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22章

天朝之梦-第622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郑永一建议在那里建立据点,并且移封一部分西藏领主去那里定居,有可能的话,还可以逐步向布拉马普特拉河方向发展,争取将布拉马普特拉河变为大明和英属印度的分界线。

    “皇上,郑永一报告说,西藏的山南之地非常富庶,有许多山谷、河谷适合耕种开垦,如果开发出来,可以把整个西藏的百姓都安置在那里,而且那里是环境也比西藏山北要好。臣觉着,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以一试。”左宗棠顿了顿,又道,“唯一不好的,就是山南之地和山北的交通太不方便,只有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前往,一年可以通行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咱们派驻在那里的军队太容易孤立,还容易和英国发生冲突。”

    翁同龢这时取过一张英国人绘制的地图,摊开在了朱济世面前,朱皇帝自然很快在上面找到了这块现在还属于中国,在后世却被印度占领的土地——从交通和地形上看,这块土地还真是印度嘴边的肥肉,他们真的要全力来抢,中国的确很难守住。不过这对眼下的大明而言,倒不是什么问题。

    “不管怎么样,总要先建几个据点,给永一去电,这件事情朕支持他,放手去做就是了。大不了就是和英国人闹点纠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不会为了那么点地盘和咱们打起来的。不过向布拉马普特拉河方向发展不能急,现在不是时候,先守住咱们名分上的地盘再说吧。”(未完待续。。)

 第1073章 未来还世界革命?

    蓬蓬篷,蓬蓬篷。

    敲门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座座落在伦敦富人区的小别墅的铁门一下打开了。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女仆打扮的妇女抄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打量着门口的来人,疑惑的问道“这位先生,您是……”站在门口的是几个穿着笔挺西服,头戴礼帽的中年男子,当中的一人身才高大,还留着大胡子,见过不少人物的老夫人一眼就认出,这中年男子身穿的西装是用最好的草泥马绒料子缝制的,凭这点就知道来人非富即贵。

    来人的笑容很客气,但是眼睛里面流露出来的却还是久居人上养成的高贵气质“哦,马克思先生是不是住在这里?我是他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是我的名片,还有中国陛下的一封信,麻烦你转交一下。”老妇人没有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而是连忙换上一副恭敬的笑容“您是从中国来的?”来人正是从中国来的恩格斯,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老妇人连忙打开了铁门,做了个请进的手势,引他进了院子,恩格斯让随从守在外面,自己进了客厅,摘下了礼帽,打量着这个完全是中式布置的小小客厅,看来他的这位老朋友还真是个成色十足的中国问题专家啊。

    “先生,您等一会儿,我马上去请马克思先生下来,他在书房呢。”老妇人大概是马克思的女仆,微笑着冲恩格斯点点头,然后就提着裙子上楼去了。很显然,这个时空的导师生活的非常滋润。时常资助他的恩格斯现在可是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之一。而他本人又是伦敦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出版了好几本分析中国经济的著作,而且还经常在欧洲销量最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收入比历史上也不晓得要多了多少。只是工作实在有些繁忙,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革命理论的研究,要是那样的话,朱皇帝的罪过可就太大了。

    就在这会儿,伟大导师还在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的铁路和城市建设高潮将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多少有利影响的分析文章这里马上要刊登在《泰晤士报》上的,120英镑的稿费已经预付。文章刚刚写完。敲门声还有女仆科迪夫人的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先生,先生,有一位自称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先生求见,他说他是从中国来的!”

    “恩格斯?中国!”马克思连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从书房里面冲了出来,“恩格斯在哪儿?”

    “在客厅里面等候,先生,他是不是您经常提起的那位中国皇室总管?”

    “快去准备奶茶和点心,我要和我的朋友聊上一个下午,整整一个下午!”说着话。伟大导师三步并作两步就飞奔下了楼梯,然后就热情地和恩格斯拥抱在了一起。

    “弗里德里希。真的是你,见到你真是太让人高兴了,对了,中国陛下没有给你封个什么爵位吧?”

    马克思拉着自己的老友坐了下来,半开玩笑地问着。

    “哈哈,杰森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皇室财团董事会里面就我一个平民,连罗伯特。欧文都是伯爵了。”恩格斯冲着楼梯上张望了一下,“我没有见到燕妮和琳蘅,她们去哪儿了?”

    “她们带着孩子们去威斯特法伦探亲了,你知道的,我现在是欧洲的名人了,什么中国问题专家,什么大学教授,什么著名作家。所以她们也需要回家乡去和亲戚朋友们见面,赚取一点羡慕的眼光。”马克思说话的时候,他的爱尔兰女仆科迪夫人已经端来了奶茶和点心,奶茶是用最上等的中国茶叶的冲泡的,那是恩格斯托人捎来的。虽然现在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了,但是真正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并且学会喝茶的老外,都认为印度茶叶根本就是树叶!

    “你的研究呢?还在继续吗?”恩格斯喝了一口奶茶,关心地问道。

    “当然,那才是我最主要的工作,弗里德里希,我想我要感谢你提供的帮助,你定期给我寄来的资料对我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真的,那是多么珍贵的一手资料啊!”

    恩格斯微微苦笑着道“的确珍贵,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小农经济是如何被无情的粉碎,无数人背井离乡去城市,去远方更广阔的土地,还有更加无情的侵略、扩张和殖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帮凶,一个罪恶帝国的助产士!”

