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11章

天朝之梦-第211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什么前途?就这么灰溜溜跑回开封,还不如搏一下,让右翼的胡林翼出击。没准粤匪的左翼是虚的。看着战场安静的北面,曾国藩紧咬牙关,他只能这般期待了。

    不过曾国藩的命令还没有传到胡林翼处,胡林翼自己已经动了,不是去进攻杨秀清的左翼,而是增援自己左面的江忠源。

    可他还是慢了一步,就在江忠源大呼酣战,想要约束住混乱不堪的部下时。杨秀清已经将自己的亲兵,杨秀聪带领的聩营投入了战场,直扑湘军中军和右翼的结合部。与此同时,太平军的炮队也转移到了己方左翼放列开来,开始炮轰湘军右翼了。

    炮弹不断落入湘军的人堆,沉默的聩营战士举着上了雪亮刺刀的洋枪,不喊口号,也没有点鼓声伴随,只是将5000大军铺开,列为两道纵队从江忠源部和胡林翼部的结合部插了进去,将湘军阵线分割成了两段。江忠源一部完全三面受敌,完全溃散。胡林翼部无法增援友军,又遭到太平军炮群猛轰很快也濒临崩溃。至于湘军左翼,则在7500名太平军步兵和9000名捻军骑兵的冲击下乱成一团,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纷纷向东溃逃。

    10月6日黄昏时分,白沙镇战场,太平军和湘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终于分出胜负,20个营头的湘军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中被大约四万太平军打崩,兵败如山倒。主将曾国藩在其弟曾国华的保护下仓惶逃离战场,一路狂奔到了中牟县城之内闭门死守待援。而杨秀清所率领的太平军,也抵近中牟县城下寨,摆出一副马上就要攻城的架势来了。

 第368章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

    大清河南巡抚曾国藩要自杀了!

    这个消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中牟县城,不仅曾国藩身边的幕僚们晓得了,那十几个残缺不齐的湘军营头的军将兵士们都知道他们的老大想不开,准备自己了断拉倒了,甚至连中牟县城内所剩不多的老百姓还有满清地方官员,也全都知道他们河南一省的民之父母预备要自己杀自己了,现在连遗书和给皇帝老子的遗折都已经写好了。

    遗书的内容,一是交代身后世,主要是给自己的大弟曾国璜的,让他照顾老爹曾书麟——就是那个湖南著名的笨蛋,考了17次秀才都不中的那位。另外还劳烦曾国璜照顾自己还有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的家人——此时曾国荃和曾国葆其实并没有死掉,而是趁着夜色往南溜走了。杨秀清忙着追杀曾国藩的主力,没有功夫管他们,只让捻军骑兵追杀了一阵,不过黑灯瞎火的也不是骑兵作战的时候,所以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但是被困在中牟县城内的曾国藩并不知情,还以为他们曾家四兄弟要一门忠烈了呢。

    第二则是请林则徐出银子给战死的湘军官兵抚恤的——他也知道道光皇帝现在是穷光蛋一个,没有占了江南的林穆翁豪阔。至于战死的湘军官兵的具体数量还没有统计上来,不过肯定是极多的。因为随着曾国藩退进中牟县城的湘军官兵拢共不过10000人。湘军核心将领的损失也很重!江忠源、曾国华、江忠济已经确定战死。曾国荃、曾国葆下落不明,估计凶多吉少。现在还在曾国藩跟前晃悠防他一时想不开自杀的只有胡林翼、郭嵩焘、杨载福等寥寥数人。

    而遗折自然就是给皇帝看的折子了,内容是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自杀?不是因为感情问题,也不是因为久病厌世,更不是因为投资失败。而是因为在河南打了败仗,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清,对不起河南人民,所以才要一死谢罪。请皇帝老子原谅云云的,然后还郑重提出了抬旗的请求,不仅是为他一个人求,而是为他的三万湘勇(包括战死者)求一个汉军旗人的身份……总之,文章是很好的,字也很漂亮,人家是同进士出身嘛,文字功夫当然是一流的。

    ……

    “死了!?”

    河南开封城外,八旗新军的大营之内,惠亲王绵愉拿着袁甲三冒死从中牟县城里面带出来的《曾国藩遗书》和《曾国藩遗折》倒吸口凉气,愣愣地问。

    “还没呢,不过涤丈已经让人在书房里面准备上吊的绳子……”

    袁甲三叹着气说道。这个曾国藩真是死也死不利索,还让家仆门生给他准备上吊绳,就不会用裤腰带偷偷地吊吗?

