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44章

天朝之梦-第144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八旗兵?要这么个打法。天下早晚姓了朱!”

    这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但却是比真金还真的真话!

    东江一战的结果,已经说明了满清八旗新军办得很不成功!在朱济世的明军面前,这些八旗新兵根本不堪一击,呃,就是可堪一击也不行啊。八旗才多少人?汉人又有多少?这朱济世据有广东看来是定局了。光是广东一省的汉人起码有2000万吧?至少比八旗多10倍!按照一比一的交换比打,汉人死一百几十万,旗人就他妈绝种了!

    “王爷,现在京里面那些大爷还在做八旗劲旅,天兵无敌的春秋大梦,哪里晓得汉人已经有了不亚于英吉利兵的强军!如果咱们这些知道逆贼虚实的人都把命丢在广东,谁还能回北京去给皇上敲警钟?谁还能去编练新军和朱明逆贼一较高下?”

    僧格林沁默然无语。打过东江之战,他才知道朝廷编练八旗新军的路子是有问题的。倒不是说八旗新军不该编练,而是这力度还太小!练新军的力度和办洋务的力度都小,进度也慢,这样下去天下早晚得给朱济世夺去了!

    “单单几万八旗新军肯定是不够的,而且咱们旗人太少……新军必须得旗汉回混编,不能都用旗人,否则禁不住消耗。另外,洋务也要放开了手脚大办,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了。往后咱们就在和南边比谁的新军多,比谁的洋务强!比不过就是亡国灭族!”

    傅方说着话眼泪就下来了,这亡国灭族的危机,就在眼前啊!如果旗人再不振作,不但大清朝要亡。就连一二百万旗人,也都要跟着灭族了……

    僧格林沁绷紧的脸孔一松,换了个沉思的神色,自言自语地道“大办新军,大办洋务也得有银子才行啊!朝廷的银子早就河干海落了……广东再一丢,每年起码得少收七百万,到时候……”

    “得裁了绿营!”

    僧格林沁一怔,傅方就掰开手指头给他算开了,“……全天下的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军饷、兵器、赏赐、人吃马嚼的粮草,一年怎么都要花费朝廷小2000万两。可是这帮子绿营兵又是怎么报朝廷的厚养之恩?绿营汉官是成百成百的附逆,绿营兵丁是成千上万的逃亡,广东的局面就坏在这些绿营兵身上!这样的兵不裁了,还养着作甚?”

    这是要把丢失广东的责任全推给绿营啊!僧格林沁想了想,叹口气道“绿营里面也有好汉子的,都裁了,只怕这些人去投朱逆……”

    “绿营的好汉子可以抬旗!”傅方咬了咬牙,接着往下说,“咱们旗人太少,虽然武艺娴熟,但眼下是靠洋枪洋炮打天下的时代!武功再高,也挡不住洋枪!王爷,这汉军旗必须得扩编,把绿营里面真心忠朝廷,保皇上的汉子都编进来!”

    僧格林沁已经有点明白傅方的意思了,得把广东战败的则任都推给绿营,趁机再上折子提出裁撤绿营,而在撤绿营的同时,还要扩编汉军旗,把绿营里面能打的,真正效忠大清朝的兵丁抬进汉军旗,作为将来八旗新军的主力——满、蒙八旗的人数到底有限,根据僧格林沁所知道的数字,还不到160万人,能拉出30万八旗新军已经是极限了。这么点人,是无论如何保不住大清江山的,如果要裁了绿营,就必须扩编汉军旗,至少要将30万汉人丁壮编入汉军旗,这样就能拉出60万八旗新军了!

    “败军之将,除了请罪折子,还能有脸给皇上上别的折子?”僧格林沁语气低沉地道。

    傅方哼哼一笑,压低声音道“王爷,放眼满蒙八旗,除了您,皇上还能用谁将兵?成都将军琦善?伊犁将军奕山?还是领班军机穆彰阿亲自出来带兵?就是皇上豁得出去,他们自己也不敢来!”

