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0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0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年轻人肯定不是普通人,吕不韦心里暗自猜测。为了满足好奇心,他悄悄地向酒馆伙计打听,打听的结果却让吕不韦大吃一惊,这个年轻人竟然是秦国在赵的质子异人!吕不韦没想到,大秦国的质子竟落魄到如此地步,只能到寻常人才来的小酒馆喝酒,且未带一名随从。

机敏的吕不韦马上意识到,在自己眼前的也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假若自己帮他脱离现在的窘境,甚至帮他登上王位,那自己将来的荣华富贵不是享之不尽吗?

吕不韦从赵国回到家中后,还未汇报生意的情况就急忙问他父亲道:“父亲大人,农民耕田能获得几倍的利啊?”

“大概十倍。”吕不韦的父亲答道。

“那么经商,贩卖珠宝呢?能获得几倍的利?”

“最少也有一百倍吧。”

吕不韦继续问道:“假若力主定国呢?”

吕父道:“那可就是无数的利啊!”

听完父亲的回答,吕不韦立即把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聪明的吕父没有阻止儿子。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有着独特眼光的优秀商人,必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我们不得不佩服,吕不韦确实是独具慧眼。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异人在赵国做质子时,秦国国君是异人的祖父秦昭襄王,虽然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但安国君妻妾成群,儿女众多;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而且异人不是长子,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异人登上太子之位的可能性都是极低。吕不韦投资异人,无疑是冒了巨大风险。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回报。

有了父亲的支持,吕不韦更加坚定了弃商从政的信念。他再次来到邯郸城,迫不及待地去拜见异人。异人听说有个卫国的大商人不远千里来拜访自己,急忙到大门迎接。

吕不韦见质子异人亲自迎接到门口,笑呵呵地指着大门对异人说:“在下吕不韦,特意前来帮助公子。公子请放心,在下一定能光大你的门庭。”

异人尽管生活潦倒,但却不卑微。听了吕不韦大言不惭的话,心想,你吕不韦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钱而已,就敢在本公子面前放肆,本公子再怎么落魄也是王室子弟,是你们地位低下的商人能比的吗?

于是,他不满地向吕不韦道:“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说吧。”

吕不韦听了异人有些生气的话,不急不恼,继续说道:“公子有所不知,我的门庭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了才会光大。”

异人听吕不韦这样说,马上明白了吕不韦不是在同自己说笑。于是,他放下架子,将吕不韦请进了住所,虚心向吕不韦问道:“吕先生说是来帮助在下的,那么先生认为,以我现在的境况,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见异人主动向自己求教,便知此人非一般人,值得自己相助,便慢条斯理地向异人分析道:“当今秦国之势,昭襄王已年迈,安国君身为太子,不日即可即位;但公子兄弟众多,且公子在赵为质子,不可与国内诸公子相比;在下以为,公子在赵期间应多多结交达官贵人,以建立公子的威信和贤名;此外,卑职还认为,华阳夫人虽无子,但她是安国君的宠妃,公子需多亲近。”

吕不韦的分析句句在理,异人也很同意,可他无可奈何地道:“先生所言极是,但在下碍于在赵,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假若公子有成为秦国未来太子之意,在下愿助公子一臂之力。”吕不韦当即表态。

于是,一个落魄不堪却雄心万丈的秦国公子,一个雄心勃勃而又非常现实的卫国商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吕不韦首先拿出自家的一半财产提供给异人,有了钱,自然什么事都好办。在吕不韦的策划实施下,异人开始广交赵国政要和来往邯郸的各国名流,广纳门客。很快,异人就成为在赵和秦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了能争取到华阳夫人的帮助,吕不韦派使者给华阳夫人送去大礼,并让使者对华阳夫人这样说道:“异人是一个有才华的公子,他在赵广交天下诸侯,同时在异人的心里,他把夫人看得跟天一样重要,异人常常在夜晚因思念夫人和安国君而痛苦不堪,难以入眠。”

华阳夫人听到使者这样说,对异人的好感增进了几分。

与此同时,吕不韦还展开了对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的公关。吕不韦亲自来到阳泉君的府上,对阳泉君道:“我此次前来,是要提醒阁下,你将会大祸临头了!”

阳泉君听吕不韦此言,大惑不解,急忙问道:“敢问吕先生,不知我祸从何来?”

吕不韦分析道:“你现在之所以富贵,是受到了你姐姐华阳夫人的庇护。可是你想想,一旦安国君老去,某位公子即位,你姐姐就将无所依靠,那么你现在的富贵还会存在吗?”

阳泉君一听,吓得一身冷汗,赶紧问道:“那么依先生看来,我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道:“在下听人说,公子异人是个贤才,被迫在赵国做人质。华阳夫人无子,如果阳泉君能劝说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那么异人肯定会对华阳夫人和阁下感激不尽。一旦异人当上秦王,你还会担忧失去你的功名利禄吗?”

