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67章

天朝之梦-第267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这些都是从朝鲜各地用高压手段征收而来的——朝鲜半岛多是山地,粮食产量本就不足。这些米粮可以说是从朝鲜农人的嘴里面挖出来的!现在朝鲜各地大概都已经出现粮食不足了吧?

    除了宣惠厅内储存的白米,内藏坊里面的黄金、白银、古董、珠玉、书画、宝石甚至是铜钱,都已经被大清上国的军队搬走,用一辆辆大车运往北面去了!如果李昰应没有猜错,这些朝鲜王国几百年的积蓄,大概都会被运去盛京的府库吧?这大清上国的搜刮手段,还真是厉害啊!

    而且被大清上国从朝鲜掠走的还不仅是米粮、财物,还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朝鲜民众!整个汉城左近,年轻力壮的男女百姓都被强征起来,一队队的编成队伍。背着仅有的一点财物和粮食,在清军的看押下步行北上!当然也有自愿北上的,这些人是所谓八旗朝鲜,男子全都剃了头。留起了所谓的“金钱鼠尾”的辫子,跟在满洲八旗屁股后面耀武扬威——八旗朝鲜不再属于朝鲜,而是属于八旗,他们是大清皇帝的奴才,在满洲有上好的良田可以分配。可能还有从朝鲜掠去的普通农人分给他们当奴隶。

    现在的北清似乎在朝鲜人身上找到了200年前老祖宗入关劫掠时候的感觉,大概算是振作起来了吧?也不知道能不能在汉人身上再逞一回凶?

    不过看恭亲王胁迫李昰应发布的迁都平壤的诏书,就知道八旗子弟还没振作到可以和汉人军队较量的地步。要知道大明天子现在才到武珍郡,朝鲜监国兼吉林巡抚李鸿章所指挥陆军第十军,现在也才刚刚开到忠清道,距离汉城府还有200多里地呢!

    李昰应不由想起了由贡使从清国带回来的一个关于清兵的笑话见贼才逃者是为上勇。望风而逃者是为中勇,误听消息而逃者是为下勇。

    看来这位大清的摄政恭亲王原来还算是中勇啊。

    ……

    同一时间。

    数十条小舢板穿破了清晨海面上的薄雾,砰的一声靠上了锦州府葫芦岛的滩涂上面。

    舢板还没有停稳。上面装的满满的明军官兵就已经跳下来了。当先的一个大明陆军中尉,一手持着六连发的柯尔特手枪,一手挥舞着指挥刀,大声呼喊着“我张文祥第一个踏足辽土,此战必能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

    大明陆军第四军第四师第十一团第三十二营一连中尉连长张文祥正趟着过膝的海水,奋力向前冲去。在他的身后的海面上,发起此次登陆作战的大明海军舰队的身影已经清晰可辨。四级、五级、六级的西洋战船已经下铆待命,靠近海岸一侧的炮门全部打开,一门门黑洞洞的大炮直指海岸。由上百艘广船、沙船组成的运兵船队则尽可能靠近海滩。大批大批的士兵爬下绳网,上到各种各样的小艇上面。然后奋力向滩头划去。

    海面上,并未大清的一船一舰,滩头上面也同样看不见有八旗铁骑的身影,甚至连寻常的八旗子民也不见一个,似乎这锦州府压根就是个无人区。

    不过从站在兰芳号后甲板上的大明辽东镇总兵官彭玉麟少将的望远镜中看出去,还是可以发现许多有人居住的痕迹。在距离滩涂远一些的地方。有大片大片正在生长的绿油油的庄稼,还有一个用土墙围着,也不知道是军营还是居民点的建筑群。或许在满洲,这两者根本是没有区别的吧?也不知道那里面有多少八旗兵?有没有骑兵?

    “敌袭!敌袭!有明逆的兵船,快放狼烟……”

    与此同时,彭玉麟所见到的个八旗军寨里面已经乱成了一团,这个军寨都是道光28年、29年时兴建的,就是防朱明水师从海上进犯的。不过修建这个军寨时满清没有足够的万斤巨炮可用,因而只能将这个军寨至于距离海滩三四里地之外,以免被明军海军舰炮所伤。

