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37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37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姐不过是跟着学了几个月规矩,就脱胎换骨了一般,有点旗人闺秀的模样。不过,五岁的孩子,再有规矩能何样,不过是客气话儿罢了。
  虽说没有见过兆佳氏,但是孟姑姑同常姑姑就是淳王福晋派到曹府的,因此对于兆佳氏也是有些耳闻。
  说起来,兆佳氏长相有些不柔和,但是行止之处并无失礼之处。她娘家门第高贵,并不亚于在座的几位福晋。
  只因她少时便跟着父亲在外地任上,长大了又嫁了低品级的曹荃,接触的人身份都不高,如今再跟王府那边的往来,她便有些没底儿,生怕被人瞧不起。因此,言行之举之间更是谨慎小心。
  曹家长房虽说只有一双子女,但是二房却是有四子四女。其中五个都是兆佳氏所出。想到这个,淳王福晋心里对兆佳氏实是羡慕不已。
  纳喇氏想的,却是与淳王福晋不同。
  昨日王爷回来提过,说是那边儿没有长辈照看,不放心,额驸过两日要随扈,这边须得指派两个妥当人去曹府照看初瑜才好。
  隔壁的园子,是王府去年修园时帮着一道修的。目地也不过是王爷福晋们想同女儿女婿住得近些两下里走动起来便宜。
  偏生正主没过来住呢,兆佳氏带着儿女们来了。初瑜已经是七个多月的身子,即便兆佳氏是隔房的,不是正经婆婆,也该有些长辈的做派,留在京城府里照看才是。
  这位曹家二太太,看着不大像慈善人儿啊。心里想着,纳喇氏不禁多打量了兆佳氏几眼。
  兆佳氏原本在应承淳王福晋,察觉出有人打量,见是坐在是对面上首位置的这位侧福晋,模样同初瑜有几分相似,正是初瑜的生母纳喇氏。
  说起容貌来,淳王福晋身边站着的那个穿着松花色旗装的庶福晋陈氏,看着也是叫人眼熟呢。
  虽说兆佳氏进京时,喜雨已经回到王府这边,但是过后她曾听张嬷嬷提过,道是大奶奶容不下人,将个颜色好的陪嫁丫头打发回王府。
  那丫头不仅长得好,而且同初瑜生母容貌有几分相似,结果叫王爷给抬举了,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了庶福晋。
  想到这里,兆佳氏看了陈氏几眼,心中对王府的敬意未免减了几分。就算是贵为皇子阿哥又如何,只要是男人,也不过是偷腥的猫儿罢了,还不是见个好的就要往床上拉。
  陈氏被兆佳氏看得尴尬,转过身去逗五儿说话,
  淳王福晋见兆佳氏瞧着陈氏神情古怪,想起陈氏的身份,说起来到底不体面,她不由皱了皱眉。
  兆佳氏却浑然不觉,转过头,笑着对淳王福晋道:“几位小阿哥怎么不见?虽说身份有别,但是他们几个小小子岁数差不离,正当多亲近才是。”
  这话却是说得没见识了,这皇子皇孙自幼入上书房读书,权贵世家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淳王福晋轻笑着,回道:“大的两个开始跟着王爷学做差事,小的一个是上书房读书,一个还小呢。”
  兆佳氏笑道:“到底是皇家子孙,同我们这样人家的浑小子不同。我们家那几个,还是小孩子似的,且需要人操心。”
  说话间,二格格、五格格、七格格已经到了。
  晓得来人是曹家的长辈,住在隔壁园子的,二格格多瞅了两眼,五格格则是直言问道:“额娘,既是隔壁园子搬来人住,那大姐姐同小外甥儿怎么没来?二姐姐我们都盼了好一阵子了?”
  淳王福晋回道:“你大姐姐再有两月就要临盆,怕路上道路颠簸,也担心住在外城,请太医不便宜呢!”
  五格格神色有些失望,二格格想起昨日听说要挑两个嬷嬷往曹府照看的事儿,有些不放心,道:“额娘,可是大姐有什么不爽利?听说咱们府要派人过去照看。”
  淳王福晋回道:“晓得你们都心疼姐姐,不过这些事情有王爷同我想着,你们小姊妹就放心好了。大格格没事儿,是大额驸过两日要去随扈,府里也没有亲长照看,王爷才想着要使两个妥当的人过去侍候。”因说起这个,她便问纳喇氏道:“要派过去的嬷嬷可选妥当了?”
  纳喇氏回道:“初拟了周家的同白家的,福晋看着可还妥当?”
