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08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08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历了裴寂等人三番五次的劝说之后,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终于接过了杨侑手中的玉玺,在太极殿即位称帝,国号为唐,改元武德。从这一天起,中国历史开始以武德纪元,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朝代终于诞生了,而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华丽的一笔!

第三章 选贤任能

1。 仗义执言:刀下救出侯君集

在隋末的乱世风云中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作为开国者的李渊和李世民对人才和人心的重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重视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动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以情动人,所以才有天下英雄一批批地前来投奔,也有了一群愿意为之赴死的勇士。

李渊本身是一个非常不易相信别人的人,因其所生活的时代极其动荡不安,而与隋炀帝杨广为君臣时期,他被杨广深度猜忌,身边耳目众多,导致他多疑的个性。所以,他更愿意相信的是自己的四个儿子,窦夫人为其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确实给予了李渊建国极大的帮助,但是李唐的旗帜最终得以在长安上空飘扬,一大半是他周围能人贤士的功劳。

在李渊还不甚得势的时期,李世民便是一个喜好结交英雄豪杰的人。他深深明白“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所以只要听说哪里有什么豪侠义士,他一定要去拜访一番。年轻的李世民自然不会与人谈玄论道,但非常喜欢和人探讨兵法,争论当前国家的安危,他的豪爽气度与自幼饱读兵书带来的渊博知识,往往可以博得他人敬重,进而与之结交。李世民结交朋友,不仅靠一时的感触,他更注重一个人的人品。

在隋炀帝杨广北巡被突厥始毕可汗堵在雁门关的时候,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始毕可汗大军。回到长安之后,隋炀帝以论功行赏的名义邀请诸位勤王的将领赴宴,李世民自然也一同前往。

在进宫的路上,李世民跟在自己的主将云定兴的身后,但见云定兴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似乎不甚乐意。年轻的李世民便上前问:“云将军,这次进宫是领赏,您怎么不大高兴啊?”

云定兴看了看身边的这个年轻人,说:“李公子,你今年多大了?”

李世民疑惑地说:“我十六了呀。”

云定兴笑了笑说:“还这么年轻,难怪你不懂这些呢。”

李世民忙行礼说:“还请将军明示。”

云定兴点点头,说:“我看你年纪虽轻,但是谋略出众,将来必然有一番作为。但是在我朝之中,要想出人头地,靠的可不一定是战场上英勇。所以,有一些道理我也不妨跟你说一说。”说着,云定兴回头四顾,看没有人注意到他和李世民说话,低声说:“当今皇上,对我们前方的将士可以说是大方的。但是这种大方,我们只在耳中听说,却很少感受到。每次立了战功,他便对我们大加褒奖,说要赏赐,可是每次都食言。”

李世民看了看辉煌的长安宫殿,不远处便是最高的太极殿,金砖碧瓦,一派帝王气象。他不解地问:“现在我朝国力雄厚,按说将士们立了军功,皇上应该可以赏赐呀?”

云定兴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人说‘伴君如伴虎’,在朝中为官,首先要知道你的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皇上其实不愿意赏赐将士,因为他要留着银钱去修宫殿、修运河,还有很多他自己的奢靡享受。若是赏的多了,他岂不是要减少自己的享受吗?”

年轻的李世民眉头扭结在一起,他有点不相信地说:“言而无信?那如果这样下去,将士们岂不是要不满?军心涣散可怎么办?”

云定兴叹了一口气,说:“皇上只管自己快活,什么时候管我们将士是不是满意呢。”

李世民又问:“难道没有人向皇上奏明一下吗?”

云定兴看看他单纯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说:“你还真是年轻啊!这种事,大家只会自己埋怨一下,谁敢去和皇上说?说了不等于是责备皇上吗?所以,大家只有忍气吞声,禁言就是了。”

两个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殿外,李渊早就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李世民快步上前见过了自己的父亲,想将刚才的疑惑跟父亲说一说,杨广的御驾已经来了。

在朝堂上一派欢乐的气氛之中,杨广一声令下,丰盛的筵席送上了诸将的桌子,大家吃吃喝喝,又有歌舞助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但因为有了来时云定兴的一番话,李世民仔细地观察着大殿上的将领们,他们虽然有说有笑,但时不时便会有人停下来,小声议论着些什么,从紧皱着的眉头李世民猜测:也许他们是在抱怨并没有奖赏吧。

