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267章

普天之下-第267章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半兄,朝廷明年就要举办科举,不知三半兄准备得如何了?”众书生们落座,有人问道。
    “听说朝廷这次要考经义、词赋、策、论,又要考杂科,恕在下直言,这些斡某从不敢兴趣。”斡三半道。
    “三半兄已经闻名于中枢朝廷,自然是不在乎。”另一位名叫程亮的说道,“我等却不知考什么好,朝廷虽说要开考,但其中却有含糊之处,诸科当中,应试者每科皆考,则最后录取是否是择其中一二?倒是令人难以明了。”
    “是啊,要是诸科皆考,怕有些难。术业有专攻,治经者,却不一定善策、论,善词赋者又并非精通经义,更不必说农学、律法、算术等诸科了。除非我等是通材!”有人道。“程兄一向消息灵通,这次您也不知道?”斡三半道,众人都伸着脑袋凑近程亮。
    “这次我真的不知道,循唐时旧制,先策、次论、后诗赋,最后为经义,其中又加了杂科。听说是国王亲自出题,却未说是如何个取法。”程亮却摇了摇头道,“程某料,大概是诸科皆考,若是应试者既能大约通晓经义,又擅策、论,兼懂一门杂科,怕是会最为国王看重。暂不论取法究竟如何,这个考法却是繁重无比。”
    “程兄意思是说,国王看重的是经世济用之学?”
    “诸位难道不知道吗?”程亮道,“这枢密院设了武学,工部要设立工学,还要在户部设农学,这其中怕是有深意。”
    “这个斡某前些日子倒是听说过,不过这与在下无关。”斡三半道。除了绘画,其它的他都一概不敢兴趣。
    “这工学、农学都是实用之学,听说中书已经通告天下,凡是百工、农桑及畜牧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出身,皆可赴中书自荐。”程亮道,“当然是朝廷发俸禄,可谓是跃龙门啊。”
    “若说这百工,我等可不会锻造、织造或是别的什么手艺,再说咱们寒窗苦读,可不是为了制造杀人利器。”
    “谁说不是呢,除了那些斗大的字不识的工匠们,怕是无人能懂。譬如那大匠师朱某人,见州官及以下却是不拜地,地位极尊啊。”
    “斡某听说朱大匠师的封号是国王亲封的,朱大匠师对国家可是有大功劳的,若非有贺兰兵工场制造的杀敌利器,我中兴府怕是被北虏血洗了,封他为大匠师却是理所当然。”斡三半道,“不过,若是这些粗人今后都能堂而皇之地有了身份,将来我们这些人……”
    “哎!”程亮叹了一口气,“国王行新政,重视实用之学,不是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吗?诸位可知咱们书院为何在经义、诗赋之外还有那么多杂学,看来国王是早有意而为之,只可惜以往我们只注意治经学诗,对它业涉猎皆少。故这次科举备考,诸位要更注意实用之学,可不能在经义之中太过耗费,纵是备考经义,也更要留心咱们刘山长的大著。”
    程亮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眼神,众书生们都赞道:“高论、高论!”
    “程是真称得上是程半仙啊!”斡三半虽然对程亮的判断有些将信将疑,却也无法反驳。
    “程某只是多留心一些罢了,书院有训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程亮谦虚地说道,脸上却有些得意洋洋。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小说,欣赏最新文学章节请访问:wap。qixinge。 



第七十六章 会盟㈠

           苟梦玉已经回到了临安府,满身疲惫。㈦ 星 阁首 发 w…w…w。q…i…XIN…g…ge。c…o…m。
    在他踏入大宋国境内不久,离着临安府还有一千里地,就察觉到整个大宋国的气氛发生了诡异的变化。有人欢呼雀跃,有人上窜下跳,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惶惶不可终日。原因是十月乙末史弥远死了。
    无论是生前如何的大权在握和权倾朝野,史弥远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他这一次无疑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一时间从临安府杭州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人都在揣测着未来。
    当权者惴惴不安,树倒猢狲散,害怕被反攻倒算。