  周家的是纳喇氏的陪房,前几年初瑜怀天佑后,这边王府派到沂州侍候的两个嬷嬷之一。白家的媳妇是四阿哥的奶子,说起来也是老成得用之人。
  淳王福晋点点头,道:“这两个人还算稳当,加上孟氏同常氏在那头儿,大格格也够使唤。”
  兆佳氏听她们说起初瑜待产之事,面上有些讪讪的。其实,她心里也掐算着日子,想着等到六月底初瑜生产前回府照看。
  说起来,这也不好怪她这个做长辈的束手啊。毕竟是两房份了灶,就算她是好心要去帮衬照看,保不齐侄子媳妇还要厌倦她多事。
  只是,这些计较的话,不好对外人说。如今落到淳王府这边人眼中,倒像是她这个长辈没慈心,不通情理一般。
  看来,这边园子不好住了,明儿还是要回城里才好,省得亲戚们都这般误会……
  西单牌楼,太仆寺衙门。
  曹颙忙活到中午,手头上才算是松下来。这还有两日便要出京,家里还有许多事没有交代。点心铺面那边亦是。
  虽说有曹方出面打理,但是他要是不在这几个月,万一有了麻烦,还需要托人照应一下才好。
  他揉了揉额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句话果然没错,大中午的就使人犯困。
  这时,就有属官来禀告,有位大人要见曹颙,在前堂厅上等了。
  待到了厅上,来人却是位长辈,那就是曹颙的姑父傅鼐。
  曹颙忙上前两步见礼,傅鼐从座位上起身,道:“孚若,今儿我来得有些冒昧了,只是今日惊闻噶礼家事。除了静惠丫头,竟还把你牵扯进去,我心里实放心不下,便来寻你问个缘由。”
  打曹颙康熙四十八年进京,晓得有这位姑父起,距今已经有五、六年功夫。前几年傅鼐对他,不远不近,只是面上还算过得去罢了。自打去年曹颙再次进京,傅鼐的态度却热络了许多。
  曹颙初还奇怪,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此行事,总要有所图才是?自己身上,有什么是傅鼐能用得上的?
  傅鼐的履历,他是晓得的,曾是四阿哥的侍从,四阿哥开府后也一直随侍左右,为王府一等侍卫,前些年才放出来做都统。
  傅鼐算是四阿哥府用过的老人,雍亲王府的门人。
  要是傅鼐的热络,真是为了四阿哥或者受四阿哥的指使,那曹颙实不晓得是不是该受宠若惊。
  在他心中,虽是晓得四阿哥将来会继承帝位,但是也不愿走得太近。
  人同人的往来,就是如此,远些还能客气亲近,太近了便只剩下苛责同埋怨。
  同样的错处,若是不亲近的人犯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可要是亲近的人犯了,那怕是要失望沮丧。
  所以,对于傅鼐的热络,曹颙也不过是得体应对,该恭敬恭敬,该客气客气,可不敢拿自己不当外人,不敢见杆儿就上。
  既便如此,今儿见傅鼐面带关切,赶来寻问昨日之事,曹颙的心中仍带了几分感激。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入戏深了,便也能体会几分真心。
  “姑父不必担心,侄儿没事儿。”曹颙将昨天之事大致讲述了一遍,又说了静惠的近况。
  静惠的姨母是傅鼐的继室夫人伊尔根觉罗氏,所以曹颙说到这些。
  傅鼐点点头,道:“原来是如此,外头传得有些忒没谱儿了,你没卷进去就好。不管如何,到底是董鄂府家事!”
  因提到了外甥女儿,傅鼐又言道:“昨晚虽说得了信儿,但是不晓得详情,怕你姑母担心,也没敢同她说起。静惠那丫头在你府上,一天两天还好,时日久了怕也不大妥当。这么着,明儿我同你姑姑商量商量,看是不是打发婆子将她接到我府上去。”说到这里,道:“其实,还是有族人看顾才名正言顺。只是噶礼同本族的人向来不亲近,怕是静惠丫头同那边儿的亲戚也见得少……”
  虽说他絮絮叨叨,但是却一点也不使人恼,宛若慈父般,使得人心里熨帖。
  原本曹颙听他一口一个“你姑姑”,还觉得不自在,但是见他关切的神色不似作伪,也真心生出几分亲近。
  说完董鄂家的事,傅鼐又问起随扈之事,晓得曹颙也要出京的,便道:“嗯,既是有差事,那就去忙,不必担心京城这边。听说外甥媳妇儿又有了,改日打发你姑姑同你表嫂去探望,有什么事,王府那边帮衬不到的,还有姑父我呢……”
  第419章 音讯
  畅春园,寿萱宫,西暖阁。
  太后坐在炕上,正在同几位妃嫔说起明日起行之事,就听得门口有太监报:“启禀太后,万岁爷来了!”