看到这些,李世民忽然想:对于一个君王而言,言出必行是多么重要。一次令出不行,会让大家埋怨;再次言而无信,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当这种事情再三发生的时候,还有谁会为了皇上冲锋陷阵呢?而对于诸将来说,虽然满腹不满,却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于直言,一方面是皇上离心离德,一方面也是这些人不敢进谏,让皇上不能自省。表面上的歌舞升平不能掩盖这其中的暗潮涌动,看来,在这个朝廷中为官还真是有一番学问。

筵席一直过了午后,杨广倦怠,才命众人谢恩退去。李世民随着李渊打算要返回,他们刚出宫门,便听到一阵的喧哗,抬眼望去,远处一群兵士将一个捆绑起来的小将推推搡搡,似乎是要押解他去什么地方,但那个小将却大声嚷嚷着:“我有什么错!”和众人争执起来。

李世民看到云定兴已经策马过去,便跟了过去。云定兴问:“这是什么人,为什么被绑起来?”

兵士们看到云将军,急忙禀报说:“这是军中的统领,叫侯君集,今天他在营里大声骂皇帝,所以小的们将他捆起来,想给将军送过来听候处理。”

云定兴问:“他都说什么了?”

兵士说:“他说皇上言而无信,是个昏君。还说下次再要勤王救驾,肯定无人卖命,到时候就只能让皇上自救去了。”

云定兴一听大怒,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要是传了出去,不仅皇上要问罪,到时候自己也会被牵连的。他呵斥被绑的侯君集:“你个混账,居然说出这种话来,给我推出去斩了!”

侯君集虽然被绑,但是他身体高壮,好几个人也拉不住。只见他用力一晃,便甩开了抓着自己的兵士,大声对云定兴说:“将军,在雁门关时,大家都听到皇上要赏赐的。可是现在却只是给了几壶酒就想安抚兄弟们,难道我说错了吗?我是为大家鸣不平啊!”

云定兴看他喊叫起来,生怕其他退朝的官员听见,在皇上面前说自己领军无方,便对他说:“你身为臣子,本就该为皇上分忧,现在居然讨要奖赏,就是大逆不道。今天如果不杀你,以儆效尤,他日军中必然大乱。”说着便让军士将侯君集绑到法场去。

李世民见此情形,忙上前对云定兴说:“云将军息怒!我看这员小将肯定是喝了皇上赐的酒,喝醉了,所以才会胡言乱语。请将军把他交给我处理吧!”

云定兴其实并不是真的想将侯君集问斩,他只是怕侯君集在军中乱说扰乱军心,也怕他的话传到皇上耳朵里,自己也要因此被责罚。现在看李世民来求情,他也想赶紧找个台阶,便说:“在军中胡言乱语,扰乱军心,其罪可诛,你不用给他求情。”

李世民赔着笑,说:“酒后胡言,将军就不要再怪了。世民愿意以此次军功为他求情,请将军放过他吧。”

原来这一次雁门关退敌,在前领兵、出谋划策的,全都是李世民,但云定兴在奏折上却将功劳全都安在自己头上。李世民对这些事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现在用话一暗示,云定兴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就顺水推舟:“既然你替他求情,那我就暂时放他一马。日后如果还敢乱说,定然不饶他!”说着,便策马回营去了。

李世民下马给侯君集解了绑,笑着说:“为了一句话丧命,你这样可不值得啊!”

侯君集却依旧倔强地说:“我说的全是实话!”

李世民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说,偏你要这么大声嚷嚷?”

侯君集眼睛一瞪,说:“这些人,都是些胆小的鼠辈!背地里一个个牢骚满腹,到头来却一点骨气都没有,还要拜谢皇恩,说什么皇恩浩荡!我就是不愿意做这种人!”

看着眼前这个豪爽的汉子,李世民想起朝堂上那些窃窃私语的将军,他们不就是侯君集所说的鼠辈吗?看来,他们连这样一个小将都比不上啊!