    “那就是死不了了。”僧格林沁嗨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失望还是松气的意思。“既然死不了,还写什么遗书上什么遗折啊?逗我们玩儿呢?”

    “贝勒爷,涤丈一时死不了,可不代表真的就不死了……”

    “废话,一直不死那是神仙!”

    “僧贝勒,粤匪主力可还在中牟县城外呢!”袁甲三一脸害怕地道。他为了送这个遗书遗折可是九死一生啊!

    粤匪……主力!?

    僧格林沁不说话了,湘军什么样儿他是见过的,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就这么一下让粤匪打崩了,这个粤匪,比去年城前岭一战的时候更厉害了!

    “不会吧?不是说才四五万人吗?粤匪可有一百万呢!”棒槌王爷绵愉摇摇头不解道。

    “王爷,一百万人是号称,哪儿能都是精锐?自古流寇者,十万里面顶多一万能战……午桥,你确定中牟城外的都是粤匪精锐?”

    袁甲三想了下,还是摇摇头,“白沙镇一战属下虽未在场,不过能在那么短时间里把18000湘勇打垮,想必是粤匪精锐。但是这股精锐有没有到中牟城外,就不知道了……”

    太平军并没有围城,要不然袁甲三也出不来,不过县城周遭有大批捻军马队巡逻,把战场都遮蔽住了,所以谁也不知道太平军主力有没有来中牟。

    “真是个糊涂仗!”

    僧格林沁埋怨一句,脑子也微微发昏,本来想让曾国藩的湘军去探探粤匪的虚实,可是一仗打下来还战场形势还是云遮雾绕的,只知道曾国藩让粤匪精锐打了个丢盔卸甲。

    “贝勒爷,咱们不能不管曾国藩吧?”王爷绵愉一脸不忍地道。

    僧格林沁只是摇头不说话。

    “王爷,僧贝勒,涤丈的三万兵是两江在协饷。”袁甲三低声提醒了一句。

    两江协饷……这才是关键!

    三万湘军每个月光是军饷开销就不下20万银元,再加上赏号、抚恤、军火、服装、粮草等等各项开销怎么都要三四十万!曾国藩死不要紧,可是每月三四十万的银子林则徐还肯往外掏吗?他不肯……朝廷立马就少了三万可用之兵了。

    “是啊,僧贝勒,这曾国藩怎么都是个可用的奴才。”绵愉刚刚看过曾国藩给道光皇帝的遗折,颇有些感慨地说。

    眼下大清朝的行情很不好,奴才越来越少,可用的奴才更是凤毛麟角啊!

    “那……黄河北面呢?傅方也有急报过来,说是粤匪大队已经进入卫辉府、彰德府境内!要是不能把粤匪挡在卫辉、彰德两府境内,他们可就要入直隶了。”

    曾国藩遇上的粤匪能打,可过了黄河的粤匪也不弱,僧格林沁摆在河北的那点绿营兵根本不是对手,卫辉、彰德、怀庆二府所属的州县纷纷被打破,连傅方带去八旗马队和他们碰了几下,都是不分胜负。瞧着这气势,怎么都不是偏师的样子!

    “贝勒爷,无论粤匪的主力在黄河南面还是北面,咱们坐守开封大营总归是不行的……”

    中军大帐内有人提出野战的建议,听嗓音是肃顺,僧格林沁呆了片刻,不得不承认,原先立硬寨打呆仗的办法根本就是一厢情愿。当然不是僧格林沁在一厢情愿,而是北京城内的道光一厢情愿!

    “可野战打不过粤匪啊……皇上真是不晓得粤匪的厉害!”

    僧格林沁忧愤地发着牢骚,在大帐里面烦躁地踱着步子。

    “不如先把傅方召回,集中兵力西进,解了曾国藩之困,再去收复郑州,如果遇到粤匪主力就退回开封大营,如粤匪主力已经北走,我们就尾随其后一路北上。”

    “尾随北上?”