    “但那是一件很有意义,同时也是非常进步的事情。”马克思评价道,“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已经让我们认识到现在这个过程是必然要经历的,因为农民根本没有能力和觉悟领导一场真正能推动整个社会迅速进步的革命。他们能做到的,顶多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就和中国陛下的那位伟大的祖先一样。但是在19世纪,这是毫无意义的。”导师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咖啡杯,“弗里德里希,我最近研究了江南士林风波和1。20皇城广场事件,我发现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走上政治舞台了!是这样的吗?”

    恩格斯微微地笑了“是的,他们已经有点觉醒了!济世青年党组织的20万群众当中,产业工人占到了70%,而在这70%的产业工人中,至少有一半不是济世青年党雇佣来的,他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而不是为了几块银元。”

    “那么,现在整个中国又有多少产业工人呢?”马克思又问。

    “130万到150万,从事大工业的产业工人大概就是这么些,如果算上传统的手工业和建筑业、码头工人、人力车夫、船工、农场工人,这个数字还要增加至少两倍。”

    马克思大笑了起来“太好了,500万无产者!10年时间,中国无产者就已经壮大到了500万!再过10年、20年、30年,5000万无产者也是会产生的!到时候,中国的工人阶级将会和欧洲工人阶级一样站起来,发出革命的声音!”

    “也许会被镇压下去的,就和1848年欧洲革命一样!”恩格斯皱起了眉头,“中国陛下是个铁腕人物!”

    “那又怎么样?”马克思无所谓的一挥手“他不可能长生不老……而且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无产者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他们将会越来越强大!50年、60年,甚至是70年后,中国将会有几亿无产者,这将是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啊!试问这几亿无产者一旦觉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

    “如果……他们不完全觉醒呢?”恩格斯见过太多整天嘻嘻哈哈的中国无产阶级了,他们虽然很穷,但是比起原来种地的时候,日子还是好过太多了。在上海、应天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包吃住的普通工人,现在一个月起码也要2块银元的收入,一年就是24元,相当于一个拥有20亩水浇地的地主从土地上获取的全部收益!

    “完全觉醒和斗争是必然的,因为对无产阶级来说没有别的出路!”马克思非常肯定地道,“因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资本家为了更大化的生产力与利润,势必投资更多的金钱与资源用于科技的研发,而劳工的价值也将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贬低。日后,劳工势必日用品化,进而异化了无产阶级劳工本身的人类特质,成为资本家的人肉机器……这样的趋势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未来的工人阶级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就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没有别的办法!而数亿中国工人阶级的加入,将会使这样的斗争成为一场世界性的革命!”(未完待续……)

 第1074章 终将到来的灭亡

    听了马克思的分析,恩格斯却皱起了眉头,他现在不是一家小纺织厂的经理,而是大明帝国实际上的“计委主任”,所看到的问题总是更加全面一些。技术进步的确让劳动者,或者说是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体力劳动者的价值有所降低,但是英国劳工的收入却在过去几年大幅增长。

    “卡尔,我想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整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国家工人的工资都在提高,而且工资的增长明显高于物价的增长。也就是说,工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他们确实分享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劳工的价值并没有贬低而是在增加。”

    恩格斯并不是在反对马克思的主张,不过两人之间的分歧的确是存在的,一直存在,无论是这个时空,还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只要简单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观点更显激进,目标也更宏大,他理想中的社会也更加完美。而恩格斯这位二号导师的思想则更加复杂,有时候也更贴近眼前的现实。

    他顿了一下,又道“在杰森控股提交给皇室财团的各种报告中不止一次提到了混合机器工人协会这个名词,我的英国下属们都认为,这个协会的工作是有效的,或许工人和资本家能够找到一个更合理更公平的分配方法,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

    马克思微微动容,恩格斯刚刚提到的这个“工人协会”是由一个名叫乔治。奥哲尔的反动鞋匠领导(当然是反动的,不过现在此人和马克思的关系并不是很糟糕)的,这个工人组织的观点是调和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和工人的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主张进行纯经济的斗争。注重工人眼前的和暂时的利益。忽视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最终目的——呃,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只要工资高,生活好就一切ok,什么民主啊,什么自由啊,什么宪政啊,什么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啊。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知道那些人的主张,我也认识乔治。奥哲尔。”马克思沉默半晌,最后他微微点了点头,“而且我也认为包括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在内的各种工会组织在整个50年代的斗争的确是有效的。但是,弗里德里希,我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的工人斗争在19世纪50年代之前没有出现,或者出现了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呢?”

    “因为宪章运动和1848年革命。”恩格斯马上回答。“工人阶级是宪章运动的主力,而在1848年革命之中。欧洲大陆上的工人阶级也得到了锻炼,展现了力量。所以英国还有欧洲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定的让步和妥协。这是一种让步政策。同时也是工人斗争所取得的成果。”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马克思似乎赞同恩格斯的观点,不过他很快又露出了嘲讽的笑容,“但是这样的让步是有限的。虽然整个50年代英国和欧洲工人的工资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增长无疑更快,所以英国和欧洲的财富在过去10年是更加集中而不是分散。而生产过剩的危机也没有得到避免,现在整个英国的工厂都在为挤压的产品发愁。之前它们把产品卖给美国,以换取美国人发行的债券,而现在却闹了个鸡飞蛋打。”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英国的无产阶级还是从技术进步当中受益了。根据杰森——斯科佩尔橡胶制品公司的报告,10年前它所雇佣的男工(包括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周4到5个先令,而现在是18先令,到60年可能会超过1英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这就是宪章运动和1848年革命的成果。我想这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发展和分配模式——技术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