侯君集被松开绳索后,‘扑通’跪在地上说:“李将军今天救我,侯君集铭记在心,大恩不言谢,日后我一定报答您!”说着就“砰砰砰”磕了几个响头。

李世民忙扶起他说:“我看你是一个豪爽直言的人,所以才救你的,并不是为了让你报答我。现在,我看你还是早点解甲归田,回家种地去吧!”

侯君集一听这话,又跪下来对李世民说:“将军救了我,我怎么能说走就走呢?我愿意跟随将军,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李世民刚想推辞,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切的李渊走过来,笑着说:“千金易得,勇士难求。我看这个人是个难得的勇士,你就留下他吧。”

侯君集谢过了李渊、李世民,从此之后一直跟在李世民的身边,既是李世民的好朋友,又是军中的一员猛将,为李唐军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更是担当了重要角色,助李世民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

从结交侯君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那些敢于仗义执言的人有一种由衷的钦佩,他佩服这样的人,所以才会伸手相救。在对朋友的甄别上,他不仅仅是看对方的本领、地位,更加注重人品的高低。因为在举世皆昏的时候,有一个可以保持清醒的人在他身边,肯定会给予他的思考极大的帮助,让他也可以清醒地看待这个世界。

2。 投其所好:裴寂助起兵

在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时,得力的帮手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这些帮手中,有一些人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其效用不低于领导者。

在李唐的发展轨迹中,裴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曾经是李渊在隋朝为官时候的旧友,后因直言不讳得罪了隋炀帝,被贬到太原,担任了隋炀帝在太原的行宫晋阳宫的宫监,其实也就是在晋阳宫做了个大管家。但是谁会料到,李渊后来也被隋炀帝送到了太原担任留守,两个人又在这里相遇了。

裴寂作为李渊的旧友,两个人常常一起喝酒下棋,聊到半夜。李渊的个性较为谨慎,裴寂其人足智多谋,因此为李渊提供了不少良策,李渊在很多问题上都会采纳裴寂的建议。这一点,在李世民跟随父亲来到太原后,很快就发现了。

这一天,裴寂酒醒之后,推开窗户一看,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家仆伺候他洗漱完毕。没一会儿,便听到有脚步声“啪啪”传来,裴寂头也不用回,听到这么有力的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

来人正是裴寂的酒友,龙山令高斌廉。他和裴寂是山西老乡,裴寂在官运亨通时,曾经多方提携过他,所以等裴寂回到太原后,他便日日陪伴在其身边,和他饮酒作乐,消遣郁闷。而他本人生性豪爽,酒量又好,因此裴寂也很喜欢与之伴游,称其为“酒友”。

高斌廉来到裴寂门前,哈哈笑着说:“裴大人不会是这个时候才起吧?”

裴寂笑着说:“昨晚和你喝酒到了半夜,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醉醺醺地就休息了。今天起来都已经这个时候了,你昨晚灌了我不少吧?”

高斌廉说:“大人您是海量,怎么会被我给喝倒呢?不过昨天和大人喝得过晚,打扰了大人休息,所以今天我是来请罪的。”

裴寂说:“哦?你要怎么请罪?”

高斌廉笑呵呵地说:“如今是阳春三月,城北的桃花已经开得灿烂。我素知大人爱花爱酒,所以,今天就请大人去城北看桃花,您看如何?”

裴寂一听这个建议,非常高兴,便让人准备了车马,一行人出城去了。

来到城外,只见一片片桃花开得灿若云霞。裴寂忍不住赞叹道:“这么美的桃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遭受战火的焚烧,颓然委身于尘埃之中,实在是可惜啊!”

高斌廉说:“大人心怀天下,但这种事不是你我可以左右的。既然到了这花田,就不要辜负了美景。”说着,令人寻了一处干净的亭子,将酒菜布置好,请裴寂入座。

两个人饮酒赏花,不亦乐乎。高斌廉又建议裴寂说:“不如我们来投壶吧,输者饮酒,连输三局者,不仅要饮酒,还要拿出一百文钱做酒钱,您看如何?”

裴寂一直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怀才不遇之叹,所以他转而热衷于饮酒赋诗。但酒和赌向来都是不分家的,所以久而久之,他也就热衷于赌。每一次若是输了便淡然离去,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