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革命 >

第20章

辛亥革命-第20章

小说: 辛亥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每一个人。

第二节 冯国璋攻克汉口

一列火车呼啸着冲出隧洞,南下前线。

车厢内,袁世凯精神焕发,穿一身戎装,正坐在车上的一把太师椅上,左手中转着黑白两个玉球。在他身旁,跪着一条壮硕的狼犬,似乎在闭目养神。车厢内,一面精致的帅旗上写着一个硕大的“袁”字,威势凌人。

陪坐在一侧的是段祺瑞。1896年初,段祺瑞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之后就成为了袁世凯的手下。十五年来,他已经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被称为北洋之虎,与北洋之龙王士珍和北洋之豹冯国璋齐名,并称“北洋三杰”。

段祺瑞看着袁世凯,神情恭敬地说道:“大帅出山,定要给那些不知所谓的革命党人狠狠一击……”

袁世凯笑了笑,摆摆手道:“其实,老夫应该感谢革命党人!”

段祺瑞似是不解,一脸疑惑。'TXT小说下载:。。'

袁世凯又接着说道:“若是没有革命党人造反,载沣这伙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定要把我袁世凯困死南山才肯罢休啊!”

“标下明白了!”段祺瑞恍然大悟。

袁世凯却摇头道:“你不明白!芝泉,你要知道,革命党人要的是民主天下,朝廷要的是君主天下。”

段祺瑞再一次困惑了,问道:“那大帅您要的又是什么?”

这一次,袁世凯笑而不答。

段祺瑞想了想,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又道:“明白了!”

袁世凯微微眯上了他那双小眼睛:“出山,就不再归山了!瞧瞧,这对玉球是当年慈禧太后所赐,哈哈!当年太后老佛爷在位的时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袁世凯不敢期望太多,可是如今这朝廷嘛!连那些自以为是的革命党都能将其掀翻了!呵呵……”

两个一黑一白的玉球,在袁世凯手里自如转动。

火车仍旧急速行驶,窗外的青山绿野一闪而过,向后面退去……

当袁世凯赶到湖北孝感的清军指挥部的时候,北京方面传来了重要的情报,朝廷想以立即实行宪政来逃脱革命危机。

10月26日(农历九月初五),朝廷先是革除盛宣怀邮传大臣的职,然后在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又以六岁小皇帝溥仪的名义昭告天下,发布了一道罪己诏,陈述自己用人无方,施治寡术,加上政府多用亲贵,又在铁路权等大事上受人蒙蔽……最后还下令要开党禁,以示宽大而固人心。

11月1日(农历九月十一),朝廷宣布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内阁免职,同时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命令他“即行来京,组织完全内阁,迅即筹划改良政治一切事宜”,与此同时,湖北前方的军队仍归袁世凯节制。

但是,听到这样的大好消息,袁世凯并没有急于按照朝廷的要求立即回京,而且对总理大臣的任命表示“谦辞”,他相信在这个时候拖得越久,他获得的利益就越大。他想先向革命阵营进行一番试探,如黎元洪这般在武昌的革命政府中当权,并受到革命派拥戴的状况,正是袁世凯所乐意见到的,这使他相信既可以利用革命来迫使清政府向他交权,又可以从革命阵营中找到他自己的人,从而由他来摆布革命。

得悉袁世凯亲自坐阵前线指挥部,北洋之豹冯国璋毕恭毕敬地前来欢迎,道:“大帅,您终于出山了,兄弟们都在盼望着呢!”

“叛军那边形势如何?”袁世凯问道。

“仍在负隅顽抗之中!不过大帅您亲自来前线,必然使得我北洋新军士气大涨,要攻破这些叛军的防线只在须臾之间!”

袁世凯点点头,赞赏地道:“给我狠狠地打!一定要让朝廷看看咱北洋六镇的实力,让他们知道,如今只有我袁世凯才能救朝廷。当然,也要让这些革命党人领教一下我袁世凯训练的北洋新军的厉害!咱们北洋的队伍可不是其他的脓包队伍能比的!”

冯国璋应声道:“标下明白,如今我们已经攻进汉口,叛军就快顶不住了。”

袁世凯得意地道:“好!一定要乘势夺回汉口,给那些革命党人以重创。”

这时,冯国璋却有些为难,说道:“可是这些叛军在汉口城内坚持巷战,我军有些举步维艰,想要一举夺下汉口,只怕损失不小啊!”

袁世凯瞪了他一眼:“哼,亏你学了那么多年的兵法,你有没有看过《三国》?”

