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48章

普天之下-第48章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不过是让铁木真师出有名,西征就是为了让后代有一个更加辽阔更加理想的地盘,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而裂土封侯,也是蒙古大草原的一贯作法,这也是一个帝国走向分裂的祸端。
    解决了这一个大问题,铁木真便登上了不儿罕圣山之巅,跪在地上,脱下自己的帽子,将腰带解下放在自己肩上,以脸朝地,绝食祈祷了三天三夜,向伟大的长生天祈求道:“我不是这次战争的肇事者,请长生青天庇护你的奴仆,赐我以复仇的力量吧!”
    长生天无所不能,既可以让百姓安乐,也可以让饥荒与瘟疫降临人间,还可以让军队力量倍增,尤其是打着长生天旨意的旗号之时。在祈祷之后,铁木真的大军就准备进发了。
    在赵诚的毡帐之内,王敬诚、刘翼、何进,还有铁匠朱贵围在赵诚的周围。
    “裂土封侯,并非长久之计。周武武裂土封侯,天下诸侯上千,然王权愈来愈弱,到最后王令不出在京都之外,而天下诸侯纷争不断,遂有战国七雄,终有秦朝一代。陈胜吴广起,秦亡而汉立,又是刘氏分封天下,然后至景帝时有六国之乱,汉武帝时才收权归朝廷。”王敬诚道,“唐末边将权势过大,至五代时,诸侯纷争,宋赵匡胤收天下节度使大权,才让朝廷稳如泰山。”
    “分崩离析,大乱不久矣,只是不知道耶律楚材为何不说话?”刘翼道。
    “这大概是他从没将中原以外放在眼里吧?西域之地在他看来或许是化外之地,不值得放在心上。再说,这分封牧场、百姓和财产,在这蒙古大草原上也是惯例。”赵诚道。
    “成吉思汗在世时,大蒙古国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怕是他若去世,他的儿子们恐怕就会各自为政了。若是各自为政也没有什么,有了非份之想,那么就不再有兄弟之情了!”王敬诚分析道。
    赵诚轻笑了一下,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说道:“这个又不是我该关心的,只是蒙古军马上就要西征了,我得到命令,必须跟随大汗左右。今天召集各位前来,就是想问问你们有什么打算!”
    众人俱都低头沉思。那铁匠朱贵首先道:“公子救我性命,此得大恩我无以回报。此去西边,身边怎么能没有一人服侍呢?我朱贵别我它技,愿跟随公子西行。”
    “老朱啊,你不必如此。你若是想回到家乡,我愿意替你讨个文书,不让蒙古人难为于你。”赵诚道。
    “公子的恩情,我感激不尽,只是我家中早已没有了人,回去只不过添了许多烦恼,我还不如跟随公子。”朱贵道。
    他这一番表白,让众人都有些伤感。赵诚却想到了自己,在他的心中早已经阿勒坛山当作自己的家乡,他还有一个干妹妹,他曾经许诺要将梁诗若接到这里来,现在看来,这恐怕是一个虚言。
    “如此甚好,我自当护着你周全。”赵诚保证道。
    朱贵孤家寡人一个,倒是无所谓,只是王敬诚等三人仍在作激烈地思想斗争,他们一方面有着自己的理想,一方面又对前途渺茫的担忧与无奈,还有就是,他们跟赵诚这个少年真正成了朋友,一时割舍不下。
    赵诚的手按在自己的膝上,有节奏地敲打着膝盖,一边等待着他们三人的回复。他当然不想失去这么三个朋友,在他的心中,能被他称得上朋友的只有这三人。
    “公子,莫非对眼下自己的身份很得意?”王敬诚忽然抬头问道。
    “得意?你说的是我的官职吗?不,我为什么要得意呢,可是反对来,我为什么要弃而不顾呢?”赵诚反问道,“只是你们不要太高估了我,我是一个趁利避害之人。”
    王敬诚等人将近一年以来,在赵诚的身边藏身,当然是有自己的企图的,只是赵诚并非他们想像的那样太有企图。赵诚虽有相似的想法,却多了一份明哲保身的心思,只有到了他认为可以趁热打铁的时候,或者有了足够的资本的时候,他才会坚定自己内心的立场。
    “那么公子心中是否有一个愿景?”王敬诚追问道。
    “当然,事可为时,当锐力为之;事不可为时,试为之。我不向你们许诺什么,但是我愿意试着去按照你们所想的去想。”赵诚道。
    “如此,我姑且信你一回!”王敬诚道,“我倒要看看西域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还有蒙古人是如何征战天下的!”
    那刘翼和何进也点头表示同意。赵诚听了心中高兴,唯有朱贵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真是可笑至极啊,这普天之下,我等却托身于这蒙古帐下。”刘翼感慨道。
    “那又如何?”赵诚并不认同,“让我们看看蒙古大军是如何征战的吧!”
    而赵诚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国际”大舞台上的亮相。
小结

