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传奇"商人胡雪岩 >

第35章

"传奇"商人胡雪岩-第35章

小说: "传奇"商人胡雪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有龄听完胡雪岩的述说后,高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军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枝50两银子,500枝需25000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得3000两银子,是一笔好买卖。胡雪岩当即应允,并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万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接着上,他就收拾了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连夜奔赴上海。

胡雪岩如此匆忙的行事,自有他深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从中敲一笔。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的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过去一个月了。俗话说,世事无常,胡雪岩有十足的信心能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没过多长时间,胡雪岩就来到了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了。”胡雪岩谦虚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望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这样或者是这样的优秀品质,只不过在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而已,而要等到“伯乐”来发现这些品质,或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再说了,等到那时这些优秀的品质也许就派不上用场了,或许我们的一生都碰不到“伯乐”呢,难道就这样在等待中慢慢老去吗?只有你把自己练就成千里马,你才能找到自己的“伯乐”!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胡雪岩告诉我们现代人:做事必须主动与识己方可成功。现实生活中,人可谓是一种具有无限潜能的动物,绝大部分的人并不能认知自身的全部能力,这就需要“伯乐”的出现,来发掘他们的能力,让其得到更大的发挥。而具有“伯乐”眼光能力的人才是非常少的。每个人自身并不缺乏“能力”,缺少的是“伯乐的眼光”,因为通过“伯乐的眼光”看到的是普通人所不能够看到的人的潜能以及其优秀的品质。

成功,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在机会到来的一刹那,勇敢地去抓住它。让它可以变为一种能力(可以是多方面的)。这样在面对良机时,我们才会有能力和资本去抓住良好的机遇,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道路。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去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凡事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少对他人加指责,做自己的“伯乐”。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只有你知道,在其他的动物看来,除了会骗人,没有别的伎俩。对于这些说辞,我们并不理会,因为我们深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且我们懂得适时地运用,就算不被其他人了解又怎样。胡雪岩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富商,不仅与他过人的头脑有关,更是他不为人知的处事方略。

是啊,正所谓:“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假如没有伯乐发现你欣赏你,你即使是千里马恐怕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你一味等着伯乐来找你,那你就错了。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只有做好自己伯乐,拥有足够的本领,这样你才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伯乐。

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资格说自己是千里马,才有能力找到自己真正的伯乐。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假如人才可以做自己的伯乐,就可以扬长避短,成功地推销自己。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外,并且不断完善自我,才可以把握良好的机遇,在实践的过程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雪岩启示:

在这个社会中,优秀人才是不会被贬值的,每一个企业都渴望能够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虽然人才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但是年轻人的发展机会还是很多的。而对市场的无情,你可以主动地去出击,而不是在等待伯乐中虚掷光阴。若你是这样一有才学的人,就不要担心找不到自己的伯乐,独具慧眼的伯乐会助你一臂之办,将你引领到能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那么,你的人生说不定就此峰回路转,在你发展的道路上豁然开朗。

第九十六章  在风险中寻求机遇

在风险中抓住机遇,在竞争中寻求发展。作为商人,常常是希望市场能沿着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预知的一切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希望生意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越少越好。那么,勇于探索对于商人意味着什么?胡雪岩作了解释:勇于探索才能赢得厚利,勇于探索才能发现机会。“勇”乃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头连接了智,一头连接了风险,机会也往往蕴含在风险当中。

风险中也不乏机遇的存在

一些新事物的到来,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然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的同时要创新。另外,改革的同时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对于商业风险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只要你是通向求知的,就算是你做一件无法预料其结局的事情,也是有胜出或厚利的可能。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包括了一定风险和灾难,但也不乏机遇的存在。

不管事情发展到哪种地步,结果基本不出胡雪岩所料,因为他是一个敢想敢为的人。两江总督上书朝廷,力主禁商并惩罚洋人,朝廷批准立刻禁商。因此,胡雪岩从生丝生意中大赚了一笔,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的第一笔大宗生意。胡雪岩为了把这笔生意做成,曾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大部分都是向钱业同行借贷的,因为他们相信胡雪岩的商业才能和判断。

其实,胡雪岩在商业上的一些成功,也让众多的人相信他的判断大致不会错。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胡雪的判断出了差错,或者生丝已堆积了三个月,利息已吃进去了几千,忽然清朝政府市禁大开,丝价大跌,恐怕这次就是胡雪岩商战的终结了。然而,结局却甚为圆满。