    除了没有足够的重炮之外,这个寨子的防御倒是足够坚固的。最外层是密密麻麻的陷马坑,非但可陷马足还能陷马腿,又能让明军的攻城器械不至于轻易推到营寨之前。

    陷马坑后,则是一道一丈余宽,一人多深的壕沟。壕沟后面是一道矮墙,高度差不多到人的胸部,是掩护鸟枪兵、抬枪兵射击的——顺便一提,现在大清洋务衙门所属的盛京制造局已经能勉强生产洋枪,铸造洋炮了。不过产量有限,只能满足满洲八旗上三旗洋枪队的需要,驻守在锦州的是满洲八旗下五旗中的镶蓝旗。因而只能将就着用鸟枪和抬枪了。

    矮墙之后,则是一堵高达丈余的土墙。土墙之上还架着几门火炮,都是盛京制造局仿着洋人的6磅炮制造的6斤炮,黑洞洞的炮口瞧着倒是让人生畏。

    满清镶蓝旗的协领富克精阿站在这个名为宁远前寨的寨子的望楼之上,看着远处海面上的明军船队,心中泛起一阵阵的无力感。

    明军的船真多啊!至少有七八十艘大船,该有一万多大军吧?现在恭亲王下辖的满洲镶蓝旗拢共也就是这个数——由于在关内的损失太大,现在满洲八旗每个旗的兵额只有原先八旗新军的一半,也就是一万两千五百。就是这个数十有八九还有缺额。这12500人还是分成5个协再加上一点直属部队,因而每个协的兵力就不过2000上下。富克精阿的协也不例外,满打满算不过1800来人,其中小的不过13岁,老的都有60多了。看着都让人心酸!

    “打不过的,协领大人,明逆太多了,咱们打不过的,还是撤吧……”宁远州的一个同知,名叫卢兆旗的汉军镶蓝旗文官这个时候凑到了富克精阿身边,压低声音提醒道。

    这个姓卢的是广东人,进士出身,原来不是汉军旗而是汉人。因为和朱明有杀父之仇,所以死忠大清,从北京追随恭亲王一路到了关外。便和一起出来的汉人一同抬进了汉军旗,还当了个同知的官儿。现在满洲这里实缺官儿很少,一个汉军旗人能捞个同知,实在是不易了。不过这个同知管辖的地盘百姓真是少得可怜,不过这个宁远前寨所管辖的汉军旗人。在眼下的满洲,汉军旗的地位当然是最低的,也不是军民合一,甚至没有当八旗兵的权力,只是负责生产的平民罢了。所以连带着汉军旗官员也低人一等,被级别不如他们的满八旗和蒙八旗主子们呼来唤去,好像是个下人一般。

    富克精阿用不大瞧得起人的眼神瞪了卢兆旗一眼“撤什么撤!老子从北京一路撤到关外,已经撤够了,现在是守祖宗之土,怎么都不能再撤了!”

 第464章 祖宗之土不可弃?

    ,票

    “协领大人,都统大人有令。”预警的狼烟升起不久,传令的塘马就从锦州城的方向飞奔而来,进了富克精阿的寨子,高声道“宣镶蓝旗都统军令镶蓝旗左协并宁远前寨所辖汉军旗人火速撤往锦州城,限三个时辰内放弃宁远前寨,弃寨之后需放火焚之……”

    “什么!?这是祖宗之土啊!”富克精阿还没有听完就猛地嚷了起来,周围的官佐也各个义愤,颇有想同入侵的明军一决死战的念头。自从弃了北京跑到关外的“祖宗之土”,这些八旗大爷可真是苦得紧了,原先饱食终日的日子一去不返,不仅没吃没喝,还得没完没了的训练战阵武艺,每个月上面都会派人下来考核!通不过立马就要降级,一旦将了官职,家里面老婆孩子就要挨饿!而且光是训练还不算完,练完之后还有帮农!现在关外满洲八旗的劳力严重不足,精壮不是在关内战死就是在当兵征战,农事只能靠老弱妇孺和汉军旗人勉强维持。所以驻防的八旗兵在农忙的时候都得下地,好不容易看到地里面的庄稼一天比一天高,这些天杀的汉人居然跨海而来了!

    “协领大人,不能撤啊!宁远前寨这里可有几十万亩的麦子,几十万亩啊,都是咱们家里的婆娘、孩子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被朝天的种出来的!”

    “不能撤啊……地里面的庄稼还没有长成,家里面的面缸早就空了。如果弃了寨子,等到秋后咱们吃什么?”

    “是啊。没有这里的几十万亩庄稼,咱们怎么多人吃什么,难道要活活饿死吗?”

    八旗子弟已经有200多年没有饿死的了,不过在过去的大半年里,饿死的危机一直萦绕在他们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头上。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出关时候分到的一点口粮差不多到了吃完的时候,地里面的庄稼又没有长好,就是所谓的“春荒”时节!宁远前寨里面的八旗子弟们。可都是饿得嗷嗷直叫啊!