  随着通禀声,康熙已经抬腿进了暖阁。
  虽然这边名为暖阁,但是入目之处,都换上了竹帘,看着甚是清爽自在。
  原本几位坐在地上软凳上的几个妃嫔都起身,太后笑着道:“皇上来了,正说起明儿出门的事儿呢!”
  康熙口道:“儿臣请皇额娘安!”
  “安,安!”太后兴致颇好,拍了拍炕沿,道:“快上前坐着说话,你整日里忙着国事,也够劳乏!”
  众位嫔妃见他们母子见完礼,都插葱似的矮下身子,道万福。康熙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康熙生母早逝,同嫡母感情向来深厚。他上前往炕边做了,仔细瞧了太后神色,道:“儿臣瞧着皇额娘气色还好,实是欣慰不已。昨儿儿臣使人送来的饽饽,皇额娘可用了?”
  太后笑着点头,道:“用了,吃着正好呢,不太甜,还好克化,这点心却是咱们宫里早先没有的。”
  康熙道:“是小十六打外头得来的方子,本就是专程孝敬皇额娘的,儿臣让御膳房那边儿做了。要是皇额娘爱这口儿,就让人将方子给茶膳房这边儿也送一份儿。”
  “小十六啊!”太后看了眼站在德妃同宜妃身后的王嫔,道:“这小猴儿却是好几日没见了,不见他耍宝,哀家真有几分嫌冷清。”
  康熙道:“小十六跟着小十七两个,被儿臣派到内务府使唤了。他们也渐大了,总要学做些事情才好。”
  太后笑着点点头,道:“怨不得好几日没见他,这先前啊,他就惦记着来哀家宫里叨咕他的胖小子、胖闺女。可见是当爹了。这心肝宝贝儿似的。”
  康熙听了,不禁心有所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指望他们如今大了,也能晓得亲恩难酬。”
  太后见康熙如此,晓得他怕是想起了大阿哥、二阿哥他们。这几年,因争储位的事,那几位阿哥也实是令他这个做阿玛的劳神伤心。
  太后指了指站着的宜妃,对康熙道:“按说这天下当父母的都有个正行。你瞧瞧雁丫头,孙子都有了,整日里惦记的尽还是点心吃食,刚才念叨了半天热河那边儿的好吃的。”
  宜妃的闺名叫“雁来”,因她入宫时才十三,所以太后对她颇为照看。她诞育三位皇子,五阿哥、九阿哥同十一阿哥中,十一阿哥早夭,五阿哥则是养在皇太后宫。
  如此以来,在后宫诸嫔妃中,就数宜妃往太后宫请安的次数多。加上她性子活跳,言语爽利,太后对她向来亲近。因此,虽说宜妃如今已经五十,但是太后还是这般叫她。
  宜妃见太后点名说她,也晓得是故意转话,省得康熙想起儿子们难受,便用帕子捂了嘴,笑道:“老佛爷这么说,实令臣妾无地自容了。别说是臣妾有了孙子,就算是有了重孙子、重重孙子,在老佛爷跟前儿,也是小女孩儿,只有撒娇的份儿。”
  就算是贵为太后。也不过是个寻常老人罢了。她今年七十四,身子还算硬朗,但是多少有些忌讳生死。如今听宜妃说着“重孙子、重重孙子”,太后的脸上也尽是笑意。
  皇孙们渐大,等到明年选秀,又要选一批孙媳妇了。太后因指婚之事,想起曾带着孙女往这边请安的觉罗氏,便对康熙道:“哀家瞧着董鄂家那小闺女不错,性子恭顺,模样也工整。她家老太太虽然没有开口,但是哀家瞧着也是为了孙女的终身愁呢,到底是没了父母,只有当祖母的操心了。”
  其实,在太后心里,对董鄂一族是没好感的,但是觉罗氏同她有亲,她又独喜那太太的方正,对其孙女也就另眼相待。
  只是自幼失了父母,那孩子多少有些命硬,因此太后也并没有给孙子们指婚的意思,随口道:“等觉罗氏下次来了,哀家就应承了,打宗室里给她孙女指门亲事。”
  康熙想起在刑部拘押的觉罗氏,心里寻思着,看来出去得交代一番,谁也别在太后面前提起董鄂家变故之事,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