       下一卷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分,主角将会在此阶段成长,并将获得一些政治上的巨大利益和资源,还将与一些金国、宋国人士接触,会后文做好铺垫。主角不可能一出场就是跟别人你死我活地斗争,呵呵。
    有些读者在猜测下面的情节,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可能跟某些读者想的不太一样。不一样的作者,写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历史,我力求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让大家感觉到一个不太一样架空作品。力求在上架前将过渡卷写完。
    再一次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

……(本卷结束) ……



第三卷 桃花石
第一章 长生不老

        夜晚降临的时候,刘仲禄捧着自己精心调配的汤药,一路小跑地往铁木真的金帐走去,一边小心地不让汤药溢出来,在他走过的地方,一股药香味飘散开来。
    “仲禄,你这次又呈上来什么东西?”铁木真指着刘仲禄手中的精巧的汤锅。
    “大汗,春天虽已经到了,但是夜晚还是有些寒意。我汗日理万机,为子民劳累揪心,这身子更要保重,小臣不仅善于制鸣镝,也颇懂得养生之道。小臣精选最上等的高丽人参,再辅以七种上等春季滋补佳品,配以羊肉汤,采熬得这一小锅汤药,特献给大汗!”刘仲禄道。
    “仲禄有心了!”铁木真赞赏道,“你不仅做得一手好鸣镝,还懂得养生之道,也是个人才。可是你可知有什么长生不老之道可以教我?”
    人人都想长生不老,成吉思汗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帝王与凡夫俗子都是平等的,只不过平常人的条件不具备罢了。刘仲禄听了铁木真这个要求,心中飞快地运转着,他自称会养生之道,不过是懂得一些医理罢了,这长生不老之道,他哪里知道?不过,人才就是人才,他想了想却道:
    “小臣不知什么长生不老之道,不过,小臣却是听说过有一人或许知道!”
    “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呵?速速禀告于我!”铁木真本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指望刘仲禄知道,没想到刘仲禄的回答让他极为感兴趣。
    “回大汗,据说在中原登州栖霞,有一位得道的高人因不满女真人的皇帝,而隐居于当地。此人本名丘处机,道号‘长春真人’,是道家全真派的掌教。据说他已经活了三百岁,此人不独有治天下之术,恐怕还有长生不老之术。大汗一身系天下万民,干系甚大,应当召见长春真人前来,问道于他!”刘仲禄进言道。
    “天下果有此人?”铁木真不太相信。
    “小臣不敢欺瞒大汗,据说金国皇帝与宋国皇帝都相继派亲信躬请他去讲道,然而他却数次不愿前往。由此看来,这位长春真人是位真高人!”刘仲禄道。
    “既然如此,我一定要请他过来给我讲道,就冲着金宋两国皇帝没能请得动他,我也要派人请他来,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学那刘备。我就要领军西征,虽然不能亲自前往问道,但这份心意一定要送到这位长春真人的面前。”铁木真决断道,“刘仲禄,你去宣不儿罕过来给我写份诏书,再赐你虎头金牌一面,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务必将长春真人请来见我一面!”
    “是,谨尊大汗之命。”刘仲禄道。
    铁木真是个说到就要做到之人,容不得手下人拖泥带水。于是,赵诚不得不连夜受命拟定了一份十分冠冕堂皇,又十分谦卑十分诚恳的诏书,曰:
    “制曰,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飨。视民如子,养士若兄弟……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冲德著,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朕心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朕……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