    “如粤匪调头南下,咱们就立即安营扎寨。如粤匪直赴京师,咱们就一路尾随……”

    ……

    “东王殿下,俘虏和缴获已经计点完毕,抓到了八千三百多个全胳膊全腿的,洋枪捡到一万两千多条,大炮掳获二十七门,看铭文都是佛山造的,和咱们用的一样……”

    “佛山造……”

    听完了属下的报告,骑在一匹骏马上正昂首北望的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眉头微皱。现在佛山开出的炮厂、枪厂所生产的每一件武器上面都有显示生产厂家的铭文和阿拉伯数字的编号。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炸膛或者其他什么质量问题,大明陆军部是要找到厂家索赔的!

    “一定是朱济世卖给清妖的!”旁边一匹马上的曾天养咬牙切齿地说着,“东王,这姓朱的是居心叵测,咱们不得不防啊!”

    杨秀清吸了口气,叹道“三国争霸嘛,这敌我本就难辨……好了,先不想这些了,把俘虏打散编入洋枪左右两军,然后就开拔北上吧。”

    “北上?不打曾国藩了?”曾天养一愣,追问一句。

    “不打了,打到这个程度该把僧格林沁的主力引出来了!”杨秀清冷笑着说,“就让僧格林沁跟在咱们后面吃屁!”(未完待续。)

 第369章百万众,一路向北

    ,,当然还要求一下订阅,大罗罗拜求了

    杨秀清这一次的确是兵分两路,同时在黄河两岸用兵。就在他自领精兵和曾国藩较量的同时,萧朝贵和韦昌辉二王指挥的大军已经渡过黄河,一路向北扫荡,属于卫辉、彰德、怀庆三府的州县纷纷被攻破,当杨秀清率领太平军精锐从郑州渡过黄河北上的时候,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到了彰德府城安阳附近。

    此处已经逼近直隶,四周是一片旷野,非常适合大军决战,如果能在安阳城下击破满清八旗新军,那么北京就是囊中之物了。

    而在直隶的清军兵马,则都是乱成了一团,他们一早就瞪大眼珠子在向南看,消息也非常灵通,白沙镇之战湘军惨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直隶。

    直隶历来是清军布防的重点,朱明和太平天国相继起事后,清廷又再度加强了直隶防务。如今的直隶提督保恒之下还有天津、正定、宣化、马兰、泰宁、大名、通永等七镇总兵。加上保恒自己的提标,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的督标,以及讷尔经额自行招募的练勇二十二营,总兵力高达7万8千余人。

    不过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和直隶提督保恒这段日子还是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道光皇帝把二十几万重兵摆在河南同太平军决战,可是又偏偏不守黄河,而是据住黄河以南的开封城不舍得让出去。结果让太平军渡了河,现在已经快杀到直隶境内了,也不知道僧格林沁的二十几万大军在干什么?难道真的要把粤匪放到北京城下再战吗?

    好在直隶这里的民心不像南方那么浮动,自打癸酉年的天理教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变没有什么反清结社存在,地方的乡绅也大多拥护清朝反对粤匪——粤匪不是朱逆,他们那儿可没有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地方。

    所以直隶各地的豪绅大多组织起了乡勇民壮,地方上也开始坚壁清野。不仅大小城池都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就是乡村地区也出现了壕沟深掘,寨墙高筑的城堡圩寨。粤匪想要在直隶横行恐怕不如在两湖河南时那么容易了——其实河南那里已经出现了不少同粤匪对抗的地主武装,只是散落乡间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曾国藩这个河南巡抚刚刚上任,没有精力招抚河南地方势力。而且河南还存在捻军怎么一股反清力量,朱济世又招抚了皖北的苗沛霖,也经营起了一股势力,因而造成河南拥清势力不如直隶那么强大。

    但是用7万8千正规军和数量不明的乡绅武装去对抗号称百万,实际上不下30万的粤匪,想要拒敌于省门之外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有件头疼的事情。道光28年的江南漕粮大概运不到北京了!因为林则徐日前上奏折给朝堂,说是福建水师覆没后,朱明海军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长江口!北上的运粮船很有可能被劫,所以没有船户肯冒险北运漕米,目前正在联络洋行……

    虽然话还没有说死,但是朝廷也不敢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江南漕米上面,只能命令直隶、山东、山西三省尽速筹集粮草,以供军需……当然还有东迁的旗人食用。摊到直隶的征粮指标高达180万石!须知道这个时代的直隶可不是产粮区,土地经过千年耕种早就趋于贫瘠,而且道光28年的雨水有偏少,直隶的收成可不大理想。如果强行征粮,就怕激起民变,这可就中了粤匪下怀了。

    更麻烦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