阳泉君觉得吕不韦的话很有道理,为了自身利益,他三番五次地劝说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并向她阐明“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的道理,华阳夫人权衡再三,终被说动。

一次,在安国君空闲时,华阳夫人乘机对他说道:“夫君,能得到您的宠信是我最大的荣幸,可是我未能为你生子。我听手下人说,异人在赵国,非常贤能,和他打交道的人都称他贤能。我希望立异人为嫡嗣,好让我在晚年也有个依靠。”在劝说的同时,她还使出了女人对付男人的撒手锏——眼泪。

面对最心爱女人的哭诉,安国君只好答应。于是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立约为据,确立了异人的嫡嗣地位。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驾崩,安国君即位,异人被立为太子,公元前249年,安国君驾崩,异人继承王位,称庄襄王。就这样,在吕不韦的精密筹划下,异人从秦国王室一名不被重视的公子,青云直上而成为秦帝国的掌权人,吕不韦也从一名商人而成为大秦国的相国。

历史证明,吕不韦奇货可居是冒险而又伟大的举动。在以士为贵、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古代中国,出身于商人的吕不韦走了一条颇具戏剧性的从政之路,凭着奇货可居的经营理念一跃登上了古代士子心目中最高的人生巅峰。

8。 留人才,李斯《谏逐客书》

秦庄襄王三年(前246年),庄襄王驾崩,嬴政即位为秦王。由于嬴政即位时年少,一切军政大权均由相邦兼仲父吕不韦把持。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很强大,但局势仍然紧张。为了使秦国更加强大,年轻的嬴政广纳贤士,各国不少人才纷纷前来投靠秦国,李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有一次,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在粮仓里偷食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地位不同,获得的人生礼遇也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是不甘寂寞的,他很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官职,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没有什么作为,其他国家都在走下坡路,最后决定到秦国去发展。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得到了秦相吕不韦的赏识。吕不韦推举他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次李斯抓住机遇上书秦王说:“凡是能干出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期虽然很强,却没有做出统一大业的壮举,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的力量逐渐衰落,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秦国才趁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是因为有大王这样贤德的人。大王现在消灭六国就像扫除灶台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正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的见解得到了秦王的认可,秦王提拔他为长吏。李斯劝秦王派人带着奇珍异宝去各国收买、贿赂官员,离间六国的君臣,均收到了效果。不久,他又被封为上卿。

后来秦王下定决心要统一六国,弱国韩国离秦国最近,因怕被秦国灭掉,特意派来水工郑国到秦国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国东进。但不久郑国修建水渠的目的暴露,恰巧这时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秦国做宾客。朝中的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就一齐上奏秦王说:“各国来秦的人,大多数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还请大王下令把这些人驱逐出境。”

秦王一考虑,觉得也对,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秦王立刻下令发布了“逐客令”,此时位居上卿的李斯也在被逐的名单内。

李斯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心想“逐客令”一旦执行,自己这一番折腾可就白费了。李斯于是想联合众客卿,一起上书秦王,让秦王放弃“逐客令”。可是去了其他客卿的住处打探消息后,他才知道有些客卿早就放弃了在秦国发展,并且劝李斯说:“‘逐客令’一发布,留在秦国不仅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还是早些离开吧。”

人都是因利己才去做某些事情的,客卿们嗅到了不利己的气味,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很正常。

但李斯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再次上书秦王,力图扭转这个局面,让秦王取消“逐客令”的发布。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可笑,凭自己一己之力,别说扭转局面,就是跟秦王见一面的机会都很渺茫。

“逐客令”终于发布了,秦国每处城门的墙壁上,都贴上了“逐客令”的告示,告示上说:“限时三日,所有外国客卿必须离开秦国,如有逗留,不问缘由,立斩不饶!”

客卿们开始三三两两地离开秦国,城门口守城的官吏们盘查得很仔细,所有客卿出去时还得把自己的资料统统报上来,官拜哪里、姓名、年龄等,门边还坐着几个擅长描述人物特征的人,一一描写出门的客卿,就差给每个客卿画张像了。

李斯在大街上转悠了一圈,见满街都是提着兵刃的官兵和背着包袱的客卿,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怕被官兵发现盘问,便又回到了住处。

难道自己的愿望真的就这样变成了空想?难道秦国真的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吗?李斯大发感慨。为了发泄心里的烦躁,他把房间里的东西一通乱摔。

发泄完毕,李斯也冷静下来,反而觉得刚才的举动有些幼稚可笑。现在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离开秦国,另谋出路;还有一条是进谏秦王,让其取消“逐客令”。

他认为第一条不可行,纵观目前各国的国势,秦国极有可能把其他六国都吞并了,这样一来投奔其他国家其实是在自寻死路。

而第二条做起来并不容易,平常见秦王一面都很难,别说现在自己以一个被驱逐客卿的身份去见秦王,即便是自己已经有了说服秦王的决心也不行。

苦思了一个昼夜,李斯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把自己当上卿时秦王赏赐的所有珠宝统统拿了出来,自言道:“我暂时先把你们拱手舍与他人了。”

他带着珠宝去了一个在朝中非常有权势的大臣那里,恳求他设法帮助自己面见秦王。大臣禁不住珠宝的诱惑,就答应了。

当天下午,大臣把李斯的谏书《谏逐客书》递交给了秦王。

秦王召见了李斯,问李斯说:“能详细地讲述一下你的见解么?”

李斯说:“我听说群臣都在议论逐客的事,我觉得这是极其错误的。”

“何错?”秦王问道。

李斯说:“从前秦穆公求贤,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枝。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独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君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他们才对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缺少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今天的强大之名。”

见秦王没说话,李斯又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