    “既然大家都要战,那咱们就在宁远前寨这里让他们这些汉奸领教一下咱们八旗大爷的厉害!”富克精阿大声喊道。

    众人虽然都知道太平军大大的厉害!但是却不知道明军比太平军更能打,毕竟这一年多来,都是太平军顶在前面和满清在打,朱大天子就跟在后面抢地盘来着,故而这些八旗子弟现在居然有些士气高涨,纷纷高呼战斗号令。即便拼个鱼死网破,也要把明军赶下海。

    “协领大人,咱们汉军旗……”卢兆旗可不大算去跟一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满八旗大爷一块儿疯,撤退可是上面的军令!他现在要撤退是依令而行,就是到了恭王那里也占了理——要不然恭王还怎么指挥“百万满蒙壮士”啊?

    “走走走……”富克精阿满脸鄙夷的挥了挥手,把这个碍眼的汉八旗狗腿子打发了。便召集属下布置起守寨来了。

    ……

    “这些八旗子弟还真是蠢啊。”大明陆军第四师师长刘丽川少将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道,“尽然想凭着这么个小寨子和抗拒咱们的大军,不是作死是什么?”

    彭玉麟看着那个小小的土围子,摇摇头道“不是蠢,而是没有办法。满蒙虽然辽阔。但是200年来都荒废在那里,经过开垦的熟地大多集中在辽西走廊这块和盛京周围。如果弃之而北走。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饿死荒野了。”

    “饿死荒野?还不至于吧?”刘丽川道,“照总参发下来的情报,恭王在朝鲜大掠,所得颇丰,今年冬天总归能过去吧。”

    其实满洲的老林子里面有吃的,女真人在崛起之前就是渔猎民族,一身的本事、筋骨就是在老林子里摔打出来的。所以恭亲王的一百多万旗人就是丢了辽西走廊和盛京周围的地盘,也能靠满洲老林子里的猎物维持一下。不过这老林子里的夏天、秋天好过,冬天可是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什么猎物都逮不着的。

    “当然能捱过去了。”彭玉麟大笑道,“大国之灭哪里有那么容易,古时候汉武征匈奴,唐宗击突厥,都是旷日持久,最后也未尽全功。”他的语气已经放沉,“不过咱们这一次,务必要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刘丽川反复嘟喃着,忽然感到脊背一阵发凉,扭头瞅着彭玉麟,“彭总镇,总参谋部的训令上面可没有……”

    彭玉麟白了一眼刘丽川,冷冷道“今上仁厚,岂会下这样的谕旨?我等做臣子的自当为主分忧,传本镇的军令,破寨之后,须尽诛其恶,尽逐其民!”

    “既然是总镇军令,那末将遵命便是。”刘丽川是天地会系统出身,仇满反清的心思比彭玉麟更甚,只是明军纪律森严,没有将令是不可擅杀的。

    “复辽之战可是灭大国,咱们所求的可不是个名义,而是要彻底控制满蒙之地,不让咱们的敌人再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彭玉麟压低声音,道“如今虽是夷人弱而汉人强,但是咱们也须居安而思危。现在北清已经倚上了欧洲霸主俄罗斯国,而且他们自己也开始振作,又是扩八旗,又是掠朝鲜,如果给他们十年八旗休养,将来没准还有三起的机会。到时候他们会放过咱们这些人?”

    “总镇说的是!咱们这些人要落在北清手里,个个都得抄家灭族的祸事!”刘丽川激动非常,“咱们在北清看来就是反贼,要是被逮了去还要一刀刀的活剐呢!对北清,咱们的确不能手软!”

    “若确实肯投降,也可以留一命。”彭玉麟到底不是杨秀清,他说儒生士大夫,圣贤书读多了自然稍有些仁心。“不过也不能让他们留在满洲,想当年老贼酋努尔哈赤作乱的时候,就善于用间,用这个法子破了咱们好多城池。这个教训,无论如何得牢记了,先把降人用船运去朝鲜安置吧。”

    运去婆罗洲当然更妥一些,可是眼下大明水师的运力有限,根本没有将几万、几十万人从满洲运往南洋的余力,只能就近安排在朝鲜了。好在朝鲜人托庇于大清200年,现在一定会念及旧情,好生照顾这些上国之民的。

    “该死,富克精阿该死!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那点地里面的庄稼!这么小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