于被潘美以火攻击破。

汉军大败的消息传来,无计可施的刘铱急忙调来数十条船舶,将自己所搜集的珍宝和嫔妃们悉数搬上船,企图浮海逃生。走到这种境地还不是他最悲惨的时刻,因为他最信任的大太监乐范没等他上船,便悄悄将船开走了。无可奈何的刘铱只好向宋营乞降。

对于这次大破南汉,赵匡胤一直都是成竹在胸,因为他深知像南汉这样的政权,已经是外强中干,虽然占据着大片土地,但其混乱的内政早就让这个王朝形同虚设,只要一点外力便可以将其摧毁。

从刘隐盘踞广西开始,到刘铱最终败亡南汉,这个王朝经历了六十五年,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五代十国时期。虽然刘氏王族的统治一代比一代残暴,但战火却一直没能烧到这里,直到大宋的军队出现,才将它彻底收复。刘铱统治期间,当地经济破败。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的生活,繁重的税赋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等赵匡胤接管这里的时候,可以说生产生活都已经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宋军的到来敲响了南汉灭亡的丧钟,而对于百姓而言却是带来了福音。

刘铱被俘虏后,遣送到宋的都城开封,赵匡胤赞叹其心灵手巧,他所编制的珍珠玉龙让见多识广的宋太祖都叹为观止,胜过宫中最手巧的工匠。赵匡胤笑着说:“你如果能将这份心思用到治国上,又何至灭亡呢?”

通过继任方式成为治国者,往往无法体会建国的艰辛,因此纵然有着卓越的才能,也不会投入到勤政上,而是放纵于声色犬马,将自己的智慧应用在这些奇技淫巧上面。在智商上,赵匡胤、刘铱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因为他们各自所设立的目标不同,所付出的实践也是在不同的领域,所以赵匡胤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而刘铱却只能成为胜过工匠的一个巧手亡国之君而已。

8。 卧榻之侧:李煜的鼾声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便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势力稍弱的南方诸国均以长江作为自己的屏障,用以抵御北方强国的攻击。而一旦长江失守,势必会带来灭顶之灾。在平定了南汉之后,宋军在南方的声威顿时大振,渡过长江之后看南方诸国,赵匡胤犹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接下来的一个目标已经无须选择,那便是已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的南唐了。

从烈祖李昇自公元937年建南唐开始,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在李氏的统辖之下历经三十九年,其间虽然也发生过兄弟夺权的血战,但长期以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当中可以做到年年有余的一方净土。南唐有三十五州,覆盖江西全部以及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福建一部分,人口逾五百万,是南方较为发达的国家。

选择一个明君作为继承人,是历代皇帝都需要考量的最大难题,李昇建唐之后,将帝位传给李璟,李璟又将自己的儿子李弘冀作为继承人。李弘冀其人性格刚烈急躁,因为太想做皇帝,又担心李璟改变主意,居然想毒杀李璟。被揭发后,李弘冀被杀,而帝位传给了一个从来都没想过要做皇帝的人——李煜。

李煜本来是埋头诗书,一方面是躲避争夺皇位的血腥战争,另一方面也是他根本无心做皇帝,只希望可以沉醉在诗词文赋以及美人酒色之中。但命运捉弄,却将他推向皇帝的宝座。早在李璟意欲立李煜时,大臣钟谟就已经看出李煜非常不适合,力劝道:“李煜的性格懦弱,喜欢吟词作赋,而且又酷爱佛法,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李璟本人也非常酷爱文学,所以对自己这个第六子向来宠爱,现在看钟谟居然不支持,心有不悦,便问:“那你觉得谁比较适合呢?”

钟谟说:“李从善果敢凝重,具有做帝王的潜质,应该立他为嗣。”

李璟大怒,说:“恐怕是李从善让你来讲这些话的吧!”