    这话还真不错!虽然僧格林沁在广东打了败仗,但是这个罪,顶天就是革职留用,朝堂之上保管人人都替僧王求情,因为当下可没人哪个八旗亲贵敢硬着头皮出来带这个兵。

    僧格林沁叹了口气,扭头瞧着乌兰泰和祥麟,这两位都面如死灰,是吓得!刚才那一仗打得实在太惨,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都不为过。

    “得放弃广州城!”僧格林沁断然道,“乌兰泰、祥麟,你们先走一步,去把广州城内的旗人老弱妇孺都带走了,把广州交给叶名琛的抚标吧。再让十三行出银子,每家至少100万……就先这样了。”

    “王爷,弃了广州……去哪儿啊?”祥麟抖着声儿问。

    “韶州,去韶州吧。”僧格林沁沉默了下,“无论如何不能让乱局入湖南……朝廷裁撤绿营,扩编八旗都是要时间的,这洋务一样得花时间才能大办啊!还有,回头咱们和赛制台一块儿上折子,提出裁绿营,扩编汉军旗的主张吧。”

    “王爷,真要提?咱们可都是……罪臣啊!”乌兰泰怔了一下,怯怯地望了眼僧格林沁这个蒙古王爷。

    “什么罪臣不罪臣的,”僧格林沁摆了下手,“这乱世才开头呢!大清江山还得靠咱们保,就是真有罪皇上也得包庇,要不然靠谁去和朱逆打?汉臣清流?能行吗?”

 第255章 广东须全取

    、求订阅、

    。。。。。。

    广东东江,石滩镇。

    炮声隆隆,将对面清军营寨轰得烟尘斗乱。数十门12磅、9磅加农炮就地放列,实心炮弹在旁边堆得跟小山一样,炮手都脱光了膀子,将火药包和一发发的炮弹装填进炮膛,再奔雷驰电一般发射出去。

    明军的官兵,以营为单位,在炮兵阵地后面组成了一道道密集的三列横阵,个个都士气昂扬,就等着他们的王上朱济世下达总攻的命令。

    在石滩镇东南北三面的高地和村庄上空,现在都竖起了日月同辉的旗帜。被僧格林沁部署在这些据点的绿营兵在明军的猛攻之下,不是投降就是覆没。每一面日月旗扬起,整个战地的明军,都会发出巨大的欢呼声音,就连从东莞、宝安两县调来的民伕,都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欢呼。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刚刚被委任为大明右丞相的刘鹏聊起马车窗帘,往窗外望去,就看见成千上万的绿营兵正垂头丧气地在少量明军的押送下,步行向南而去,他们都是昨日东江大战中被俘的清军。

    唔,投降的自然都是绿营兵,大清的八旗兵个个都是好样的,全都宁死不当俘虏!所以满清在广东的败局“真”是这些腐朽不堪的绿营兵造成的!而在僧格林沁等人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还言之凿凿地宣称“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

    “哥,待会儿见了王上您可得帮着说说,也给我们第四旅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这功劳不能都让韩四、苏玉娘和罗军旗立了去,咱们兄弟可是在欧罗巴洲就从龙的老臣。”

    说话的是刘炯。大明王家陆军第四旅旅长,挺大一军官儿,不过却没有什么威信。这大明朝的另外三个旅长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唯有刘炯是在英国念了一年多军校,然后就空降下来当旅长了。这次的东江大战本来是不错的立功机会。却又被朱济世安排去“绥靖地方”,也就是看守后路顺便再剿灭一些不服从大明的地方势力。

    听了弟弟的话,刘鹏就是嗤地一笑,捋着胡子道“慕林,急什么?这明清乱世才开始呢,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他顿了下又道,“慕林。你觉得王上把你我从宝安县招了来是为什么?”

    刘炯摇了摇头,一脸迷茫。

    刘鹏笑了笑,看着弟弟道“一定是全取广州!”

    ……

    东江之战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僧格林沁还据着个寨子死扛。但大局已经定了。朱济世现在用围三阙一的办法,就是想把僧格林沁的八旗兵逼走,然后一路尾追,怎么都能再吃掉僧格林沁一半的兵力,剩下一点残兵败将肯定不敢再留广东不走了。

    这广东一省。无疑将是朱家天下。所以取广州不难,难在全取!所谓全取,不仅仅是完完整整的广州城,还包括广州的人才、资本和中国第一商埠的地位,都需完完整整保存下来。落到大明手中!