冯国璋不解其意,困惑地望着袁世凯。

袁世凯高深莫测地道:“欲破曹公,须用火攻……”

“火攻?”冯国璋不敢置信地看着袁世凯,说道,“可是大帅,汉口城内全是民房,如果……”

袁世凯眼中露出了狠毒的杀机,断然道:“烧!”

那些民房和百姓对他而言,不过是他爬上更高权位的垫脚石,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他袁世凯的志向绝不仅仅是“将”这么简单。

冯国璋很快就执行了袁世凯的命令,令北洋清兵纵火焚烧汉口的民房,一时之间火焰冲天而起,漫卷了整个汉口城,就在这遮云蔽日的烟雾中,北洋清军趁着火势一举攻克了汉口重镇。

汉口大火五昼夜不熄,烟尘蔽天,火焰遍地,导致汉口数十万民众一时置身死地,却无路可逃。只有直渡汉水过南岸,才是最安全的。而汉水上面的浮桥只有几座,是供军队转移用的,原本就已经拥挤不堪了,稍一不慎,就会直落水底,被江水卷走。那江里的渡船虽然也有一些,但都是些小船,一般都只能装五六个人,大的也只能装七八个人,满城的百姓又如何运得完?

如稍有争上抢下,或站在一边,很容易导致小船沉没或倾覆。况且民军退走之后,北洋清军立即追踪进至汉水北岸,时有枪炮弹落于两岸。当时真的是尸浮长江,血染汉水,悲惨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偌大繁华街市,数日之间,付之一炬,仅余遍地灰烬和败瓦颓垣而已。民众生命之牺牲,财产之损失,难以数计。提起清军的暴行,简直令人发指。

北洋军暴行激起国人极大愤怒,全国各地纷纷通电声讨冯国璋及北洋军的罪行。

攻占汉口后,北洋军开始隔江炮轰武昌,起义军指挥部受到严重威胁。

冯国璋当时不了解袁世凯操纵议和及谋夺政权的深层想法,所以一味主张乘胜进军,准备一举攻下武昌,扑灭革命。

第三节 黄兴奔赴武昌

在浩瀚的长江上,一艘小轮船日夜兼程地向上游航行,红十字旗在船尾的甲板上哗哗地抖动着。一艘挂着清朝水师旗的巡逻艇靠了上来。

“停住,停住,接受检查!”

随着清兵的喊叫,轮船放慢了速度,一队清朝水师官兵跳上轮船。

军官拿出一张用毛笔画着黄兴相貌的通缉令问医生张竹君:“船上有没有这个人?”

张竹君仔细看了看通缉令,摇摇头:“没有!”

“你们去哪儿?”

“武昌。”

“武昌……正在打仗,你们去那儿干吗?”

“你问得真怪,就是因为打仗,才需要我们这些医生护士到前线抢救伤员啊。”

军官无话可说,狐疑地打量着张竹君。

一个清兵跑上前来:“报告长官,下边的船舱里有个门,死活不开。”

“嗯?”军官质询地盯着张竹君。

“有个女人要生了,冈本医生正在给她接生。”张竹君解释说。

“去看一下。”军官命令说。

张竹君只好领着他下到船舱,来到那扇舱门前。

“开门,开门,长官要进来。”张竹君边敲门边说。

“里面正在生产,任何人都不能进来!”里面的人说。

“朝廷有令,无论大小船只都必须接受检查。打开!”军官强硬地说。

门打开了一道缝,军官使劲一推闯了进去,几个士兵也跟了进去。不知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生人的闯入,产妇在床上惊叫了一声。

舱室里共有四个人,除了床上的产妇,还有一位老医生和两个年轻医生。老医生六十多岁,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留着白胡子,嘴鼓得很高。

“冈本医生,他们是来例行搜查的。”张竹君对老医生说。

军官一举通缉令:“我们前来搜查要犯黄兴!”

一个年轻医生用日语翻译给老医生,老医生用日语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什么。

这位年轻医生用中国话翻译道:“冈本医生说,屋内妇女临产,无关人员贸然闯入,是很不礼貌也很不卫生的行为。你们到这里来检查什么要犯呢?还不如说是来检查妇女生孩子的姿势吧?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影响胎儿的一生!”

