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回忆录 >

第112章

二战回忆录-第112章

小说: 二战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大臣致第一海务大臣及海军副参谋长

                1940年2月25日

  1.我愿照你们所提议的,让已经卓越地执行了艰巨任务的“萨蒙鱼”号,作为一艘额外的实习潜水艇,到德文波特去呆几个月。此外,让比克福德少校到海军部的计划司去(假定说六个月罢),可以使该司对于赫尔戈兰湾最近的形势,保持直接和密切的接触。我看这位军官似乎很干练,而且他对于反潜艇战经验极丰富,我希望尽快把这些经验搜集起来。

  2.“厄休拉”号为什么不参加参挪威商船护航队呢,有什么理由吗?

  3.此外还有一些船只,是潜艇司令认为工作过度紧张的。

  这事以后可以研究一下。

  4.如果战争是普通性的,人人都在全力作战,那就不需要讨论这种职务的变化。但鉴于目前首当其冲的,只是很少数的人,尤其是潜艇在布雷区中工作,冒受种种越来越大的危险,艰苦无比,我坚决认为我们应该实行轮换制度,把曾经历过一段特别艰苦的工作时期,或建立功绩的舰只和官兵,调任比较轻松的工作,而让其他人员得到显声扬名的机会。是否可能让一些适于在赫尔戈兰湾工作的水手接替潜艇上的岗位,使更多的人来分负重担呢?希望你们加以研究。

  5.“萨蒙鱼”和“厄休拉”号的人员是否已得到了他们的奖章和勋章?军官们已经经过授勋。让我们采取特别的措施,以保证士兵们在下次出海前,获得这些奖励。

  海军大臣致第二海务大臣及第四海务大臣     1940年3月24日

  双陆棋在士官起居室、中级和下级士官室内都是一种良好的游戏,我想它一定可以使水手们得到消遣。罗瑟米尔勋爵给我的预备作各种娱乐费用的一千镑,现在怎样了?是否已用完,如何用的?如有必要,无疑我还可再筹到些款项。在战时舰上服务的环境中,双陆棋比扑克牌要好,因为它只消磨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而扑克牌需要的时间则长得多。

  海军大臣致第一海务大臣及第二海务大臣     1940年3月25日

  我看到德国报纸上指控我们士兵犯劫掠罪。如果不是我注意到“阿尔特马克”号舰长的手表、经纬仪及铁十字勋章被窃,现在由某些水兵当作纪念品保留,我本认为不必提出此事的。任何这类的行为,必须严加禁止。凡是有些价值的纪念品,非经报告和批准,不得私自保存。敌人的个人财产可由国家予以没收,但绝不许个人没收。

  海军大臣致第二海务大臣     1940年4月7日

  我已见到那三个应考者。在这次教育选拔考试中,在四百名应考人员中三百二十名考试及格的、九十余名成绩优良者中,这三名青年分别考第五、第八、第十七名的,因此我不懂为什么说他们不合乎海军服役的要求。不错,在三人中,A略带一点伦敦土音,其他二人为商船队中一个大副及一个轮机长的儿子。但是选拔考试的整个目的是使有能力的人都有得到这个职业的机会,不问他的阶级和财富。一般来说,应该认为,考试成绩特别好的应考者,就会录取。然而在教育程度测验中成绩极差的人,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参加服役。但拒绝接受名列前茅的青年(除非他们有某种极为严重的缺点)是完全违背议会所批准的原则的。

  我敢断言,如果这个委员会在面试这些青年之前,已经知道他们属于全部应考名单中最聪明的一批,就不会采取这样严厉的态度,根据一次口试就把他们全部否定。在我看来,今后委员会的口试应放在笔试以后举行,并把笔试的成绩摆在面前作参考。此外,如果早已决定一个青年即使考了第一名,也在不取之列,那么就不应再让他参加考试,经受考试的紧张与焦虑了。

  我还觉得,没有必要提出关于口试和经历的不合格的标准。此外还应通知口试委员会,他们可以对同一应考者,根据兵役中各单位的不同要求,予以不同的分数。显然,一个青年任军需官也许比任行政人员更为适合,委员会应该可以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评定。

  口试委员会当然没有必要面见每个应考的人员。教育程度测验必须要有标准。目前及格分数是四百分,满分是一千三百五十分。我注意到上次考试中考取的青年,都获得六百分以上。如果把教育程度测验的合格标准提高,那么口试委员会的工作不是就自然会减轻了吗?

  请提出修改目前制度的建议,以实现上述各点。对上面我所提的三人,应给予学员资格。

  本书的铭言战争时:坚决刚毅失败时:顽强不屈胜利时:宽容敦厚和平时:友好亲善志谢我应再次向协助我完成前卷书的各位友好致谢;他们是:

  陆军中将亨利·波纳尔爵士、艾伦海军准将、迪金上校、爱德华·马什爵士、丹尼斯·凯利先生和伍德先生。对于审阅过原稿并提出意见的许多其他人士,我也表示谢意。

  伊斯梅勋爵以及其他朋友曾继续给予我帮助。

  承蒙英王陛下政府准予复制某些官方文件的文本,此类文件的王家版权法定属于英王陛下政府文书局局长所有,再次表示感谢。遵照英王陛下政府的要求,为了保密起见,本卷中所刊载的某些电文,曾由我根据原意加以改写。这些更动,并未改变其原有的含义或实质。