    在眼下的满清道光年间,广东的手工业是非常发达的,毗邻广州的佛山更是工商重镇,号称“天下商贾聚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会城(广州)百不及一也。”其中又以冶炼铸造、陶瓷生产、纺织丝绸、漆器生产等四大行业最为发达,产品行销海内外,整个佛山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人阶级”不下数十万,各种工场商号也是以万计数。而广州城长期以来又是中外交通的第一重镇,借着一口通商的便利,不仅聚集起了海量的资本,还拥有大量从事内贸外贸的商人,百万巨富都能用车载斗量来形容。

    光是朱济世控制的汇丰银行在过去几个月中,就从广东的豪商巨富手中吸收到了不下10000万两白银的巨额存款!这样巨量的资本如果能用来发展广东的工商业,在可以想见的将来,广东必将能引来一场所谓的产业革命浪潮吧——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多半沦为了买办,但是那不过是环境使然,如果朱济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他们无疑将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光荣一员了。

    “慕文,你和十三行行首伍绍荣的联络还保持着吗?”一见到刘鹏,朱济世立马就想到他的故主伍绍荣了,广东豪商素来以十三行为首,而十三行又以怡和行为首。所以拉拢住伍绍荣就是全取广东的关键。

    “并无联络。”

    刘鹏的回答让朱济世略有失望,“此人可有背清向明的可能?”

    旁边的刘炯笑嘻嘻地道“王上,这伍绍荣除了背清向明还有别的路走吗?他的怡和行在您的汇丰行里存了上千万银子,这笔银子可不单单是他们伍家的……北京的不少八旗亲贵都在十三行持了暗股,这银子要没了,伍绍荣一家就是跑去北京也是死路一条!”

    不是一个人死,而是一家人统统都要死!

    这个话朱济世完全相信,十三行的买卖可不比济世行,都是没有一点难度,也没有技术壁垒,全靠垄断吃饭!可这么好的事情凭什么轮到他们?十三行里面哪一家没有几百万上千万的身家?光是他们这几个月存入汇丰行的款子就超过6000万了!可见这些人富豪到什么程度!这么多银子要都是他们自己的,就是打死道光皇帝朱济世也不信。这十三家,不过就是浮在表面的招牌,背后定然是北京城的亲贵。要是把这些权贵的银子都弄没了,伍家上下自然是百死莫属了。

    “只要他们背亲向明,怡和行的产业就是伍家的。”朱济世望着二刘道,“其余各行也是一样的,我不管他们背后是谁,只要他们跟我干,这些产业就是他们自家的。”

    “王上,各行各家的产业加在一块儿怕是不下一万万,若能充为军用……”刘鹏一边说话一边望着朱济世的脸色。他和伍家的确没有联络,但不等于不在惦记伍家的家业,以伍家为首的十三行所拥有的财产总额绝对能抵得上大清朝两年的岁入,要都归了大明朝廷,就算百万强兵都养得起了。

    朱济世淡淡一笑“慕文,抄没商家总是一锤子买卖,短期来看财政收入是增加了,可是损害却是长期的,如果抄没成了习惯,就没有人敢把钱投在咱们的地盘上了。而且我大明需要的是产业革命,就像现在的欧洲一样,工业兴盛,商业繁荣,国家的岁入自然丰厚……现在广东的商人以十三行为首,如果十三行被咱们查封了,这不利影响恐怕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其实朱济世还有一个想法,希望透过十三行对广东的手工业进行重组和产业升级。虽然朱济世自己就是大资本家,但也不能包办一切,这样只会把四大行搞成大而不强的大公司。所以必须要在四大行之外,另行扶植民族资本。而且在同佛山、潮州等地的手工业沟通,帮助他们提升产业结构的问题上,十三行的手段远远要多于朱济世。毕竟广东的手工业是面向南洋市场,做出口买卖的,十三行就是他们的主顾,说衣食父母也不为过,而且有许多手工业大作坊本身就是十三行在经营,所以只要拿住了十三行,也就拿住整个广东手工业的中枢神经了。再加上十三行的资本和朱济世提供的技术,在广东推动一场产业革命是完全有可能的!

    想到这些,他便笑吟吟地望着二刘,“慕文,慕林,这全取广州的差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二人了。”

 第256章 汇丰行姓朱,广州城也得姓朱 上

    、、

    。。。。。。

    广州,南关。

    十三行行首,怡和行行主伍绍荣的所在,是珠江岸边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宅子。

    宅子是伍绍荣的父亲伍浩官所建,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