在这场生意中,体现了胡雪岩勇智兼顾、智义结合的经商头脑。胡雪岩从官场、洋场和江湖朋友处得来的消息全都千真万确,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总而言之,这是由于胡雪岩事先掌握了充足真实的市场信息,才使得他的这一决断最终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不管事情发展到哪种地步,我们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当事情的发展结局处在“人知”的边缘,需要勇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判断,自己对此事的向前发展没有完全确知。一个太过安逸的环境,可以会让你丧失进取的斗志,但是有风险的地方,我们也不有望而却步,说不定机遇就在前方等待着你。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说会一马平川,但都需要以勇于探索的心态,去寻找生存或发财的机遇。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踏入一个荒野中的山洞,哪怕这个山洞并不比前面说的大溶洞危险,也特别需要勇敢,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里面的情况,或许有猛兽,或许没有;或许有毒蛇,或许没有;或许有陷阱,又或许没有……而对这一切的未知,我们只有在拿出勇气,积极发现未知的可能。

“刀头上舔血”的非凡勇气

胡雪岩,对每一桩生意的运作中的时势、商情都有充分的了解,他在生意风险中总能有“刀头上舔血”的非凡勇气。这种勇气不是凭借一时的冲动,也非鲁莽行事,它是一对一种决策的深思熟虑。所谓“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所以,胡雪岩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勇敢地把握住,并能稳赚巨额利润。

用胡雪岩的话说,也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从某种程度上说,凡是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会包含有风险的因素。如胡雪岩要学山西票号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风险,而事实上仍然担着风险。对于这些新上任的官,有可能会在途中或上任不久而遇难,比如病死、丢官、死于兵荒马乱之中,那借出去的钱岂不是血本无归了。

如果做一件事情,需要你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要遭遇“翻船”落水的危险,可能还要赔上老本,即使手段再高明的商人也得好好思量思量,断然不敢贸然出手。然而,如果有过硬的靠山作担保,在关键的时候能助你一臂之力,起码不至于赔上身家性命,冒险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担保的靠山,根本就冒不起这个险。

胡雪岩从白手起家致富甲天下,就在于他能够巧妙地借助官场靠山的保护,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换言之,正因胡雪岩有过硬的靠山做其生意的庇护伞,所以他才豪情万丈的敢于冒险,他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

雪岩启示:

机遇蕴藏在风险中,敢于刀头上舔血,这是任何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商人的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利益均沾,个人所得的利益肯定也不会太多。但是,如此这般要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实的确有难度,付出再多也不过只比保本微利、混个糊口好上一点。所以,要想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就要学会在风险中寻求机遇,你才能独享其成!

第九十七章  抓住机会就是抓住财源

机会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当遭遇厄运、失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这些看成命运在和我们开玩笑。如果始终充满斗志,一个人永远不怕没有机会,怕就怕根本没发现机会来了,就让它悄悄地溜走了。胡雪岩认为:在商业的运营中,只有你抓住了机会,你才能真正的抓住财源。

打开财源之门,有胆有识发大财

纵观商坛,那些大牌企业家们,每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自身的胆识。不管是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还是百年老店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或是世界头号零售业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玛,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是有足够的胆识做支撑的。胡雪岩以一个商家的独特眼光,向我们阐述了商业的诀窍。

在杭州城被太平军严实围困时,又在没有足够兵力打开一条入城的通道的情况下,胡雪岩却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举动。当时,他带来的运粮船只能停在杭州城外的钱塘江望城兴叹,绝望之中胡雪岩只好将米运往刚过大战劫难的宁波,他捐献杭州的就是这批大米。

其实,当胡雪岩打算把这批大米运往宁波时,宁波刚被官军攻下,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然而,这一万石大米正好救急,只是当时接受这批大米。米行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不要,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这批大米算是出借,将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无论如何必须在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我们可以看出,用生意人的眼光看,这等于将一大笔钱“搁煞”在那里。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太平军在东南地区势头正猛,杭州收复似乎是遥遥无期。即便三五年内杭州可望收复,这么长时间,利上盘利,一石也可能变得不止两三石了。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在他的心中,这一万石米是杭州军民百姓的救命米。首先,虽然自己尽了力,但终归没能运进城里去救活人,他不能解救数万杭州军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赚钱。另外,他相信不管怎样,杭州总有被官军收复的一天。

在当时,如果能早一天运去粮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胡雪岩要留着米在那里,杭州一旦收复,他可以随时启用,以防万一,到时如果不凑手,误了大事,自己又会留下极大的遗憾。杭州战后的善后赈济。事情总会有如人所愿的时候,杭州被官军收复的消息一传到上海,胡雪岩就立即动身赶赴杭州,参加杭州繁忙的战后赈济工作。

当财富来临时,请迅速将它抓住

胡雪岩向我们现代人启示:商人必须有擦亮眼睛,抓住机遇的能力。然而机遇,它有时神秘不可捉摸,有时会突如其来;它给人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让商人散尽千金“还复而来”。“屈心抑志”的文人是不会体会到这种“直上九重霄”的神奇,只有商人才能领略到的人生奇迹。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聪明人他们会及时抓住转运的机会,而愚人却往往错过它且还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原因是,当财富机会来临时,他们没有及时抓住,所以只能看着财富从自己身边溜走。

一位商界大亨曾说过:“当财富来临时,其丰富和迅速,让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