产妇仰面躺在床上,两手抓着头顶处的床栏,叉开的双腿被白布遮住。由于撕心裂肺的疼痛,她“啊啊!”大叫着,满脸汗水淋漓,豆大的汗珠顺着脑门往下流……

“坚持!使劲儿!再使劲儿!快出来啦!”两个年轻医生叫着鼓励她。

军官盯着通缉令上的黄兴像看了一阵儿,再依次盯着舱室里的每个男人。

冈本医生走到军官面前,用日语说了一句什么。

那个年轻医生翻译道:“冈本医生说,你看我像这个人吗?”

军官看看通缉令,再望望冈本医生,摇着头说:“不像。冈本医生真会开玩笑!”

冈本医生指着担任翻译的年轻医生说了一句日语。

年轻医生翻译道:“冈本医生说,你看这位是吗?”

军官看看通缉令,再端详这位年轻医生片刻,然后摇摇头。

冈本医生指着另一位年轻医生说了同样的一句日语。

这回不用翻译,军官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他看看通缉令,再看看这位年轻医生,然后极肯定地摇了摇头。

冈本医生又说了几句日语。

年轻医生翻译道:“冈本医生说,那好,这里不是战场,也没有要犯,请你带着你的士兵出去。这个妇女要临产了,而新出生的婴儿是用不着检查的。”

军官站着犹豫了一会儿。产妇再次发出恐怖的尖叫。

“走吧,走吧,要生了!”张竹君息事宁人地劝着。

军官终于带着士兵走了。直到从舷窗看到巡逻艇走远,舱室里的人才一起哈哈大笑。原来,冈本医生正是黄兴,两个年轻医生是宋教仁和居正,产妇是徐宗汉。

黄兴摘下深度近视镜,吐出牙托,感叹地说:“在日本学的这点东西,还真唬了一把。”

“这清兵什么眼神儿呀,克强兄站在他眼前,愣认不出来。白花花的银子没挣着,煮熟的鸭子倒飞啦!”宋教仁调侃道。

“哼,亏得他没认出来,不然,就上了奈何桥,呜呼哀哉了!”居正反驳说。

“宗汉,你装得真像!把我都带进戏里边了。”黄兴抹着脸上的汗说。

“这有什么难?别忘了,我是过来人哪。”徐宗汉谦虚着。

“以后也挡不住还生,今天先演练一把。”宋教仁看了黄兴和徐宗汉一眼,打趣说。

“去!没大没小!”徐宗汉娇嗔道,脸却情不自禁地红了。

“克强兄,说好了,宗汉真要生孩子,还是咱们三个接生啊!”宋教仁认真地说。

“美得你!她要生孩子,我就去找孙总理接生!”黄兴笑道。

舱室里的所有人都笑了。

小轮船溯长江又航行了几日,武汉三镇遥遥在望。黄兴、徐宗汉、宋教仁、居正站在甲板上,凭栏远眺,只见江岸一方的上空黑烟弥漫。

“那是汉口,”居正辨认着,“听说,清廷已重新起用袁世凯了!”

“出卖戊戌变法的帮凶要成为我们革命的对手了!”宋教仁愤愤说道。

“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是孙先生回国的时候了,我已发了电报……”黄兴看着远方说道。

张竹君快步走了过来:“克强兄,快进舱隐蔽,又来了一艘搜查船!”

黄兴、徐宗汉、宋教仁、居正迅速回到底舱,张竹君站在甲板上观察动静。

来船越来越近,船上有人大声喊着:“喂,船上有黄兴吗?”

黄兴、徐宗汉、宋教仁、居正拿起了手枪、炸弹,准备战斗。

“喂,船上有黄兴吗?别误会,我们是自己人!”

“哎,是秉坤!”居正走出舱室,走上甲板,很快又跑回舱室,“克强兄,是自己人!”

黄兴大步地走上甲板走到船舷,大声地向熊秉坤高喊:“我就是黄兴!”

熊秉坤兴奋地转身向岸边高喊:“黄兴到!”

武昌阵地上,几个骑兵高举着一面红色大旗,旗上书写着“黄兴到”三个硕大的金字。

黄兴换上了一身黄呢的军装,左手提起一把大指挥刀,整个人英姿飒爽,十分威猛。此刻,他正从跨下的那匹栗色高头大马上翻身下来。

“克强兄,可把你盼来了!”前来迎接他的孙武立即走上前来,握住黄兴的手,狠狠地摇了几下,一脸的兴奋之色。

“一别两年,孙武兄风采依旧,让黄兴好生羡慕啊!”黄兴热情地说道。黄兴与孙武最近一次见面就是在两年前。

孙武意气风发地说道:“今日克强兄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