    在野者或者不得志者,兴高采烈,他们要将压在他们头上的人打倒在地,并且踩上几脚。
    在这个时候,恐怕没有人注意到苟梦玉这一行人的回归,也更无人关注着边境以外发生的事情…………那里对临安朝廷的文武官员们来说,是个很遥远的地方,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赵昀终于大权在握,要说他对两代权相史弥远没有一点怨言,那也不尽然。只是他与史弥远是一体的,没有史弥远就没有他的今日,维护史弥远死后的“清誉”,也就是维护自己帝位的正统。所以,赵昀在史弥远病入膏肓的时候,接连曾下诏奖赏史弥远,封郡王加食邑,史家诸子的赏赐也一个不少。史弥远死后,赵昀还赠他中书令,追封卫王,谥忠献。
    但是史弥远的党羽们就没有好下场了,并且他们在失去靠山之后窝里斗,著名的“三凶”之一莫泽,揭发另外一“凶”梁成大暴狠贪婪、苟贱无耻,莫泽本人当然也没有好下场。痛打落水狗,其他如袁韶、陈、郑损纳等也相继被罢职、流放。
    赵昀真正摆脱了史弥远的控制,真正成了帝国的唯一主宰,也很想做出一番大伟业来。在史弥远病重无法视事之时。他就以郑清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以薛极为枢密使,乔行简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陈贵谊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史氏死后不久,也属于史党的薛极也被派到京师以外。
    这郑清之也属于史党的,不过此人也是赵昀的老师。又有拥立的大功,况且他不像史弥远那样专横,至少在对待山东李全的事情上,他与史弥远就恰恰相反。㈦ 星 阁首 发 w…w…w。q…i…XIN…g…ge。c…o…m。他不是大贤,也绝非大恶。
    在打击了史党,巩固了自身权力,又选好了宰相,赵昀宣布明年改元,年号曰:端平。
    苟梦玉抵达临安府时。赵昀和那些大臣们正忙着打击史党。清理朝纲。他一别临安十余月。再一次回到临安府让他有种物是人非地感觉。临安府仍繁华喧闹无比。海外胡商怀揣着宝物在街市上叫卖着。临安人照样悠闲地在街上闲荡。文人们仍在在酒楼里寻欢作乐。尤其是新年就要到了。
    跟随苟梦玉出使西北地三位大学生。此时已经没有了重回临安府地喜悦。他们心头油然而生出孟子地告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苟梦玉先回礼部报到。然后又去枢密院报备。对方派出了一个绿衣小官接待了一番。苟梦玉说了大半天。那小官敷衍地说了几名无关痛痒地话就将他打发了。
    没有人有功夫过问西北秦国地事情。更何况马上就要过新年。苟梦玉写了一份篇幅极其浩大地奏折。赵昀并没有很快回应。苟梦玉归国上朝时赵昀也没有问起。大概是皇帝太忙了或者看到了装作没有看见。这样地一份奏折无疑问冲淡新年热闹地气氛。也会打击皇帝想做一番伟业地雄心。
    正旦节转眼到了。从淮东传来消息。说是金主完颜守绪想派使者来朝庆贺佳节。这是旧例。令人意外地还有秦国地使者。金、秦两国地使者这次是联袂来访。这种事情。赵昀找不到一个理由来拒绝。伸手不打人笑脸。
    所以。赵昀在正旦节来临之前。不得不将苟梦玉地奏折摊在当朝重臣地面前。郑清之、乔行简、陈贵谊。一直在淮东为帅地权工部尚书赵范也在场。很显然。他们都看过苟梦玉地这份洋洋洒洒万余字地厚厚奏折。却莫衷一是。这份奏折所蕴含地力量过于沉重。
    “诸位卿家。秦主欲与我朝约盟。共修太平。诸卿以为如何?”赵昀问道。
    “回陛下,秦人方击败蒙鞑。其军战力惊人,野战实属难敌。今秦主欲与我朝交好,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郑清之道。
    郑清之在赵昀愤怒的眼神逼视下,不得不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将下半句话吞到肚子里。⑦星阁手打 。QIXINGGE。。
    “回陛下,臣原以为那秦王也是爱书之人,言必称儒门大贤,却不料此人乃无耻勒索之辈,此等劣主,我朝岂能与之为伍。”乔行简体贴上意,说道,“不如驳回!”
    “乔大人稍安勿躁,军国大事岂能意气用事。陈某以为朝廷对外之策,在于进退之间,进一步失之过刚,退一步也未尝不是海阔天空。秦主挟此大胜,天下侧目,故我朝不可当其锋芒。如何不未弱于人,又能让彼方不敢犯边,才是当务之急。”参知政事陈贵谊道。
    “陈大人的意思是以为我朝应当与秦国约和?”赵昀道,“彼方提出要我朝输银三百万两,此等贪婪之辈,朕岂能与其为伍?朝廷若是未战先怯,岂不令天下人耻笑我中国无人?秦主以为我大宋如此可欺乎?”