    赵诚以成吉思汗的口吻,对着那位传说中的大仙一般的人物,一股脑儿地拍马,将大仙比做姜子牙、诸葛亮式的人物,希望丘神仙能成为蒙古的“三公九卿”。同时,让成吉思汗成为一个圣明天子的化身,无比的谦卑和虚怀若谷。赵诚心想,那邱神仙即使真的有通天之能,对权贵再怎么不屑,接到这份诏书,恐怕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一番。
    赵诚用蒙古语翻译了一遍,铁木真听着极满意,不住地点头同意,当即命令刘仲禄持诏书和虎头金牌明日就动身。
    第二日,刘仲禄便动身了。
    “刘大人,祝你马到成功!”赵诚冲着刘仲禄道。
    “承你吉言,但愿如此!”刘仲禄骑在马上回答道。他不知道自己是找到了一份好差事,还是坏差事,要是请不动那位丘神仙,他在成吉思汗的心目中就降了一个档次了,还有这千里迢迢的,可不是秋游那么简单。
    赵诚看着刘仲禄那矮胖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上,心中却很想认识认识那位邱处机,也很想问问他认不认识“江南七怪”,更想问问他的弟子尹志平认不认识“小龙女”?
    刘仲禄的身影刚消失,耶律楚材来寻找赵诚。耶律楚材将他拉到一边,问道:“听说你为大汗拟定了一份诏书,请长春真人来此一会?”
    “确有此事,刘仲禄说那长春真人活了三百岁,想来定是位神仙吧?”赵诚开玩笑道,“我很想见见这位神仙,到底长得什么模样!”
    “天底下哪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药?”耶律楚材不屑地说道,“不过是匹夫谣传罢了!”
    “大人,这就是您的不对了。虽然您是精通佛理之人,自称佛门弟子,可是人家道家也是一宗教,与你们佛门河水不犯井水!”赵诚道,“再说这佛法未入华夏,人家道家就早已生根了!”
    “不儿罕此言错怪我了,佛道两家虽操守不同,但俱是劝人行善的,长春真人所在的全真派,其实就是佛、道与儒三家合一之道。我所怨言者,只是对世间众人趋言附势以讹传讹不满而已。”耶律楚材否认道,“我还是幼童之时,就曾听说过长春真人的大名,真人称得上是一位高人,活三百岁是不可能的,却是年已花甲。金国世宗皇帝曾召见于他,对他颇为优待,然则他却不服女真人,才回栖霞隐居。再说他门下弟子众多,声名显著,更不必说他们全真派的教众,河南东路以至河南西路及河北诸地百姓,甚而在宋国境内,也有他的信徒。如此之人,我蒙古大汗当然要笼络万分,此乃人心是也!倘若大汗不征召与他,我也要劝大汗征召。”
    “耶律大人真是良臣也!”赵诚“由衷”地赞叹道。
    “这只是其中之一也。余以为三圣之教,佛、道、儒皆有益于世者,余尝读《道》、《德》二篇,深有起起予之叹,欲致吾汗高蹈羲皇之迹,此所以赞成之意也。奈何只身卑微,若是长春真人来了,必会规劝我汗清心寡欲,以无为之道,化有为之士,则蒙古大军能少生杀念,天下将归于泰平安康。”耶律楚材道。
    “然后你就能以佛家因果之诫化其心,以老氏慈俭自然之道化其迹,以吾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名教化其身,使三圣人之道行之于世。”赵诚接口道,“我再想想,最后你就可以定制度、议礼乐、建宫室、设科举、举贤良、劝农桑等等,也就是说‘行汉法’?”
    “你都知道啊?”耶律楚材惊讶地说道,“不儿罕是少年英才,若是你也能助我一臂之力,规劝我汗,则大事易也!”
    “耶律大人恐怕是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个札里赤罢了!”赵诚推托道,“大人是位真正有才学的人,大汗对你也是高看一筹,我想大人定会实现你的夙愿的!”
    赵诚想都没想就拒绝,让耶律楚材极不痛快,耶律楚材道:“不儿罕何必这么武断?我所毕生秉承之理念,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