  序言在本卷所涉及的这个时期里,我肩负着重任。我担任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在最初的四十天之后,我们是孤独地面临节节胜利的德国和意大利对我们发动的致命的进攻,苏俄这个敌对的中立国家在积极援助希特勒,而日本又是一个未可预知的威胁,但是,英王战时内阁兢兢业业地忠诚地处理英王陛下的国务,在议会的支持下,在英联邦和英帝国各地政府和人民的拥护下,终于完成了一切任务,并且战胜了我们所有的敌人。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于肯特郡韦斯特汉,恰特韦尔庄园1949年1月1日第二版的说明人们一直要求再版本书,我利用这个机会改正了细节方面的几个错误。许多人写信给我,让我注意这些错误,我对他们非常感激。

  正像第一卷一样,我必须感谢人们给予本书的许多好评,我向许多写信给我对本书表示关心的人谨致衷心的谢意。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于恰特韦尔庄园

                     1950年1月1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
《二战回忆录》卷二
作者:'英'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最光辉的时刻(温斯顿·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最光辉的时刻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英〕
译:原北京编译社 校:李平沤

本卷的主题

 英国人民怎样单独坚守堡垒直至过去半盲的人们作好一半的准备。

上部 法国的沦陷(1940年5——6月)

第01章 全国联合

第02章 法兰西之战

第03章 法兰西之战

第04章 向海岸撤退

第05章 援救敦刻尔克

第06章 竞相抢夺

第07章 再谈法国

第08章 本土防御

第09章 法国的痛苦

第10章 波尔多停战

第11章 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国舰队奥兰事件

第12章 反攻的利器

第13章 绝境

第14章 入侵问题

第15章 “海狮”作战计划

第16章 不列颠之战

下部 单独作战(1940年7月——12月底)

第17章 闪电战

第18章 “伦敦毫不在乎”

第19章 巫术战

第20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第21章 埃及与中东

第22章 取道地中海

第23章 九月的紧张局势

第24章 达喀尔

第25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第26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第27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第28章 租借法案

第29章 德国与俄国

第30章 海上的灾难

第31章 沙漠中的胜利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Copyright (C) 2000 China Youth Readings 。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信箱:youth@cnread。

第二卷序 最光辉的时刻

  上部法国的沦陷

  (1940年5——6月)

  法军在三周内土崩瓦解,英国远征军被赶下大海。接着,贝当元帅在德国侵略者的卵翼下成立傀儡政府。英国顿时成了孤军,并且几乎已被解除了武装。节节胜利的德、意法西斯把英国逼进了死角。在远东,日本军国主义还在对英国的属地虎视眈眈。大洋另一边的美国,除罗斯福总统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外,总的舆论仍倾向于孤立主义,想使美国置身于欧洲战事之外。

  5月13日,丘吉尔在演说中说:我们要“用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法国停战后,这个决心丝毫也没有动摇。
  从5月27日到6月4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非常重大。英国远征军虽然丢掉了全部装备,但成功地撤回了三十余万官兵(包括一部分法国官兵),这是日后在英国重建一支军队的骨干。

  下部 单独作战

  (1940年7月——12月底)

  7月1日贝当伪政权迁往维希,7月5日与英国断交。伪政权属下还留有一支数量可观的舰队,随时有落入德国之手的危险。丘吉尔下令采取果断措施对停泊在奥兰等地的法国舰队突然袭击,“夺取、控制或击毁之”。这项命令被坚决地贯彻执行。尽管打击昨天的亲密战友是非常痛苦的事,然而这一行动是完全必要的。奥兰事件向全世界表明:英国决心战斗到底,绝不会投降。

  保卫本土的“不列颠之战”是英国人民的光荣。希特勒已征服了法国,现在他集中整个欧洲的力量,决心登上英伦三岛。从7月10日开始,遮天蔽日的飞机轮番轰炸英国的港口、机场和战略设施,许多机场跑道都被炸得弹坑累累无法使用。从8月底开始,德国改为对伦敦、伯明翰、考文垂等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狂轰滥炸。英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但顶住了敌人的疯狂攻击,并且还派飞机远航德国,对柏林进行报复性的袭击。这一举措是战时内阁决定的,意在让希特勒“认识到英国人的愤怒和意志力”。英国人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普通工人自觉自愿地加班加点生产军火,下班后又从事消防工作;许多优秀的上层人士也勇于自我牺牲,有一位萨福克伯爵志愿从事清除未爆炸炸弹的危险工作,他和两名助手在挖掘第三十五颗炸弹时,都被炸死了。有一次,丘吉尔视察被炸成一片废墟的一个工人住宅区,只见人们爱国情绪高昂,在瓦砾堆中插起许多面小小的英国旗,高声喊道:
  “我们要还击!”丘吉尔感动得流下热泪。一位老妇人见了喊道:“看啊,他真的关心我们,他哭了!”具有这样的精神状态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10月12日,希特勒不得不正式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英国要想打下去就得大量补充军备。丘吉尔与罗斯福协商后决定: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和纽芬兰的领地租给美国使用九十九年,以换取五十艘美国驱逐舰。为了抵偿英国向美国定购的武器货款,美国还派船到南非,运走了英国仅有的黄金储备。这对英国说来既是势在必行的,又是十分痛苦的事。丘吉尔认为,罗斯福这么做完全出于好意,他用心良苦,想引起美国各界认识到英国的牺牲和困难,从而改变孤立主义的立场。

  后来,罗斯福决定以“租借”的方式为英国提供军火,他在说服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时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邻居家失火了,我们应该立即把水龙带借给他,等火熄灭后把水龙带拿回来就是了!12月30日,罗斯福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他告诫美国人民:“危险就在眼前……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我们整个美洲的人即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武器和舰只。……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这次谈话标志着美国对英国的公然支持和孤立主义的结束。

  与此同时,苏联正在和德、意、日商谈签订《四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