    赵昀自称中国,完颜守绪也自称中国,当然秦王赵诚也自称中国,不知谁是中国?赵昀的音量越来越高,他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已经出离愤怒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陈贵谊惊出冷汗,赵昀表现出来的愤怒令他吃惊不已,以往的赵昀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
    赵昀也意识到自己太过激动了,这也难怪他激动,换作任何一个人面对秦王**裸的勒索也不会无动于衷地。
    苟梦玉敬陪着末座,胆战心惊,只要皇帝没问起。他宁愿自己是个哑巴。
    “苟梦玉,你此番出使河西苦寒之地,长途奔波,辛苦有加。”赵昀脸色稍缓,压抑心中的不满,“依旧例。每逢佳节,朝廷要赐臣子们棉衣布帛,朕已命有司给苟卿多赐一件棉衣。”
    “臣多下陛下厚爱!”苟梦玉有些受宠若惊,躬身谢恩。
    “苟大人,你此番了使秦国,又说那秦军势不可挡,怕是有些虚夸吧?”一直没有说话的赵范问道。军人总是对外军瞧不上,尤其是当别人不吝溢美之辞时,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这倒也是人之常情。
    “河西多健儿,自古皆然。那里的百姓向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弓马娴熟者极多。少年六岁即可骑马持小弓。秦主又知人善用,喜爱豪杰之辈,赏赐有功之人从不吝啬财物,故而秦军士卒皆愿奋勇拼杀。”苟梦玉道,“中兴府被围时,臣正在中兴府内,彼时城内不过有四千禁军,五千府兵及乡勇,还有少量溃兵。然官府号令之下。城中精壮悉数从军,同仇敌忾,那王后亲令守军将皇宫外墙拆了以便提供守城地石料。故蒙鞑十多万大军急攻一两月有余,无所不用之极,却奈何不得,损兵折将,失了锐气而致大败。”
    “……”殿内众人沉默了一会,他们此时了想到辛卯年蒙古人在川蜀的一番烧杀抢掠,相较之下。武力对抗秦军绝讨不了好处。
    赵范这才说道:“秦军虽勇,但经此大战元气怕是已损,岂敢侵犯我朝?”
    “臣也是如此想。不这,秦人与我朝不同,举国实行府兵制,又效仿我朝之保甲制,平时务农,秋末召赴军府训练。一旦征召,应者云集。”苟梦玉想了想又道。“臣回朝过陇右时。自兰州而下,正值秦国朝廷征召府兵。秦、凤一带府兵络绎不绝,臣过秦州时,见彼方正在准备大型攀城器械,有军伍像是专事攻城训练,其用心叵测!”
    “卿是说秦主真有南侵我朝之心?”赵昀闻言有些吃惊,向前倾着上半身,开口问道。
    “臣不敢妄言!”苟梦玉将责任降到了最低点,“不过,秦王数次与臣言,说是极慕我朝风物繁华。由此可见,他觊觎我朝已久,我朝不可不防,更不可将其言视若无睹。”
    在苟梦玉的眼里,赵诚就是一个唯利是图之人。
    “军国重事,死生之道。对外是战是守是和,朕当然不会小视。”赵昀道,“那秦主先前来我临安府时,朕也与其有过交谈,却小觑了他。以今日之状观之,其人心机甚深,纵是蒙古人也落入他的算计之中,致国之不国。防人之心不可无,此人怕是我朝心腹大患。”
    “陛下圣明!”众人点头称是。
    “但秦主公然派使来我临安,定会是再提约和之事,我朝总应有一个持中之策。”郑清之有些头疼。
    “秦与金约为兄弟之国,则是最要紧的事情。”乔行简道,“金人与我乃世仇,亡我之心向来炽烈,彼恃秦军强势,怕是居中挑拨,与我朝不利。尤其是此次金秦两国使节联袂来贺正旦节,其中必有串谋。”
    若是只有秦国一国对大宋不利,倒还可说得过去,若是金国与秦国联手,从淮东至川蜀数千里南下,大宋国地君臣们纵是百般强硬,也不敢想像这个后果。赵昀感到有些泄气,尤其是自己想在明年开始一番大动作地时候。
    然后郑清之却又说道:“臣以为那秦王不过是想得到一笔钱财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