已经打定主意的李璟决然地立李煜为皇太子,并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两年后,李璟在南昌病故,李煜在金陵登上了皇位。正如同钟谟对他的评价一样,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南唐的国势便在内忧外患中开始逐渐衰落。

赵匡胤夺南汉之后,金陵一片震动,众臣都恐怕灾难即将降临到南唐的头上。李煜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众臣说:“从柴荣南征开始,我们就和大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世宗曾经向柴荣俯首称臣,因此保我大唐不灭。现在赵匡胤既然夺了柴家的位,那我就继续尊宋为上国,也一样可以保大唐江山。”

公元971年,李煜手书《即位上宋太祖表》,诚恳地对赵匡胤所建立的宋表示拥戴,谦卑地说:“我愿意撤消自己的皇帝称号,而仅以江南国主自居,以宋为上国,年年纳贡。”

这份表被他的弟弟李从善送到赵匡胤的手中,赵匡胤展视之后,对赵普说:“以唐的国力,已经不足以与我大宋为敌,李煜能够在这个时候奉表称臣,看来他还是一个聪明人。”

赵普说:“李煜天资聪颖,只可惜自己的心思完全没有放在朝政上,所以南唐国势衰弱。原本是江南最强的国家,但现在已不足惧了。我们目前刚刚平定了南汉,这样的势头他肯定害怕接下来会以南唐为目标。不过目前宋军需要休整,不宜在长途征战之后继续发兵,倒不如就顺着他的意,暂时安抚一番好了。”

赵匡胤对此表示赞同,说:“我也不希望宋军过于劳累,现在李煜又这么温顺,就暂时先留他一段时间吧!”

经过商议之后,对于向来以周、宋为上国的唐,赵匡胤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出兵。李璟对柴荣,李煜对赵匡胤,都是毕恭毕敬,现在忽然出兵显然没有任何借口。而宋军远赴南方,经历了几年的战斗,现在也需要休整。因此,赵匡胤让李从善带去了自己的善意,追封已逝的李璟为帝,并对李煜大加赞赏。

接到宋的加封之后,李煜甚至有点开始得意,对众臣说:“我大唐有佛祖保佑,又怎么会轻易就招来兵灾呢?”

座下侍郎陈乔和右内史舍人张泊却说:“现在大敌当前,陛下切莫放松警惕。宋军已经占据南汉,所驻军队临近金陵,随时都有可能挥戈向我,应该早作准备。”

李从善也说:“我见到赵匡胤,觉得此人肯定不是一个善罢甘休之辈。现在虽然追封先帝,但不代表他日后不会翻脸。沿途我所见到的宋军,都是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恐怕他们不会就此罢休啊!”

李煜见众人都坚持应该早作准备,便和陈乔、张泊等人商议,希望可以联合吴越一同准备,一旦宋军入侵,也可以结盟,互相帮助。

在宋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正如李从善所看到的那样,他们开始准备再一次出征。但赵匡胤却苦于没有出兵的理由,他对赵普说:“李煜对于大宋有求必应,而且从来都是以顺民的面目出现,现在倒让我为难了。”

赵普说:“只要陛下有意发兵,又有什么难的呢?他既然这么温顺,陛下就召他来京觐见,李煜必然不敢来,到时候就能以‘倔强不朝’为由出兵征伐。”

赵匡胤一听,大喜道:“李煜生性胆小,如果我叫他来京觐见,他一定会害怕有来无回,不敢见我。此计甚妙,就依此行事。”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赵匡胤不想挥兵相向的时候,他固然可以对李煜以礼相待。但他一旦动了杀机,想要平定南唐,只需要稍稍设计,便可以找到出兵的借口。

而这一切对于沉浸在幻想中的李煜都来得太突然了,他还在花园中与小周后吟诗作词,却接到宋廷召见的旨意。大骇之下,李煜急忙召见了陈乔,问他该怎么办。

陈乔说:“赵匡胤忽然召见,恐怕其心不可测啊,陛下万一去了被他扣留就大事不好了!”

李煜着急地说:“我也是怕他有意相召,却对我不利。依卿看来,应该如何应对?”

陈乔想了想,说:“不如就说陛下身患疾病,不能前去朝觐。再遣李从善去向赵匡胤做个解释,请求谅解。”

李煜说:“那么现在看来,只能如此了。”

带着李煜托病的书信,李从善拜见了赵匡胤,惶恐地解释了一番李煜不能来朝的原因。赵匡胤一听,却大怒道:“李煜向来以我大宋臣子自称,还曾经主动放弃帝号,我是看在这个面子上,才一直将他留到现在。可是他居然对我的命令充耳不闻,所谓以宋为上国看来都是谎话。”

一番痛斥之后,赵匡胤将李从善收押,以此给李煜加压。得到这一消息之后,李煜甚为惶恐,南都留守林仁肇在朝中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